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辩论》选修第六单元《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演讲与辩论》选修第六单元《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1.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5 14:0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演讲与辩论》选修第六单元《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奚以知其然也
A.遂见用于小邑 B.既自以心为形役
C.奚惆怅而独悲 D.而莫之夭阏者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点评】文言文中,常见特殊句式有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省略句、被动句等,在判断文言句式时可结合现代汉语语法来分析句子成分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乐琴书以消优
B.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觉今是而昨非/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D.彼且恶乎待哉/彼且奚适也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两个“之”都是动词,到,去
【点评】文言虚词考查的范围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要求能既够辨别词性(用法),又能够理解其意义。因此需要学生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整理总结。本次所考虚词紧扣考纲要求
3.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拘于时
A.蚓无爪牙之利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答案:B
解析:【分析】题中,例句是被动句(被时俗所拘束);只有B句也是被动句。A句是定语后置句,C句是省略句,D句是判断句
【点评】文言文中,常见特殊句式有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省略句、被动句等,在判断文言句式时可结合现代汉语语法来分析句子成分
4.下列各项翻译无误的一项是( )
之二虫又何知?
翻译:这两只小虫子又知道什么呢?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翻译:哪里用得着到九万里的高空然后向南飞呢?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翻译: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
D.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翻译:房屋的后面是榆树和柳树,罗堂前面是桃树和李树。
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A虫,古今异义,指小动物;C“是”,“这”;D榆树和柳树遮蔽着房后的屋檐,桃树和李树罗列在堂屋的前面。荫,遮蔽;罗,罗列。所以选B。
【点评】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5.下列各项与例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A.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常见的文言句式判断,例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D项,例句与D项为宾语前置句,A状语后置句;B被动句;C定语后置句。所以选D
【点评】文言文中,常见特殊句式有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省略句、被动句等,在判断文言句式时可结合现代汉语语法来分析句子成分
6.下列加线文言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舅夺母志(强行改变) 当侍东宫(应当) 余扃牖而居(关闭)
B.听臣微志(听说) 夙遭闵凶(早) 又北向(方向)
C.吾妻来归(女子出嫁) 而母立于兹(然而) 慈父见背(被)
D.比去(等到) 凡再变矣(两次) 庶刘侥幸(或许)
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意义的理解,需要逐项分析、判断。A项,当,充当;B项,听,听任、允许;向,对着;C项,而,你的;见,用在动词前,有称代“我”的意思
【点评】文言虚词考查的范围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要求能既够辨别词性(用法),又能够理解其意义。因此需要学生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整理总结。本次所考虚词紧扣考纲要求
7.下列句中加线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要死之年所手植也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为名作动,其它是名作状
【点评】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都有活用现象,除一般的活用,要特别注意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作状语等用法。词类活用在一定的语境中是个其规律性的,根据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上下文意,一般不难判定其用法。因此,词类活用与否,关键看其所处的位置。动词前的名词往往活用作状语,名词、代词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动词。这样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自己可以总结一些
8.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臣具以表闻 B.臣以险衅 C.臣以供养无主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是介词,用。其它是介词,因为
【点评】文言虚词考查的范围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要求能既够辨别词性(用法),又能够理解其意义。因此需要学生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整理总结。本次所考虚词紧扣考纲要求
9.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则告诉不许
A.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而刘夙婴疾病 D.其制稍异于前
答案:C
解析:【分析】C和例句都是被动句 A为定语后置句 B为宾语前置句 D为状语后置句
【点评】文言文中,常见特殊句式有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省略句、被动句等,在判断文言句式时可结合现代汉语语法来分析句子成分
1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文言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B.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D.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答案:B
解析:【分析】A往往:古义,到处;今义,副词,表示某种情况通常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出现或发生。C不能:古义,没有才能;今义,不可以、办不到。D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点评】古今异义词由于其语言流变的情况相当复杂,有词义的扩大和缩小,有词义的强化和弱化,有词义的转移和词情的改变,掌握起来有时也就更加困难。但是只要我们紧紧把握命题人重课本,重迁移的命题意图,绷紧不以今义释古词的这根弦。解决这些并不困难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请在《观刈麦》一诗中找出与此相似的句子 , 。
答案: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解析:【分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出的后汉衰败的经验教训是 , , 。
答案: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倾颓”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本志的句子是 , 。
答案:苟全性命于乱世|求闻达于诸侯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侯”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出师表》中诸葛亮叙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答案: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奉”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 , ”一致。
答案: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陟”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这两句就是佐证。
答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窈窕”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一切景语借情语”。“ , 。 ,在水一方(〈诗经·蒹葭〉)”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答案: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蒹葭”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人们常引用孟子的“ , ”,强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 
