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2025年语文中考复习
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下)
古诗文阅读
核心知识点
七年级(下)
孙权劝学
◆课文解析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针对训练
【乙】
初,权谓蒙及蒋饮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励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密为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孰若孤?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①即更刮目相待 ②更有痴似相公者
C.①在军中常苦多务 ②必先苦其心志
D.①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益慕圣贤之道
【解析】A项的“若”:比得上\比得上;B项的“更”:另外\还; C项的“苦”:苦恼\使动用法,使……苦恼; D项的“益”:好处\更加;故选A。
A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以钱覆其口。
B.①蒙乃始就学 ②乃重修重阳楼
C.①结友而别 ②成礼而去
D.①盖不可及也 ②盖以诱敌
【解析】A项的“以”:都是介词,用; B项的乃”:都是副词,解释为于是,就; C项的“而”:都表示承接,可不译; D项的 “盖”: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表推测,大概,原来是。故选D。
D
v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 (或历史)罢了。
学习必然会有收获,难道不应该去学习吗
4.如果从文中选择一人加入你的微信读书群,你会选择谁 请结合两个语段概括说明理由 (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我选择孙权。因为他喜欢读书并涉猎广泛;善于激励表扬他人读书;能够有针对性地推荐阅读书目和读书方法。
示例二:我选择吕蒙。因为他虚心听取他人读书建议,积极付诸行动;读书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学识渊博,能够学以致用。
示例三:我选择蒋钦。因为他虚心听取他人读书建议,积极付诸行动。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金溪①民方仲永,世隶②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③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④理⑤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⑥宾⑦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⑧仲永环谒⑨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⑩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选自《王文公文集》)
[注释]①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②隶:属于。③收:取,团结。④文:文采。⑤理:道理。⑥稍稍:渐渐。⑦宾客:把……当作宾客。⑧扳:通“攀”,牵,引。⑨环谒:四处拜访。⑩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忽啼求之
B.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或以钱币乞之
C.①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其真无马邪
D.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析】A项,之:处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指代他所要的这些东西(纸、墨、笔、砚等); B项,以:介词,因为/介词,用; C项,其:代词,代指这首诗/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D项,但:都是副词,只,只是。故选D。
D
2.用 “/”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两处)。
从 先 人 还 家 于 舅 家 见 之 十二 三 矣
/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为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依据。此题根据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鲁肃过浔阳:_______________
(2)卿今者才略:______________
(3)父异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_____________
等到
才干和谋略
对……感到诧异,形容词意动用法
完成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说事务多,谁有我的事务多呢?
让他写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了。
5.吕蒙和方仲永的故事引人深思。请结合自身学习经历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伤仲永》讲述了一个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为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成才绝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孙权劝学》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才干和谋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启发:不能因为没时间就放弃学习,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只要发奋学习就能学有所成。勤学是成功里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也许我并不聪明,如果我能勤奋学习,刻苦用功,必能取得好成绩。
卖油翁
◆课文解析
一、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卖油翁(节选)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核舟记(节选)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口技(节选)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针对训练
1.《卖油翁》作者是 _______代的__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卖油翁》文形象地表达出______________的道理;《核舟记》文细致地说明了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口技》文则生动地表现出宾客深信“火起”而______________的样子。我们可以用《核舟记》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来赞叹卖油翁、核舟雕刻者、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宋
欧阳修
可是计算核舟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熟能生巧
惊慌失措
技亦灵怪矣哉
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说苑·敬慎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此六守者皆谦德也。
1.对《说苑·敬慎》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此六守者/皆谦德也。
B.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此六守者/皆谦德也。
C.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此六守者/皆谦德也。
D.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此六守者皆谦/德也。
B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愚笨来葆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葆有博闻强记,就会更加广博。这六种操守,都是谦虚的美德。”考生根据意思就可判断出B项断句是正确的,故选B。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 矜:矜持
B.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慢慢地
C.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 恭:谦恭
D.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 守:保持,奉行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中,“公亦以此自矜”的意思是“他也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矜”的意思是“夸耀”。故选A。
A
3.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这句话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令陈尧咨心服口服,冲突也随之化解。
B.《卖油翁》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对两位主人公做了生动形象的刻画,让人印象深刻。
C.《说苑·敬慎》为我们具体阐明了谦恭品德的六种表现,作者认为无论在什么样的处境当中都应当保持谦恭的品质。
D.《卖油翁》中的陈尧咨虽然技艺精湛、才能出众,但是恃才傲物、骄傲自满,恰好缺少了《说苑·敬慎》中写到的谦恭品质。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甲文中有对陈康肃公和卖油翁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没有心理描写。故选B。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康肃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用卑谦来葆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
陋室铭
◆课文解析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出名)
B.斯是陋室(这)
C.可爱者甚蕃(多)
D.陶后鲜有闻(新鲜)
【解析】D项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故选D。
D
2. 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温故而知新
C.濯清涟而不妖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解析】A项,“而”:连词,表示转折;B项,“而”:连词,表示承接;C项,“而”:连词,表示转折;D项,“而”:连词,表示转折;故选B。
B
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
B.往来无白/丁
C.中通/外直
D.不蔓/不枝
