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五四制新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 (
准考证号:
姓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贴条形码区
此栏
考生禁填
缺考
标记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检查监考员所粘贴的条形码。
2
.
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
0.5mm
黑色签字笔答题,
不
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5
.正确填涂
注意事项
)
答题卡
(
一、(20分)
1
.
[ A ] [ B ] [ C ] [ D ]
(2分)
2
.
[ A ] [ B ] [ C ] [ D ]
(2分)
3
.
[ A ] [ B ] [ C ] [ D ]
(2分)
4.
[ A ] [ B ] [ C ] [ D ]
(2分)
5.(6分)
6.(2分)
7.(3分)
8.(3分)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二、(50分)
9.(6分)
(1)
[ A ] [ B ] [ C ] [ D ]
(3分)
(2)(3分)
10.
[ A ] [ B ] [ C ] [ D ]
(2分)
11.(3分)
12.(3分)
13.
[ A ] [ B ] [ C ] [ D ]
(2分)
14.(4分)
(1)(2分)
(2)
(2分)
15.(4分)
16.
[ A ] [ B ] [ C ] [ D ]
(4分)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17.(3
分)
18.(3分)
19.(4分)
20.
(4分)
21.(4分)
22.
(4分)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三、
(
50
分)
23
.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600
600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800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25五四制新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综合。(20分)
阅读下面短文,做下列小题。(8分)
历史无声,岁月有言,为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教育激励后人。学校研究决定,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在学校的精心准备、周密组织、认真实施下,我们来到了革命老区——咸丰。
20世纪30年代初期,贺龙、关向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开始在咸丰境内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当地老百姓不以为然,纷纷投身革命,他们气充斗牛,将敌人在这里埋葬,将热血洒在了这片殷红的土地上。
此次研学旅行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在学校也是如此。通过语文学习,让我们看到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在石头路上也能酣然入梦的红军战士,为中国核武器事业鞠躬尽萃、可歌可泣的邓稼先,在朝鲜战场奋不顾身、淳朴可爱的人民志愿军。这些前辈们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力挽狂澜。在他们面前,我们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就微不足到了。他们是我们钦配的榜样,我们怎能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回望这闪耀的历史星空,我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埋葬(zàng) 淳朴 丰功伟绩
B.殷红(yīn) 酣然 气充斗牛
C.无畏(wèi) 钦配 微不足到
D.狂澜(luán) 辜负 鞠躬尽萃
2.结合语段内容,文段中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轰轰烈烈 B.不以为然 C.可歌可泣 D.奋不顾身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学校的精心准备、周密组织、认真实施下,我们来到了革命老区——咸丰。
B.通过语文学习,让我们看到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
C.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D.回望这闪耀的历史星空,我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
B.我们来到了革命老区——咸丰。
C.为中国核武器事业鞠躬尽萃、可歌可泣的邓稼先。
D.我们怎能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5.小语要整理有关家国情怀的诗歌,请你帮助补全空白。(6分)
家国情怀,是古诗文中的常见主题。它是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① ,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无尽乡思;是《木兰诗》中保家卫国时,面临“② , ”的在所不辞和“③ ,关山度若飞”的义无反顾;是王维的《竹里馆》中“④ ,明月来相照”的恬淡心情与高洁人品;是韩愈的《晚春》中“草树知春不久归,⑤ ”的生命本色的舒展。
语文学习与生活密不可分,让我们在愉快的语文学习中,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感受生活的美好。你所在的班级召开了“我的语文生活”专题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任务。(8分)
6.结合下面三个小组在生活中搜集到的材料,说说你从中发现的语言现象,并谈谈你的感受和看法。(2分)
第一小组发现这样一些字:家俱(具)、另(零)售、烧并(饼)。
第二小组发现广告中常有这样的“成语”出现:步步为赢、咳不容缓、默默无蚊。
第三小组在报纸中发现这样的标题:超女“粉丝”成千上万,东北“玉米”不减当年。
7.在“寻找最美对联”活动中,老师出示了这样一副对联:
上联:读书滋逸气
下联:阅世 豪情
