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走近传统戏曲人物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8.走近传统戏曲人物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05-24 22:08:11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戏曲人物戏曲种类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 、秦腔、川剧、评剧 、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京剧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它是我国的国粹。 一、生 “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二、旦 “旦”分正旦(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三、净“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宏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分大花脸、二花脸和武花脸。四、丑“丑”角,一般在鼻子处沟画一块白,所以叫“小花脸”。丑主要分“文丑” 、“武丑”和“一般丑”三种。 传统曲目 看看小学生的作品 尝试用水墨画法来完成一幅戏曲人物同学们试试看《走进传统戏曲人物》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我国传统戏剧的种类及戏剧造型的特点等方面的知识,感受戏剧表现的魅力。
2、初步掌握画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热爱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重点:戏剧人物中不同角色的不同特点。?
2.难点:角色脸部图案个性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京剧唱腔片断,播放《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1)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艺术?
(2)展示图片:包拯
提问:为什么包拯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
(3)教师总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我们根据剧中人物的性格、容貌、身份等特征,运用艺术夸张的手段,以不同的色彩和图形描绘脸部,来塑造忠奸、善恶、美丑等人物形象。
二、赏析(板书课题,欣赏、感受,创设情境。)
1、脸谱欣赏介绍:PPT课件展示:京剧——舞台化妆——脸谱思考:脸谱美不美?美在何处? (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造型夸张,人物性格特征鲜明)
三、新授
1.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知道的戏剧,有什么特点?和现代人比较有什么区别?
2.根据提问,学生交流。
3.欣赏短片。注意仔细观察短片中戏剧人物服饰、装扮、动态的特点。看从短片中你能学到一些什么。
4.学生总结。
师:看完了短片,大家一定又有新的收获。谁来总结戏剧人物装扮、服饰的特点?
板书:
化妆的特点:强调人物特征,夸张,程式化。
服饰的特点:宽松,修长,色彩艳丽。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整板书,最后小结。
5.活动:观看戏剧,模仿表演。
师:自由模仿唱腔、动作,体会戏剧中人物的亮相、身段、眼神。
6.尝试
学生尝试体验。本环节要求学生自主随意地进入体验活动,将经历赏析、观摩所获得的认识从图形中反映出来。具体做法为:
①每组给出两幅未完成的作品,有的缺眼部或嘴部或花脸的描绘,请两三位同学合作,小组补充完整画面。
②学生相互交流评议,熟悉戏剧人物的脸谱特征。
③教师根据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7、学习画法:教师演示并讲解绘画步骤。
(1)构思:确定画什么类型的戏剧人物。
(2)画形:抓住戏剧人物的特征、神态、比例,线条流畅。
(3)涂色:根据戏剧人物的性格特征,力求色彩鲜明生动。
(4)整体调整:可加入主观想像,适当修改添画完成。
(板书:1.构思2.画形3.涂色4.调整)
8.作品赏析。
(1)欣赏几幅名师戏剧人物作品(绘画、剪纸、剪贴等),感觉怎么样?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现戏曲人物,初步了解戏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PPT展示作业要求:通过回忆或记忆想像,小组合作分两步完成作品,先完成几个与众不同的戏剧脸谱形象,再完成动态不一样的戏剧人物形象,最后把头部与身体部分连接起来。
第一课时完成:运用画脸谱的方法绘制一幅与众不同的戏剧脸谱。 (慎用颜料,减少污染。)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估总结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布置第二课时任务。
课件10张PPT。中国古典戏曲常识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1、宋元南戏 南戏,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剧本一般为长篇,一场戏为一出。南戏的演唱方式较自由,不仅上场角色皆可唱,而且还可独唱、接唱或合唱,全视剧情需要而定。剧本上凡需角色作某一特定的动作的地方,都注有“某某介”。南戏的角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贴等七种。揭露社会黑暗,抨击封建统治阶级,伸张正义,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是南戏作家们笔下反映最多、最突出的内容。其次,歌颂青年男女之间自由幸福的爱情、提倡婚姻自主,这也是宋元南戏的一个重要内容。

2、元 代 杂 剧 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是为了与南曲戏文相区别而称。元杂剧虽盛行于元代,但在金朝末年就已经产生了。元杂剧一本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用一套曲。除四折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楔子。所谓楔子,即填补的意思,在第一折之前的楔子,用来交代人物和故事的前因,以引出正戏,相当于开场戏;在折与折之间的楔子,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当于过场戏。楔子与折的区别,楔子只用一两支曲调,不必如折那样,必用一套曲调。有的杂剧作家突破了一本四折的限制。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角色唱,或正旦,或正末,由正旦主唱的称为“ 旦本”,由末旦主唱的叫“末本”。3、明 清 传 奇 明代初叶,在北曲杂剧衰落的时期,南戏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吸收了北曲杂剧的某些优秀成分,逐渐演进到了传奇的阶段。传奇保持了南戏原有的一些基本体制和格律,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其主要特点有:剧本分出并加出目;南北曲合套的形式普遍运用;集曲的广泛使用;曲律更为严格;角色体制有了较大的发展。传奇从明初兴起到清代中叶衰落。南洪(升)北孔(尚任)为传奇的最后一个创作高峰。 4、清 代 花 部 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花部诸腔戏的兴起,与其所具有的群众性、通俗性有关。演出的多是一些为下层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目,或为历史故事,或为民间传说 。花部诸戏的兴起,是我国戏曲艺术自宋元南戏产生以来的又一次重要的变革,即由原来的联曲体变成了板腔体,从此结束了戏曲史上的传奇时代,开始了新的乱弹时期,从而使我国的戏曲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窦娥冤》──元朝关汉卿
《赵氏孤儿》──元朝纪君祥
《精忠旗》──明朝冯梦龙
《清忠谱》──清朝李玉
《桃花扇》──清朝孔尚任
《汉宫秋》──元朝马致远
《琵琶记》──明朝高则诚
《娇红记》──明朝孟称舜
《长生殿》──清朝洪升
《雷峰塔》──清朝方成培 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中国古代十大喜剧《救风尘》──元朝关汉卿
《西厢记》──元朝王实甫
《看钱奴》──元朝郑延玉
《中山狼》──明朝康海
《墙头马上》──元朝白朴
《李逵负荆》──元朝康进云
《幽闺记》──元朝施君美
《绿牡丹》──明朝吴炳
《玉簪记》──明朝高濂
《风筝误》──清朝李渔 关汉卿 代表作《窦娥冤》
马致远 代表作《汉宫秋》
白朴 代表作《墙头马上》 《梧桐雨》
郑光祖 代表作《倩女离魂》元曲四大家 “元曲”,一般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它们都以曲辞为主,因而总称为曲。杂剧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即套曲)两种形式。小令是独立的只曲,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主要是从民间的小曲和词调变化来的。如我们熟悉的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      《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梧桐雨》--白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流行于元代的
南戏四大奇书
《拜月亭》
《白兔记》
《荆钗记》
《杀狗记》 课件16张PPT。脸谱 传统戏曲中演员面部化装的一种程式。在面部勾画一定的彩色图案,以显示剧中人物的性格和特征。主要用于净角和丑角 。脸谱的颜色有什么含义吗 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 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 京剧人物欣赏说说看:他们分别是什么行当呢? 看看艺术家是如何把京剧里的人物用水墨表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