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六) NH3及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分值:60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
[基础对点练]
题组一 氨气的制备
1.实验室制备气体后,在收集气体时,往往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收集方法,下列收集NH3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法
D.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2.[2024·江西赣州高一统考]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备氨气,下列试剂中最适宜代替NH4Cl的是( )
A.(NH4)2SO4 B.NH4NO3
C.(NH4)2CO3 D.浓氨水
3.[2024·广东广州高一期末]关于实验室制备并收集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试剂A是NH4Cl固体
B.棉花的作用是防止收集的气体逸出
C.用清洗后未经干燥的试管收集气体
D.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验满
4.[2024·贵州黔西高一期末]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A.甲可用于实验室加热NH4Cl固体制备氨气
B.乙不能用于氨气的尾气处理
C.丙可用于浓氨水与CaO反应制备氨气
D.丁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
5.[2024·河北石家庄高一检测]下列制氨气的装置和所选试剂,错误的是( )
题组二 常见气体的制备
6.[2024·南昌六校高一联考]下列是中学化学中常见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
A.Cl2 B.HCl
C.SO2 D.NO
7.[2024·湖南娄底高一期末]下列有关气体的制备和处理方式均正确的是( )
气体 制备 处理方式
A SO2 Na2SO3固体与70%浓硫酸混合 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
B NO Cu和稀硝酸混合并加热 用排空气法进行收集
C CO2 大理石与稀硫酸混合 用浓硫酸进行干燥
D NH3 将浓氨水滴入碱石灰固体中 用无水氯化钙固体进行干燥
8.[2024·贵州铜仁高一期中]如图是一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用于发生、干燥和收集气体。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的是( )
A.制取NO气体 B.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C.制取氯气 D.制取氨气
9.[2024·四川南充高一检测]关于实验装置与试剂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甲可用作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的发生装置
B.用装置乙吸收尾气NH3可防倒吸
C.装置丙可用于验证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
D.装置丁可用于收集NO2气体
[能力提升练]
10.[2024·山东新泰高一检测]下列装置进行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图甲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B.用图乙装置可演示NO的喷泉实验
C.用图丙装置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SO2
D.用图丁装置检验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H2
11.氨催化氧化法是工业生产中制取硝酸的主要途径,某同学用该原理设计实验探究硝酸的制备和性质,装置如图所示(装置内空气均已排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甲中的固体也可以是NaOH或CaO
B.装置丁可以起到防倒吸作用
C.理论上装置丙中通入的氨气和氧气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可以完全被吸收生成HNO3
D.装置乙中的干燥剂可以为碱石灰
12.(6分)氨是化学实验室常需制取的气体。实验室也可以用下列两种方法快速制备NH3。
方法一:加热浓氨水。
方法二:将浓氨水滴入生石灰(或碱石灰)固体上。
(1)请写出上述两方法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原理,该小组欲用下列装置制取氨,方法一应选择________(填标号,下同),方法二应选择________。
(3)如图是该小组设计收集氨气的几种装置,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填标号),集气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8分)[2024·厦门湖滨中学高一期中]室温下,用收集到的氯气与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K1、K2关闭)。
(1)为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气体a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填充下列表格: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K1,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向试管中注入气体a(约是气体b的3倍),关闭K1,恢复室温 试管内出现白烟并在试管内壁凝结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开K2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拔高培优练]
14.(13分)[2024·山东菏泽高一期末]氮化铬(CrN)难溶于水,常用作耐磨涂层。添加到机械部件能够增强它们的润滑性和耐磨损性。实验室可用无水氯化铬(CrCl3)与氨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备,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与加热装置省略)。已知无水CrCl3易潮解,高温下能被氧气氧化。
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以下部分装置制取干燥的NH3,相应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接口字母编号,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
(2)实验开始时,通入NH3一段时间后再加热装置A,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A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白烟,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需间歇性微热m处导管,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同学认为该装置有一个缺陷,该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六) NH3及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1.解析: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一种物质,所以实验室收集NH3时只能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答案:B
2.解析:在加热的条件下硫酸铵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和硫酸钙,A正确;硝酸铵受热容易分解,容易爆炸,B错误;碳酸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则氨气中会混入二氧化碳,C错误;浓氨水是液体,试管口向下,浓氨水会流下来,D错误。
答案:A
