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演讲与辩论》语文选修第一单元《在岭南大学黄花岗纪念会的演说》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面四副对联中不适用于孔子的一副是( )
A.至圣无域泽天下 盛德有范垂人间
B.万世文章祖 历代帝王师
C.尊王言必称尧舜 忧世心同切孔颜
D.先师功德垂青史 儒学精华照五洲
答案:C
解析:“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为孟子庙楹联。
2.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少不更事(gēng)间或一轮(jiān)监生(jiàn)
B.咀嚼赏鉴(jué)敛声屏气(bǐng)忖度(duó)
C.穿红着绿(zháo)陈抟老祖(tuán)执拗(niù)
D.纨袴子弟(kù)不经之谈(jīng)榫头(sěn)
答案:B
解析:A.间jiàn C.着zhuó D.榫sǔn
3.下列各句中,语序正确的一句是( )
A.维也纳的观众对宋祖英在金色大厅里的出色演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领略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B.这本《语文教学新视角》是我国语文界权威人士几十年总结的研究成果,对当前的素质教育大有裨益。
C.温总理提出逐步取消征收“农业税”,这个消息一宣布,就引起了广大农民的特别关注。
D.神六飞船在四子王旗草原于2005年10月17日成功降落,实际落点相距理论落点仅一公里。
答案:C
解析:A动词“留”的主动者和受动者位置颠倒,应改为“演唱给观众留下印象”的顺序B定语与中心词顺序颠倒,似乎该书研究写作了几十年,故改为“研究成果的总结”D时间状语放在地点状语的前面。
4. 选出句式不同类的一项( )
A.祖冲之,范阳蓟人也。
B.时有北人索驭驎者。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答案:A
解析:判断句,其余为定语后置句。
5.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通假现象。通假,指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及假借的用法;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A项,无,通“勿”,不要; C项,颁,通“斑”,斑白; D项,涂,通“途”,路上。文言文翻译的时候,如遇到实词无论如何都解释不通的时候,就要考虑通假。
6.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讥诮 蹊跷 金蝉脱壳 山势峭拔
B.熄火 檄文 嬉皮笑脸 息事宁人
C.戍守 庶民 数典忘祖 束手待毙
D.档案 当成 碧波荡漾 跌宕起伏
答案:D
解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D都念dàng ,A.qiào qiāo qiào qiào;B.檄xí文,其他念xī;C.数shǔ典忘祖,其他念shù。
7.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走穴(xué) 驯熟(xùn) 半身不遂(suí) 安土重迁(zhòng)
B.投奔(bèn) 蹩脚(bié) 惨绝人寰(yuán) 数典忘祖(shù)
C.弭谤(mí) 畏葸(xǐ) 心广体胖(pàng) 椎心泣血(chuí)
D.下载(zǎi) 罪愆(qiān) 长歌当哭(dàng) 风尘仆仆(pū)
答案:A
解析:B项,寰应读huán,数应读shǔ;C项,弭应读mǐ,胖应读pán;D项,载应读zài,仆应读pú。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两千多年以前的剑刃还如此锋利,实在令人________。
②富有实际工作经验并做过实际________的祖冲之,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敢于推翻前人的错误结论。
③高速公路的建设,将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这是________的。
A.诧异 考察 毋庸置疑 B.惊异 考核 无可辩驳
C.惊异 考核 毋庸置疑 D.诧异 考察 无可辩驳
答案:C
解析:“惊异”和“诧异”,都有惊奇和觉得奇异的意思,不过前者侧重“惊”,后者侧重“奇”。“ 考查”,用一定的标准衡量;“考核”,考查审核,有“核对”的意思。毋庸置疑:指毫无疑问;无可辩驳:侧重于争辩、批驳。
9.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脚踝(huái) 靓妆(liàng) 羁縻(mí) 教学相长(zhǎng)
B.菁华(qīng) 骀荡(dài) 强横(hèng) 胆大如斗(dǒu)
C.伉俪(kàng) 骁勇(xiǎo) 蓓蕾(bèi) 数典忘祖(shù)
D.忖度(cǔn) 剽窃(piāo) 抹黑(mǒ) 逸兴遄飞(chuán)
答案:D
解析:A项,靓jìng;B项,菁jīng;C项,骁xiāo,数shǔ。
10.下列选项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驱而之善 然则一羽之不举
B.其若是,孰能御之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挟太山以超北海
D.王坐于堂上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答案:D
解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项:前者“之”动词到;后者“之”表取独。B项:“其”,前者表假设;后者表选择。C项:“以”,前者为介词,凭借;后者为连词,来。D项:“于”,均为介词,在。所以选D。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 , , ”的呼喊
答案: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解析:本句要注意“庇”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包含着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同思想的句子是: , 。
