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强化练2 氮及其化合物 练习(含解析)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阶段强化练2 氮及其化合物 练习(含解析)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09 21:15:52

文档简介

阶段强化练2 氮及其化合物
(分值:59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
1.打赢蓝天保卫战,提高空气质量。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PM2.5 B.O2
C.SO2 D.NO
2.[2024·北京东城区二十二中高一期中]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
B.工业合成氨
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氨
D.打雷闪电时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3.[2024·广西南宁高一期中]下列有关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直接生成NO2
B.铵盐都不稳定,受热都易分解生成氨气
C.实验室常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氨气
D.向Fe(NO3)2溶液加稀盐酸,溶液变黄
4.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NaNaOH
B.Fe2O3FeCl3(aq)无水FeCl3
C.N2NH4Cl(aq)
D.AlCl3NaAlO2
5.[2024·上海黄浦区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常温下能说明铁棒X已被浓硝酸钝化的是(  )
A.将铁棒X洗净,浸泡于浓硫酸,无变化
B.将铁棒X洗净,浸泡于硫酸铜溶液中,无红色物质析出
C.将铁棒X洗净,浸泡于稀硫酸中,无气泡产生
D.将铁棒X洗净,浸泡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无变化
6.[2024·宁夏石嘴山高一期中]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B.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D.在Z导管口无明显现象
7.硝酸与铜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浓硝酸呈黄色是因溶有其分解产生的NO2
B.用稀硝酸实验时试管上方气体略有红棕色
C.用浓硝酸实验时溶液呈绿色是因溶有NO
D.反应中浓硝酸较稀硝酸反应更剧烈、氧化性更强
8.[2024·广西桂林高一期末]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图示过程可实现Fe2+转化为Fe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NO、NO2为中间产物
B.反应③中NO2为氧化剂
C.每转化1 mol Fe2+需要5.6 L O2
D.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Fe2+++4H+===Fe3++NO↑+2H2O
9.[2024·北京海淀区高一检测]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备NH3,并研究其性质。其中,a、b为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装置甲制NH3,试管中应加入的试剂为NH4Cl固体
B.装置乙中,a比b先变蓝
C.装置丙中,产生大量白烟
D.装置丁具有防止倒吸的作用,试剂可以用水
10.[2024·福建泉州高一期末]用如图装置完成浓硝酸和稀硝酸的性质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a中铜丝插入浓硝酸后,出现无色气体,溶液很快变为蓝色
B.一段时间后抽出铜丝,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U形管内,液体逐渐变成蓝色
C.b中生成NO,反应中氮元素变价更多,说明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D.b中反应停止后,用注射器注入稀硫酸,不可能会有气体再生成
11.(9分)非金属单质A经如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D,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AD
(1)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①D的化学式是________,检验D的稀溶液中主要阴离子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工业生产中,B气体的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会形成________而污染环境。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
①A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C→D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D的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C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D体现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7分)A是一种酸式盐,它与NaOH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B,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气体B,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挤压胶头滴管,可得到蓝色喷泉。若向A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无色气体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用于除去B中水分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气体B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A→C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与过量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3分)[2024·云南大理高一期中]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在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探究NO2能否被NH3还原。
(1)装置A中盛放浓氨水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装置D中盛放无水氯化钙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剂甲是________,D中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若NO2能够被NH3还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在空气中使用具有碱性的Na2CO3溶液来吸收NO2,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阶段强化练2 氮及其化合物
1.解析:PM2.5指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A不符合题意;氧气是空气的成分之一,可供给人体呼吸,不是空气污染物,B符合题意;二氧化硫可以形成酸雨,属于空气污染物,C不符合题意;一氧化氮能与人体血液中的氧气结合,对人体健康有害,属于空气污染物,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解析:工业获取氮气,A错误;工业合成氨符合人工固氮的概念,B正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氨为生物固氮,C错误;打雷闪电时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为自然固氮,D错误。