3.解析: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气体,但NH3和HCl气体在试管口会化合生成NH4Cl固体,堵塞导气管,NH4Cl固体加热分解法不适于实验室制备氨气,实验室常用加热NH4Cl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备氨气,选项A错误;NH3收集时易与空气发生对流,试管口堵棉花的目的是防止NH3与空气对流,确保收集纯净,选项B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会使氨气大量溶解,选项C错误;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检验氨气是否集满,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若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集满,选项D正确。
答案:D
4.解析: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温度降低后又重新结合成氯化铵固体,不能制取氨气,故A错误;倒置漏斗伸入液面,无法防倒吸,故B正确;浓氨水与生石灰接触,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促进浓氨水中的氨气逸出,故C正确;氨气与空气对流收集不到纯净的氨气,所以试管口塞棉花;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氨气变蓝,可以检验,故D正确。
答案:A
5.解析:该装置是固固加热型制取气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A正确;浓氨水受热分解生成氨气,B正确;受热分解氯化铵固体得到氨气和氯化氢,二者在试管口冷却又反应生成氯化铵,不能制取氨气,C错误;氧化钙易吸水,同时放出热量加热体系,浓氨水分解出氨气,D正确。
答案:C
6.解析:Cl2密度大于空气且Cl2与空气不反应,可溶于水,故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者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A不符合题意;HCl密度大于空气且HCl与空气不反应,极易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HCl,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不符合题意;SO2密度大于空气且SO2与空气不反应,易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S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不符合题意;NO能与空气中的O2反应转化为NO2,且不溶于水,故只能用排水法收集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符合题意。
答案:D
7.解析:Na2SO3固体与70%浓硫酸混合制备SO2,SO2与NaOH溶液反应,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A正确;NO易于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进行收集,B错误;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微溶物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不利于生成CO2,C错误;NH3与无水氯化钙反应生成配合物,不能用无水氯化钙干燥NH3,D错误。
答案:A
8.解析: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则题给装置不能用于制取一氧化氮气体,故A错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能用浓硫酸干燥,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题给装置能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故B正确;高锰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氯气有毒,需要尾气吸收装置,则题给装置不能用于制取氯气,故C错误;浓氨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氨气,氨气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则题给装置不能用于制取氨气,故D错误。
答案:B
9.解析: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的反应需要加热,A不正确;NH3易溶于水,装置乙中的煤油不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所以装置乙不可用于吸收尾气NH3,B不正确;装置丙中,往烧瓶内滴入水,看到气球体积膨胀,则表明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从而表明NH3易溶于水,所以装置丙可用于验证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C正确;NO2易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所以装置丁不可用于收集NO2气体,D不正确。
答案:C
10.解析:图甲为向上排空气法,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应采取向下排空气法,则图甲氨气的收集方法不合理,故A错误;NO不溶于水,则图乙不能演示NO的喷泉实验,故B错误;CO2气体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所以图丙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故C错误;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淡蓝色火焰,所以图丁装置可以检验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H2,故D正确。
答案:D
11.解析:甲中浓氨水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氨气和氧气,经过干燥后在丙中发生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可生成二氧化氮,过量的氧气与二氧化氮在戊中可生成硝酸,己为尾气吸收装置。装置甲需要提供氨气和氧气,如果装置甲中的固体是NaOH或CaO ,只能提供氨气,不能提供氧气,A错误;若发生倒吸,水先进入丁试管中,所以装置丁可以起到防倒吸作用,B正确;根据反应:4NH3+5O24NO+6H2O、4NO+3O2+2H2O===4HNO3可知,装置丙中通入的氨气和氧气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可以完全被吸收生成HNO3,C正确;乙用于干燥氨气、氧气,可用碱石灰干燥,D正确。
答案:A
12.答案:(1)方法一:NH3·H2ONH3↑+H2O
方法二:NH3·H2O+CaO===NH3↑+Ca(OH)2
(2)D C
(3)d 利用NH3的密度小于空气,采用短管进氨气,长管出空气的方法收集
13.解析:(1)为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则应将密度小的NH3从注射器经长导管进入试管底部,NH3上升的过程中,与Cl2充分混合。(2)打开K1,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向试管中注入约3倍于b气体的a气体,氨过量;关闭K1,恢复室温,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白烟,而后有白色固体凝结在试管内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NH3+3Cl2===N2+6NH4Cl。再打开K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倒流进入试管中,原因是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试管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发生倒吸。
答案:(1)NH3
(2)①8NH3+3Cl2===N2+6NH4Cl ②烧杯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中 ③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试管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发生倒吸
