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演讲与辩论》语文选修第二单元《未有天才之前》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文明礼貌,和气待人,这种与人为善的美德,不仅商业中需要提倡,其他行业活动中也该提倡。
B.就像那些贪官,一面大会小会上表白着自己的“清白”,一面又自以为天衣无缝地在背地里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C.在这次“希望之星”中学生绘画比赛中,一幅名为《扬帆》的作品以其独特而深入浅出的构思获得了一等奖。
D.长达四个多小时的2010年春节晚会终于伴着新春的钟声销声匿迹了,对于这场晚会,我们首先是祝福与鼓励,毕竟它带给了我们欢乐与愉悦。
答案:B
解析:“与人为善”跟人一同做好事。现在泛指善意帮助人。“天衣无缝”比喻诗文浑然天成,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也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没有一点破绽或缺点。“深入浅出”道理表述得很深刻,使用的语言却通俗浅显。“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们普遍担心,忽视对青年大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是导致北大一研究生跳楼自杀的主要原因。
B.刘晓庆在北京的房产总共有5处20余套,是她在不同时期分别买下的,其中渗透了她发家、婚变以及偷税漏税,可以说,每一套房产背后,都有刘晓庆的故事。
C.安徽芜湖一大学生因患乙肝不被用人单位录用,便将芜湖市人事局告上法庭,这个案件成为中国第一例乙肝歧视案。
D.坐在餐桌前,决赛总冠军得主十分礼貌地请主持小姐点菜,既不过分殷勤,也不失之热情,似乎是极力塑造着自己“绝对男人”形象。
答案:C
解析:A句“担心”应改为“认为”。B句成分残缺,可改为“其中包含着她的发家、婚变及偷税漏税的历史”,D句错误有两点,一是“殷勤”与“热情”重复,二是“失之”与“热情”不搭配,可将“热情”改“冷淡”。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人爱说:“仓廪实而知礼节。” 许多人在追逐财富与成功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不眠不休,却丢掉了诚实、守信、礼貌、谦和这些事关内心平静和社会和谐的关键品质。刺目刺心的戾气足以证明,道德水准的提高常常落后于钱包鼓起来的速度。
①今天的中国人在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富裕生活的同时,
②但现实显然复杂得多。
③似乎只要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足了,人们的文明水准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④许多人的脸上写满了疲惫、紧张、焦躁和提防。
⑤也痛切地感到人与人之间缺失了信任和温情。
A.②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④ C.③②①⑤④ D.③①②⑤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该读懂文意,这段文字谈论的是物质财富和文明礼仪的关系。③承“仓廪实而知礼节”,①⑤④ 写现在的情形,②是过渡句。⑤句也承①的“同时”,所以选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和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________。
①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
②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
③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④各国的饮茶习惯不尽相同,各有千秋。
⑤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
⑥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A.③①②⑤④⑥ B.②①③⑥⑤④
C.③①⑤②④⑥ D.②③①⑤④⑥
答案:C
解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分析可知,从“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和句③中“其过程”可看出③在最前面,可排除B和D,①句从时间与文化背景上对③句内容进一步介绍,接着⑤句就谈到众多国家对茶文化的态度,在众多态度中有了②句“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但在这一致的态度中却是有④句饮茶习惯的不同,其中就有⑥句中国的饮茶习惯的不同。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创作继承发扬了拉美大陆古印第安各族文化(传统意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习俗。)的传统,极富民族特色,成为当代颇受人们关注的一种文学现象。
B.陆小雅导演的“红衣少女”夺得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
C.当年,乒乓健儿的多次独占鳌头,女排英雄的多次蝉联世界冠军,保卫祖国的英雄们谱写的一曲曲壮烈凯歌……都一次次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D.天才的杜甫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答案:C
解析: A中括号里末尾不能用句号;B中电影名应用书名书,并列短语作宾语时中间用顿号;D中最后的引用是独立完整的引语,句号应在引号里边
6.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家电下乡”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后,家用电器的降价刺激了消费者消费欲的增长,原来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B.第25个教师节到来之前,温总理潜水调研教育,对5位教师授课情况的点评给人一种恍然大悟、撞击心门的感觉,令人深思。
C.盘点一下娱乐圈女明星们的发家轨迹后会发现,为了吸引人们眼球,迅速出名,她们有的重包装,有的玩“自曝”,手段不同,各有千秋。
D.今年,中国棋手古力与韩国棋手李世石——当今世界棋坛上最耀眼的两大天才,将在LG杯围棋决赛中上演龙腾虎跃的好戏。
答案:B
解析:A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于人而不用于物。C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D龙腾虎跃:如龙飞腾,如虎跳跃。形容威武雄壮,动作矫健有力,非常活跃。应改为“龙争虎斗”
7.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B.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C.有句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细想起来,这也有点子虚乌有。猪八戒长的丑陋,但敢照镜子,有什么可指责的呢?