答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拂”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 ,国恒亡。
答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解析:【分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这
句是 , 。
答案: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析:【分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小题。
临江仙 (金)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李辅之是元好问的朋友。齐州即东州,今山东济南。济源,今河南济源。这首词写于诗人与朋友在济南团聚赏景三年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整首词以设问句开篇,交代了游览的地点、节令。
B.“红妆翠盖”描写游人盛装,引出“人物更风流”。
C.下阕“千里”、“三年”分别从时空角度抒写离愁。
D.上阕忆游览之景,下阕抒怀念之情,情与景交融。
答案:B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答案:词人希望情意深厚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寄情于景,以景结情,不仅表现了词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而且更形象含蓄,给人以想象的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分析】(1)“红妆翠盖”是写荷花和荷叶,而不是写人。(2)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点评】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应从诗句的语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作答。即:手法+翻译+感情+生动形象,极强的感染力,即理解诗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语言美,并能做出一定的评述
2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的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解析:【分析】(1)“三万里河”指黄河,“五千仞岳”指华山,两者都在金人占领区内。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入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东入海”的黄河,仿佛夹着愤怒之气,倾泻而来;“上摩天”的华山,昂然挺立,直刺苍穹,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描写了沦陷区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了向往之情。黄河滚滚东流,一直流入大海;西岳华山高耸,直插云霄。诗人大笔如椽,极力赞美祖国的山河。然而这美好的河山却一直被金人占领,字里行间流露出悲痛之情。(2)“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是饱含无限辛酸。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经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但失望终究又不同于绝望。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他不是临终前还希望“王师北定中原”吗?于此可见,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的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
【点评】考查炼字技巧。答题思路:先点明该字,题干中已经给出可以省略这一步,比如本题;然后解释该字的意思;接着代入句中分析效果。
2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鹊桥仙
谢薖①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②天上。锦楼③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 不见绕梁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注】①北宋末年,奸臣当道,谢薖由于不阿谀当权者,一生困居布衣。②秋期:即七夕。 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间,牵牛、织女过鹊桥,相会于银河。③锦楼: 相传为汉武帝的曝衣楼。
(1)请分析“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的意蕴。
答案:一个是宫阙奢华的“锦楼”,一个是“清流叠嶂”的“野人家”,形成了鲜明对比。既突出了诗人生活的清苦,更以“清流叠嶂”寄托了诗人正直、高洁的道德情操。
(2)下半阕末尾三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阐述。
答案:词人通过天上与人间的对比,写天上银河风平浪静,而世道黑暗,人间看似平地,却处处崎岖不平,表现了词人对社会现实不满、失望的愤懑情绪
解析:【分析】(1)“锦楼”,为天上景物。锦楼,相传为汉武帝的曝衣楼,在太液池西面,每年七月七日,宫女出来曝晒后宫衣物(见《西京杂记》)。秋期,即七夕。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间,牵牛、织女过鹊桥,相会于银河东侧,是为秋期(见《尔雅翼》)。在列举了这些天上美妙、令人神驰心往的景物之后,突然,笔锋一转,写道:“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挺拔高奇,为戛然独造之境。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是宫阙锦楼,一个是“清流”、“叠嶂”的“野人家”。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写富贵人家的热闹和野外闲人(诗人自己)所处环境的清贫冷清,把全词的主题引向社会人生。奠定了全词的抒情基调(2)这首词中用牛郎织女的典意在以天上爱情的美满反衬人间自身爱情的不幸,银河里不起风浪,牛女的爱情,历千万年而至永恒,而诗人身边,佳人早逝,七夕之夜孤清一人,令人弥觉人间的不美满。“佳人何在”表达了自己对意中人(或知音)的呼唤,“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倔强抗争。
【点评】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应从诗句的语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作答。即:手法+翻译+感情+生动形象,极强的感染力,即理解诗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语言美,并能做出一定的评述
四、语言文字运用
24.下面是有关“基因地理”项目的报道,请说明该项目的研究途径和最终成果。
一项名为“基因地理”的全球科学研究计划在北京启动。来自10个国家的人类遗传学家,将用5年时间共同探寻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史,并绘制一张尽可能详尽的人类迁徙地图。如果说10年前启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关注人类的公共信息,那么“基因地理”项目则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遗传差异。已有的遗传学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随着人们的流动和杂居,人的基因会发生变异,分析测试特定地区人的基因样本,可以找到他们遗传基因的不同特征,从而发现人类的迁徙轨迹。
⑴研究途径:(不超过24个字)
⑵最终成果:(不超过12个字)
答案:⑴研究途径:分析测试基因样本,研究人与人的遗传差异。
⑵最终成果:绘制成人类迁徙地图
解析:【分析】两道小题的关键句分别是“将用5年时间共同 探寻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史,并绘制一张尽可能详尽的人类迁徙地图”和“分析测试特定地区人的基因样本,可以找到他们遗传基因的不同特征”
【点评】本题属于压缩语段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筛选重点句子(或词语),归纳主要意思。(注,重点词语可参照:“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如何”或“什么怎么样”的模式来寻找。)最后根据字数限制组织语言答题
25.在下面一段文字①②③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文人的狂言狂事,数也数不清。但细分文人之狂, ① ,一种是才狂,一种是疯狂。才狂,不难理解,也可以说一般文人都恃才而狂,是性情之狂。而疯狂就需区别待之:有的是不随流俗执着个性的佯狂, ② 。当然,我们不能片面否定文人之狂, ③ 。正如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及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文人的狂性情,怎么看,也都是中国文脉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答案:①至少有两种不同的体现
②有的是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轻狂
③要多从正面来解读文人之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重点研讨横线前后的内容。第一处后面说“一种是才狂,一种是疯狂”,故前面应是总说“至少有两种不同的体现”;第二处前面说“而疯狂就需区别待之:有的是不随流俗执着个性的佯狂”,后面自然是“有的是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轻狂”;第三处后面说“正如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及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前面自然是:“要多从正面来解读文人之狂”。做这类题目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高考试题中比较常出现。连贯题要注意其说明顺序或表达的逻辑,从前后照应关系中理出语句的前后顺序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1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