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把下面的诗句工整美观地抄写在方格中。(2分)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讪笑(shàn) 阻抑(yì) 匀称(chèn) 菜畦(wā)
B.星宿(xiù) 亘古(gèn) 污秽(huì) 骊歌(lí)
C.窜出(cuàn) 彷徨(fáng) 秕谷(bǐ) 磐石(pán)
D.鞍鞯(jiàn) 鸟瞰(gǎn) 扑朔(sù) 木屐(lǚ)
3.找出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并改正:(2分)
人生鼎沸( ) 荒草凄凄( )深夜的澜语( )马革果尸( )
4. 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4分)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
B.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
C.难道他说的话我们也能信?( )
D.还不到正午,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
(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安徒生是丹麦的童话作家,我们所学的《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
B.莫泊桑是英国作家,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C.《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作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全诗描写了一个女子替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 )6.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老师非常热情地表扬了他见义勇为的行径。
B.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生物学老师给七年级同学讲解了有关人类起源的许多知识。
D.通过同桌的帮助,让我的汉字书写有了很明显的进步。
( )7.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文以此为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爱花
的爸爸离开人世。
B.“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这句话既说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
感兴趣,也说明学生对艺术兴趣的追求。
C.“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这句话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好
起来。在这里,诗人强调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D.“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什么关系”,这句话意思是环境
不是一个人成长的决定因素,关键是看你的天资。
8.填空 (9分)(每空1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 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袖龙钟泪不干。
(3)《孙权劝学》中鲁肃见到吕蒙,与他交谈时非常吃惊地说:“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木兰替父从军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的综合运用:(10分)
只要是中国人,没有不知道黄河的,黄河孕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探寻黄河的历史,感受黄河的风采,了解黄河的忧患。请完成下列问题:
9.(1)用简洁语言解说“跳进黄河洗不清”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一个关于黄河的传说故事名(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留下了不少歌颂黄河的诗句,请写出你喜欢的两句古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著知识填空(2分)
《___________》是高尔基以自身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讲述的是__________(主人公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苦难生活。
11.仿句(3分)
百草园有无穷趣味,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还有鸣蝉、黄蜂
等都让作者难以忘怀,请你回忆你的周围,有哪些充满趣味的情景,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无限趣味。”的句式写几句话,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乐趣。
不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必说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有无限趣味。
三、阅读理解。(25分)
(一)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15分)
(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他打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乙)最后一课(节选)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2.甲文的作者是( ),乙文的作者是( )国的( )。(2分)
13.简要概括甲文的内容大意。(2分)乙文中写“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可“我”为什么却“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乙文中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听到钟声和号声后“脸色惨白”?(2分)甲文中闻一多研究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闻一多先生惜时如金,请写一句惜时名言或古诗。(1分) 甲文中说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主人公的爱国主义情怀,但表现方法又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 ( http: / / www.21cnjy.com )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7.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世隶耕 _______________ ②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__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__________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____________
18.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自己的话说说: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从全文看作者要强调什么问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生活像一本五彩的书,记载着一个个美丽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的故事。而这所有的故事中,最真实、最朴素的,是发生在与你朝夕相处的父母之间的,当然,也有不少是发生在你跟其他亲人之间的……这些故事,有的让你兴奋得彻夜难眠,有的让你感动得泪水涟涟。
请以“我与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①补全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④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1、略 2、D 3 声 萋 谰 裹 4、A、互文 对偶(每写一种得1分)B、比喻 C、反问 D、夸张 5、B 6、C 7、B 8、(1)影入平羌江水流(2)故园东望路漫漫(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5)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二、9、(1)因为黄河下游每年输沙量为16亿吨(或答“含沙量非常高”也对),同时黄河泥沙颗粒很细,河水呈泥浆状态。(2)“大禹治水”(或“望洋兴叹”或“鲁班修造将军柱”)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其他诗句也可) 10、《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阿辽(廖)沙 11、合理流畅即可(照搬课文不得分)
三、12、臧克家(1分) 法、 都德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空各0.5分)13、作为学者诗人的闻一多作出了卓越的成绩。(2分)因为他(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激情感染了“我”,“我”感到他不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令人敬佩的爱国志士。(2分)
14、因为这钟声、号声标志着最后一课已经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束了,他(韩麦尔先生)再也不能教自己国家的语言了,他内心十分悲痛;(2分)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分)
15、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难买寸光阴。”(其他句子合理也可)(1分) 这样写可以在对比中突出闻一多先生专心研究而无暇顾及个人形象。(2分)
16、甲文通过描写闻一多潜心研究古籍及他取得的成绩来表现他的爱国主义情怀。(1.5分)
乙文通过韩麦尔先生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用细节来表现他的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1.5分)
17、①属于;②以宾客之礼相待(指出意动用法即可)。③完成 ④ 通“攀”,牵,引,拉着(每空0.5分)
18、 C(应为“余闻之也 / 久”)(2分)
19、 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成为普通的人就为止了吗?(意对可酌情给分)(2分)
20、 因为他父亲追逐名利,没有让儿子受到后天的教育。(1分)
21、 是一个贪图小利、目光短浅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例:一个人的天资再好,没有后天的教育,也是不能成才的(合情合理即可);作者要强调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每问1分)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