答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本句要注意“厦”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是: , 。
答案: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解析:本句要注意“燥”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边塞奇特景色的句子是: , 。
答案: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解析:本句要注意“折”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可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的。
答案: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解析:本句要注意“折”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一句
是: , 。
答案: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夸张手法表现天气异常寒冷的句子是: ,
。
答案: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解析:本句要注意“控”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己亥杂诗》中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句子是: , 。
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本句要注意“落”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同是送别诗,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意境截然相反的诗句是: , 。 , 。
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析:本句要注意“己”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歌颂友谊的千古名句是: , 。
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本句要注意“己”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乡子·冬夜
黄升
万籁寂无声,衾铁棱棱近五曼。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起看清冰满玉瓶。
(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角度描绘冬夜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角度描绘夜阑人静、布衾冷硬、沉香已尽、残灯如斗等画面;写出了冬夜寒冷、寂静、凄清的特点。
(2)本词的上阕的词眼是哪个词语?请作简要的原因分析。
答案:上阕的词眼是“吟未稳”三字。上阕的写景都是围绕着“吟未稳”而展开的,写出了词人夜寒苦吟之景状,由于“吟未稳”,故觉深夜寂静被子寒冷,香断灯昏;又由于“吟未稳”,才觉霜华伴月,碧空无边。
解析:(1)分析诗歌的写景角度,主要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远近高低、视听嗅触、动静虚实。这首词上阕从听觉、触觉、视觉角度描绘景物环境。还可以答动静结合。“请简要分析”包含具体角度从哪些词句中体现,环境的特点和作用。上片写夜寒苦吟之景状。词人生在南宋中期,早年放弃科举,遯迹林泉,吟咏自适,填词是他精神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首词看,即使夜阑人静之时,他还在苦吟不已。起二句云:“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近五更。”夜,是静极了,一点动静也没有。只有深夜不睡的人,方能有此体会。“稜稜”二字,使人感到布衾硬得好像有稜角一般,难以贴体。至“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二句,词人则把注意力从被窝移向室内:炉中沉香已尽,残灯如豆,昏暗异常,凄清异常。至“只有霜华伴月明”,词人又把注意力转向室外,描写了明月高悬、霜华遍地的景象。五句三个层次,娓娓写来,自然而又逼真。(2)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让找的诗歌的“诗眼”,“诗眼”主要从两个方面讲,第一,诗歌内容围绕某个词语展开,第二,某个词语在诗歌结构中相当关键,起到统领全诗或成为诗歌前后转折的纽带。此题的难度较大,“诗眼”是“吟未稳”,这三个字的意思是“没有找到精彩的句子”,上阕正是围绕这三字展开描写,由于“吟未稳”,故觉深夜寂静、被子寒冷、香断灯昏;又由于“吟未稳”,才觉霜华伴月,碧空无边。
2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 日
南宋 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笑,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颈联除运用了对偶修辞外,还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
答案:颈联运用拟人手法,以“逆(迎接)”“私(偏爱)”两个动词,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人的热情亲昵之状,生动而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幽情”在诗中包含哪两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一是伤春之情。作者直言“韶光”匆匆,直写“落花”随“风”,感叹春光流逝。二是忧国之情。作者借感叹“落花”之春,“韶光”已逝,隐喻南宋风雨飘摇,运势不再,暗中表达忧国之痛。
题目