D.勤奋与天才息息相关,没有先验论的天才,但是有勤学苦练、以汗水灌溉出来的天才。
答案:D
解析:A.如履薄冰,比喻行事特别谨慎,存有戒心。只能用于主观心理,不能表示客观存在的危险状态。
B.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相对,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与“高山流水”相对。不能表示“俗人”、“下等人”。
C.子虚乌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汉·司马相如著《子虚赋》,假托子虚、乌有先生和亡是公三人问答。用在这里,看不出要表达什么意思。
8.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公路被护栏剖成两条河,车辆在各自的河道上奔驰疾驶,川流不息。
B.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
C.勤奋与天才息息相关,没有先验论的天才,但是有勤学苦练、以汗水灌溉出来的天才。
D.本次冬奥会,某国派了不少运动员参加比赛,可结果呢,别说金牌,连前六名都未捞到一个,简直是滥竽充数。
答案:C
解析:A.“川”与前面的“河道”“河”重复;B.“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D.“滥竽充数”喻没有真才干,而混在行家里充数,或以次充好;C.“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使用恰当。
9.下面各句引文末尾标点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也说:“业精于勤。”
B.有人提出这样一种人生哲学,叫做“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
C.有人说“若不让错误出生,便不会有真理降世”,这是有道理的。
D.高尔基说:“天才出勤奋”。卡莱尔也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答案:D
解析:因前面有冒号,故“天才出勤奋”后引号后面的句号应在后引号之前。
10.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一个人的性格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B.有些人把群众看成阿斗,反而把自己看成是了不起的天才。
C.水库建成后,即使遇上十天半月不下雨和多年不遇的大旱,庄稼也能保收。
D.我阅读唐诗、宋词尚且有困难,《诗经》、《楚辞》就更看不懂了。
答案:D
解析: A改为“由”;B改为“相反”;C改为“甚至”。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 。
答案: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本句要注意“俱”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意:
, 。
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赠从弟》中体现松树不畏严寒本性的句子是: , 。
答案: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解析:本句要注意“罹”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好友相别,你用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则略显伤感,还不如用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的: , 来鼓励和安慰朋友。
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本句要注意“涯”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登幽州台歌》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诗句是: , 。
答案: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解析:本句要注意“怆”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登幽州台歌》中慨叹自己没有遇到燕昭王这样重用人才的两句诗是: ,
。
答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自己避世隐居思想的句子是: ,
。
答案: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中,赵朴初先生借用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为“冰心馆”题了词。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 。
答案:中间小谢又清发
解析:本句要注意“清”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采用比喻手法表现早春景物特点的句子: ,
。
答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解析:本句要注意“酥”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登飞来峰》一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 , 。
答案: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本句要注意“自”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好事近
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注】“万花川谷”是杨万里书斋“诚斋”前花园的名字。
(1)本词主要使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月色?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侧面描写(衬托),上阕写月光下的花园及书斋窗前掩映的竹林,虽然未曾正面落笔,但银辉笼罩下光影婆娑的花木和修竹更加突出了月光的宁谧娟好。比喻,用“美玉”突出月光的温润莹洁。虚写(想象),诗人沉醉于眼前的月色,忍不住油然而生神往:不过是十三,月色已是如此;到了十五、十六,那月色又该是何等的美好啊。白描,语言朴素洗练,近于口语,除了“月色已如玉”一句,其余无一处对月的细致描写和繁复描写,却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2)作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赏析。
答案:作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饱读诗书、志趣高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诗人形象。月光朗照下的花园、修竹和书斋既是作者生活情趣的表现,也是他精神世界的窗口。在词中,花的芬芳,竹的正直,书斋所象征的博学,以及用来比喻月色的美玉的坚和洁都透露出作者高贵而雅洁的审美趣味,作者借徜徉陶醉在月光下的自我形象,抒发了自己对清雅生活的热爱。
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技巧、描写技巧、表现技巧、抒情技巧、篇章结构技巧。“本词主要使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月色”,先找出直接描写“月色”的句子,分析技巧,再找间接体现月色的句子。“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两句中只有“如玉”二字写景,这两字用巧妙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碧空澄明、冰清玉洁的月夜景色。“才”字与“已”字相呼应,使人想到作者在“十三”的夜里欣赏到这样美妙的月景,有些喜出望外;也使人想到,尽管现在看到的月色象玉一般的晶莹光洁,令人陶醉,但“十三夜”毕竟不能算是欣赏月色的最佳时刻。那么,何时的月色最美呢?任人皆知,阴历的十五、十六日月亮最圆,是观赏月光最好的日子。“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这两句使悬念顿解,也说明了作者为什么要离开诚斋跑到万花川谷去赏月。原来,在他的书房前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遮蔽了月光。本句中的“隔”字与“修”字看似平平常常,实则耐人琢磨,有出神入化之妙。试想,竹子如果不是长得郁郁葱葱,修长挺拔,怎么会把月光“隔”断?寥寥十一字,既解开了“月未到诚斋”的疑窦,也说明了书房处于竹林深处,环境幽雅僻静。
