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五单元《言之有理》
第1课《“四两拨千斤”——虚词》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他哥哥是送信的 这事是我干的 B.你先去,我就来 你不让我去,我就去
C.我和他要了一本书 介词和副词都是虚词 D.翱翔在蓝天 在图书馆遇上了他
答案:D
解析:分析:A.前“的”与“送信”组成“的字结构”;后“的”与“是”呼应表强调。B.前“就”副词,表示“马上”,后“就”副词表示强调;C.前“和”介词,表对象;后“和”连词;D.“在”都是介词,表处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作用的掌握情况,学生平时要记住虚词的各类作用,比如结构上
的作用,语气上的作用,语法上的作用等,只要多读并经常理解各类虚词的作用,提高语感,
才能把握准确。
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必须加“了”的一组是( )
①有时为( )训练他的耐力,父亲在前面骑自行车,让儿子在后面跟着跑。
②一学期过去了,在语文老师的悉心点拨下,大家养成( )每天读报的好习惯。
③驾驶员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十字路口如果红灯亮( ),车子就不能通过。
④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 )一下,深表赞许。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解析:分析:“了”作为时态助词,用于实际已经发生的动作或变化的完成时,不可省略;用于预期的或假设的动作或变化的完成时,可以省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作用的掌握情况,学生平时要记住虚词的各类作用,比如结构上
的作用,语气上的作用,语法上的作用等,只要多读并经常理解各类虚词的作用,提高语感,
才能把握准确。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是”,去掉不影响句意的一项是( )
①这条黄鳕重达120公斤,按说这么大的鱼是不该从长江进入河塘来的,大概是为了追逐到嘴的美食,不要命闯入了潮河吧。
②最动人的是下了雪,大地洁白一片,把河水反衬得墨黑,像一落千丈般跌得深深的。
③人的认识是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限制,所以要正确看待乡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认知差异。
④2010年9月×日,我国发射成功的这颗太空飞行器,据说是为“天宫”一号打前站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分析:①③都是强调的作用,是副词,可以删除且不影响句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作用的掌握情况,学生平时要记住虚词的各类作用,比如结构上
的作用,语气上的作用,语法上的作用等,只要多读并经常理解各类虚词的作用,提高语感,
才能把握准确。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必须保留的一句是( )
A.咱们厂所需的原料已经运来,并被存放在库房里了。
B.老先生很有度量,他和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经常争论不休的人也交朋友。
C.北京地区今年少雨,大风却比近两年的偏多。
D.天阴得这么厉害,怕是要下大雨,所以你还是带把伞吧。
答案:B
解析:分析:A句“存放”就是被存放的意思,“被”字多余;C句“的”字可有可无;D句删去“所以”,语言表达更加简明,也更合乎口语表达习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作用的掌握情况,学生平时要记住虚词的各类作用,比如结构上
的作用,语气上的作用,语法上的作用等,只要多读并经常理解各类虚词的作用,提高语感,
才能把握准确。
5.有些介词有一定的搭配习惯,选出下列句子中搭配恰当的一项( )
A.那架突然熄火的战机,在万米高空中很快下降到了距地面不足千米的空域,当时的情况真是危急万分。
B.从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一贯的,那就是什么都可以谈,唯有主权和领土不能谈,这一点我们决不妥协。
C.近期颁发的《廉租房分配方案》深受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和其他低收入人员所欢迎,因为它极大地保障了相关人员的权益。
D.“通胀”对于我们来说,不陌生;而“通缩”则叫人不敢说熟悉了,可就是这“通缩”,也是经济的一大杀手。
答案:D
解析:分析:A.应为“从……中”;B.应为“在……上”;C.应去掉“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作用的掌握情况,学生平时要记住虚词的各类作用,比如结构上
的作用,语气上的作用,语法上的作用等,只要多读并经常理解各类虚词的作用,提高语感,
才能把握准确。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清明前后,在北方也应当是春暖花开了,可今年还是这样冷,感觉不到一点儿春的味道。
B.这一气儿,我们追了五里地左右,可还是不见他的踪影。
C.你这一捆菜,也不过5斤上下,给你两块钱得了。
D.早上9点前后,大部队已经翻过了这座山,来到了那个受灾最重的山村。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中的“前后”可用于时令,而不用于时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作用的掌握情况,学生平时要记住虚词的各类作用,比如结构上
的作用,语气上的作用,语法上的作用等,只要多读并经常理解各类虚词的作用,提高语感,
才能把握准确。
7.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我国各项事业和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环保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宁可把情况想象得复杂一些。
B.今年的两会上,与会的许多代表认为,由于增收渠道的有限、地方政策的欠缺和整体物价的提高,农民的经济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其实加重了。
