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瓶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花瓶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05-24 21:09:45

文档简介

《大花瓶》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相关的知识与制作技能。
2、感知对称剪纸和阴刻剪纸。
3、感知古陶瓷花瓶造型美、装饰美的特点。
4、能用对折的方法剪出有装饰花纹的具有自己特色大花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讨对称剪纸和阴刻剪纸的方法,剪出有花纹图案,造型美观的大花瓶。
教学难点:感知古陶瓷的审美价值,能用阴刻剪纸方法设计。
教学准备:花瓶实物、陶瓷花瓶图片、画笔、剪刀、手工纸、胶水、各种色纸。
教学流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习用具)
(二)导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老师拿出准备好的花瓶)谁能够说说这个花瓶有哪些特点?它有什么作用?
生:根据同学们的想法进行回答。
中国的陶瓷很早就闻名世界了,外国人就是从“陶瓷”开始认识中国的,他们把中国称为“瓷国”,所以英语“China”最早就是“陶瓷”的意思,现在也成了中国的意思了。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我们的大花瓶。(点击课题,并且在黑板上板书:我们的大花瓶。)
(三)新授
1、发现、解决。
(1)仔细看课本,想一想花瓶由哪些部分组成?
指名学生回答。花瓶是由:瓶口、瓶颈、瓶身和瓶脚组成的。
(2)探讨花纹的形式美。
2、小结:月牙形和锯齿形这两种花纹是我国民间剪纸的传统技法,在剪纸中应用非常广泛。像这种剪去中间的线条,靠周围的面来显示形象、神态的剪纸叫阴刻剪纸。
3、小组讨论:准备用什么花纹装饰花瓶?除了刚才所说的月牙形和锯齿形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花纹来装饰。
4、师示范剪出完整的花瓶。
制作花瓶的步骤:
(1)首先将一张彩色纸对折。 
(2)画出花瓶的半边图形,同时画出花瓶上的图案纹饰。  
(3)沿着画好的花瓶半边图形剪出外形。  
(4)剪出花瓶的内部图案纹饰。  
(5)剪好后慢慢张开,一个漂亮的大花瓶便形成了。 
(四)学生制作大花瓶,师巡回辅导,播放轻声音乐。
作业要求:
(1)能剪出对称花瓶及简单的装饰花瓶。
(2)较高要求:能剪出装饰美的花纹及对称式大花瓶。
(3)个性发展:能创造性地剪出与众不同的独特的对称式大花瓶及形式美的花纹图案,创作与众不同的大花瓶。
(五)作业点评
1、学生作业自评,选出最佳的作业。
(1)要求:能运用剪纸的方法表现花瓶的对称和图案装饰。
(2)能够创造性地剪出与众不同的独特的对称式大花瓶及形式美的花纹图案。
(3)作品独特,与众不同。
课件10张PPT。大花瓶花瓶由口、颈、肚、底、耳等部分组成 花瓶欣赏看一看,想一想上面的那些花瓶的外形和纹饰有什么特点?学生剪纸花瓶欣赏剪纸花瓶
剪纸花瓶
制作步骤:3、剪后张开
并装裱 1、对折 2、画出半个花瓶外形并
装饰花纹 作业: 用对称的方法剪出
多种形状的大花瓶课件19张PPT。中国古代各时期瓷器介绍原始陶器 中国原始陶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最早的彩陶发源于黄河流域,尤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随后出现了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的彩陶等。
原始社会早期陶瓷的发展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后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美的追求的出现,在原始陶器上出现了以线条为主的装饰纹样,使陶器具有了“艺术”的元素。http://www.haimacn.com
http://youxi.xxthjc.com/
http://www.xianjin527.com/