(2)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作品的人物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人的艺术形象。1.诗歌中的诗人形象: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2.作品中其他人物形象:诗人在诗歌中塑造的诗人以外的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作品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诗人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具体生活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提示或暗示。(2)抓住诗歌人物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答题规范:答案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① 的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人物形象的总体特征及身份)。②从诗歌中找出能表现这一形象特点的内容加以分析说明。③人物形象的意义或表达效果(诗人通过人物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或蕴涵的道理等。这是一首描写月色的词,一般直接写月亮的都是直接写月亮的景色,而作者却用诸多写法来衬托月亮,表现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敏锐的洞察力,作者借月写人。写他的园、他的竹、他的斋,这些都表现了作者生活情趣的表现,也是他精神世界的窗口,花的芬芳,竹的正直,还有书斋所象征的博学,以及用来作比喻的玉的坚和洁都透露出一种高贵而雅洁的审美趣味,而清寒如玉的月光也就寓蕴了更丰富的人格象征意义。
2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退栖
司空图①
宦游萧索为无能,移住中条最上层。
得剑乍如添健仆,亡书久似失良朋。
燕昭②不是空怜马,支遁③何妨亦爱鹰。
自此致身绳检外,肯教世路日兢兢。
【注】①司空图:字表圣。唐僖宗去四川,司空图没有被批准随驾,退回中条山王官谷。这首诗是他回中条山后写的。②燕昭即燕昭王,曾被郭隗所讲古国君购买已死千里马的故事打动。③支遁(314—366):字道林,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
(1)这首诗的颔联中,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用象征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隐居中条山的作者,得到了宝剑就如同添了健仆,充满豪情;没有书看,就像很长时间失去了朋友。诗人以“得剑”如得“健仆”,“亡书”似“良朋”象征找回了曾经失掉的文人生活中难得的情趣。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 分析。
答案: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归栖退隐的思想情感。首联说他当时的处境,颔联说他退隐后的豪情和乐趣,颈联借典故说他并没失去用世的雄心,尾联说他从此退隐,漫无拘束。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诗歌情感表达的方式分为两大种: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得剑乍如添健仆,亡书久似失良朋”,颔联既叙境况,也写心情。书和剑是唐时文人两件随身物事,也是当时知识分子的身份标志和情趣寄托。书自不可少,剑也成为防身健体的兵器与矜持名节的礼器相融合的饰物。以“健仆”、“良朋”写失掉仕宦的文人生活中依然难得的情趣。“乍”和“久”表示的应该是一种盼望已久、喜出望外的喜悦心情,不失文人雅士的情趣。或许还有一种解嘲的、自我平衡的慰求。两句一个意思,改为“亡剑久似失健仆,得书乍如添良朋”,除平仄、韵律不协外,意义并无差池。然若这样写则远不如原句传神。(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应结合注释和诗句分析。首联叙事,讲他当时的处境。是对自己五十岁前从宦经历的一个总评。颔联既叙境况,也写心情,颈联借典发议,以议显情。表明他要学支遁,隐居也可做大事,并非心如死灰。较之首联,心境已有变化。尾联表态度。是他的切身感受,也有自我宽慰的意思。他的处境并没有改变,只是自己已经屈就这个客观现实,再来个追加的主观认同。他只能并且已经由它支配,诗里却反客为主。这种强欲挥洒和强为不动心尤其无奈和悲哀。
四、语言文字运用
23.根据下面表格的内容,完成后面的题目。
2014年河北省语文高考选做题答题情况统计表
(1)简要分析2014年河北省高考学生答选考题的特征。
答案:选作传记的人远远高于选作小说的人,选作传记的得分率远远高于选作小说的得分率。
(2)如果从引导学生均衡选课的角度,您对命题人提点建议。
答案:降低小说题的难度(或提高传记题目的难度)。
解析:(1)注意审视图表,分析小说和传记数据的不同,然后再得出结论。(2)题干中表明“从引导学生均衡选课的角度”出发,所以应该从悬殊的得分率降低小说或提高传记题目的难度作答。
24.在文字①②③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十五个字。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世上有很多东西不能等,①。如果人和人的相遇都可以说是一种缘分,那和父母之间的又称作什么呢?以前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不觉得,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当父母年轻的时候可不觉得,那因为年纪小不懂事。②,总觉得那白发、那皱纹,让我体会到: 孝顺父母不能等。 每个人的孝顺都可以量力而行,有所不同。在我的博客里,我只想说说我的想法和做法,写下它是为了提醒自己,③。
答案:①孝顺就是其中之一;②可是现在每当我看到父母亲;③自己忙碌的时候也别忘了孝顺父母。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联系本段内容可知应围绕“孝顺”这个话题。第二空注意现在与当初形成对比。第三空是总结“孝顺父母不能等”这个主旨。
25.观察漫画《等待》,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内容,50字左右。
答案:有一个人掉到水里了,只露出一只手,急等着有人来救援。而岸上有一群记者,扛着摄像机,在等着拍摄救援的场面。
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漫画题,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1.仔细观察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2.看画中的语言文字。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3.联系生活实际而不就图论事。漫画是作者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的,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因而,要深入理解漫画,不妨将直观图像所反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想一想自己的周围有没有画中歌颂(或讽刺)的对象,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要义。本题可据此回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1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