C.在目前这样的形势下,要办好这件事,除了李二黑亲自挂帅,换了别人,恐怕不容易办好。
D.她这个人心胸太窄,别人给她提了点意见,她就耿耿于怀,这样做未必太过分了吧。
答案:A
解析:分析:B项,表示向相反的方向推进了一层,应用“反而”;C项,前后是条件关系,应用“只有”;D项,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的评价,应用“未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作用的掌握情况,学生平时要记住虚词的各类作用,比如结构上
的作用,语气上的作用,语法上的作用等,只要多读并经常理解各类虚词的作用,提高语感,
才能把握准确。
8.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将军戎马一生,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但终于被“四人帮”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在牛棚里。
B.辩证唯物论者并不反对把个别问题从历史的大联系中抽出来,做精细而深入的研究,相反,他提倡这样的研究。
C.有些人片面理解“减负”工作,认为“减负”就是大量减少作业或取消作业。
D.晚饭后我去找他,他不在,恰好在球场碰上了他。
答案:C
解析:分析:达到的结果,不合语境。依照B句我们可以另造一个句子:“他不反对这样做,他提倡这样做。”显然前后分句间不是转折关系,而是递进关系,因此B项宜用“而且”。D项“恰好”侧重表示“正好、正合适”,这里宜用“恰巧”,表示偶然的巧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作用的掌握情况,学生平时要记住虚词的各类作用,比如结构上
的作用,语气上的作用,语法上的作用等,只要多读并经常理解各类虚词的作用,提高语感,
才能把握准确。
9.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同窗四年,朝夕相处,毕业后,她去了哈尔滨,________再无消息。
②一年多来,为刺激经济增长,希腊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不但没有奏效,________使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③________去年江水泛滥的严重教训,工程局组织力量加固了堤岸,且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
A.尔后 反而 鉴于 B.尔后 反而 由于
C.而后 而且 由于 D.而后 而且 鉴于
答案:A
解析:分析:所给词语中“而后”,表示紧接着上面的动作去做;“尔后”,从此以后。“不但……而且”和“不但……反而”两种格式都表示意思的递进,但后者一类的句子里的“不但”后边一定是否定格式,“反而”后边是肯定格式;前者的前边与后边均为肯定格式。“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鉴于”,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前一分句句首,指出后一分句行为的依据、原因或理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作用的掌握情况,学生平时要记住虚词的各类作用,比如结构上
的作用,语气上的作用,语法上的作用等,只要多读并经常理解各类虚词的作用,提高语感,
才能把握准确。
10.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今天凌晨两点钟________,强台风“凡比亚”在台湾登陆,台风中心风力达十二级,且伴有强降雨。
②口称人民公仆,却不为人民服务,________你就一点也不感到惭愧吗?
③与会的很多国家认为,严厉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无可厚非,但草木皆兵,随意扩大战争范围,则________轻率。
④院子里种着两棵桂花树,________还有几棵梅花树。
A.上下 莫非 失之 另外 B.上下 难道 有失 此外
C.左右 难道 失之 此外 D.左右 莫非 有失 另外
答案:C
解析:分析:“上下”不表示时间的约数,而“左右”可以表示时间的约数。“莫非”和“难道”都是副词。“莫非”多用于疑问句中表示疑问或揣测的语气,一般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多用于反问句,表示反问语气。依语境填“难道”。“失之”与贬义词相关;“有失”常与中性词或褒义词搭配。“另外”除此之外,表另提下文。“此外”表示除了前面所说的事物或情况之外。此处选“此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作用的掌握情况,学生平时要记住虚词的各类作用,比如结构上
的作用,语气上的作用,语法上的作用等,只要多读并经常理解各类虚词的作用,提高语感,
才能把握准确。
11.下列各组句子中,两句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A组,①句前后是假设关系,因此用“不能”,②句前后是条件关系,故用“才能”,两句意思相同。B组,①句中“除非”是表示唯一条件的连词,故后一句用“才”;②句“除非”是表示不计算在内,相当于“除了”的介词,故后一句用“不”。两句意思相同。C组,“差点儿”为副词,表示事情接近实现或勉强实现。如果说话人不希望实现,说“差点儿没”或“差点儿”都是指事情接近实现但没实现;如果说话人希望实现,“差点儿”是没有实现,而“差点儿没”则是实现了,二者意思不同。据此知①②意思不同。D组,“难免”即“免不了”。“难免会出现”即会出现;“难免不出现”即免不了不出现,也即会出现,因此两句意思相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作用的掌握情况,学生平时要记住虚词的各类作用,比如结构上
的作用,语气上的作用,语法上的作用等,只要多读并经常理解各类虚词的作用,提高语感,
才能把握准确。
12.下列加点的虚词,运用不当的一句是( )
A.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向前进。
B.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
C.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和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