http://www.yidalidui.com yyy原始陶器 半坡文化的彩陶纹饰以几何形和自然形两种。此件彩陶由抽象化的鸟形变化而成,黑白相间、阴阳双关、疏密有致、律动的弧线显示出蓬勃的活力。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时期的陶器大致分为:灰陶、白陶、印纹陶、红陶、原始陶等。其中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是灰陶,陶器表面有素面、绳纹或蓝纹或各种复杂图案,还有运用拍、刻、印、堆、划等手法留取的肌理效果。白陶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所使用的材料是瓷土,质地较细密,烧成温度也比其他陶器品种要高。
通过长期烧造白陶和印纹硬陶的实践,不断改进原材料的选择与加工,在商代中期出现了原始瓷器。商周时期的烧窑技术有所改进,窑炉容积增大,烧成温度也有所提高 ,窑炉顶部出现了烟囱,窑炉的改进,是这一时期出现原始瓷器的重要原因。 这件陶器没有刻意的纹饰,但在制作过程中自然留下的纹饰使器物表面显得丰富多变。夏商周时期《灰陶蓝纹鼎》 夏 这件砂质灰陶高29厘米,表面拍印斜横肌理蓝纹,是这一时期最常见的装饰手法。 1974年在秦始皇陵东侧出土的大量与真人等大的陶制兵马俑,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烧陶水平。制作精湛,神态各异,造型生动,工艺成熟,几乎没有变形、开裂的问题,原材料使用当地泥土,凝结性、可塑性强。
汉代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所制器物的表面被广泛施釉,汉代的陶瓷器,造型浑厚而饱满,许多器形模仿铜器造型。器物表面施釉烧成温度约在950oC1000oC之间,为低温釉,所以今天所见到的汉器表面出现有细微碎纹。 秦代陶器以兵马佣为最,形象逼真、神态各异,身高一般在175cm-196cm,从服饰、相貌上可分辨出将军、武官或武士及他们各自的分工。将军佣 (秦)青瓷扁壶 (三国) 三国两晋时期的青瓷以深入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替代了金属、竹、陶、漆器而成为人民最主要的生活用品。当时的青瓷种类丰富,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三国两晋时期青瓷提梁罐 (三国)青瓷武士佣 (西晋)三国两晋时期青瓷盘口壶 (东晋)青瓷泡菜罐
(西晋) 在这个时期,江南的陶瓷业发展迅速,相继在萧山、上虞、余姚一带出现了越窑、瓯窑、婺窑等著名窑址。所制器物注重品质,加工精细,成为当时名门望族的日用品,北方生产瓷器的年代略晚。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之出现在东汉时期,这一时期的瓷器已取代了一部分陶器、铜器、漆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最主要的生活用具之一,被广泛用于餐饮、陈设、文房用具、丧葬冥器等等。器物上常有表现生活场景的纹样,刻画细腻且逼真,真实地反映了那一个时期的社会面貌。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青瓷刻花单柄壶 (南朝)
这种器物造型特殊,只有在南朝出现过,表面青绿色玻璃质釉,器体上刻有装饰颇有佛教艺术色彩。青瓷莲花尊 (北朝) 隋朝的陶瓷业发达,是一个承上(南北朝)启下(唐代)的过渡时期,它预示着陶瓷新的时代风格的开始。陶瓷造型基本上继承了南北朝的风格,又有所变化,更加饱满。
唐代的唐三彩,艺术和技术上都非常高超,引起了世界注目。唐代的河南府是贡白瓷的重要产区,巩县窑、鹤壁集窑、陕县西关窑等窑址都出产白瓷,同时烧造三彩器和彩釉器,陶瓷业在这一时期得到空前发展。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三彩马 (唐)
http://www.haimacn.com
http://youxi.xxthjc.com/
http://www.xianjin527.com/
http://www.yidalidui.com yyy 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到宋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成熟阶段,艺术上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一些以州命名的瓷窑体系特点明显,最为著名的窑址有定、汝、官、哥、钧等。在造型设计上,宋代非常重视旧有体制,开拓了在器形上仿古的先声,尤其是官办瓷窑,更是大量烧制仿古铜器的造型。
