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直门中学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模块二 现代文阅读专题七 文学类文本阅读(三) 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东直门中学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模块二 现代文阅读专题七 文学类文本阅读(三) 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9 22:0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2025年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七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
模块二 现代文阅读
 
聚焦中考
01
文学类作品阅读是中考考查的重中之重。中考要求考生具备独立阅读文学类作品的能力,阅读时应该能做到: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虛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阅读关于生活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优秀作品,学习思考与表达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材料,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
5.客观、全面、冷静地思考问题,识别文本隐含的情感、观点、立场,体会作者运用的思维方法,如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尝试对文本进行评价,表达时观点鲜明、证据充分、合乎逻辑。
考点攻坚
02
①68岁的母亲搬到城里不到半年,竟然被医生宣判得了老年痴呆症。他一时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因为他心目中的母亲一向是坚韧的,那么多的磨难都没有击倒过她。然而,他现在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老年痴呆症正将母亲一点点地拉入越来越痛苦的死亡之旅,母亲开始失忆。几个月后,竟连她最疼爱的儿子也不认识了。
②母亲的这一生实在是太辛苦了,在黄土高原上那个贫瘠的小山村,母亲三十五岁失去丈夫,一个人守着几亩薄地,苦苦地拉扯着三个孩子,不但让他们健康地长大,还把他们都送进了大学,漏雨的寒舍竟成了山村远近闻名的“大学生之家”,还让三个孩子在外面各自打出一片令人羡慕的天地。最小的他如今已是一家大公司的总裁,自从母亲住进城里,他就开始减少工作上的应酬,努力地多挤出一些时间陪母亲。母亲生病后,他连工作的时间都大大地压缩了,除了特别重要的事情到公司去处理一下,他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母亲,他想陪着母亲走完生命最后这一段让人心疼的路。
一、哲理散文
陪着母亲看花开花落
崔修建
③他想尽一切办法,期望唤醒母亲的记忆,然而,可恶的病魔似乎有意难为他,母亲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任他怎样竭尽全力。给她洗脚时,看到她那木然的样子,他心酸得直想大哭一番。
④唯一让他感到有些欣慰的是,母亲对他摆到阳台上的那一盆盆花,似乎有着一种特别的喜爱。每天都在忙着为它们浇水、松土、修剪,……然后,就呆呆地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那些花,眼睛里闪着慈祥的光亮。
⑤每每此时,他也会安静地坐在母亲身旁,一会儿看看母亲,一会儿看看那些姹紫嫣红的花朵,细细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柔柔地拂着面颊,听着时光流动的声音,他的思绪不禁肆意地漫散开来。
⑥他记忆里母亲一向是喜欢花的。无论是爬满栅栏的牵牛花,还是后院的刺梅,连那金黄的蒲公英和紫色的打碗碗花,她都喜欢得不得了。她曾说,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那时他正是被梦想激励的翩翩少年,无暇也不愿去慢慢地赏花,自然无法读出藏
在花里的奥妙意蕴。时间久了,那些鲜亮的花朵,仿佛都懂母亲和他的绵密的心思,在他们母子深情满怀的注视中,有的开得淡然,有的开得热烈,有的开得急促,有的开得从容,有的开得繁盛,有的开得朴拙……。每一种花似乎都在展示着一种生命的样式,都在讲述着一段生命的故事。与花朝夕相守,渐渐地,他挥走了弥漫心头的伤感。他知道:痴呆的母亲依然是幸福的,虽然很多很多的人间往事,她都已经无法记起,但她慈爱的眼里有花,静谧的心里有花,她有如花一样丰富的情感,只是她无法与人交流而已。
⑦在陪伴母亲看花开花落的日子里,他疏于公司的管理,丧失了几次重要的商机。但他丝毫不后悔,他跟最好的朋友说:“其实,不是我在陪母亲,而是母亲在陪我。伟大的母亲在她生命的最后历程里,仍然在默默地教我理解生命的要义。”