B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5.请根据甲、乙两文填写表格。
陋室
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 室 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本文作者是唐朝文学家_____________(人名)。
刘禹锡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名称,名字)
B.有龙则灵(神异)
C.斯是陋室(这)
D.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
【解析】有仙则名: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名:有名,出名。故选A。
A
3.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1)(2)处填写相应内容。
交往人物
日常生活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下列诗句也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D.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解析】C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关雎鸟相向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故选C。
C
5.结合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陋室主人和颜回共同的生活态度。
链接材料: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主人借写陋室不陋,抒写自己志行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颜回箪食瓢饮,居陋巷,却勤奋好学,不改其乐。这些表明了他们都具有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爱莲说
◆课文解析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贲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针对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
(2)不蔓不枝:_______________
旁生枝茎
洗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C.“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D.本文借事喻理,借爱莲之事,喻修身之理。
【解析】D项借物喻理就是通过对某一事情的描述、概述,归结出其中的特征或意义,用来解释某一客观存在的道理,本文属于托物言志,借爱莲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与节操。故选D。
D
3.下面是文中画线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说明这样标点的合理性。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出自 《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号用于表示并列关系的两个分句之间,文中画线句的“菊之爱”和“莲之爱”结构相同,突出喜欢这两种不同的花的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可以用分号分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用感叹号能突出作者对牡丹所代表的追求富贵的世俗气的厌恶之情。
二、(2023·湖南怀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君子亭记
[明]王守仁
阳明子①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架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②而出,遇伏③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清风时至,玉声珊然,中采齐而协肆夏,揖逊俯仰,若洙、泗④群贤之交集;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⑤,而列于堂隆之侧,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受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节选自《王阳明散文选译》)
[注]①阳明子:即王守仁,明代哲学家,被贬至贵州龙场,自建居所,命名为何陋轩。②蛰:二十四节气之“惊蛰”。③伏:暑天。④洙、泗:二水名,流经山东曲阜,孔子与弟子习礼之地。⑤正笏:恭敬地拿着上朝的笏板。
1.用“/”给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吾亭有竹焉 而因以竹名 名不愧于吾亭
/
/
2.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濯清涟而不妖(洗)
B.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四季)
C.陶后鲜有闻(新鲜)
D.无所不宜(合适)
【解析】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C.有误,句意:在陶渊
明以后很少听到了。鲜:少;故选C。
C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重点词:益:更加;清:清香;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树立】
竹子有这四方面特点,因此命名为“君子”,竹是无愧于这个称呼的。【重点词:是:这;而:连词,表顺承;其:代词,它的。】
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请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备哪些美好品质。(至少提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定正直;洁身自好;虚心好学;淡泊名利;胸怀天下(任选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拓展延伸。开放性试题。既可以从文中理解分析,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君子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若从文中分析:结合甲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和乙文中“中虚而静,通而有间”“外坚而直”可知君子应该坚定正直;结合甲文“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和乙文“清风时至,玉声珊然”可知君子应该洁身自好;结合甲文“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和乙文“挺然特立,不挠不屈”可知君子应该不屈不挠,庄重典雅。也可以结合课外知识。
示例:
君子应该内心坦荡。也就是从容的面对外界和自己,做到心中无愧。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应该不苛责,内心丰富。一个人在物质极度匮乏中依然可以保持内心的丰盈和充实,这就是君子,这就是贤能。
君子应该和而不同。君子有自己的独立意识,要求自己融入群体,但也时刻保持警惕,不和那些违背自己意愿和内心的人们同流合污。
君子应该自行反思。反省内求,不断反省自己的言行,从而使自己的道德人格达到完美的境界,这正是君子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课文解析
活板
下面是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新增的《活板》一文及部分注释。请你自读,了解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完成后面的题目。
活板①
沈括
板印②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③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④。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⑤之。欲印,则以一铁范⑥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⑦之,药稍镕⑧,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⑨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
◆针对训练
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⑩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注释]①活板:用活字排成的印刷版。板,同“版”。②板印:指雕版印刷。③冯瀛王:我国古代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首倡者。④板本:版印书籍,相对于抄本而言。⑤冒:覆盖。⑥范:模子。⑦炀:烘烤。⑧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⑨自:另自,另外。⑩韵:指韵部,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奇字:生僻字。燔:烧。殊:根本。
1.请解释下面“原文例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
接近,靠近
完成
用火
同 “以”
2.下面是“毕昇科学精神”探究单,请你根据要求补充完整。
(1)毕昇制字可能经历的实验过程制字尝试制作木活字,发现木活字的缺陷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录原文)尝试制作泥活字,对比发现泥活字的优势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录原文)
(2)毕昇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问题:遇到生僻字,没有现成的字模,该怎么办?解决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原文回答)
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随即刻制这个字,用草火烧,很快就能制成。(或“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3)毕昇的实验发现原文语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用现代汉语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小结:毕昇就地取材,不断尝试,对比实验,这种科学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上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
3.本文有些语句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活字印刷的特点,请找出一处,仿照示例分析。
示例:“薄如钱唇”,写出了活字字模薄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字平如砥”,写出了(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整的特点。
示例二:“瞬息可就”,写出了活版印刷的速度之快。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