答案:B
3.解析: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直接生成NO,不能直接生成NO2,A错误;铵盐不稳定,受热都易分解,但不一定均生成氨气,例如硝酸铵等,B错误;氨气是碱性气体,实验室常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氨气,现象是变为蓝色,C错误;向Fe(NO3)2溶液加稀盐酸,酸性溶液中硝酸根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因此溶液变黄色,D正确。
答案:D
4.解析:N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故A错误;加热蒸发FeCl3溶液时,会促进FeCl3水解生成Fe(OH)3和挥发性酸HCl,灼烧分解最终生成Fe2O3,故B错误;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故C正确;熔融的AlCl3不导电,无法电解,故D错误。
答案:C
5.解析:浓硫酸会使得铁钝化,不产生气体,不能说明被浓硝酸钝化,A错误;将上述铁片取出冲洗干净,再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表面不出现红色物质,则说明铁没有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证明铁片已被钝化,B正确;稀硫酸会破坏氧化膜然后和铁反应生成氢气,会产生气泡,C错误;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不产生气体,不能说明被浓硝酸钝化,D错误。
答案:B
6.解析:碳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X气体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Y气体是NO2,同时通入时因NO2与水和SO2共同作用要产生和NO,NO在空气中又会生成NO2。X是CO2和SO2的混合气,Y为NO2,X、Y混合之后SO2和NO2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NO2+H2O===H2SO4+NO,因H2SO4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BaSO4,A正确;因CO2不与氯化钡反应,从导管中逸出,所以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B错误;因H2SO4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BaSO4,CO2与氯化钡不反应,没有BaCO3生成,C错误;因NO在空气中又会生成NO2,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D错误。
答案:A
7.解析:浓硝酸不稳定,容易分解,分解产生的NO2溶解在浓硝酸中使浓硝酸呈黄色,故A正确;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但试管有空气,生成的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使得试管上方气体略有红棕色,故B正确;浓硝酸与铜剧烈反应生成硝酸铜,使溶液呈绿色,故C错误;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与铜反应越剧烈,故D正确。
答案:C
8.解析:根据转化关系图可知亚铁离子被硝酸氧化为铁离子,生成的NO被氧气氧化为NO2,NO2、O2溶于水又转化为硝酸,总反应为4Fe2++O2+4H+===4Fe3++2H2O。根据转化关系图可判断NO、NO2为中间产物,A正确;反应③中NO2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B错误;气体所处状态不确定,无法计算,C错误;根据转化关系图可判断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4H+===3Fe3++NO↑+2H2O,D错误。
答案:A
9.解析:Ca(OH)2+2NH4ClCaCl2+2NH3↑+2H2O,试管中应加入的试剂为Ca(OH)2和NH4Cl固体混合物,A错误;由于NH3的密度比空气小,故装置乙中,a先变蓝,b后变蓝,B正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NH3与挥发出来的HCl反应,NH3+HCl===NH4Cl,产生NH4Cl固体,故装置丙中产生大量白烟,C正确;NH3易溶于水,可以用水来吸收多余的NH3,且干燥管可以起到防倒吸的作用,D正确。
答案:A
10.解析:装置a中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2,NO2气体进入b中,向装置b注入水,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生成的HNO3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装置c用于吸收尾气。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2,是红棕色气体,A错误;装置a中出现红棕色NO2气体进入b中,向装置b注入水,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生成的HNO3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液体逐渐变成蓝色,B正确;氧化性的强弱与得电子的多少无关,而与得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故铜分别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时,还原产物NO2比NO中氮元素的价态高,不能得出浓硝酸得电子能力差,氧化性比稀硝酸弱的结论,C错误;b中反应停止后,用注射器注入稀硫酸,氢离子、硝酸根离子与铜继续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D错误。
答案:B
11.解析:非金属单质A能发生连续氧化生成C,C能与水反应得到含氧酸D,且D为强酸,与中学中硫和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符合。(1)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A为S,B为SO2,C为SO3,D为H2SO4。①由以上分析可知,D的化学式是H2SO4;稀硫酸里的主要阴离子是,检验的方法是向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故检验 D的稀溶液中主要阴离子的试剂是稀盐酸和BaCl2溶液。②在工业生产中,SO2气体的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酸雨而污染了环境。(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则A为N2,B为NO,C为NO2,D为HNO3。①由以上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是N2。②C→D是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③浓硝酸与Cu反应生成硝酸铜、NO2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体现硝酸的强氧化性,同时还有硝酸铜生成,体现硝酸的酸性。
答案:(1)①H2SO4 稀盐酸和BaCl2溶液 ②酸雨
(2)①N2 ②3NO2+H2O===2HNO3+NO ③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强氧化性和酸性
12.解析:根据无色气体B能使石蕊溶液变为蓝色,推知B为NH3;根据无色气体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推知C为SO2;因为A为酸式盐,所以进一步推知A为NH4HSO3。
(1)根据分析,物质A的化学式为NH4HSO3。(2)气体B为氨气,具有碱性,应用碱性干燥剂干燥,选用的干燥剂为碱石灰;氨气易溶于水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3)反应A→C的离子方程式为+H+===H2O+SO2↑。(4)NH4HSO3与过量NaOH溶液共热时能发生的离子反应2H2O+NH3↑+。
答案:(1)NH4HSO3 (2)碱石灰  向下排空气法 H+===H2O+SO2↑ 2H2O+NH3↑+
