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词语运用
1.(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安塞腰鼓》)
B.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回春,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白杨礼赞》)
C.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怀疑与学问》)
D.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皇帝的新装》)
2.(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将《黄河颂》读得抑扬顿挫,他的朗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园林工人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的街心公园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C.一群血气方刚的战士在冰冷的洪水中用年轻的躯体筑起一道道人墙。
D.小齐、小何和安安约好在公园见面,安安不期而至,小齐和小何很高兴。
3.(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B.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是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耳欲聋,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D.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4.(2024·四川德阳·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作为民族歌剧,《八一起义》的音乐表现让人印象深刻,磅礴的音乐旋律与激烈的战斗场面相得益彰。
B.语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耐得住寂寞,注重日积月累,整理归纳,才能厚积薄发。
C.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同学们纷纷感慨,相识恍若昨天,回首一起走过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D.露营活动作为现代人们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营地应因地制宜,提升品质,办出特色,增强体验感。
5.(2024·四川内江·中考真题)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内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川流不息的沱江水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沱江船工号子就是其中之一。
B.内江市第十一届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的开场节目《甜都号子》引爆全场,表演者极富力量的舞姿与节奏鲜明的音乐相得益彰。
C.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沱江船工号子面临着寻找下一代传承人的难题,老艺术家们对此忧心忡忡。
D.沱江船工号子所彰显的不折不挠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甜城儿女奋楫争先,砥砺前行。
6.(2024·四川雅安·中考真题)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B.《热辣滚烫》中的主人公,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展现出了坚忍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激励、更为当代社会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正能量。
C.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D.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如履薄冰,越要居安思危、决不能犯战略性、原则性错误。
7.(2024·天津·中考真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借助虚拟的数字空间开展年俗活动越发受到人们的欢迎。数字空间的年俗活动虽以虚拟形式呈现,但其_________的共通情感和文化认同却是真实而深沉的,而且它在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上更灵活,更贴近当代审美,因而备受_________。这种当代与传统的双向奔赴,_________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的道理。
A.装载 吹捧 印证 B.承载 青睐 印证
C.装载 青睐 印记 D.承载 吹捧 印记
8.(2024·辽宁·中考真题)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井冈山到西柏坡,从嘉兴到延安……灿若繁星的红色资源________着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________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记录着党的优良传统,________着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始终是________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A.见识 艰苦卓绝 记载 鼓励 B.见识 艰苦朴素 承载 鼓励
C.见证 艰苦卓绝 承载 激励 D.见证 艰苦朴素 记载 激励
9.(2024·四川雅安·中考真题)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______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着眼“两个大局”,深刻总结国内外民族工作经验教训、深刻______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趋势,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这一重大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巩固和______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______了党的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
A.引领 洞察 拓宽 指明
B.引导 观察 拓宽 阐明
C.引导 洞察 拓展 指明
D.引领 观察 拓展 阐明
10.(2024·青海·中考真题)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次活动的主题,同学们对相关汉字的意义进行了查询。下图是对“青”的意义阐释。由此可知,“青海”一词中的“青”应理解为“蓝色”,但同学们认为现代汉语中“青海长青”中的“青”不仅指颜色及引申的“年轻”义,还可以有更多的内涵,如: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03 词语运用
1.(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安塞腰鼓》)
B.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回春,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白杨礼赞》)
C.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怀疑与学问》)
