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四单元《词语万花筒》
第4课《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经》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谜,它有着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我们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枉费心机不胜疲惫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B.三位宇航员的生命之美在高速运行的飞船吻上地球母亲时,显得悲壮而辉煌,也让所有的人,在心惊肉跳之中油然而生出对生命的无比敬畏。
C.有时,人们在不懈地追随着时尚并自以为时尚的时候,很容易物极必反地回归传统。
D.两位选手的实力,旗鼓相当,比赛之激烈简直就是针尖对麦芒。
答案:C
解析:分析:A项“枉费心机”指白白浪费心思,贬义。感彩有误。应是“殚精竭虑”。B项“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使用不合语境。应是“惊心动魄”。D项“针尖对麦芒”指争执时针锋相对,用于句中属望文生义。
点评: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
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 一块珍藏多年的价值连城的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B.对厉男来说,她只愿平平淡淡,洁身自好,不想被卷入漩涡,做那个出头鸟。
C.我没有倚马可待下笔千里的本领,文章写得慢,总以挑剔的眼光面对自己的文章。
D.他在文学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来。
答案:C
解析:分析:A一文不名: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B洁身自好: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C: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D:见仁见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点评: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
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3.下列加点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往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多是在离任时进行。这种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监督漏洞,近乎于“马后炮”,没有真正体现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要求。
B.下车伊始的老杨不顾长途跋涉带来的疲倦,没有回家歇歇脚,就兴冲冲地带着新菜种到地里去了。
C.班主任多作良性暗示的美芹之献缓解了我的紧张情绪,我终于可以轻装上阵了。
D.每逢节假日,一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他们或是将手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和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明明吃了亏还以为讨了便宜。
答案:A
解析:分析:“马后炮”:象棋术语,比喻不及时的举动。B项“下车伊始”:官吏初到任所,初上任。C项“美芹之献”:泛指救国之良策,常用自谦。D项“拉大旗作虎皮”:指打着某种旗号虚张声势来吓唬人,蒙骗人,此句无“虚张声势”意。
点评: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
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4.下列各句加点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别人都在捐钱捐物,你却细大不捐,怎么好意思呢?
B.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C.田中真纪子以果敢直言著称,才当选议员,她就敢同当时的首相当面辩论,令政界人士为之侧目。
D.丈夫患病尚在医院,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忽然传来在异地求学的儿子车祸受伤的消息。
答案:D
解析:分析:A细大不捐,捐,指舍弃,有两个义项:①指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兼收并蓄,②指无论多少、大小都不放弃。可改为“袖手旁观”。B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后面不能带宾语。C为之侧目,斜着眼睛看,形容既畏惧又愤恨,应改为“刮目相看”。
点评: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
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项工作他干得正起劲,你千万不要给他泼冷水。
B.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词,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C.他无意中说了一句话,你也拿了鸡毛当令箭,命令这个,指挥那个,谁听你的?
D.拿过名家的文章就背,就模仿套用,难免落个邯郸学步的下场。
答案:B
解析:分析:A“泼冷水”比喻打击人的热情。B“闪烁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不肯说出真相和要害,用以指演讲内容充实引得全场观众为之动容,不当。C“拿了鸡毛当令箭”指把别人随便说的话当做命令。D“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点评: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
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6.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时呀,我们这些小职员十有八九爱打肿脸充胖子:明明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但出门在外却仍旧是西装革履的。
B.新近与观众见面的电视连续剧《希望的田野》在许多方面都有所突破,可以说是一部不落窠臼、令人耳目一新的好作品。
C.有些事虽然是好事,但办得不是时候也会招人埋怨的,所以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决不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D.我市有家饮料厂在生产饮料时添加人工色素,却在广告中欺骗广大消费者,掩耳盗铃地说:“没有添加人工色素。”
答案:D
解析:分析:“掩耳盗铃”形容蠢人自己欺骗自己。
点评: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
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答案:B
