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辩论》选修第六单元《买刀的杀人要刀店负责吗?》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演讲与辩论》选修第六单元《买刀的杀人要刀店负责吗?》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9.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5 13:5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演讲与辩论》选修第六单元《买刀的杀人要刀店负责吗?》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个句子是( )
文学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的汉字等是意音文字。 。现在,绝大部分著名的意音文字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只有汉字,作为意音文字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独立。
A.它们在各自的地区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记录
B.它们辉煌了很长一段时间,大都已经销声匿迹
C.使用这些文字的地区都是人类早期文化的发源地
D.意音文字后来被具有音节特点的拼音文字取代了
答案:A
解析:【分析】横线前的句子陈述的对象是“几种意音文字”,本着陈述对象统一的原则,可排除C项;D项的主语与前一句的末尾重复,不简明,也可排除;B项陈述对象虽与前句一致但内容与后一句矛盾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高考试题中比较常出现。连贯题要注意其说明顺序或表达的逻辑,从前后照应关系中理出语句的前后顺序即可
2.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些人的科学见解,远远超出同时代的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洞若观火。
B.英国选手接连刷新世界纪录,使一向独霸短跑比赛的美国人黯然失色。
C.中央电视台的“开心一刻”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时,就真有点乐不思蜀。
D.千姿万态、造型各异的紫砂壶,圆无一相,方非一式,真是出神入化。
答案:C
解析:【分析】“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用来形容在家中看电视,语意不合。
【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一方面要求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使用条件能够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试题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具体语境能够准确地把握,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选择。因此,对成语,平时的识记要对成语分类识记,可按感彩、 望文生义、使用对象、谦敬成语、语法功能等进行分类;做题时,应细读材料,把握语境的感彩、陈述对象等要素
3.能恰当填入下面语句横线处的一项是(  )
原来这董超、薛霸自从开封府做公人,____①____,回来被高太尉寻事,刺配北京。梁中书因见他两个能干,就留在留守司勾当。____②____。
A.①林冲被押解去沧州路上相害不得 ②今日又差他两个监押卢俊义
B.①押解林冲去沧州路上害不得林冲 ②今日又差他两个监押卢俊义
C.①林冲被押解去沧州路上相害不得 ②卢俊义今日又由他两个监押
D.①押解林冲去沧州路上害不得林冲 ②卢俊义今日又由他两个监押
答案:B
解析:【分析】在第①个横线处,前后语境都是以“董超、薛霸”为陈述对象,所以应用“押解林冲去沧州路上害不得林冲”;第②个横线处看似是一个独立句,实际上应与前面的句子照应,所以应选“今日又差他两个监押卢俊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高考试题中比较常出现。连贯题要注意其说明顺序或表达的逻辑,从前后照应关系中理出语句的前后顺序即可
4.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入深林,穷回溪
B.哀吾生之须臾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C.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族秦者,秦也
答案:C
解析:【分析】C 名作状(A 形作名,形作动;B 动词为动用法,动词使动用法;D 名词意动用法,名作动)
【点评】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都有活用现象,除一般的活用,要特别注意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作状语等用法。词类活用在一定的语境中是个其规律性的,根据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上下文意,一般不难判定其用法。因此,词类活用与否,关键看其所处的位置。动词前的名词往往活用作状语,名词、代词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动词。这样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自己可以总结一些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
B.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答案:B
解析:【分析】A.父:通“甫”,字C.冯:通“凭”,乘D悟:通“晤”,面对面
【点评】这道题目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辨析通假字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课内积累,二是当任何一种解释都讲不通的时候,就要考虑通假。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6.与“謇朝谇而夕替”中加线词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B.舞幽壑之潜蛟
C.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答案:A
解析:【分析】A.名词作状语,每天,日日;例句:名词作状语,在清晨,在晚上(B.动词使动用法,使……起舞C.为动用法,为……悲伤D.名词作动词,攻占)
【点评】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都有活用现象,除一般的活用,要特别注意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作状语等用法。词类活用在一定的语境中是个其规律性的,根据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上下文意,一般不难判定其用法。因此,词类活用与否,关键看其所处的位置。动词前的名词往往活用作状语,名词、代词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动词。这样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自己可以总结一些