D.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答案:C
解析:分析:“和”改为“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作用的掌握情况,学生平时要记住虚词的各类作用,比如结构上
的作用,语气上的作用,语法上的作用等,只要多读并经常理解各类虚词的作用,提高语感,
才能把握准确。
13.下列句子中画线虚词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哲学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就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B.追忆往事的功用往常是用幻想来弥补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
C.他必然会像初冬在树上飘落下来的最后一片枯叶,在西风残照中漫无目的地乱舞。
D.战国时代的动乱使孟子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中“就是”应为“而是”,B项“往常”应删去,C项“在”应为“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作用的掌握情况,学生平时要记住虚词的各类作用,比如结构上
的作用,语气上的作用,语法上的作用等,只要多读并经常理解各类虚词的作用,提高语感,
才能把握准确。
1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虚词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就产生、流传的。
B.唐代文人自感文章枯索,转向民间学习,甚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C.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上。
D.对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画荃》里说得很好。
答案:D
解析:分析:A“就”应为“而”;B“甚而”应为“从而”,暗含因果关系;C“其中”应删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作用的掌握情况,学生平时要记住虚词的各类作用,比如结构
的作用,语气上的作用,语法上的作用等,只要多读并经常理解各类虚词的作用,提高语感,
才能把握准确。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生物都要新陈代谢,细菌又________不是如此?
②要完成这个课题的实验研究,________需要三年的时间。
③翻开手稿一看,________所有的地方都用红笔改过,只有几处没有改动。
A.何尝 大体 似乎 B.未尝 大致 几乎
C.何尝 大致 几乎 D.未尝 大体 似乎
答案:C
解析:分析:何尝,用反问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未尝,加在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由句意可知“何尝”用在①中更恰当。“大体”指就多数情形或主要方面说;“大致”指大概,大约。此处应用“大致”。几乎:将近,接近;似乎:副词,仿佛,好像。③句应用“几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作用的掌握情况,学生平时要记住虚词的各类作用,比如结构上
的作用,语气上的作用,语法上的作用等,只要多读并经常理解各类虚词的作用,提高语感,
才能把握准确。
二、填空题
16.“的”“地”“得”是结构助词,但用法不同,“的”一般放在________之间,作________的标志;“地”用在________、________之后,表示前面是________;“得”用在________、________后面,表示后面是________。
答案:修饰语和中心词|定语|形容词|副词|状语|动词|形容词|补语
解析:分析:助词的用法非常固定,记着比较容易,只是平常用时需要注意不要写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作用的掌握情况,学生平时要记住虚词的各类作用,比如结构上
的作用,语气上的作用,语法上的作用等,只要多读并经常理解各类虚词的作用,提高语感,
才能把握准确。
17.汉语的虚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类。虚词虽然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但有重要的________。
答案: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语法意义
解析:分析:虚词的语法意义明显,需要学生平时在阅读中多注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作用的掌握情况,学生平时要记住虚词的各类作用,比如结构上
的作用,语气上的作用,语法上的作用等,只要多读并经常理解各类虚词的作用,提高语感,
才能把握准确。
18.“着,了,过”是表示________的助词,“着”表示________态,“了”表示________态,“过”表示________态。
答案:时态|进行|完成|过去
解析:分析:“着,了,过”的时态意义明显,阅读时多注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作用的掌握情况,学生平时要记住虚词的各类作用,比如结构上
的作用,语气上的作用,语法上的作用等,只要多读并经常理解各类虚词的作用,提高语感,
才能把握准确。
19.“很,非常,略微”是表示________的副词,“不,没有”是表示________的副词,“刚,刚才”是表示________的副词,“也,又”是表示________的副词。
答案:程度|否定|时间|频率
解析:分析:平时要注意对虚词从语法意义上分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作用的掌握情况,学生平时要记住虚词的各类作用,比如结构上
的作用,语气上的作用,语法上的作用等,只要多读并经常理解各类虚词的作用,提高语感,
才能把握准确。
20.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表现出不同的词性来,如“他犯了一个错误”中的“错误”是名词,“他错误地认为”中的“错误”是形容词。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