解析:(1)题干范围及要求都很明确“颈联”“除运用了对偶修辞外,还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先看诗句“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是上二联思想情绪的转折和过渡,作者轻轻荡开其幽情,以草木娱已。作者以“濂溪老”、“涑水翁”喻己,借田园隐逸生活遣怀。联中“逆”“私”二字用得极为精到。逆,迎接之意。私,当“偏爱”解释。这两句用拟人的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公的亲昵之状,曲折而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这两字写活了田园,深化了人物性格。(2)可在整体感知这首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来体会。这首诗的开头直抒胸臆:“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他感叹韶光过得太快,内心有一种郁结隐密之情难以倾诉。“幽情”表面上看似是伤春,从全诗看它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盛春不再,正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国运一去不复返。伤春亦是忧国,浑然一体,隐约朦胧,使诗人感到郁闷惆怅。颔联紧承首联之意,写诗人在春景中所见所感:“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上句写眼前景,下句抒胸中情。燕子在寒食节的雨中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引起诗人无限感慨:燕现时虽未成家,但终有成窝安家之日,而宋朝大势已去,无法挽回。人在落花时节如“中酒”一样昏昏沉沉,黯然伤情。这既写出了梅雨季节身体不适的感受,又写出了伤时的精神状态,把生理和心理上萎靡困顿,哀怨忧愁表现得神形兼似。尾联进一步明朗前意,以超脱现实的闲适态度来排解幽情。“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招魂,用屈原《离骚》典。秦昭王骗楚怀王至秦国,威胁他割地,怀王不从,昭王将其拘留,三年后客死于秦。正在流放中的屈原,得此消息,写了《招魂》,表示了对死于异国的怀王的吊唁和对楚国命运的哀伤。作者生活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回想靖康之难,徽宗、钦宗被金人掳至北方,终死于五国城,其遭际颇似楚怀王。北宋灭亡,南宋依然不振,至作者生活的年代已危在旦夕。他心中自是不能平静,但说“无赋”,是克制感情,毅然予以超脱。因为“招魂”不但无济于事,反添忧伤,倒不如置之度外为好,更何况自己难得有这种清欢的时候,姑且赋诗遣兴以酬答春天造化之工吧!上句“无赋”,用得果断!下句“且排”,实属无可奈何,其“幽情”虽得以暂时排解,但又怎能从心中消除呢!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内心深处无法忘怀现实的矛盾痛苦,但他又毕竟是位隐逸诗人,故终以逃避现实以求解脱。“幽情”是全诗的主题,起承转合、凝聚开化,均以此为中心,诗情画意、主体客体融而为一,造语新颖,在艺术上颇具特色。
四、语言文字运用
23.下列材料对“蝴蝶鱼”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用四个短语加以概括。要求:保留主要内容,每个短语不超过10字。
蝴蝶鱼,属蝴蝶鱼科,是热带海洋观赏鱼的名角之一,有120余种,90%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它们拥有美艳的体色、娇美的轮廓,两侧扁平椭圆的体型,既小又尖的嘴巴。许多蝴蝶鱼尾部都有一个似眼的黑圆斑点,那是它们用来诱骗攻击者的假眼,作用在于使攻击者错误地攻击其坚硬的背鳍刺端,以确保自己的安全。其食性以藻类、海绵珊瑚为主,有些品种也会吃一些小动物及浮游生物。
答:
答案:示例1:观赏鱼名角且品类繁多;拥有独特的体型和体色;尾部斑点确保自己安全; 食性丰富
示例2:①热带海洋观赏鱼;②外表美艳如蝴蝶或形体很美;③尾部假眼迷惑对手或有用以诱敌的假眼;④ 主食藻类食性广泛或以藻类、海绵珊瑚为食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个说明性语段,考生在解答时要抓住该说明性语段的内容,划分出层次。本语段涉及蝴蝶鱼的种类、体型特点、保护自己的生物特征、食性,而考生从这四个方面去概括即可。另外,考生还要注意看清题干要求,如字数限制等,特别要注意题干中的隐性要求。
24.仿照示例,为学校文学期刊拟一个刊物名并说明理由。
刊物名:《水滴》
理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水滴有坚韧执著的力量,水滴有不畏艰辛的精神,水滴以柔克刚,彰显文学感染人心的力量。
刊物名:
理由:
答案:刊物名:《新叶》
理由:“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叶显示勃勃的生机,新叶蕴藏旺盛的活力。新叶嫩绿,透露文学的活力和美丽。(刊物名:应有深意或喻意。理由:先引刊物名出处,再说明选择这一词语的用意。)
解析:题考查仿写的表达能力。由例句可知,刊物名要有深意或喻意。例如,新叶、沙砾等;理由:先引刊物名出处,再说明选择这一词语的用意。在表达这一词语的用意时,在句式上,可采用“XX…,XX…,XX…,……。”的结构模式。
25.下面是一篇“中国首届全球通手机短信文学大赛散文类获奖作品”,请你以评委的名义写几点“获奖理由”。40字左右。
山里的母亲
母亲这辈子只识三个字,那是她的名字。母亲这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劳动。母亲这辈子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三个孩子走出这山。母亲这辈子唯一的欣慰,那就是她的孩子秉承了她的执著和坚韧。
获奖理由:
答案: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源自内心,文字的质朴和真切更增加了情感传递的力度。这一篇感人至深的短文再一次证明:最灿烂的人性之光往往来自贫穷的劳动者,来自泥土一样质朴和坚实的人民。
解析:要注意情景和修辞手法、句式的选用。一般,扩展句子还要兼顾连贯。从内容、情感、语言入手,须紧密结合材料。只要紧扣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