D.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皇帝的新装》)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叹为观止”与欣赏舞姿感到是“浓烈的艺术享受”语境一致,使用正确;
B.妙手回春: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题干的语境是赞美“麦浪”两个字用得好,让人佩服,不应用“妙手回春”,而应用“妙手偶得”;
C.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不攻自破”与“虚妄的学说”经不住追问的语境一致,使用正确;
D.不可救药:泛指病重到无药可治,也比喻人或事物已经坏到不能挽救的地步。“不可救药”形容“愚蠢”的程度,使用正确;
故选B。
2.(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将《黄河颂》读得抑扬顿挫,他的朗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园林工人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的街心公园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C.一群血气方刚的战士在冰冷的洪水中用年轻的躯体筑起一道道人墙。
D.小齐、小何和安安约好在公园见面,安安不期而至,小齐和小何很高兴。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此处形容朗诵富有节奏,使用正确;
B.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此处形容园林工人有自己的想法,正确;
C.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此处赞美战士英勇抗洪,使用正确;
D.不期而至: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没有预料地到来。与前面的“约好”自相矛盾;
故选D。
3.(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B.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是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耳欲聋,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D.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句中用来形容昆虫不再活跃,隐藏起来,使用恰当;
B.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句中用于形容邓稼先作为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其名字和事迹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使用恰当;
C.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句中,用于形容具有象征意义和警醒作用的国家公祭日“长鸣警钟”,使用对象不对;
D.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句中用于形容富有创造力的人不断汲取知识的勤奋态度,使用恰当;
故选C。
4.(2024·四川德阳·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作为民族歌剧,《八一起义》的音乐表现让人印象深刻,磅礴的音乐旋律与激烈的战斗场面相得益彰。
B.语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耐得住寂寞,注重日积月累,整理归纳,才能厚积薄发。
C.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同学们纷纷感慨,相识恍若昨天,回首一起走过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D.露营活动作为现代人们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营地应因地制宜,提升品质,办出特色,增强体验感。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A.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此处形容磅礴的音乐旋律与激烈的战斗场面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使用正确;
B.一蹴而就:踏一步就会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此处形容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会一下子成功,使用正确;
C.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在此句中,语境是表达往事历历在目,记忆深刻,与“浮光掠影”的含义相悖,使用不当;
D.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此处指露营活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使用正确;
故选C。
5.(2024·四川内江·中考真题)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内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川流不息的沱江水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沱江船工号子就是其中之一。
B.内江市第十一届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的开场节目《甜都号子》引爆全场,表演者极富力量的舞姿与节奏鲜明的音乐相得益彰。
C.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沱江船工号子面临着寻找下一代传承人的难题,老艺术家们对此忧心忡忡。
D.沱江船工号子所彰显的不折不挠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甜城儿女奋楫争先,砥砺前行。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很多,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本句中用来形容沱江水,对象误用,使用错误;
B.相得益彰:意思是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本句中用来形容表演者的舞姿和音乐配合得当,使用正确;
C.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担心。本句用来形容老艺术家们对艺术面临缺少传承人的担忧,使用正确;
D.不折不挠: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 表现出顽强的精神。 本句用来形容沱江船工号子所彰显的顽强精神,使用正确;
故选A。
6.(2024·四川雅安·中考真题)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B.《热辣滚烫》中的主人公,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展现出了坚忍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激励、更为当代社会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正能量。
C.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D.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如履薄冰,越要居安思危、决不能犯战略性、原则性错误。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趋之若鹜:原意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是贬义词。用来形容艺术爱好者争相观摩齐白石画展,褒贬误用,使用有误;