⑧一瓣瓣花开,一瓣瓣花落,在那些平凡琐屑的日子里,在那些绚丽张扬的日子里,面对那一对心意绵绵的母子,我们除了奉上一份由衷的敬佩,还应该轻叩心扉:我们是否仍有一份从容看花的心情,是否仍有一份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着
1.这篇文章题为 “陪着母亲看花开花落”,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横线中的内容。
无法接受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减少工作陪母亲——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
明白了生命的要义。
回想母亲辛苦抚养三个孩子成才
发现母亲特别喜爱花,陪母亲看花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分析第⑥段“他挥走了弥漫心头的伤感”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漫”是充满、布满的意思。文中的弥漫是指母亲的病痛萦绕在他心中,而随着母亲对花的喜爱,找到了情感的依托,让他内心对母亲的愧疚和伤感渐渐挥去。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细细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柔柔地拂着面颊,听着时光流动的声音,他的思绪不禁肆意地漫散开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阳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阳光轻拂面颊,反映了阳光的温暖,表现他依偎在母亲身旁陪着母亲看花感受的美好。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坚韧勤劳,母亲经历了许多磨难,它们却未击倒她,在黄土高原贫瘠的小山村独自将三个孩子培养成人成才。
②热爱生活,内心丰富,母亲喜欢花,有如花一样丰富的情感。
③从容、认真、执着,在生命平凡或绚烂、健康或痴呆的日子里从容看花,品读花语。
(答对三点且分析即可)
4.怎样理解 “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每一种花都在展示一种生命的样式,都在讲述着一段生命的故事;
②与花朝夕相处,让心更静谧,情感更丰富,使人理解生命的要义;
③有从容看花的心情,有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着,在花开花落中,可以听懂岁月深情的叮咛。
5.在《紫藤萝瀑布》中,宗璞描绘了紫藤萝新生后生命的繁茂与蓬勃,这是对美之本质深度的追求,对生命意义执着的拷问,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长河迂回曲折而终将前进的无限感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阅读本文,你又获得了哪些启示 请结合原文并联系自身的经历,谈谈你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孝敬的最好的方式是陪伴,和亲人一起感受生命的历程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②在岁月流逝中要拥有一份从容看花的心情。③从花的生命样式中品出生活的滋味,理解生命的要义。④花的生命那样丰富、认真、执着,人的生命也应拥有同样的品质。联系现实(可加分)。
海的声音
①在海岛一个纪念品摊上,我的目光被几只雕有属相图案的贝壳吸引住了。“买一只吧,不贵的,五块钱。”摊主说,“把它贴到耳旁,就能听到海的声音。”
②有这么神奇 我不信,但还是把这贝壳举到了耳边。嗬,还真是听到了一种声音,那么遥远又那么朦胧的一种声音,像是涛声,又像是风声……可是,真的是海的声音吗
③不等我发问,姑娘就用那好听的声音向我讲解道:“它在大海里待得久了,那潮起潮落的声音,就留在了里面。”
④真是一个非常诗意的解释。
⑤我买下一只,要把这“海的声音”送给女儿。坐在离岛的船上,极目眺望碧波万顷的大海,并将那贝壳附于耳畔。海的声音遂如漫卷而来的潮水,从遥远的天边涌入耳廓……那是激荡了亿万斯年的海,那是包裹了一个星球的海。此时此刻,它以无从捉摸而又生动逼真的声音,在我的心中展开了另一种景象。那是更为浩瀚、博大、壮阔而又空茫的海,是比视野内在烈日下蒸腾的海更有魅力的海。
⑥我屏息倾听着,竟至于有些痴迷。我仿佛听到了整个世界的深沉呼吸,带有凉意的海风不是吹在现实中,而是吹在想象里。前贤的呐喊此伏彼起,郑和的船队在浪涌间颠簸,邓世昌们的脸孔在海水和硝烟中隐现……大海在呼啸,海浪翻滚着,以心跳的频率撞击着胸腔……某一瞬间,我的灵魂出窍,钻进小小的贝壳中去了。海的声音又带我进入时空隧道,让我体验到了莫辨身在何处、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
⑦回到家,我把这宝贝给了六岁的女儿。女儿听说能听到海的声音,欢喜地接过。一听果然,却又心生疑窦,一再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便只好拿那姑娘的说法搪塞她。这样说着的时候,我却笑了。
⑧几天后,女儿也不信了。她以自己的实验,证明这种说法是荒谬的。她告诉我,她用任何一种贝壳,或者空瓶,或者纸筒,甚至用拢起的手掌,都可以在耳旁制造出这种声音来。
⑨“什么呀,还‘海的声音’呢!净骗人!”
