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8.2.2 稀酸的化学性质
核心素养目标
一、化学观念
形成 “结构决定性质” 的观念,理解稀酸因含氢离子而具有相似化学性质;
能从物质类别角度认识稀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盐等的反应,构建化学
反应的分类观和变化观。
二、科学思维
通过对稀酸化学性质的假设、实验验证,培养逻辑推理和科学探究能力;
能运用类比推理,根据已知物质性质推测同类物质共性。
三、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事实;
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对化学学科的认同感与
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 稀酸的化学共性,包括与指示剂、较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盐的反应;
2. 通过实验探究归纳稀酸化学性质的方法。
难点:
1. 从微观角度理解稀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1. 与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稀盐酸
稀硫酸
变红
不变色
变红
不变色
(1)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2. 探究稀酸的其他化学共性
[目的]
认识稀酸的化学性质
学生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稀酸具有哪些化学共性?
[形成假设]
除指示剂外,稀酸还可能与 . 等物质发生反应,说说你假设的理由。
金属、金属氧化物、盐
2. 探究稀酸的其他化学共性——与较活泼金属的反应
[实验验证]
回顾稀酸与较活泼金属的反应。
Fe + H2SO4 == FeSO4 + H2↑
6HCl + Al == 2AlCl3 + 3H2↑
(酸)
(较活泼金属)
(盐)
(氢气)
(2)稀酸能够和较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可以表示为:酸 + 金属 → 盐 + 氢气
注:硝酸的性质较特殊,它与金属发生反应时,一般不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氮氧化物等故无此共性。
2. 探究稀酸的其他化学共性——与较活泼金属的反应
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由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也属于盐,如NH4Cl等。
1. 进行酸与金属反应的实验时,需要提前打磨金属,这是为什么呢 ?
思考讨论
提前打磨金属是为了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与杂质,使金属和酸反应,打磨过程是物理变化。
2. 探究稀酸的其他化学共性——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实验8-7]稀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回顾:
H2SO4 + CuO === CuSO4 + H2O
(酸)
(金属氧化物)
(盐)
(水)
2. 探究稀酸的其他化学共性——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实验8-7]稀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实验:
实验
选择合适的反应物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备选试剂:稀盐酸、稀硫酸、氧化铜、锈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e2O3)
稀盐
稀盐
锈铁钉
2. 探究稀酸的其他化学共性——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实验8-7]稀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编号 酸 金属氧化物 现象与化学方程式
① 氧化铜 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② 稀硫酸 氧化铁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
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HCl+CuO==CuCl2+H2O
铁钉表面的铁锈被除去,溶液变为黄色
Fe2O3+3H2SO4==Fe2(SO4)3+3H2O
实验记录:
2. 探究稀酸的其他化学共性——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实验8-7]稀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编号 酸 金属氧化物 现象与化学方程式
③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
氧化铁
铁钉表面的铁锈被除去,溶液变为黄色
Fe2O3+6HCl==2FeCl3+3H2O
实验记录:
(3)实验结论:
稀酸的化学共性: 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1. 酸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因此可用稀盐酸或稀硫酸除铁锈,那除铁锈时能否将铁制品长时间泡在足量的酸中呢?
思考讨论
不能,酸既可以和表面的铁锈反应,又可以和内层的铁反应。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Fe + H2SO4 == FeSO4 + H2↑
2. 探究稀酸的其他化学共性——与盐的反应
[实验8-8]稀酸与盐的反应
回顾:
2HCl + CaCO3 == CaCl2 + CO2↑ + H2O
(酸)
(盐)
(盐)
[新酸(碳酸)分解所得]
2. 探究稀酸的其他化学共性——与盐的反应
[实验8-8]稀酸与盐的反应
实验
选择合适的反应物与稀酸溶液反应,观察现象。
备选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钾溶液、碳酸钠溶液
2. 探究稀酸的其他化学共性——与盐的反应
[实验8-8]稀酸与盐的反应
编号 酸 加入试剂 现象与化学方程式
① 稀盐酸 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② 稀盐酸 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③ 稀硫酸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碳酸钠
溶液
碳酸钾
溶液
有气泡产生
2HCl+Na2CO3=2NaCl+CO2↑ +H2O
有气泡产生
H2SO4+K2CO3=K2SO4+CO2↑ +H2O
碳酸钾
溶液
有气泡产生
2HCl+K2CO3=2KCl+CO2↑ +H2O
实验记录:
2. 探究稀酸的其他化学共性——与盐的反应
[实验8-8]稀酸与盐的反应
编号 酸 加入试剂 现象与化学方程式
④ 稀硫酸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碳酸钠
溶液
有气泡产生
H2SO4+Na2CO3=Na2SO4+CO2↑ +H2O
实验记录:
(4)实验结论:
稀酸的化学共性: 酸 + 盐 → 新盐 + 新酸
依据物质类别认识物质性质的思路与方法
思路与方法导引>>>
由于同类物质的性质具有共性,在认识一类物质的性质时,可根据该类物质中某种物质的已知性质推测它们的共性,再选择同类其他物质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本节中对稀酸化学性质的探究便是如此。
此外,在认识某物质的性质时,也可根据其所属类别物质的共性对该物质的性质作出推测,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总结归纳
1.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其本质原因是( )
A. 都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B. 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C. 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
D. 都含有氢元素
随堂练习
B
2. 氢溴酸是一种可溶性酸,与盐酸化学性质相似,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HBr,医药工业用其合成镇静剂和麻醉剂等医药用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氢溴酸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B. 氢溴酸不能清除铁锈
C. 氢溴酸和铁反应生成FeBr
D. 氢溴酸与石灰石混合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随堂练习
D
随堂练习
3. 生活中产生的污垢,常可用稀盐酸来清洗,但下列有一种污垢是不宜用稀盐酸来清洗的,它是( )
A. 不锈钢茶杯内的茶垢
B. 陶瓷水槽内的黄色铁锈斑
C. 保温瓶玻璃内胆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
D. 长期盛放石灰水的玻璃试剂瓶内壁上的白色固体
A
随堂练习
4. 假设与排除是探索未知物的一种方法。《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强水性最烈,能蚀五金(金、银、铜、铅、铁)。”下列物质最可能是“强水”的是( )
A. 硫酸亚铁溶液
B. 稀盐酸
C. 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
D. 稀硫酸
C
随堂练习
5. 从反应原理和产物纯度两个角度考虑,下列制取溶液的方案中最佳的是( )
A. 过量的与稀硫酸反应,过滤
B. 过量的Fe粉与稀硫酸反应,过滤
C. 过量的稀硫酸与反应
D. 过量的Fe粉与溶液反应,过滤
A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