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枣核》课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8课《枣核》课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9 19:58:08

文档简介

28*.枣 核
课题 枣核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文讲了一个身体只有枣核那么大的小孩子,帮助父母干活,帮助乡亲们追回牲口、智斗县官的故事,表现了枣核的勤快、聪明。教学时,让学生先读文,再找出文中的过渡句,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特点。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枣核的勤快和聪明;能复述故事。
学习重点 了解枣核的勤快和聪明,能复述故事。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板书课题,谈话揭题。(用时:3分钟) 1.教师板书课题,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2.揭示课题的含义。 1.师生交流,说说自己由课题想到的。2.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理解“枣核”在文中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了解内容。(用时: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把句子读通顺。2.师要求:找出文中的过渡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边读边圈出本课的生字。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过渡句。(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3.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枣核 夫妻 扶犁( ) ( ) ( )折腾 牲口 官府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用时:1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枣核的勤快。2.默读第4~13自然段,了解枣核的聪明。3.安排学生交流,教师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1.学生相互交流表现枣核勤快的段落。2.学生默读课文第4~13自然段,抓住枣核的语言、动作,理解枣核智斗县官的经过,体会枣核的聪明。 2.枣核的勤快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后一段中的“大摇大摆”写出了枣核的什么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复述故事。(用时:12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本课的写作顺序。2.请学生按顺序复述故事。 1.学生自读课文,列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枣核出生→枣核勤快→枣核帮乡亲们追回牲口→枣核智斗县官)2.学生按顺序复述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主要抓住了文中的过渡句进行,让学生弄清课文从两个方面介绍了枣核的特点,然后通过读文,学生抓住了重点词句,深入体会到了枣核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复述故事的环节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习效果不错。
PAGE
1(共22张PPT)
28* 枣核
三年级下册
这是一个小英雄的故事,主人翁是一个枣核大小的小孩。
听课文朗读,疏通生字词,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民间故事记叙了枣核帮助百姓从官府牵回牛、驴,并惩罚县官的故事。
初读课文
枣核 夫妻 爹爹 涨红 扶犁 折腾 困得很 牲口 官府 善罢甘休
枣核 夫妻 爹爹 涨红 扶犁 折腾 困得很 牲口 官府 善罢甘休





diē
zhànɡ

zhē
kùn
shēnɡ


字词学习
摘枣











______折腾
______折磨
zhē
zhé

______涨红
______涨潮
zhànɡ
zhǎnɡ
______枝折花落
shé
果然
争辩
善罢甘休
大摇大摆
争论;辩论。
形容走路挺神气、满不在乎的样子。
轻易罢休(多用于否定式)。
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说相符。
连一连
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枣核的来历和他的特点。
课文解读
古时候,在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里有一户人家……没想到说了这个话不久,果然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夫妻俩欢喜得很,给孩子起了个名叫“枣核”。
来历:
枣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特点:
人小
自信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勤快能干
读课文第4~13自然段,讲一讲枣核智斗县衙的故事。
起因:
衙役把牛、驴都牵走了。
经过:
枣核赶回牲口。
高潮与结局:
枣核智斗县官。
枣核是如何赶回牲口的?
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
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可刚躺下,又听到吆喝声。折腾了大半夜……
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打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枣核为什么大声吆喝,惊动衙役?
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故意捉弄那些平时耀武扬威的衙役们,可见枣核是个爱憎分明的孩子。
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衙役们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枣核:镇定自若
衙役:无可奈何
反衬了枣核的神奇,增添了故事的讽刺效果。
对比
枣核是如何智斗县官的?
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
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
你认为枣核和县官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枣核:
县官:
勤快、聪明、勇敢
无能、残暴
枣核
枣核一样大
聪明:智斗县衙
起因:衙役牵走牛、驴
经过:枣核赶回牛、驴
高潮结局:枣核智斗县官
结构梳理
长相
特点
勤快
课堂小结
这篇民间故事记叙了枣核帮助百姓从官府牵回牛、驴,并惩罚县官的故事,赞美了枣核的聪明和勇敢,讽刺了官府的无能与残暴。
枣核孩子斗县官
拓展延伸
将故事讲给父母听。
课下搜集惩恶扬善的小故事,跟同学们讲一讲。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