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碟怪脸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纸碟怪脸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05-24 21:15:29

文档简介

《纸碟怪脸》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感知民间面具的审美趣味。
2、能利用各种材料和纸碟设计制作一个造型美观、色彩对比鲜明的“纸碟怪脸”面具。
过程与方法:
1、在欣赏中感受面具的艺术趣味。
2、在比较中找出面具的造型与色彩特色,启发创作思路。
3、在探索中,运用各种废弃物进行“怪”面具的形状、色彩、五官的夸张造型与装饰设计,发展创造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民间面具产生好奇与兴趣。
2、能与同学交流,互相帮助。
3、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利用纸碟和废弃物设计制作一个“纸碟怪脸”。
教学难点:妙用各种废弃物,设计和装饰怪面具。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究民间面具的审美情趣。
找一找、想一想:
1、找一找面具上的“点、线、面、色”及具象形。想一想,这些造型元素是用来装饰什么?面具是五官有什么特征?(几何形表现、具象形表现、夸张表现)
2、找一找,面具造型奇特的地方和夸张的色彩。
想一想、说一说:
1、面具给你什么感受?(怪异、神秘、恐怖……)
2、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受?
3、面具有什么功能?
二、探究面具美的设计制作方法。
看一看、做一做:根据书上的步骤图,边做边想。
1、用什么材料才能妙用。
2、怎样排列装饰才美。
3、造型、五官及色彩要怎样设计才有奇特和怪的效果。
三、合作创作,共享成功快乐。
合作创作:材料共享,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1、构思
2、选材料
3、如何妙用(形式美的设计和运用材料)
4、合作创作
戴一戴、玩一玩:戴上面具玩一玩,体验创造的快乐。可模仿非洲民间的一些风俗进行古老的“驱魔保平安”游戏。了解利用面具的狰狞的造型进行驱魔的做法,是古人对“疾病”的恐惧,在缺乏医学知识和药品的情况下,祈求通过“驱魔”能得到“神”的帮助,而体验古面具文化。
四、审美与评价。
评价点:1、造型独特;2、色彩强烈。
课件13张PPT。纸碟怪脸这些面具给你什么感受?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你喜欢哪个面具?为什么? 1 2 34 5 6看了这么多的面具,我们总结一下面具的”怪”在哪里?
也就是说面具有那些特征:
1.造型:夸张变形
脸型奇异;
把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特征加强,
变得更大更长更圆或更突出!
2.色彩:颜色非常鲜艳
以红,黄,蓝,绿为主面具的制作材质木质面具泥胎面具铜制面具瓷质面具皮布质面具草质面具棕板面具葫芦瓢面具事实上,还有更多不一样的材料做成的面具,期待同学们去发现哦!
学生作品欣赏:作业要求: 请同学们参考课本的图片,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一个“纸碟怪脸”课后拓展:1.对面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去了解一下各国面具的特征与功能
2.请同学们回去收集一些废旧的纸盒,想一想如何把你的面具装饰得更加有特色,漂亮课件7张PPT。脸的分割比例 三庭五眼 标准的面型,其长宽比例协调,符合三庭五眼。三庭是指脸型的长度,从头部发际到下颏的距离分为三等分,即从发际到眉、眉到鼻尖、鼻尖到下颏各分为一等分,各称一停共三停;五眼是指脸型的宽度,双耳间正面投影的长度为五只眼裂的长度,除眼裂外、内此间距为一眼裂长度、两侧外眦角到耳部各有一眼裂长度,其是五眼长度称五眼。三庭五眼 三庭:眉毛以
上为上庭,眉
毛以下嘴以上
为中庭, 嘴
以下为下庭。
五眼:人的脸
从正面看,宽
度等5个眼睛
的宽度。 四高 第一高点,额部;第二高点,鼻尖;第三高点,唇珠;第四高点,下巴尖。三低 三低分别是两个眼睛之间,鼻额交界处必须是凹陷的;在唇珠的上方,人中沟是凹陷的;下唇的下方,有一个小小的凹陷,共三个凹陷。 常见的几种人物脸形面部表情平静 愤怒 高兴 悲伤课件13张PPT。面具
一般指演员的面部塑形化妆,又称“假面”·“脸子”。
什么是面具我们和面具你见过什么面具?
玩过什么面具?
自己动手做过面具吗?
面具的发展1. 最早的面具可能产生于:狩猎活动
猎人用面具把自己装扮成各种动物
2. 在世界各地的民俗活动中,人们往往用面具把自己装扮成神鬼及各种奇禽怪兽,以表示对自然力的崇拜或在想象中征服自然力。
3. 在民间的一些戏曲表演活动中,面具至今仍是主要的化妆手段。如贵州的地戏
面具,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宗教和民俗的演进而发展。
面具的特性: 1.民族性 2.地域性
造型和样式各异,但都有着共同的艺术特征----形象夸张·对比强烈·具有象征性和装饰性。面具的特性面具的用途面具的使用在很多地区都很普遍。
  现代戏剧的面具
  十九世纪面具常被欧洲前卫艺术家使用。如歌剧魅影里的角色使用面具
  仪式用的面具礼仪面罩出现在世界各地,虽然他们往往有着许多特点,极鲜明的形式发展。
  在世界各地仪式与戏剧面具
  非洲
  许多非洲面具代表动物。
  日本
  日本面具属于相当古老的传统,至今成为高度精密和程式化的戏剧传统。有些戏剧如能剧的主角必须戴面具。
  工作保护
  焊工的面罩,以保护焊机操作员的脸和眼睛。 击剑面罩。 民间面具西藏
(藏语中称“巴”,主要用于民间各种表演活动。西藏面具是从宗教艺术派生出来的一种工艺品,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即宗教面具,藏戏面具和民间歌舞说唱面具)
仙翁面具
护法神眷属面具
大威德金刚面具
金刚法舞主神面具
藏戏猴神面具西藏面具面具,藏语中称“巴”,主要用于各种民间表演活动,它与人们日常生活、劳动、娱乐有着直接的关系,遍及西藏各地。通到了清代,藏戏广泛普及到民间,其剧目、流派更加丰富多彩。藏戏面具与宗教面具相比,造型带有浓郁的世俗倾向和民间色彩。表现的题材主要包括历史故事和神话中的人物、神灵和动物。藏戏面具中的国王、大臣、喇嘛、老妇、老翁的面具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剧情中神灵、鬼怪和动物面具的塑造,尽管带有宗教面具影响的明显痕迹,但大都人格化,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人类的真、善、美和假、丑、恶,都在面具中得了具体的表现。面具多设色,不同的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如深红色象征国王,浅红色代表大臣,黄色象征活佛,蓝色代表反面人物,而半黑半白象征两面派等。藏戏开始时,最先登场的是戴猎人面具的角色。猎人面具多为蓝色或青色。 世界面具文化非洲面具
新西兰毛利族面具
威尼斯面具威尼斯面具威尼斯面具文化起源的故乡
威尼斯面具有着很长的历史,以前主要在混杂的社会环境中,用来隐藏参与人的身份。经过数个世纪的演变,这些于众不同的面具,最终成为了一种庆祝快乐主义的街头庆典的象征物,而这种庆典便是有名的“威尼斯狂欢节”
威尼斯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