解析:分析:B.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本项因望文生义而错用成语。A.寻根究底:泛指弄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C.崇论宏议:指高明的见解和出众的言论。D.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时效作用的事物。
点评: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
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
B.对手在战略上的调整使该公司必须作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
C.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攻,压得曼联喘不过气来。
D.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答案:D
解析:分析:A.忧心忡忡:指心情忧愁;B.急流勇退:指在复杂的斗争中及早退出,中性词;C.排山倒海:指力量强,声势大;D.南腔北调:形容口音不纯,搀杂方音,与“生活画卷”不搭配。
点评: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在那个年代,农民虽然胼手胝足地劳作,却不免饥寒交迫。
B.在鱼龙混杂的好莱坞,派克总是那样谦逊,与人为善,人们提起他都赞不绝口。
C.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写作的高超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根性体味深刻。
D.望霞亭依山傍水,漱石枕流,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其间,酝酿出多少有趣的故事。
答案:D
解析:分析:A胼手胝足:手脚都长了茧子。B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成分复杂。C穷形尽相:形容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D漱石枕流:喻隐居生活。
点评: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
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文章在对小麻雀的叙述、描写中倾注了强烈的爱憎感情,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读来真是楚楚动人。
B.李强平时颇为自负。他虽然比许炎大两岁,但跟许炎长谈一次后,惊叹不已,自愧弗如,两人便结成忘年之交。
C.我市理科状元吴光浩和文科状元贺春梅已分别接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近日,他们将比翼双飞,同赴北大。
D.民主政治与“贞观之治”、革命领袖与“开明君主”、国家干部与“父母官”,都是不能够同日而语的。
答案:D
解析:分析:A楚楚动人,形容女子姿容美好,令人动心。B忘年之交,指不同辈分之间的交情。C比翼双飞,比喻夫妻形影不离。同日而语,指相提并论。符合语境。
点评: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
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其中所收藏的埃及、希腊、罗马古文物不可胜数,所收藏的名画只有巴黎的罗浮宫可与其分庭抗礼。
B.你请我下个月到贵校作学术报告,我刚动过手术,行动不便,你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
C.如果我们抱残守缺,在创作上不能积极创新,我担心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将把童话弃如敝屣。
D.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答案:C
解析:分析:“弃如敝屣”意思是像扔掉破鞋子一样把它抛弃,比喻毫不可惜。A项“分庭抗礼”比喻彼此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B项“不情之请”是指不合情理的请求,常用做对人有所请托的客套话。这里用在对方身上不对。D项“师心自用”是只凭主观,自以为是,是贬义词。
点评: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
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12.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剧作家要重视学习,批评家是指导创作的,更应当加强学习,要多懂一点东西。中国有句话:“满壶不响,半壶叮当。”半瓶子醋,却要乱指挥或瞎指挥,难免要出乱子。
B.很多信得过的产品,这些年来质量下滑,如再不引起足够重视,金字招牌非砸掉不可。
C.打下江山,反目杀忠臣,此类事情,古来就有,像金山公司这么干,撵走第一功臣,不明摆着是卸磨杀驴吗?
D.我俩原来各干各的,分道扬镳,但现在合伙了,他念他的经,我拜我的佛。
答案:D
解析:分析:A满壶不响,半瓶叮当: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显露自己;一知半解的人反而喜欢炫耀自己。B金字招牌:比喻值得向人夸耀的产品商标或品牌。C卸磨杀驴:指干完活后,把有功之人杀掉。D他念他的经,我拜我的佛:指各干各的,互不干扰。不合语境。
点评: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
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体党员只有当面锣对面鼓,不拐弯抹角,不绕圈子,敢讲问题,触及灵魂,才能有力地保证教育活动的实效。
B.他站在门口微笑着说:“老王同志啊,你这样连着几天白日黑夜连轴转,可千万别累坏了身子骨啊。”
C.一些学校将奥数作为选拔优秀学生的必要条件,为了让孩子能上好学校,一些家长亦步亦趋,送孩子上奥数班,以增加上重点中学的几率。
D.胡锦涛关于社会上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对“八荣八耻”荣辱观,不仅要耳熟能详,更要使之成为公民的行为准则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美德。
答案:C
解析:分析: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此句应用“趋之若鹜”更为恰当,即符合“追逐不正当的事物”的含义,以为上奥数,就能增加上重点中学的几率,实际上大多数家长的想法是不能实现的。A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谈、争论或交换意见。B白日黑夜连轴转:夜以继日连续不停工作。D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点评: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俗语和括号中的成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如果媒体及其从业人员自律不严,一而再再而三地刊发一些假新闻,最终必然失去人们的信任,到头来一定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
B.关于胎教,好像应该由医生和心理学家来讲才更具权威性,由笔者来说,未免有卖狗皮膏药之嫌吧。(夸夸其谈)
C.而很多出了名的运动员则往往一反常态,眼睛长在头顶上,看谁都不如自己,自大的情绪高之又高。(目空一切)
D.当“天使”假面下的拙劣伎俩让人一目了然时,再要忸怩作态就只不过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徒增笑料。(欲盖弥彰)