7.从文言句式的角度,选出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客有吹洞箫者
C.亦将有感于斯文 D.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答案:C
解析:【分析】C.为状语后置句,A.B.D三项为定语后置句。
【点评】文言文中,常见特殊句式有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省略句、被动句等,在判断文言句式时可结合现代汉语语法来分析句子成分
8.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B.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C.不远千里而来 D.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题干问的是“加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C项,千里:古今意义一致,都表示路途遥远。A项,“天理”在古文中的意思是“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法门”。B项,“绝学”古义是“放弃欺人的仁爱礼义的说教”。D项,“书法”古义是“史官依据礼义或褒或贬的书写史事的法则”。
【点评】古今异义词由于其语言流变的情况相当复杂,有词义的扩大和缩小,有词义的强化和弱化,有词义的转移和词情的改变,掌握起来有时也就更加困难。但是只要我们紧紧把握命题人重课本,重迁移的命题意图,绷紧不以今义释古词的这根弦。解决这些并不困难
9.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乐琴书以消忧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目吴会于云间 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例句,南,名词用作动词,A项,乐,以……为乐;意动用法;B项,星,名词做状语;C项,目,名词用作动词,远望;D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所以选C。
【点评】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都有活用现象,除一般的活用,要特别注意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作状语等用法。词类活用在一定的语境中是个其规律性的,根据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上下文意,一般不难判定其用法。因此,词类活用与否,关键看其所处的位置。动词前的名词往往活用作状语,名词、代词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动词。这样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自己可以总结一些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科学家发现,用某些细菌产生的蛋白质作的模板,能将纳米微粒_________成秩序井然的结构。
②奥委会的规模和成本必须压缩,以便这场全球最重要的体育盛会能_________健康发展下去。
③朝鲜半岛南北卓有成效的互访,促进了双方关系的_________,进而走向合作。
A.组建 继续 和解
B.组装 继续 缓和
C.组建 持续 缓和
D.组装 持续 缓和
答案:B
解析:【分析】组建:组织,建设;组装:安装;继续:指活动连下去,不间断;持续:延续不断;缓和:局势、气氛等变缓和;和解:不再争执,归于和好
【点评】本题需要对各个词语的意思及各组词语间的区别分辨清楚,然后根据语境及暗示语进行筛选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
是 , , 。
答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挽”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
是 , 。
答案: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麾”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
子 , 。
答案: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霹雳”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中,辛弃疾以“ , ”直抒胸臆、直叙壮志。
答案: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赢”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 。
答案:长烟落日孤城闭
解析:【分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渔家傲》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的句子
是 , 。
答案: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勒”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 。
答案: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寐”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观刈麦》中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 ,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答案: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禄”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 , 。
答案: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箪”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观刈麦》中直接表现农民劳动繁忙辛苦的句子 , 。
答案:足蒸暑气|背灼炎天光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灼”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长 相 思 雨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1)全词不着“雨”字,却是通篇写雨,请分析词人如何写雨。
答案: “一声声”写雨之稠密,“一更更”“滴到明”写雨不断绝, “窗外芭蕉 ”因雨击声而显其存在,又写出雨声之响亮呼应“声声”字 ,“窗里灯”点“夜”,体现“更更”意 。
(2)请分析“空阶滴到明” “空”字的妙处。
答案:“空”是无的意思,在这里是没有人,写出了失眠者侧耳倾听、长夜难熬的意态,突出离人寂寞孤苦之感
解析:【分析】(1)上阕“一声声”写雨稠密,“一更更”写雨下个不停,“窗外芭蕉”写雨打芭蕉,“此时无限情”情因雨生;下阕“梦难成,恨难平”雨夜难眠,“不道愁人不喜听”雨不解人意,“滴到明”彻夜不停。答案:上阕写雨之稠密,连绵不断,雨打芭蕉,情因雨生。下阕写雨夜难眠,百感交集,雨不解人意,彻夜不停。(2)本题考查炼字技巧。答题思路:先点明该字,题干中已经给出可以省略这一步,比如本题;然后解释该字的意思;接着代入句中分析效果。“空”是无的意思,在这里是没有人,写出了失眠者侧耳倾听、长夜难熬的意态,突出离人寂寞孤苦之感。