B.坚忍不拔:形容在困境中依然坚守自己的志向,努力奋进,不轻易放弃。用来形容《热辣滚烫》中主人公面对挑战时的精神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高度赞美之情,使用正确;
C.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用来鼓励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并发展小的灵感,用在这里体现了坚持的重要性,使用正确;
D.如履薄冰:指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此句用来提醒人们在取得成绩时也要保持谨慎,使用正确;
故选A。
7.(2024·天津·中考真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借助虚拟的数字空间开展年俗活动越发受到人们的欢迎。数字空间的年俗活动虽以虚拟形式呈现,但其_________的共通情感和文化认同却是真实而深沉的,而且它在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上更灵活,更贴近当代审美,因而备受_________。这种当代与传统的双向奔赴,_________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的道理。
A.装载 吹捧 印证 B.承载 青睐 印证
C.装载 青睐 印记 D.承载 吹捧 印记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第一空,“承载”指承受支撑物体,“装载”指用运输工具装(人或物资)。此处与“共通情感和文化认同”搭配,用“承载”更合适,强调数字空间年俗活动能够承受这些情感和认同;
第二空,“青睐”指用正眼相看,指喜爱或重视,“吹捧”指吹嘘捧场,多含贬义。此处说数字空间年俗活动备受喜爱,用“青睐”更恰当;
第三空,“印证”多为动词,指证明与事实相符,“印记”是名词,指痕迹。此处说这种双向奔赴证明了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的道理,用“印证”更恰当;
故选B。
8.(2024·辽宁·中考真题)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井冈山到西柏坡,从嘉兴到延安……灿若繁星的红色资源________着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________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记录着党的优良传统,________着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始终是________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A.见识 艰苦卓绝 记载 鼓励 B.见识 艰苦朴素 承载 鼓励
C.见证 艰苦卓绝 承载 激励 D.见证 艰苦朴素 记载 激励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成语的运用。
见识:多指见闻、知识;见证:则指当场目睹可以作证,或指见证人。
第一空:根据语境“灿若繁星的红色资源”与后文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史”等历史内容相呼应可知,需要一个能表达“证明、证实”意思的词语,故应使用“见证”;
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艰苦朴素:则多指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作风;
第二空:根据语境“________的奋斗史”可知,这里要修饰的是“奋斗史”,需要一个能表达奋斗过程极为艰难、超出寻常的词语。故应填“艰苦卓绝”;
记载:指把事情写下来,侧重于“记录”;承载:则指承受支撑物体,也指承担或担负,侧重于“承担、传承”;
第三空:根据语境“记录着党的优良传统,________着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可知,在这里,“红色基因”需要被“传承”下去,故应使用“承载”;
鼓励:指激发、勉励,使人振作;激励:指激发鼓励,使振作,也指振作精神。
第四空:根据语境“始终是________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精神财富”可知,语句要表达的意思是红色资源能够不断鼓舞着中国人民,是一种精神财富,故应使用“激励”;
故选C。
9.(2024·四川雅安·中考真题)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______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着眼“两个大局”,深刻总结国内外民族工作经验教训、深刻______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趋势,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这一重大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巩固和______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______了党的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
A.引领 洞察 拓宽 指明
B.引导 观察 拓宽 阐明
C.引导 洞察 拓展 指明
D.引领 观察 拓展 阐明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①空:“引领”伸颈远望,多形容期望殷切;引导;带领。“引导”指带领,使跟随;启发;诱导。“引导”更侧重于方向性的指导,而“引领”则更偏向于具体的指导行为。这里所填的词要来描述如何使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共同理念,更侧重于方向性的指导,因此应填“引导”;
②空:“洞察”指通彻清楚地察知。“观察”指仔细察看;审视。“洞察”更强调对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而“观察”则更偏向于一般的察看。这里涉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强调的是对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因此这里应填“洞察”;
③空:“拓展”指开拓,扩展。“拓宽”指扩大;加宽。“拓展”表示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大和发展,而“拓宽”虽然也有扩大的意思,但更侧重于宽度的增加。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因此这里应填“拓展”;
④空:“指明”表示指点明白;明确地指出。“阐明”指把深奥的道理讲明白。“指明”强调的是清晰地指出前进的方向;“阐明”虽然也有说明清楚的意思,但更侧重于对抽象道理的详细解释。这里要体现的是明确地指出党的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因此这里应填“指明”;
故选C。
10.(2024·青海·中考真题)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次活动的主题,同学们对相关汉字的意义进行了查询。下图是对“青”的意义阐释。由此可知,“青海”一词中的“青”应理解为“蓝色”,但同学们认为现代汉语中“青海长青”中的“青”不仅指颜色及引申的“年轻”义,还可以有更多的内涵,如:
【答案】青山绿水/青春活力/永葆青春等(合理的解释均可)
【详解】本题考查字义。
根据图中文字部分中的“即春天草木萌发时的绿色”,由此可引申出春天草木萌发,万物重新焕发生机,山青水绿。由此可知,“青海长青”中的“青”还有青山绿水的意思。
根据图中文字部分中的“引申为‘年轻’义”,由此可引申出年轻人拥有青春活力和祝愿永葆青春。由此可知,“青海长青”中的“青”还有青春活力和永葆青春的意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