宋朝时期 器形仿商周青铜器,釉色灰青,表面有宋代瓷器典型的裂纹。宋朝时期 作品长18.3cm,收藏于故宫博物馆。造型活泼,形象生动,可谓是宋代雕塑的经典。 元代陶瓷业基本上承袭了前代旧制,元代青花、釉里红的出现,使瓷器在装饰艺术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陶瓷装饰艺术发展中,没有哪一种装饰类型能达到青花瓷那样影响巨大而且流传深远。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特点形态较大、胎体较厚、份量较重。青花瓷器的产生和发展与景德镇相关。
这一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元朝时期元朝时期 高足杯是元朝最流行的瓷器品种,釉里红装饰呈暗红色,发色莹润。 瓷器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在明代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官窑日益繁荣,大量生产御用器皿和民用瓷器,以质量高、销路广,代表了明代制瓷水平,其产品以青花、五彩为主流,在元代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将陶瓷艺术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地。
珐琅彩、粉彩瓷器是清朝瓷器的重大发明。珐琅彩是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品种。
清朝出现了专门论述陶瓷、研究陶瓷的著作,比较有名的如朱琰《陶说》、蓝浦《景德镇陶录》、程哲《窑器说》、唐英《窑器肆考》、寂园《陶雅》、许之衡《饮流斋说瓷》等等。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 斗彩与点彩、加彩一起统称为“五彩”。课件7张PPT。清代瓷器传统纹饰清代瓷器纹饰的总体分类 如果将清代瓷器分成两个时期,那顺治(1644—1661)、康熙(1662—1722)、雍正(1722—1735)、乾隆(1735—1765)为第一时期。顺治在位的时间仅为17年,加上瓷业停顿,所烧瓷器不多。清人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说“国朝建厂造陶,始于顺治十一年,奉造龙缸······经饶守道董显忠、王天眷等督造,未成。十六年,奉造栏板,······亦未成。”顺治的瓷器纹饰主要以人物和动物为主,也有植物和山水等。人物多为仕女或文会图。动物多见瑞兽。如上海博物馆收藏有顺治时期的顺治十四年款的青花人物碗和顺治庚子年款的青花云龙纹瓶。从造型上看,顺治时期的瓷器以盘和瓶为多。盘为撇口、圈足。瓶以直筒瓶较为普遍。清代瓷器纹饰的总体分类 康熙朝以后,由于“官搭民烧”、“督陶官”、“御窑厂”等制度的实行,瓷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康熙时期的主要器物有碗、盘、壶为大宗,还有杯、盒、洗、炉、笔筒、罐等。在民窑烧造的瓷器中能见到大件的瓶和尊等器物。尊和瓶的造型较顺治朝丰富,如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的青花釉里红人物图棒槌瓶,有48.1厘米高,规整又大度。此外,在器型上也以仿前朝的为多,如仿宣德、成化、嘉靖、万历等,但较多见的还是访宣德和成化。也有仿青铜器的造型。康熙朝瓷器的纹饰主要以龙、凤、花卉、松、竹、梅等为主,也有人物、民间故事和文字诗词等题材。人物图案主要有《八仙》、《竹林七贤》、《三国演义》、《水浒传》、《多子图》、《西园雅集》、《群仙祝寿》、《刀马人》等。 清代瓷器动物纹饰清代瓷器的动物纹饰,因为信仰的因素
多为龙纹和虎纹为主清代瓷器植物纹饰清代瓷器纹饰山水纹饰清代瓷器纹饰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体上来看,清朝瓷器的造型归结起来有以下特点一、属于饮食器、盛器和日用器的主要有杯、盘、碗、盅、碟、壶、罐、洗、缸、盒、盆、烛台、桌、凳、枕等。二、属于陈设和玩赏器的有瓶、尊、觚、插屏、花托、鼻烟壶、蟋蟀罐、棋具、象生瓷和各种瓷雕等。三、属于文房用品的有水盂、笔洗、砚台、笔筒、印盒、笔架、笔杆、墨床等。此外还有一些祭祀用器和宗教用具等。清朝瓷器的纹饰,总体上看也可分成几大类吉祥瑞兽图案——松鹤、牡丹、仙桃、蝙蝠、喜鹊、鹌鹑、龙凤、石榴、游鱼、鸳鸯、麒麟、狮子等。山水图案——主要吸收宋代院体画风和元代或清初“四王”等画风。也有西湖十景或园林景观等。人物图案主要是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婴戏图、耕织图等。花卉图案以传统意义上的“四君子”——梅、兰、竹、菊和“岁寒三友”——松、竹、梅等为主。也有喇叭花、牵牛花、缠枝花等。此外,也常见有书法诗文,显示出文雅风流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