1.读一读描写“海的声音”的句子,选出朗读重音处理不恰当的一项 (C)
A.要读出“我”的意外,我这样读:“还真是听到了一种声音,那么遥远又那么朦胧的一种声音,像是涛声,又像是风声。”
B.要读出海的深远,我这样读:“那是激荡了亿万斯年的海,那是包裹了一个星球的海。”
C.要读出“我”心潮澎湃,我这样读:“大海在呼啸,海浪翻滚着,以心跳的频率撞击着胸腔。”
⑩我又一次为这“海的声音”笑了。是的,女儿自然是对的。但我仍愿意相信,这贝壳,是一只收聚了海的声音的耳朵。它是想象的贝壳,文学的贝壳,诗的贝壳。
(文/洪浩。选自2024年4月15日《人民日报》)
D.要读出“我”的痴迷,我这样读:“海的声音又带我进入时空隧道,让我体验到了莫辨身在何处 、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
【解析】根据选项中关键词“心潮澎湃”及原句,我因大海的汹涌,海浪的翻滚而澎湃,名词“海浪”是中性词,无法体现出“我”的“心潮澎湃”,动词“呼啸”“翻滚”“撞击”等更能体现出我内心的激荡,故选 C。
2.下面是一则关于郑和的随文批注。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写一则有关邓世昌的批注。(50字左右)
郑和 邓世昌
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我仿佛听到狂风怒吼,海浪咆哮;看到郑和屹立船头,目光坚定,指挥着船队向大海更深处挺进、挺进……
【答案】示例:邓世昌率全舰战士撞向日舰,英勇就义。我仿佛听到邓世昌大声呼喊: “勇士们,冲啊,誓死卫国,与敌人同归于尽!”看到致远舰渐渐下沉、下沉……
3.文中写道:“我又一次为这 ‘海的声音’笑了。”“我”为什么笑 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女儿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海的声音是荒谬的,我是为女儿的纯真可爱而笑,为自己不必执着追求海的声音的真假而笑。我明明知道海的声音是商家的营销手段,但通过这个贝壳,我想起了古代先贤,产生了莫辩身在何处的独特体验, 它激发着人们不断地追寻着、体验着生活的美好。
4.赏读第⑩段画线句子,这里把贝壳称为“耳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和深刻含义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贝壳比作耳朵,生动形象表现了贝壳的形状,也体现了贝壳能收集各种海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贝壳的喜爱和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抒情散文
清欢杨梅
宫凤华
①梅雨季节,江南天色靛青,饱满诱人,天地如一轴水墨淋漓的倪瓒山水。
②东坡喜荔枝,尤赞江南吴越杨梅:“客有言闽广荔枝何物可对者,或对西凉葡萄,予以为未若吴越杨梅。”杨梅和荔枝齐名,素有“果中玛瑙”之誉。
③黄梅天,燠热闷湿,南方人易犯风湿、脚气等病症。《本草纲目》载,“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可见杨梅是上苍的馈赠。
④初夏时节,清荫匝地,天地简静,乡下小院时光缓慢,青瓦渗出令人恍惚的幽绿。屋后杨梅树枝斜倚墙头,影投灰墙,似古画,留白写意,自生风雅。
⑤院中柿树下,二三旧友,品茶叙旧,促膝而谈,夕光濡染,鸡鸣犬吠,乡音土韵。院角楝花轻扬,青梅依次叠放青花盘里,圆润青碧,村姑样羞涩,内敛且忧伤。
⑥梅雨淅沥,杨梅开始挂满树枝。杨梅溜圆,形如枇杷,通体长满纤细小刺。日渐成熟后,细刺变得柔软绵滑。杨梅肉丰质糯,酸甜可口,汁多味甜,果核细小,入口清香。
⑦故乡老屋前后都长有杨梅,枝干虬曲,树姿孤高峻挺。绿叶间,一颗颗或紫或红、晶莹透亮的杨梅,映射阳光,凝翠流碧,玲珑诱人,赏心悦目。轻风吹拂,酸甜青涩的香味扑面而来。满目的杨梅果,在青色天幕下呈现透明质感,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
⑧我喜欢驻足凝望,禁不住摘一颗杨梅入口,轻轻一嚼,齿颊间顷刻弥漫一股甜汁,酸涩清甜的滋味堪称一绝,爆浆的果汁让味蕾陷入鲜美的沼泽中。酸甜之间,让人沦陷,不能自拔。
⑨淋几场透雨,新鲜成熟的杨梅红里透黑,远望去总是让人浮想联翩,惹人垂涎。雨后初霁,暮色清凉而欢悦,古旧庭院中,置古拙桑木桌,取一捧色泽光鲜的杨梅来泡酒,或做冰镇杨梅汤,不失为村居消暑佳品。
⑩杨梅吃在嘴里,甜如蜜糖,缱绻温馨。乡野生活,竟也雅致而有禅意。