下联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字是 (益/增),原因是: 。这副对联适合挂在 (书房/客厅)。(3分)
8.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如“YYDS”(意为:永远的神),“你的良心不会痛吗?”等。另一方面,语文学习和写作不提倡用网络语言作文,你认为在我们的作文中是否可以用网络语言呢?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要求观点明确、道理充分,条理清晰,60字左右)
二、阅读。(50分)
(一)名著阅读
9.请根据你对名著《骆驼祥子》的阅读,完成下面各题。(6分)
(1)下面是小语的读书笔记,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痛苦的活着,委屈的死去”是祥子命运的写照。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所以祥子只做四天就不干了。
C.《骆驼祥子》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困难生活。
D.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她和刘四爷彻底吵翻后就自己做主在外租房,与祥子结了婚。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2)下面是小文的读书笔记,请你帮他补全批注内容。(3分)
原文 批注
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坐车人的形象: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5分)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0.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B.“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C.展开联想与想象,诗歌描绘了离开长安日久,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的情景。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就将生活中充满的浓郁边塞生活气息,用朴素的语言真挚的表现出来。
11.诗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赏析其表达效果。(3分)
(四)文言文阅读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3分)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乙】
公孙龙①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②。”有客衣褐③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④在一汜⑤,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来。故曰:“圣人之处世,不逆有伎⑥能之士。”
(选自《淮南子道应训》,有删减)
【注释】①公孙龙:战国人,哲学家。②游:交往,交际。③褐:这里指粗布衣服。④航:指船。⑤汜:同“涂”(sì),河岸。⑥伎:同“技”,技能,技巧,技艺。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但微颔之
(2)尔安敢轻吾射
(3)有客衣褐带索而见
1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门下故有能呼者乎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B.至于河上 尝射于家圃
C.而航在一汜 康肃笑而遣之
D.圣人之处世 但微颔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2)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来。
15.陈尧咨和公孙龙面对技艺高超者的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4分)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看见”汉字,传承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各题。(10分)
【材料一】
蛟龙去,灵蛇来。2024年11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发布主题和主标识(如图三所示)。乙巳蛇年春晚将在欢乐吉祥的总基调中,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与全球华人相约除夕、欢度春节。
2025年春晚台标的设计灵感,基础形状取自古老的甲骨文“已”字(图一)。“巳(sì)”字在甲骨文中,原义表示时间。它代表着岁月的流转,承载着人们对时间的敬畏与珍惜。设计者将“巳”字图形化,演变成为一个既方又圆、独具特色的花纹图案(图二),最后将其优雅地镜像复制、对称摆放(图三),既结合了“乙”字和“巳”字,对应了2025乙巳蛇年的干支;又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如意”的纹样,它代表着顺遂如意,是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双已合璧,事事如意,这是乙巳蛇年与如意之间吉祥曼妙的创意链接。
(选自《央视网》,有删改)
【材料二】
下图为2024年12月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发布的官方吉祥物形象“巳升升”。憨态可掬又富有古意的已升升,一亮相就收获不少粉丝.它的设计灵感源自多种传统文化元素。
(选自《央视新闻》)
【材料三】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作为世界三大自源文字体系之一,汉字也是唯一持续使用至今的文字体系,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自古以来,汉字以其稳定性、传承性、丰富性,支撑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春晚作为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重要文化符号,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近两年春晚以汉字为立足点,不仅彰显了汉字的无穷魅力,更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与博大,昭示着中华文化自信。
