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课《魂断蓝桥》:爱情地久天长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魂断蓝桥》中,罗伊和马拉在前往教堂结婚的路上,才互相问了名字。一切看似那么 ,但却是那么合情合理。
②据韩联社报道,27日,韩国国防部发言人金珉奭称,朝鲜否认22日晚向韩国巡逻舰附近发射炮弹的说法 。
③有人把香灰说得像仙丹一样,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让人长生不老,实在是 。
A.荒诞不经 荒谬绝伦 荒诞无稽 B.荒诞无稽 荒诞不经 荒谬绝伦
C.荒谬绝伦 荒诞无稽 荒诞不经 D.荒诞不经 荒诞无稽 荒谬绝伦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词语意思及句子的具体语境分析判断,荒诞无稽,稽,考查,形容极其荒唐,无法查考;多用于关于言论方面,也作“荒唐无稽”。荒诞不经,不经:不合常理。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荒谬绝伦,绝伦:超过同类。没有比这更荒唐更不合情理的了。故选D。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卫生厅长评价某些医疗乱象时说,有些医院,从不把想法设法降低老百姓负担的事放在心上,而是
想办法赚钱。
②为打好经济下行阻击战,我市创新方式,多措并举,积极帮助企业化解融资难题, 支持企业渡过难关,提振企业信心,促进企业稳生产增效益。
③像《飘》《魂断蓝桥》这样令人赞叹的中文翻译名有很多,而这些译名只有在译者。有时甚至数位翻译者长时间 苦苦思索后才能产生出来
A.挖空心思 千方百计 搜肠刮肚 B.搜肠刮肚 千方百计 挖空心思
C.千方百计 挖空心思 搜肠刮肚 D.搜肠刮肚 挖空心思 千方百计
答案:A
解析: A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贬义词。千方百计: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搜肠刮肚:比喻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实甫,中国元代戏剧家。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对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我们通常称王实甫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为“元曲四大家”。
B.《论语》是记载孔子及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典籍。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是儒学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著作。
C.《旧日的时光》是美国诗人罗伯特 彭斯根据民歌整理而成,该诗后来成为电影《魂断蓝桥》的插曲《友谊地久天长》,传唱世界各地。
D.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他著名的四大悲剧。
答案:B
解析: A.王实甫不是“元曲四大家”,当为“郑光祖”;C.“美国”当为“英国或苏格兰”;D.《罗密欧与朱丽叶》当为《麦克白》。
4.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没有那么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 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
(2)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 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
(3)我们相隔的不是几小时的车程,而是一整块大陆,就像歌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 也隔不断彼此的思念。
A.萌动 调剂 地久天长 B.涌动 调节 地久天长
C.萌动 调节 山长水远 D.涌动 调剂 山长水远
答案:D
解析:萌动:最初指草木发芽,一般用于事情刚起头。 涌动:一般用来形容心情,比喻人或事物像水一样冒出流动。 两个词修饰的东西不太一样。 在形容心情方面,“萌动”重开始,程度轻;“涌动”重状态,程度重。“调剂”主要是物品或商品的交易、互换、流通。调控”调节、控制,达到内外平衡。地久天长:时间长,日子久。山长水远:比喻道路遥远艰险。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把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B.《西厢记》写书生张珙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普救寺乌鸟私情,私下结为夫妻的爱情故事。
C.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爱情,双双殉情。在两人的灵柩前,不共戴天的两个家族最终和解。
D.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答案:C
解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A 项对象不当、不合语境。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 B选项“乌鸟私情”指乌鸦反哺之情,比喻人子的孝思。这里不合语境。D项“危言危行”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与文意不符。所以选C。
6.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巴官员表示,对于美国政府的如意算盘,古巴政府洞若观火,将予以最有力的反击。
B.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得到国家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光彩的那一天,倚马可待。
C.俗话说瑕不掩瑜,而这个人却目无全牛,鸡蛋里头挑骨头,真所谓疵者见疵呀。
D.20岁时对那些不纯洁的爱情观,我们侧目而视,那些爱情悲观论调我们嗤之以鼻。
答案:A
解析: “倚马可待”比喻才思敏捷,应改为“指日可待”;“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纯熟高超,应改为“一叶障目”;“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应改为“怒目而视”