13.解析:装置A中,浓氨水和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装置B用于干燥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故试剂甲应是碱石灰;装置E中浓硝酸和铜片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装置D中装有无水氯化钙,是为了干燥二氧化氮;装置C中,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3)装置E中浓硝酸和铜片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硝酸铜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u+4H++===Cu2++2NO2↑+2H2O。(4)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NH3+6NO27N2+12H2O;NO2和Na2CO3溶液在空气中反应生成NaNO3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2+2Na2CO3+O2===4NaNO3+2CO2。(5)NO2是有毒气体,NH3污染环境,故在此实验装置中还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答案:(1)分液漏斗 球形干燥管
(2)碱石灰 干燥NO2气体 (3)Cu+4H++===Cu2++2NO2↑+2H2O (4)8NH3+6NO27N2+12H2O 4NO2+2Na2CO3+O2===4NaNO3+2CO2 (5)缺少尾气处理装置阶段强化练2 氮及其化合物
(分值:59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
1.打赢蓝天保卫战,提高空气质量。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PM2.5 B.O2
C.SO2 D.NO
2.[2024·北京东城区二十二中高一期中]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
B.工业合成氨
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氨
D.打雷闪电时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3.[2024·广西南宁高一期中]下列有关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直接生成NO2
B.铵盐都不稳定,受热都易分解生成氨气
C.实验室常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氨气
D.向Fe(NO3)2溶液加稀盐酸,溶液变黄
4.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NaNaOH
B.Fe2O3FeCl3(aq)无水FeCl3
C.N2NH4Cl(aq)
D.AlCl3NaAlO2
5.[2024·上海黄浦区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常温下能说明铁棒X已被浓硝酸钝化的是(  )
A.将铁棒X洗净,浸泡于浓硫酸,无变化
B.将铁棒X洗净,浸泡于硫酸铜溶液中,无红色物质析出
C.将铁棒X洗净,浸泡于稀硫酸中,无气泡产生
D.将铁棒X洗净,浸泡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无变化
6.[2024·宁夏石嘴山高一期中]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B.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D.在Z导管口无明显现象
7.硝酸与铜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浓硝酸呈黄色是因溶有其分解产生的NO2
B.用稀硝酸实验时试管上方气体略有红棕色
C.用浓硝酸实验时溶液呈绿色是因溶有NO
D.反应中浓硝酸较稀硝酸反应更剧烈、氧化性更强
8.[2024·广西桂林高一期末]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图示过程可实现Fe2+转化为Fe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NO、NO2为中间产物
B.反应③中NO2为氧化剂
C.每转化1 mol Fe2+需要5.6 L O2
D.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Fe2+++4H+===Fe3++NO↑+2H2O
9.[2024·北京海淀区高一检测]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备NH3,并研究其性质。其中,a、b为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装置甲制NH3,试管中应加入的试剂为NH4Cl固体
B.装置乙中,a比b先变蓝
C.装置丙中,产生大量白烟
D.装置丁具有防止倒吸的作用,试剂可以用水
10.[2024·福建泉州高一期末]用如图装置完成浓硝酸和稀硝酸的性质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a中铜丝插入浓硝酸后,出现无色气体,溶液很快变为蓝色
B.一段时间后抽出铜丝,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U形管内,液体逐渐变成蓝色
C.b中生成NO,反应中氮元素变价更多,说明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D.b中反应停止后,用注射器注入稀硫酸,不可能会有气体再生成
11.(9分)非金属单质A经如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D,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AD
(1)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①D的化学式是________,检验D的稀溶液中主要阴离子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工业生产中,B气体的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会形成________而污染环境。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
①A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C→D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D的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C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D体现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7分)A是一种酸式盐,它与NaOH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B,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气体B,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挤压胶头滴管,可得到蓝色喷泉。若向A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无色气体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用于除去B中水分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气体B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A→C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与过量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3分)[2024·云南大理高一期中]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在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探究NO2能否被NH3还原。
(1)装置A中盛放浓氨水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装置D中盛放无水氯化钙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剂甲是________,D中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若NO2能够被NH3还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在空气中使用具有碱性的Na2CO3溶液来吸收NO2,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