一横一竖传文脉,一撇一捺总关情。2024年央视春晚主题是“龙行龘龘,欣欣家国”,因为许多人不认识“龘”,曾引发了一波查字典热潮。2025年的春晚主题又活用了“巳”这个生僻字,同样激发了许多人了解“巳”的读音及含义的兴趣。让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键盘输入,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时,使得许多人的汉字书写质量、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所下降。而公众对春晚汉字主题关注和讨论,必将对汉字的规范使用和推广发挥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汉字美好的寓意还传递着积极向善向上的温暖力量,共赴美好前程。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春晚作为一台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晚会,有责任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的主题所蕴含的美好寓意和正能量,能够为观众带来心灵的慰藉和鼓舞,让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充满信心和希望,给人以力量,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6.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2025年春晚台标及吉祥物的设计灵感都充分彰显了传统文化元素。
B.“巳巳如意”又谐音“事事如意”,这是蛇年与美好祝福的创意衔接。
C.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日益依赖电子产品,以致对汉字书写几乎不关注。
D.汉字是世界三大字源文字体系中唯一持续使用至今的文字,历史悠久。
17.请结合【材料一】,试推测【材料二】中的吉祥物“巳升升”设计灵感源自哪些传统文化元素?(3分)
18.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近两年春晚都以汉字为主题的原因。(3分)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6分)
留扇窗给母亲
①光阴刷旧了我,也刷旧了我身边的一些物件。屋子的墙体有了裂缝,木门与门框越来越不能吻合。在静下来的夜里,我默默和它们对话,想起一晃而过的13年,心里有点儿发慌,不知是该感激它们的陪伴,还是该遗憾它们的老旧。
②我居住的小区,是新区最早的楼群。随后,星火燎原。十多年的光景,新区由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一个蓬勃的少年,与北城区遥相呼应。搬过来的时候,给母亲留了一间卧房。这间卧房离客厅最近。虽然是北向,阳光不能朗照,但窗户含着无限风光。视野舒展开去,可看到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望见飞架于洛河之上的牡丹大桥,再远一些就是融在天际线处的老洛阳城区。
③我所居住的高楼,当年的设计理念是大客厅小卧室。女儿的卧室10平方米,母亲的卧室13平方米。请来规划壁柜的师傅,建议把女儿与母亲的卧室对调,理由是老人不需要那么大,而孩子的卧室大一点,可以做衣柜、书柜和学习桌。
④我听了,感觉有些道理,但碍于母亲也在旁边,我只是默不作声。在母亲没有开口之前,我是断不能开口调换的。
⑤父亲去世后,母亲也是经历了一场生死劫。如今母亲身体孱弱,多愁善感,心思仿若成熟的谷穗,沉甸甸的。原本,母亲就不能踏实地住在我家,时常念叨着她和父亲的家。为此,有些话我在心里翻上翻下,还是不可以随便说出来的。
⑥几天后,设计壁柜的人打电话催我,我说,不急,我和母亲商量一下。想起少时岁月,我家的宅基地是划在村南的一个大水坑旁的,三分之一的位置潜在水里。每逢节假日,父亲和母亲一起,领着我和弟弟,四处找寻土源,硬生生把水里的三分之一地盘,从水坑里“拉”了上来。
⑦像燕子衔泥似的,一间卧房和它对面的一间厨房,搭建起来了。卧房唯一的窗户、房间里最亮堂的部位,母亲留给了我和弟弟。窗下放的是一张笨重的老栎木桌子,我们的个子还没有长成,有时站立着,有时跪在一把高脚椅子上,趁着投进木窗的光束,在那里写写画画。
⑧后来盖起了三间瓦房,再后来盖起了临街房。每有新房子落成,母亲总由着我和弟弟去挑。临街房盖成后,沿着一组错落有致的台阶,可以登上房顶瞭望,可以晾晒小麦、玉米、花生。
⑨后来,我们随着父亲,住在了一个专为老干部规划建造的小院里。两层的小楼房,我和弟弟各自挑了高处的、大窗户的、南向的房间,而父母住在了厨房后面的、仅有一个小高窗换气的房间。想到这里,我的眼睛有点湿湿的。
⑩趁着母亲下楼散步,我走进她的卧室,坐在她常坐的位置,望向窗外;初冬时节,一排高大的白杨树,拿着满头红彤彤的叶子,乍一看犹如春天的花朵;小河边的垂柳,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披着金纱的新娘。视野偏左一点儿,能看到我工作的学校;抬高一点儿,有鸟儿在天空划过。倘若母亲立起身来向下瞧,能看到我下班归来的路径,能看到亲友们来访的身影。倘若母亲躺在床上,深夜仍旧无眠,也可与一窗月光絮说到天亮……
我的想法彻底不再摇摆,是因为母亲的一句话。我在隔壁看书,母亲突然喊我;快来看,今天的云朵真好看,你拍一张给孩子发过去吧。
以前,父母总把家里最好的地方,最明亮的位置,留给孩子,而他们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坐在暗淡处,看着孩子的笑脸与成长,为孩子加油、鼓掌。如今他们老了,我们也该留一扇窗给他们。
(作者:佚名。有删改)
19.【梳理概括情节】请按时间顺序,概述文章围绕“房间”写的“我”与母亲之间的事情。(4分)
20.【分析段落作用】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说说第⑤段的作用。(4分)
21.【句子赏析】第⑩段画线句子写了母亲窗外的风景,请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赏析。(4分)
22.【主旨探究】有人认为本文的主题是表现亲情,有人认为是关注老人的生活状态,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写作。(5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一首诗,有笑声亦有哭泣,有悲欢亦有离聚。在匆匆而逝的岁月里,是什么伴你长大?每个人成长的背后,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朋友:一个人、一本书、一首歌、一份永不言败的心情……
请以“ ,我成长的朋友”为题目作文。