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曾说:“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这话确有见地。人生一世,除了亲情、爱情外,友情是绝不可缺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友情是一种广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
B.友情是一种纯度,爱情是一种深度,而亲情则是一种广度。
C.爱情是一种纯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D.亲情是一种深度,爱情是一种纯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答案:D
解析:句中前面虽然说了很多关于朋友的话,但已经指出了其顺序“亲情、爱情、友情”,故选D。
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因租借期满,4岁的熊猫“泰山”将于2010年初离开美国国家动物园回到中国。现在,一种离愁别绪弥漫在动物园的饲养员、管理员和工作人员之间。
B.针对家长们对放宽小学入学年龄的诉求,教育部官员表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法执行“年满6周岁入学”的规定,切实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C.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D.由于对所接入网站疏于管理,致使大量低俗信息长期在网上传播,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网络环境、损害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11家互联网接人服务商被曝光。
答案:C
解析:A“作人员”和“饲养员、管理员”是包含关系,不能并列。B“保障”的宾语残缺,应在“义务教育’’之后补上“的权利”,或者,把“保障”换成“保证”。D“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网络环境、损害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语序不当”。
9.依次填入下段话括号处的字词正确的一项是( )
中国爱情之都、养生福地、休闲天堂——桃花源,是1600多年前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所描述的世外桃源( )迹。桃花源始建于晋,初兴于唐,( )盛于宋,大毁于元,时兴时( )于明清。历史上就是我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有第三十五洞天,四十六福地的( )。
A.真 顶 费 美誉 B.珍 鼎 废 清誉
C.真 鼎 废 美誉 D.珍 强 毁 荣誉
答案:C
解析:真迹:真实可靠的手迹而不是出于他人的假托和伪造。鼎盛:几乎到极端的盛世。鼎:极端;最高,盛:丰富;好的。美誉:美好的名誉。清誉:清白的声誉;美好的名声。荣誉:由于成就和地位而得到广为流传的名誉和尊荣。本题回答时结合语境,根据词义做出正确的判断。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
B.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C.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此膏,售完为止”的玄虚。
D.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答案:D
解析:将两个顿号改为逗号。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咏“鸟”:荡胸生层云, 。(杜甫《望岳》)
答案:决眦入归鸟
解析:本句要注意“眦”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咏“鸟”: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答案:感时花溅泪
解析:本句要注意“溅”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咏“动物”:黄鹤一去不复返, 。(崔颢《黄鹤楼》)
答案:白云千载空悠悠
解析:本句要注意“悠”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咏“动物”: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寒上》)
答案:征蓬出汉塞
解析:本句要注意“蓬”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咏“风”: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答案: 山河破碎风飘絮
解析:本句要注意“絮”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咏“风”: ,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答案:八月秋高风怒号
解析:本句要注意“怒”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咏“云”: ,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答案:孤山寺北贾亭西
解析:本句要注意“贾”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咏“露”:道狭草木长, 。(陶渊明《归园田居》)
答案:夕露沾我衣
解析:本句要注意“沾”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咏“霜”:半卷红旗临易水, 。(李贺《雁门太守行》)
答案:霜重鼓寒声不起
解析:本句要注意“鼓”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 咏“雪”: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答案:云横秦岭家何在
解析:本句要注意“秦”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阅读题。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永远的纤绳
钱国丹
弟弟打电话来,说母亲一跤摔了个脑震荡,休克了半个月都不曾苏醒,医生说很可能会变成植物人。
我的心一点一点地往下沉。我知道,再好再强壮再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斗不过岁月无情和造化捉弄,何况我的平民母亲?
