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庖丁解牛 》
学 科:语文(统编教材) 年 级:高一下学期
庖丁解牛
学习目标
理解能力目标
赏析庖丁解牛时的场面描写。
鉴赏能力目标
探寻庖丁“解牛之道”。 思维能力目标
理解庄子“养生之道”的内涵。
庖丁解牛
“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庖丁解牛
一、庖丁解牛之场面描写
思考:庄子是从哪几方面描写庖丁解牛之场面的?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 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 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两个方面
动作: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舞蹈化) 声音:砉然、騞然、莫不中音(音乐化)
庖丁解牛
二、庖丁解牛之道
思考1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庖丁解牛
思考2:庖丁是经过哪些阶段才寻求到“解牛之道”的?
(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三个阶段
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⑵三年之后 ——未尝见全牛也
⑶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 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 况大軱乎!
庖丁按照时间顺序,诠释了自己练就解牛之技,得“道” 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经过了不知规律——把握规律—
—应用规律的三个阶段,探寻出应遵循的“道”,使自己的 “解牛”日臻化境。
庖丁解牛
思考3:文章还写了“良庖”“族庖”,目的何在?
原文: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 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 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 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目的:
在与良庖、族庖的对比衬托中进一步凸显庖丁解牛 技艺之高妙。
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道”的重 要。
庖丁解牛
思考4:庖丁解牛时有没有遇到难解的地方?他是如何做的?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 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 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虽然如此,每当碰上筋骨交错聚集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 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因为这个(“族”) 而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一动,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 离,像一堆土块卸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 而四下环顾,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把刀擦拭好收藏起来。
庖丁解牛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总结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
从“始臣之解牛之时”读至“善刀而藏之”
庖丁解牛
思考4:综上所述,总结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
其一,高标准,有追求。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 追求(“进乎技矣”)。探求“道”——解牛的规律,并 以此作为实践的目标。
其二,勤探索,善总结。在反复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探 寻规律,在运用规律过程中不断加以总结。
其三,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在轻车熟路的情形下,遇 到难解之处,谨慎小心,体现出对规律的尊重。
庖丁解牛
三、对养生之道的理解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思考:文惠君听庖丁“解牛之道”的介绍后,说自己懂 得了“养生之道”,这种“养生之道”是什么呢?
庖丁的“解牛之道”: 完全顺着牛天然的肌理结构,在 空隙处下刀,绝不勉强硬砍。
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保养生命,应该顺其自 然,不违背身体的运行规律,避免身心受到损害。
庖丁解牛
人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解牛时用的刀 一样,应避开肯綮,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 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避免身心受到损害,从而使 生命得到保养。
这是处于乱世之中的庄子立身处世而自保的态度和方 法,有人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同 学们可以就庄子的养生之道再做思考。
四、总结
牛体的复杂结构
刀
社会 人
庖丁解牛
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
2自读《养生主》的其他部分。
3可观看根据蔡志忠先生漫画改编的动画片《庄子说》。
4完成《庖丁解牛》第2课时同步练习。
(答案在本周第五节课订正)
庖丁解牛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