答案:B
解析:分析:卖狗皮膏药:说大话、说假话。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点评: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
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15.下面各组歇后语,对应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B.飞机上挂水壶——高水瓶(平) 芝麻开花——节节高
C.隔着门缝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D.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王婆卖瓜——光卖不吆喝
答案:D
解析:分析:歇后语内在意的认定也应符合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D项中“王婆卖瓜”,认定意应为“自卖自夸”。
点评: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
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二、填空题
16.熟语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解析:分析:熟语的分类,需要学生记住了解。
点评:题考查学生对熟语知识的了解。
17.成语主要采用________的形式,惯用语主要采用________的形式,歇后语主要由________部分构成。
答案:四字格|三字格|两
解析:分析:熟语的构成样式,需要学生记住了解。
点评:题考查学生对熟语知识的了解。
18.有些成语,在意思上相对或相似,在结构上却互相对偶,成为十分有趣的四字对,根据示例,给下面的成语分别对上另一个成语。
示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1 无孔不入—— ②目无全牛——
2 点石成金—— ④绳锯木断——
答案:有隙可乘|胸有成竹|指鹿为马|水滴石穿
解析:分析:近义成语需要同学们从语境,搭配,词性,感彩,语体色彩等方面去辨析。
点评:题考查学生近义成语辨析能力。
19.《鸿门宴》中有“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一句,后演成一熟语是
答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解析:分析:了解成语就要从了解成语的由来做起。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成语意思的能力。
20.“一鼓作气”出自《 》
答案:《左传·庄公十年》
解析:分析:《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成语意思的能力。
三、问答题
21.在下面横线上分别续写一个含“明”字的成语,然后加以解释。
在汉语里,含有“明”字的成语可以表示褒扬、赞美,例如“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再如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明”字的成语也可以表示批评、贬责,例如“明抢暗偷”,斥责公开抢劫、暗中偷盗的行为;再如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明镜高悬”,比喻法官判案的公正严明|“明哲保身”,多指为了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性问题的处世态度
解析:分析:理解成语的意思要放在一定语境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成语意思的能力。
22.以下两份报道中“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一谚语使用得是否正确?“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是什么意思?
①有人说,如果宝马早一点儿放下“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设厂,那么宝马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
②自经济适用房登上舞台之日起,价格优势,就使其始终处在“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特殊地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个例子使用得都正确。“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比喻有了某种名气或优越的条件,
以为必定会受到重用或赏识,而自满起来,不思进取。现在也多比喻某种东西因为具有某种
优势不愁卖不出去。
解析:分析:宝马汽车认为自己“血统”高贵,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迟迟不肯进入中国市场,结果自己吃到了苦头。而第二例因为经济适用房具有优越的条件——价格便宜,它一出现就受到百姓的争抢,不愁卖不出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成语意思的能力。
23.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单句介绍广州的概况,不超过40字。
材料一:广州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材料二:广州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外上百条航线。
材料三:广州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AAAAA风景旅游区。
材料四:广州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我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答案:广州市是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解析:分析:找出主干,关键词,组合,组合后必须是单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压缩句子的能力。
24.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仿写句子。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
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唯在端午,江南江北,同观千帆竞发;或在春节,将一只只饺子,包成绵亘千古的和和美美与快快乐乐。
唯在除夕,江南江北,共鸣一串爆竹;或在端午,将一只只粽子,煮成千年不变的香香甜甜
与平平安安。
唯在重阳,江南江北,共品一块蒸糕;或在除夕,将一串串鞭炮,爆出千年不变的美美满满
与平平安安。
解析:分析:找出出句的特点,按照题干要求组织句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25.熟语包括哪些类型的词语?
答案: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四种类型。
解析:分析:了解熟语类型,便于分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熟语知识的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