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果的人》教案
教材分析:
吃瓜果的人,几乎天天都能见到,特别是夏天,但每个人的吃相都不相同,本课通过“瓜果节”的情境,让学生在吃瓜果的过程中,学会关注“吃瓜果的人”的头部、五官动态产生的变化,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吃瓜果的人物形象。本课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有趣的学习气氛,使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共同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水果的丰富营养;能运用各种工具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吃瓜果的人”。
2、过程与方法:在“吃”中学会细心观察;在观察中联想夸张的部位如何表现;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大胆表现“趣”;在比较欣赏中提高自信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激发珍惜情感;感受“吃”瓜果的愉快;养成关注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吃瓜果的人”。
教学难点:摆脱固有形象,从夸张有趣的角度表现“吃瓜果的人”。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以前在一些少数民族里流传着这样一个节日叫瓜果节。六七月份是瓜果成熟的季节,当地的农民就举办瓜果节,把所有鲜美的瓜果聚到村里的祠堂里,供全村人一起品尝,一起欣赏。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也带来了很多自己喜欢的瓜果,我们也来开一个瓜果节吧!
1、看一看、说一说:(鼓励与同学们分享)。在小组里把自己带回来的瓜果及图片资料互相交流一下。看看各自的瓜果是什么形状与颜色的。瓜果里有什么营养、成分。
2、吃一吃、看一看:看看吃瓜果的人(板书课题)。在小组里选代表各种表情地吃,看看他们的五官有什么变化?轮流吃,看看哪个同学吃得最有趣。可以把瓜果整个吃,切开吃。
教师拿数码相机,选一二个有代表的小组拍几张集体听瓜果的场景。
3、表演吃瓜果的人: 组织表演吃瓜果的人。并用相机把他们的吃相拍下来,然后直接导入电脑,以便供学生观看。
二、课堂发展
1、看一看、想一想:组织学生观看刚才吃瓜果的场面及人物,引导学生如何着手画吃瓜果的人。如:画面如何来构图?怎样来体现他们当时吃的心情?夸张哪些部位最有趣?运用什么形状表现夸张的五官?
2、欣赏与比较:出示小朋友的范画。
找找画中的哪些部位最夸张?小朋友运用什么线条,什么形状表现夸张的部位?
师小结特点示范画夸张的部位。
3、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夸张五官的表情,构思出自己有个性的画面。
三、评价
评价点:有趣、夸张、有个性。
以小组形式进行互相欣赏,选出较好或有个性的作品,自评,他评。老师注重鼓励、表扬地整体评价。
四、课后延伸:
1、鼓励学生在家里细心观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及生活中的各种吃瓜果的情景,并画下来。
2、课后提供一些有关“瓜果的营养”的知识卡。
课件14张PPT。吃瓜果的人猜猜“我”是什么水果圆圆脸儿像苹果,又酸又甜营养多,既能做菜吃,又可当水果。
黄黄衣,白身体,中间弯来两头翘,像月亮,像小船,香香甜甜营养好。
个儿圆滚滚,皮儿绿油油,红红瓤,黑黑籽,啊呜一口甜甜的。
胖娃娃,没手脚,红尖嘴,一身毛,背上一道沟,肚里好味道。绘画构图1234劳动创造了生活,创造了快乐,我们要珍惜劳动果实 作业:
在家细心观察爸爸、妈妈、
爷爷、奶奶及生活中的各种
吃瓜果的情景,并画下来。吃水果的好处和误区
(一)好处:
1、纤维有益美肤 水果的纤维质为果胶物质,有益排便;纤维成分另外还可以促进身体的代谢功能。因为水果可以增加人体的排泄和代谢,因此有益瘦身。
2、维生素让人美丽 水果主要供给的营养素是维生素,其中以维生素C和维生素A最为重要,水果的维生素C不像烹煮蔬菜时会大量流失,因此是维生素C的天然补充食品。维生素C能延缓老化,是美容不可缺乏的营养素。