【点评】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
2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成都书事(其二) 陆游
大城少城柳已青,东台西台雪正晴。莺花又作新年梦,丝竹常闻静夜声。
废苑烟芜迎马动,清江春涨拍堤平。樽中酒满身强健,未恨飘零过此生。
注:这首诗作于陆游50岁左右,当时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陆游在他幕下任参议官,住在成都,身居闲职。
(1)诗歌前三联描写了怎样的自然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前三联描写了成都清新、美好的新春景色。此时的成都城,柳色返青、雪光晴朗、小草萌发、清江春涨,充满了蓬勃生机。
(2)如何理解尾联中的“未恨”的情感?请加以分析。
答案:开放式问题:示例一:表面上是满足于闲适自在的生活,实际上是故作放达。虽说“未恨”,其实有恨,恨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恨只能含怨飘零过此一生。
示例二:作者尽管飘零成都,但景色宜人、身体强健、生活闲适、不觉有恨。(其它答案,言之成理,酌情判分。)
境类题目
解析:【分析】(1)此题需要结合前三联诗句加以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注意抓住“柳已青”、“雪正晴”两个意象以及“废苑烟芜迎马动,清江春涨拍堤平”这一句作答即可(2)回答此题,需要根据诗句内容,并联系诗歌主旨,同时结合诗人生活背景,加以分析即可。
【点评】“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之描绘画面,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主要景物或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2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①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①居人:苏轼的好友陈述古,两人都曾因反对新法被贬,后一起在杭州任职。
(1) 词的上阕中“谁似临平山上塔”一句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词人不能像亭亭耸立的塔,目送友人远去而深感遗憾;②词人不像临平塔那样无动于衷地对待来往过客,而为友人离去陷入深深的哀伤之中。
(2) 有人评价这首词的下阕说:“虚实结合,凄恻动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虚实结合。词的下阕写词人在友人离去之后,返程路上的孤独,是实写;想象归家后因思念友人而难以成眠,面对残灯冷雨不禁落泪的情景,是虚写。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此人离别的伤感和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表达的淋漓尽致。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词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这首词的整体感悟,结合着对注释的理解,抓住关键词,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由注释可知,词人与好友都被贬官,心情自然是郁闷感伤的;由上句的“不见”,下句的塔能“迎客”“送客”可知,词人借助塔来表达自己无法像塔那样对待友人,从而将自己的遗憾与哀伤之情表达出来了。(2)解答本题,应先根据对下阙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体现的词人情感来分析是否能体现出题干中的这一评价内容。在表现手法方面,“归路晚风清”“今夜残灯”为实写,“秋雨晴时泪不晴”为虚写;在下阕中,写的景是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的景象,营造出的是清冷孤寂的氛围,以哀景衬哀情,烘托了作者感伤离别,思念友人的凄凉孤寂。
【点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类题目,应该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大意进行分析
四、语言文字运用
24.在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评委们对有关人物的评述多用精彩生动、极富个性化的语言概述他们的事迹,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
答案:如评述刘翔时写道:12秒91,他就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00年来的记录成了身后的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
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选出一个,参照上例又不拘泥于上例写一段话,全段不超过100字。
林冲 陶渊明 庄子 别里科夫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概述他们的事迹,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用精彩生动、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全段不超过100字。在已给人物中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写,适当运用表达技巧就好了,切记字数不能超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高考试题中比较常出现。连贯题要注意其说明顺序或表达的逻辑,从前后照应关系中理出语句的前后顺序即可
25.下面是中国邮政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集邮巡展活动的纪念戳图案,请写出构图要素(文字除外),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含标点符号)。
答案:图案包含邮票、战士、冲锋号、旗帜和“70”字样。战士吹起冲锋号,旗帜迎风飘扬,寓意战士冲锋陷阵,获得胜利。(如把图中邮票与邮展相联系,写出其寓意,亦得分)
解析:【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题干给出要求“请写出构图要素(文字除外),说明图形寓意”,这里包括两问,一是“构图要素”,一是“图形寓意”。对于前者,学生应先看图形由几部分组成,是怎样的顺序,每一个部分的形状是怎样的。对于后者,应抓住题干中“中国邮政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这一说明
【点评】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常考查对图形的要素和含义的准确表述。观察画面说明画面内容时,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漏掉。对于标识图,要宏观把握其外形特点,注意是否有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对于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11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