他在家。( )
他在读书。( )
他在家读书。( )
校长在和小李谈话。( )
小张和小李是同学。( )
答案:动词|副词|介词|介词|连词
解析:分析:平时要注意对虚词在语言中的意义,特别是介词的动词性明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作用的掌握情况,学生平时要记住虚词的各类作用,比如结构上
的作用,语气上的作用,语法上的作用等,只要多读并经常理解各类虚词的作用,提高语感,
才能把握准确。
三、问答题
21.下面是“青年创新大赛”一个获奖项目。请根据本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其项目名称。(不超过10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形象,如何找到适合的发型已经成为很多人关心的话题。都说不同脸型的人适合不同的发型,但李阳、李洁琼发现,人们其实很难分辨清自己的脸型。于是他们从网上、图书等资料中收集了100张中国人的典型头像,并将头像分为头部和脸部两部分,然后将人脸按照网络状划分,确定坐标点,根据函数分别建立模型进行运算。这样,由分析样本统计出的形状模型,就可以代表一种脸型。最后,依据传统审美观念和理发师的建议针对不同脸型进行发型设计。为此,他们还走访了30家专业理发店,完成了对100位发型师的问卷调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函数模型设计发型
解析:分析:提取关键信息,用自己的话概括。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重要内容的概括能力。
22.仿照下面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晶莹的露水,即使是一滴,也会感激草尖的柔嫩,拥抱朝霞的艳丽,向往蓝天的广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枯萎的落花,即使是一瓣,也会怀念春风的和善,牢记细雨的叮嘱,承载花根的希望。
解析:分析:仿写要严格按照出句的格式,特别是要依据题干要求的重点,选好内容提炼文字,写好句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
23.下面是一则拟好的征召启事,有五处用词不当,请给一一找出来。
说起陆游,对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他一生留下大约9 000多首诗歌。本小组拟将陆游诗歌作为研究重点,以达到学习诗歌写作,陶冶性情,放飞心灵。
由衷诚邀热爱诗歌并对陆游有所了解的同学加盟参加。
请于本月15日前,将自荐信投入图书馆大厅里的“陆游研究”信箱。
陆游研究小组
改错: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说起陆游,对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删去“对”|“他一生留下大约9000多首诗歌”删去“大约”|“以达到学习诗歌写作,陶冶性情,放飞心灵”,在“放飞心灵”后加上“的目的(目标)”|“由衷诚邀”删去“由衷”|“加盟参加”删去“参加”或“加盟”。
解析:分析:介词用错或多余,词意重复等现象是平时写作或说话时经常犯的语病,必须在平时注意用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修改病句的能力,难度较大。
24.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注重学英语是好事,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富表现力、最有力的语言之一。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我们自己应该学好汉语,用好汉语。某些人以能讲英语为荣,说话时夹上许多“洋文”,而母语的使用白字连篇,真是出尽“洋相”。
①总要________ ②却是________ ③更________
④但________ ⑤随着________
答案:(总要)夹上|(却是)白字连篇|(更)应该|(但)同时|(随着)中国。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搞清楚备选的五个虚词的词性及用法。“总要”是副词,表示无论怎样一定要如此,终究;“更”也是副词,表示关系更进一层,可解释为更加;“却是”和“但”均是表转折的关联词语;“随着”是介词。其次要阅读语段,辨析各个句子的成分和句间关系。然后把虚词试着代入句子,最后凭借语感通读一遍代入虚词后的文段,看语句是否通顺,表达是否明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修改病句的能力,难度较大。
25.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____①____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____②____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____③____也不乏幼稚之处。____④____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____⑤____要我说出来,看我想得对不对。
答: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答案:凡|必定|其中|有时|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和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语段中,①与后面“必有答”暗含条件关系,可照应“必”,填“凡”。②与前面“偶有”形成照应,应填“必定”,以突出先生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③是对“不计其数”问题的补充交代,用“其中”。④可联系前后文,填入“有时”,⑤有点难,结合上句看,用“则”较合语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运用虚词的能力,难度较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1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