杨梅除了鲜吃、冰镇,还可腌制成酸甜可口的杨梅干。母亲喜欢把杨梅洗净放在竹匾里,曝晒数日。再配以白糖,蒸透晾干,便制成杨梅干。母亲做的杨梅干味道甜美,有一种醉人心田的滋味,还有色彩、光亮和无尽的乡愁。
杨梅浸于米酒,兑少量红糖,堪称消暑佳酿。抿上几口杨梅酒,令人气舒神爽。喝杨梅酒,吃塘鳢鱼,嚼青蚕豆,最青螺蛳,最是暖心熨帖,顿觉天地宁静,不由忘却喧嚣尘事。梅酒入胃,甜润的果肉顷刻化作砰砰汁水,满口酸甜,沁人肺腑。乡愁和亲情的味道,被重新构想与唤醒了。
杨梅酱也是乡间的佳馔。作家郑逸梅赞之:“梅酱为家厨隽品,涂面包啖之,味绝可口。”村妇采来青梅,盐水浸泡后,在土灶上用柴火熬煮,去核搅拌,果酱由黄绿转深褐,完成蜕变。凉拌黄瓜或西红柿时,淋上新制杨梅酱,美味可口。灵动的蔬果,如幅幅水墨小品,隐逸着一份轻盈和厚重,令人顿生不知今夕何夕之感。
杨梅亮艳于庸常生活里,温婉清美,恣意安然,倚风自笑。啜一口故园冰镇梅汤,尝一口青梅佳酿,一如东坡眼中雪沫乳花、蓼茸蒿笋,都是清欢。咀嚼乡愁,尘世渐远,岁月绵软而悠长。
1.地方电视台要将本文拍成配乐朗诵的电视散文,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为恰当的一项作为电视散文背景配乐 ( )
A.《十面埋伏》 壮丽雄伟 B.《汉官秋月》 哀怨悲愁
C.《金蛇狂舞》 热烈激越 D.《高山流水》 清丽典雅
D
2.文章先写初夏黄梅天斜倚墙头的杨梅树外形,再自然过渡到杨梅成熟后的各种食法,每每在细致的描写之后,总有议论抒情句收束段落。请以 段落为例,说说段末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文段由杨梅浸酒联想到用杨梅酒配着家乡菜肴的食法,描绘酒与菜肴两相碰撞后产生的美好感受,以一个议论句点出将这样的美好感受——由口感美好、心情的愉悦,提升到乡愁与亲情的融合—一处的思想感受,是作者的思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表现,使得文章读来更富意蕴。
示例二:文段先讲杨梅浸酒的食法,接着谈到杨梅酒就家乡菜肴的美好,段末用议论点出两者的融合实则是乡愁与亲情的融合,是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点睛之句。
3.文章多用四字词语,反复诵读段落⑤,赏析这样写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段落中连用几个四字词语,描绘出初夏时光树下好友小聚品茶的恬静美好,“夕光濡染”“鸡鸣犬吠”等四字词语精练生动,连用则使得文章典雅而有韵味,契合文字构建出的美好意境;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富有音乐美。
4.文章标题用“清欢”形容杨梅,看似写杨梅,实则写一种生活态度。请参考以下两个链接材料,结合原文,谈谈你从文中读到的“清欢”到底是怎样的生活态度。
链接一: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链接二:“清欢”的境界是很高的,它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种尽情的欢乐。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山江花岂终极”这样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那种无奈的感叹。(林清玄《清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欢”指清雅恬适之乐。标题用来形容杨梅,实则是写让人有清雅恬适之乐的杨梅。文章写杨梅的生长环境、形、色、味以及各种食法,表达作者对杨梅的无限喜爱恰恰源自其形与味皆清香淡雅。文章一再将杨梅与乡愁、亲情相提,结尾化用苏轼《浣溪沙》的词句,表达作者心生向往的是与杨梅清新淡雅一脉相承的平静疏淡且简朴的生活。
三、小说阅读
卖牛记
江岸
①分田到户的时候,黄泥湾生产队那几头健硕的牛都被人哄抢了。吕恒忠只好把剩下的老口的黄牛牵回了家。难得的是,老黄牛居然在来年产下一头小牛犊。小牛犊长出对牙了,吕恒忠牵着它们娘儿俩,来到了一年一度的春季拉耕大会。他盘算好了,先把小牛犊卖了,弄些现钱,救眼前的急。