写作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文章内容充实,思想积极健康,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⑤书写规范工整,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综合。(20分)
1.(2分)A 2.(2分)B 3.(2分)A 4.(2分)A
5.(6分)此夜曲中闻折柳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万里赴戎机 深林人不知 百般红紫斗芳菲
6.(2分)汉字使用不规范;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生活中要正确使用语言文字;要规范街头用字;要能掌握新鲜用语;传承祖国语言文化。(任答两点即可)
7.(3分)益 平仄相对,内容衔接,意境吻合 书房
8.(3分)(示例一)我赞成,网络用语是时代产物,体现了时代特色和人们的时代心声,更具有生活气息、时代气息,用网络用语可以更亲切,也更加新颖,体现青少年与时俱进的特点。
(示例二)我反对,网络用语是口语,过于通俗,不适合用到我们的作文中,而且网络用语没有经过时间的淬炼,其生命周期可能很短暂,不是精华语言。
二、阅读。(50分)
(一)
9.(6分)(1)(3分)B
(2)(3分)极其自私,对劳动者的苦难和不幸冷眼相待,蛮横凶狠。
(二)(5分)
10.(2分)D
11.(3分)“龙钟”是沾湿的样子,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恋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四)(13分)
12.(3分)(1)点头(2)怎么(3)穿,穿着
13.(2分)A
14.(4分)(1)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
(2)(公孙龙)让善于呼喊的人呼叫渡船,一叫渡船就过来了。
15.(4分)陈尧咨面对卖油翁,开始表现的是不屑与轻视,后面心悦诚服。公孙龙不轻视善呼者,能用人之长。
(四)(10分)
16.(4分)C
17.(3分)①整体形状类似甲骨文“巳”汉字字形;②动物形象呼应了“乙巳”年蛇年这一生肖年;③身上有多处“如意”的花纹,体现传统文化。
18.(3分)①彰显汉字魅力,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昭示文化自信;②引发公众对汉字的关注,有效推广对汉字的规范使用;③汉字美好的寓意还传递着积极向善向上的温暖力量,鼓舞人心。
(五)(16分)
19.(4分)①少时,家里新宅落成,母亲把卧房唯一的窗户、房间里最亮堂的部位留给“我”和弟弟;②后来,每有新房落成,母亲总由着“我”和弟弟去挑;③再后来住进小楼,“我”和弟弟又住进高处的、大窗户的、南向的房间,而父母住在了仅有一个小高窗换气的房间;④如今母亲身体孱弱,多愁善感,“我”几经思考,决定还是让母亲住带窗的大房间。
20.(4分)第⑤段内容属于插叙。此处插入父亲去世后母亲遭遇生死劫,身体孱弱,多愁善感,不能踏实住在“我”家等内容,引出下文“我”的回忆和“我”看母亲卧室的事,为后文写“我”几经思考,决定不调换母亲的房间埋下伏笔。
21.(4分)示例:①画线句开头连用两个比喻,把初冬白杨树的叶子比作春天的花朵,把风中摇曳的垂柳比作披金纱的新娘,清新、美好,充满生机,表明亲看到这些景物时心情会非常愉悦。②这几个写景句的写作顺序是从自然景色到人文景观,重点是后者,表明母亲心里时时牵挂着儿子,牵挂着亲友。③画线句最后的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说明母亲从白天到晚上,在窗下看到的、想到的有很多,这扇窗给了母亲很多慰藉。
22.(4分)示例:我认为既有关爱老人的一面,也有表现亲情的一面。①关爱老人。“我”刚开始打算把母亲的大卧室和女儿的对调,后来了解到母亲内心的孤独和想法,决定不再调换房间,要留扇窗给母亲,这表明我们应关爱老人的精神世界。
②表现亲情。一直以来,父母都是把最好的房间留给“我”和弟弟;“我”了解到母亲的心理后,毅然决定要留扇窗给母亲。父母儿女之间相互关爱。(回答“关爱老人”或“表现亲情”或二者都有均可)
三、写作。(50分)
23.例文:
书籍,我成长的朋友
在我成长的岁月长河中,书籍宛如一位忠实的朋友,始终陪伴着我,给予我知识的滋养、心灵的慰藉与前行的力量,见证着我的每一次蜕变与成长。
小时候,童话书是我最亲密的伙伴。《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中的故事,为我构筑起一个美轮美奂的梦幻世界。我曾为白雪公主遭受继母的迫害而揪心,又为她最终与王子过上幸福生活而欢欣雀跃;我会为丑小鸭在面对种种歧视时的孤独难过,更为它蜕变成白天鹅时的惊艳而激动不已。这些故事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点亮了我童年的夜空,让我在纯真的年纪里,懂得了善良与邪恶、勇敢与怯懦,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真善美的种子。
步入小学,科普书籍成为我的新宠。《十万个为什么》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打开了科学知识的大门。从宇宙的奥秘到生活中的奇妙现象,我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我了解到为什么星星会闪烁,月亮为何有阴晴圆缺;明白了彩虹的形成原理,以及火山爆发的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学名著走进了我的生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那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他在战争的残酷、疾病的折磨下,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为理想而不懈努力。这让我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时,有了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动力,不再轻易言弃。读《简·爱》,我被简·爱独立自主、追求平等与尊严的性格所吸引。她的经历告诉我,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要保持内心的坚定与独立,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书籍,你是我成长路上最真挚的朋友。在你的陪伴下,我从懵懂无知的孩童逐渐成长为有思想、有追求的少年。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继续携手同行,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遨游,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