母亲的刻苦,母亲的为人,方圆百里有口皆碑,如今她年过八旬,又是种菜又是栽花,把家里收拾得纤尘不染。这一次,她就是给邻居送丝瓜的路上,被一条狼狗冲了个仰面朝天的。
我一直以为,婚姻就是一根纤绳,把夫妻二人拴在一起。或者说它拴在“当家的”身上,拖着的是“家庭”这只船,虽然也有“荡悠悠”的风光,但更多的却是责任,是奋力“背纤”。
①传统的中国家庭,都是男人背的纤。
我的父亲是音乐教师。他天赋极好,填词作曲、吹拉弹唱都行。当年的父亲还是个热血青年,抗日救亡啊,解放战争啊,他用音乐来冲锋陷阵,奔波在白色恐怖的敌后。那些年,母亲总是提心吊胆,一家人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
最温馨的记忆,要算我6岁那年的春天。刚刚代表人民政府接收完柳市小学的父亲,踩着那架咕哒咕哒的旧风琴,教我唱“解放区的天”,母亲则在一旁,很幸福地看着。可谁又能料想得到,余音绕梁词犹新,父亲就被打成了“反革命”关进了大牢。那一年,他还不满29岁。
父亲的纤绳戛然而断,我们家顿时就橹折舵裂。母亲义无反顾地拾起断绳,用女人柔弱的肩,背起了全家九口的纤绳,开始了艰苦跋涉。父亲的冤案长达31年,这31年,多少风浪,多少险滩,母亲的船没有沉没,没有触礁,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把父亲、把我们兄弟姐妹7人,一个个送到安全的岸上。
如今母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她双目紧闭,知觉全无,浑身上下插满了管子。她显得那么苍老,那么衰弱,几茎枯槁的白发在空气中微微颤动。
②床边不缺人。子孙、亲戚、友人、学生,走了一拨,又来一拨,使得单人病房像过节似的热闹。寸步不离守候着的是我的父亲。父亲非常镇静,非常安宁,那是种大彻大悟的宁静。我知道,母亲如果永远睡着,父亲将重新背起纤绳,牵着母亲双双走向永恒。
父亲一边抚着母亲那只因扎针而淤血的胳膊,一边贴近她的耳边,呼唤着:阿莲,醒醒,阿丹来了。
母亲没有反应。
父亲已经呼唤了半个月了,母亲仍旧浑浑沌沌。父亲不气馁,他说,阿莲,我们唱歌。母亲当然不会唱,父亲独自哼了起来,《小白杨》、《为了谁》、《回娘家》,一曲又一曲。
我忽然觉得,纤绳已变成一根拔河的绳子,站在这一边的是我的父亲,而那一边的却是威力无边的死神。
时间在父亲的歌声中缓缓流淌。那天下午,阳光明媚,外面突然鼓乐大作,原来是医院墙外的一对年轻人在举行婚礼,喇叭啊,锁呐啊,张扬着疯狂的《纤夫的爱》。爸对妈说:阿莲,我们也唱《纤夫的爱》。墙外的音乐如火荼,爸爸合着节拍唱着: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
奇迹出现了:妈妈那条刚刚挂好大针的手一动,又一动,然后,那胳膊便伸出了被窝,跟着音乐的节奏,缓缓摆动。妈的嘴也开始翕动,幅度极小,没有声音,父亲凑近了她,听着,听着,身子一挺,兴奋地说:醒了,你妈她醒过来了,她在唱歌呢。
这场拔河比赛,父亲赢了。
两位耄耋老人,两颗白发苍苍的脑袋,他们唱着,把一首轻佻的歌,唱出生死悲壮,唱出地久天长。
(选自钱国丹散文集《踏歌的麻雀》)
(1)文中两处句子对人物的塑造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回答。
①传统的中国家庭,都是男人背的纤。
②床边不缺人。
答案:①衬托我家由母亲“奋力背纤”,突出母亲的坚强和责任心。
②父母受人关心敬重,侧面表现父母为人好(或:衬托父亲“寸步不离守候”,突出父亲对爱情的执着和坚毅)。
(2)文中“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本说明。
答案:①父亲“寸步不离守候”,突出父亲对爱情的执着和坚毅:八十岁了还在种菜栽花,把家里收拾一尘不染。②乐善好施:把自己种的丝瓜送给邻居。③勇敢坚强,有担当(有责任心):面对父亲的冤狱,沉重的家庭负担,母亲并没有逃避,以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④忠于爱情:与父亲相亲相爱不离不弃。
(3)文章以“永远的纤绳”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①纤绳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联结起父母的事迹,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②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父母对家庭的责任与爱比作拉纤,表现了这份责任与爱的持久与沉重,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③写出了父母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他们矢志不渝的爱情及坚毅品质的礼赞,暗示了文章主题。
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
解析:(1)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2)这是一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题目,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3)标题的作用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①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②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③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④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⑤兴趣: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
四、古诗文和现代诗文阅读。
2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琴 台
杜甫
茂陵①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②意,寥寥不复闻。
【注】①司马相如晚年退居茂陵,这里以地名指代人名。②风求凰:是一首古琴曲,传司马相如在琴台以通意卓文君所作。
(1)这首诗赞美了始终不渝的真挚爱情,说说全诗如何紧扣二人的真挚爱情展开?