14.解析:(1)制取氨水应该用生石灰和浓氨水,用碱石灰干燥,故顺序为b→e→f。(2)实验开始时,通入NH3一段时间后再加热装置A,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3)装置A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白烟,白烟为氯化铵,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CrCl3CrN+3NH4Cl;实验过程中需间歇性微热m处导管,其原因是防止NH3与HCl反应生成NH4Cl固体堵塞导管造成危险。(4)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A装置中。(5)该装置有一个缺陷,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答案:(1)b e f
(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3)4NH3+CrCl3CrN+3NH4Cl 防止NH3与HCl反应生成NH4Cl固体堵塞导管造成危险
(4)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A装置中
(5)缺少尾气处理装置课时作业(六) NH3及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分值:60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
[基础对点练]
题组一 氨气的制备
1.实验室制备气体后,在收集气体时,往往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收集方法,下列收集NH3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法
D.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2.[2024·江西赣州高一统考]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备氨气,下列试剂中最适宜代替NH4Cl的是( )
A.(NH4)2SO4 B.NH4NO3
C.(NH4)2CO3 D.浓氨水
3.[2024·广东广州高一期末]关于实验室制备并收集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试剂A是NH4Cl固体
B.棉花的作用是防止收集的气体逸出
C.用清洗后未经干燥的试管收集气体
D.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验满
4.[2024·贵州黔西高一期末]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A.甲可用于实验室加热NH4Cl固体制备氨气
B.乙不能用于氨气的尾气处理
C.丙可用于浓氨水与CaO反应制备氨气
D.丁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
5.[2024·河北石家庄高一检测]下列制氨气的装置和所选试剂,错误的是( )
题组二 常见气体的制备
6.[2024·南昌六校高一联考]下列是中学化学中常见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
A.Cl2 B.HCl
C.SO2 D.NO
7.[2024·湖南娄底高一期末]下列有关气体的制备和处理方式均正确的是( )
气体 制备 处理方式
A SO2 Na2SO3固体与70%浓硫酸混合 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
B NO Cu和稀硝酸混合并加热 用排空气法进行收集
C CO2 大理石与稀硫酸混合 用浓硫酸进行干燥
D NH3 将浓氨水滴入碱石灰固体中 用无水氯化钙固体进行干燥
8.[2024·贵州铜仁高一期中]如图是一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用于发生、干燥和收集气体。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的是( )
A.制取NO气体 B.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C.制取氯气 D.制取氨气
9.[2024·四川南充高一检测]关于实验装置与试剂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甲可用作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的发生装置
B.用装置乙吸收尾气NH3可防倒吸
C.装置丙可用于验证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
D.装置丁可用于收集NO2气体
[能力提升练]
10.[2024·山东新泰高一检测]下列装置进行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图甲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B.用图乙装置可演示NO的喷泉实验
C.用图丙装置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SO2
D.用图丁装置检验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H2
11.氨催化氧化法是工业生产中制取硝酸的主要途径,某同学用该原理设计实验探究硝酸的制备和性质,装置如图所示(装置内空气均已排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甲中的固体也可以是NaOH或CaO
B.装置丁可以起到防倒吸作用
C.理论上装置丙中通入的氨气和氧气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可以完全被吸收生成HNO3
D.装置乙中的干燥剂可以为碱石灰
12.(6分)氨是化学实验室常需制取的气体。实验室也可以用下列两种方法快速制备NH3。
方法一:加热浓氨水。
方法二:将浓氨水滴入生石灰(或碱石灰)固体上。
(1)请写出上述两方法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原理,该小组欲用下列装置制取氨,方法一应选择________(填标号,下同),方法二应选择________。
(3)如图是该小组设计收集氨气的几种装置,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填标号),集气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8分)[2024·厦门湖滨中学高一期中]室温下,用收集到的氯气与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K1、K2关闭)。
(1)为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气体a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填充下列表格: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K1,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向试管中注入气体a(约是气体b的3倍),关闭K1,恢复室温 试管内出现白烟并在试管内壁凝结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开K2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拔高培优练]
14.(13分)[2024·山东菏泽高一期末]氮化铬(CrN)难溶于水,常用作耐磨涂层。添加到机械部件能够增强它们的润滑性和耐磨损性。实验室可用无水氯化铬(CrCl3)与氨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备,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与加热装置省略)。已知无水CrCl3易潮解,高温下能被氧气氧化。
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以下部分装置制取干燥的NH3,相应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接口字母编号,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
(2)实验开始时,通入NH3一段时间后再加热装置A,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A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白烟,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需间歇性微热m处导管,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同学认为该装置有一个缺陷,该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