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译文:讲了的话一定要兑现。做事一定有结果,有始有终。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新课导入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译文: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jì
sì
21* 我不能失信
宋庆龄:(1893—1981),我国杰出的女政治活动家,世界和平运动活动家。她曾经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名誉主席,被国际上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相关人物
宋庆龄
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说说课文写了宋庆龄童年时候的一个什么小故事?
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________小时候__________的故事。一个星期天,________一家准备到__________,可是她想起_________________,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教,可是她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
宋庆龄
诚实守信
宋庆龄
伯伯家去
要教小珍叠花篮
坚持留下来
做人要讲信用
照耀 庆典 盼着 道歉
重叠 花篮 守信用 后悔
yào
qìnɡ
qiàn
pàn
dié
我会读
耀
识字
庆
盼
叠
歉
漂亮 ______
忘记 ______
准备 ______
解释 ______
美丽
失信 ______
忘记 ______
明白 ______
漂亮 ______
忘怀
打算
说明
守信
牢记
糊涂
丑陋
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
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
没有在目的地找到要找的对象。
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
打算。
(解释)
(失信)
(扑空)
(信用)
(准备)
词语解释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宋庆龄很想去这位伯伯家?
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
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宋庆龄十分想去伯伯家。
对鸽子的喜爱之情
课文解读
二女儿宋庆龄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宋庆龄不去伯伯家了,家人是怎样劝说她的?
“那……回来你去小珍家解释一下,表示歉意,改天再教她叠花篮,好不好?”妈妈在一旁说。
“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改天再教小珍吧。”父亲说完,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
教
jiào( )
教书
教室
jiāo( )
思考:妈妈的建议是个好方法吗?
妈妈的建议表面上看似乎是个好方法,但其实是不守信用的表现。
“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读一读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呢?
宋庆龄多么想去伯伯的家里啊,多想去看那些可爱的鸽子,但是当她想到自己与小珍有约时,她提醒自己——我不能失信!
空
kōnɡ( )
天空
kònɡ( )
空地
语言、动作描写:宋庆龄的话说明她已经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把手抽回来”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同时也表现出宋庆龄是一个守信用的好孩子。
“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
宋庆龄面对妈妈的建议说出了这段回答,谈一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是一段语言描写。宋庆龄的回答表明,她认为自己没有忘记这件事,所以不能失信,更不能有意地失信,从而说明了宋庆龄品格的高尚。
可是,直到全家人吃过午饭回来,小珍也没有来。妈妈心疼地说:“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从宋庆龄的话说明了什么?
尽管一个人在家很没劲,可是宋庆龄不后悔,因为她觉得虽然没有去成伯伯家,也没等来小珍,但自己遵守了跟小珍的约定,觉得这是做人的原则,所以她不感到后悔。这说明宋庆龄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你认为宋庆龄做得对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履行诺言
诚实守信
改天再教
我不能失信
准备去伯伯家
心情喜悦
怕小珍扑空
决定留下来
爸爸
回来再解释
妈妈
没等到小珍
不后悔、守信
庆龄21.我不能失信
课题 我不能失信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与同学合作探究,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
学前准备 1.收集宋庆龄的相关资料。(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好品质。3.懂得诚信的可贵,力争在生活中做一个重信用、守诺言的人。
学习重点 从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诚信的可贵。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直接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2.出示课件,认识宋庆龄。3.解释“失信”。 1.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如“‘我’指的是谁?”“‘我’遇到了什么事情,不能失信”等问题。2.互相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宋庆龄的资料。 1.课题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感知,自读自悟。(用时:10分钟) 1.安排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2.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2)文中有哪几个人?(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首先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本课生字,并将生字多读几遍。2.按照老师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 2.给生字注音。耀( )庆( )盼( )叠( )歉( )
三、角色朗读,感悟品质。(用时:15分钟) 1.给学生划分四人小组,自由分角色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理解宋庆龄的举动,感悟宋庆龄是一个怎样的人。3.品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1)宋庆龄走到门口,为什么要停下脚步?(2)爸爸妈妈是怎么劝她的?她是怎么说的?(3)你遇到这样的事情时是怎么处理的? 1.学生分小组,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2.小组交流问题,体会人物心理,学习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 3.宋庆龄不去伯伯家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朗读宋庆龄的话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说说宋庆龄是个怎样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讨论深化,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 1.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你想对她说什么呢?2.当你遇到这类事时,应该怎么做呢?3.拓展延伸:说说其他类似的名人故事。 1.交流对宋庆龄做法的评价。2.结合实际谈体会。3.讲名人的故事。(如: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等) 6.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是略读课文,因此,我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给学生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不能失信》教学片段
◆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品质。(教学重点)
(学生自读对话内容)
师:庆龄和父母的对话,主要说了什么呢?
生:主要说了她不能去大伯家的原因是她不想失信于小珍。
师:我们一齐读读庆龄的话,体会她诚实守信的品质。
(课件出示:“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
师:庆龄知道改天再教小珍叠花篮是可以的,但是她怕小珍来了会扑空。这说明她是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当妈妈劝她时,她又说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
生1:庆龄认为如果自己假装忘记了这件事,不仅是失信,更是欺骗的表现。
生2:这种明知故犯的行为,比无意中失信更不对。
师:是啊,这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宋庆龄。如果在你身上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办呢?
生1:现在通讯很发达,我会给小珍打电话,征求她的意见。
生2:我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也会像庆龄那样做。
师:你们说得真好。大家把掌声送给他们!
(师生齐鼓掌)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