②有人看上了吕恒忠的小牛犊,经过几次讨价还价后成交了。买牛大哥笑着对他说:“大哥,我恐怕也拽不走它,还得麻烦你牵上老黄牛,送俺们回家。”“这个没问题。”吕恒忠满口答应。买牛大哥家住黑河村,大约十里地光景。接近晌午,吕恒忠帮买牛大哥将小牛犊关进了他家的牛栏,牵着老黄牛要离开。买牛大哥死活不依。吕恒忠只得留下来吃晌饭。老哥俩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样对酌起来。酒足饭饱了,吕恒忠才牵着老黄牛离开。老黄牛往前走一步,勾头回望一眼,哞叫一声;老黄牛每叫一声,小牛犊也清脆地回应一声。拐出村庄好几个弯了,还听得到小牛犊的叫声。
③大约是第四天凌晨,吕恒忠起来放牛,听到牛栏那边传来长一声短一声的叫。他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发现牛栏外边站着小牛犊,老黄牛从牛栏里伸出头来,不时舔舔小牛渎,娘儿俩你一声我一声不停地叫着。吕恒忠打开牛栏的门,小牛犊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脑袋在老黄牛脖子上拱,在它两腿间蹭,亲热得不得了。吕恒忠发现,小牛续的鼻孔有新鲜的血迹丝丝缕缕流出来。很显然,它刚刚被扎上了圈头,而它又挣脱了圈头。
④很快,整个黄泥湾都知道了他前几天卖掉的小牛犊自个儿又跑了回来。不少人涌到他家牛栏门口来瞧稀罕。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这真是有福之人不在忙,该你发财;趁人家还没找过来,送到亲戚家,赶紧把它藏起来······。吕恒忠笑一笑,没有吱声。
⑤吃罢早饭,吕恒忠牵上老黄牛,老黄牛屁股沟子上贴着小牛犊,一起往村外走去。还没走出村口,村子里咕咕咚咚跑出一个人来,风风火火地跑到了他和牛的前面,是吕恒忠的老婆曾广勤。她气喘吁吁地问:“你这是要去哪里?”吕恒忠鳖她一眼,说:“你说俺要去哪
里 ”“你要去黑河还牛 俺不同意!”“这牛是人家花钱买了的,就该还。”“又不是俺们偷的抢的,是它自个儿跑回来的,还什么还!”曾广勤张开双臂,拦住了他的去路。“你说的是屁话!”吕恒忠说着,使劲一拨拉,曾广勤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吕恒忠牵着牛,急匆匆绕过曾广勤,径直去了。
⑥曾广勤连珠炮似的骂声从身后传来:“你这个老挨千刀的,一辈子穷人命,送上门的财你都不要,你是痴了还是呆了……”
⑦吕恒忠边走边嘟囔着:“我就是穷人命,就是痴了呆了,但是人要讲理。”他的脑海里翻腾着买牛大哥那张和他一样黑苍的脸,翻腾着那天晌午买牛大哥家满桌子冒着热气的酒菜。将心比心,这会儿,买牛大哥不定急成什么样子了呢!
⑧太阳一点儿一点儿向中天攀爬着。吕恒忠不知不觉加快了步伐,隐约感觉脊背出了汗。他想,要是这样一直赶路,兴许还能赶上买牛大哥家的晌饭呢!
1.根据文章内容,梳理小说情节,完成下表的填写。
卖出的小牛犊自行回家了
老婆曾广勤阻拦吕恒忠还牛
2.按要求赏析。
(1)小牛犊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脑袋在老黄牛脖子上拱,在它两腿间蹭,亲热得不得了。(赏析加点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钻”“拱”“蹭”几个连续动词写出与老黄牛小别重逢的小牛犊迫不及待与母亲亲近的举动,表现其对母亲的依恋以及与母亲别后重复的喜悦之情。
(2)太阳一点儿一点儿向中天攀爬着。(赏析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用了拟人修辞,赋予太阳人的行为,生动形象描绘出太阳缓慢向天空移动的情景,表现时间的流逝,衬托吕恒忠将心比心能与买牛大哥丢牛着急产生共情。
3.优秀的小说是少不了矛盾冲突的,而小说往往随着矛盾冲突发展到最高潮,最能表现人物形象,表达文章主旨。试结合文章分析,本文的主要矛盾双方是什么,它们是怎样表现人物形象与文章主题的。
知识卡片
小说中矛盾冲突有几个大的类型——人的自我挣扎、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与社会的抗争 (例如习俗与成见)、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技术之间发生的问题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中的主要矛盾因小牛犊回家而产生,吕恒忠是否还牛成了主要矛盾,是否还牛牵涉吕恒忠与买牛大哥的利益。在邻居羡慕、出谋划策,妻子阻拦还牛的情况下,吕恒忠固执还牛,表现其朴实明理、正直厚道、急人所急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吕恒忠不因个人小利而舍弃做人本分的小人物的赞美。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