3、多吃水果有益健康 水果中含有天然色素,能有效预防癌症,而含有β胡萝卜素的部分水果,在吃进人体内会转变成维生素A,可以防止细胞遭受自由基的伤害。另外,在柑橘类水果中的抗癌物质——类生物黄碱素,可以帮助脂溶性致癌物质转化为水溶性,有利排出体外。
水果能帮助塑身 丰富维生素C的水果能促进身体的代谢,是想减重者可以多补充的水果。番石榴、葡萄、柑橘、柳丁、葡萄柚、柠檬等都能够为身体的代谢增添活力,所以也要适量摄取。
(二)吃水果误区:
以为空腹吃水果能助消化 苹果、橘子、葡萄、桃子、梨等水果中含有大量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会刺激胃壁的黏膜,对胃部健康非常不利。尤其是儿童,饭前空腹吃水果,还会影响正餐的质量。时间一长,不是缺这个营养素,就是缺那个营养,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 以为水果能当饭吃 许多白领女性认为正餐光吃水果,不但可以减肥,还可以起到养颜美容的作用,一举两得。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久而久之,不但会造成毛发干燥断裂、皮肤失去光泽,还可能经常感冒,出现贫血、锌缺乏、工作或学习障碍。正餐光吃水果,不论过与不及,都无法摄取足够的蛋白质、脂肪及钙、铁、锌等微量营养素。因为水果中并不含有这些营养素或含量甚微。水果的水分占80%,以葡萄糖、果糖、蔗糖为主的糖类占10%。因此,水果不可当饭吃,应以正餐为主,水果为辅。 以为吃水果多多益善 在营养学里,无论什么营养素、什么食物,都要讲究一个“度”。国外研究表明,食用过多的果糖会使人体缺铜,导致血液血胆固醇增高,引起冠心病。含糖较高的水果有苹果、梨、柑橘、柿子、西瓜、桃等。所以,吃水果过多也有害于身体健康。从中医食疗角度来讲也是这样:比如说苹果,性凉,含钾较多,吃多了会引起腹胀。因此,脾胃虚寒、溃疡病人不宜多吃。葡萄性味甘、酸,食用过量容易引起内热、泄泻等症,脾胃虚弱者更不宜多食。桃子、橘子性温辛、酸甘,多吃会令人生热上火,尤其是未成熟的桃子更不能多吃,否则,会腹中膨胀,生疖痛。香蕉性寒,脾胃虚、胃痛和腹泻、胃酸过多者不能多吃。
吃水果的最佳时间
水果是人民膳食生活中维生素A和C的主要来源。水果中所含的果胶具有膳食纤维的作用,同时水果也是维持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不可缺少的。专家分析,“金银铜”之说换言之就是早上吃水果营养价值最高、晚上吃水果营养价值最低。其中的道理是,人在早起时供应大脑的肝糖耗尽,这时吃水果可以尽快补充糖份。而且,早上吃水果,各种维生素和养分易被吸收。
但是从消化方面来看,有胃病的人不宜早上空腹吃水果。黄连珍教授也指出,选择吃水果的时间要有讲究,并不是说早上吃就特别好,晚上吃就特别不好。
在餐前食用有利于刺激食欲,在餐后食用有利于事物的消化和吸收。水果本身内含酵素,如想让酵素在身体中产生不同的作用,最好考虑食用的时间,也要根据各个人不同个体自身的情况而定。
水果宜在饭前吃。
很多人在吃水果的时间上,存在一个极大的误区:把水果当成饭后甜品,其中的有机酸会与其他食物中的矿物质结合,影响身体消化吸收;水果中的果胶有吸收水分、增加胃肠内食物湿润程度的作用,因此饭后吃水果还会加重胃的负担。
专家指出,吃水果的正确时间是饭前1小时和饭后2个小时左右(柿子除外)。首先,水果中许多成分均是水溶性的,饭前吃有利于身体必需营养素的吸收。其次,水果是低热量食物,其平均热量仅为同等重量面食的1/4,同等猪肉等肉食约1/10。先吃低热量食物,比较容易把握一顿饭里总的热量摄入。第三,许多水果本身容易被氧化、腐败,先吃水果可缩短它在胃中的停留时间,降低代其氧化、腐败程度,减少可能对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
另外,我们也要注意,不要在晚上睡觉前吃水果,不然充盈的胃肠会使你的睡眠受到影响。千万别以为吃水果是件小事,消除了这些误区,才能培养出真正对健康有益的生活习惯。
普通人饭前一小时,和饭后一小时。
人们通常认为饭后吃水果最佳,台湾一教授却提出新见解,强调饭前一小时吃水果最为有益。其理由是:水果属生食,吃生食后再进熟食,体内就不会产生白细胞增高等反应,有利于保护人体免疫系统,从而增强防病抗癌能力。饭后吃水果则无此种保护作用。此外,饱食之后吃水果,所含果糖不能及时进入肠道,以致在胃中发酵,产生有机酸,引起腹胀腹泻,故餐后需待一小时后再吃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