答案:首联叙写司马相如晚年病后犹深爱文君;颔联回忆二人年轻时反抗世俗开酒店营生,为爱情决不屈服;领联由眼前景想像文君美丽形象,表现二人爱情生活的甜美;尾联感叹后世此情之少,赞美二人真挚爱情。
(2)赏析颈联的表现手法。
答案:此句运用联想(或虚实结合)与借代的手法,宝靥,罗裙即指代文君。由眼前花草再现文君动人形象,表现二人爱情生活的美好。
(3)尾联中“寥寥不复闻”一句寓含作者哪些意蕴?
答案:①琴声不可再得而闻;②后世知音之少(或此种真情之少);③赞美二人千古传诵的真挚爱情。
解析:(1)此题换一种问法就是梳理写作思路的能力。答题时,应逐联概括内容,并答出该联是如何表现二人的真挚爱情的。可结合着诗歌注释,抓住关键词分析概括。首联可抓住“多病”“尚爱”;颔联可抓住酒肆、琴台从二人年轻时的爱情作答;颈联可抓住“留”“见”从想象的角度概括其二人的爱情生活;尾联抓住“不复闻”来分析作答。(2)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对常见的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知识积累,可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读后可知,作者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眼前的野花、蔓草而联想到了“宝靥”“罗裙”,从写作意图可知,此处的“宝靥”“罗裙”是指文君动人形象,因此又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将二人美好的爱情生活再次展现出来。(3)解答此题,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诗歌注释2,从尾联中“寥寥不复闻”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其意蕴。尾联这两句是说,相如、文君反抗世俗礼法,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后来几乎是无人继起了。正因为诗人深深地了解相如与文君,才能发出这种千古知音的慨叹。这里,一则是说琴声已不可再得而闻;一则是说后世知音之少。因此,《琴歌》中所含之意,在诗人眼中决不是一般后世轻薄之士慕羡风流,而是“颉颉颃颃兮共翱翔”的那种值得千古传诵的真情至爱。
2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你”与“我”,谁是“看”的主动者?为什么?
答案:“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显然,发出“看”这一动作的是“你”,而“我”和“云”都成了被看的对象。不过,再细细体会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在这里隐藏了真正的主动者,那就是——“我”。因为无论是“你”在看什么,都有一个潜在的观察者——“我”。也就是说,这里有一个潜在的视角,所有的景象,包括“你”、“你”看“我”时的样子、“云”,以及“你”看“云”时的样子,都被“我”尽收眼底。所有的景物,都是经过了“我”的判断以后,才以“我”认可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2)人与人之间的“远”,其实是情感上的隔阂;“近”,是情感上的亲密。那么,为什么“我”会猜想“你”在情感上对不同的对象有亲疏之分呢
答案:整首诗从头到尾都只是“我”在看,“我”在猜,而“你”尽管也发出了动作,却始终不发一言,成为被“我”阐释的对象,处于“失语”的状态,是一种被动的存在。所以,“我”和“你”的交流实际不是在一个层次上、也不是双向平等的。既然有隔阂,我们怎能希望人与人之间结成亲密的关系呢 因此,“我”的猜想、感觉实际上反映了“我”自己心中对他人的怀疑与冷漠。
(3)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朦胧诗,很费猜想,有一位评选家把这首诗理解为爱情诗:表现着爱情还不够巩固的一对青年男女之间彼此的惶恐不安。那么,你眼中的《远与近》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歌呢?
答案:诗无达诂,言之成理即可。诗人自己说:“这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和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关于小诗六首的通信诗》《星星》1981年第10期)
境类题目
解析:(1)第一节是写“你”左顾右盼的行为。但你左顾右盼是通过我看到的,所以其实真正看的主动者是我。(2)第一节是写“你”左顾右盼的行为。第二节是写“我”的独特感觉。“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从表层形式上看,这种感觉是反常的。因为你、我同处地上,你既然能看到我,说明我在你的视线里,双方距离并不遥远。而“云”处天际,它与人的距离遥不可及。诗人透过表层形象着意揭示了一种心理距离的远和近。人与人,虽然近在咫尺,但心理却存在各种隔膜与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觉着“很远”。而人与云、人与大自然却能沟通感情,因而觉得“很近”——亲近、融洽。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的不和谐,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追求与向往。(3)此题比较灵活,每个人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
24.成语接龙是大家非常喜欢的文字游戏,请按照首尾相接的要求(相接的必须是同一字,不能是同音字)填入四个成语。
地久天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历不明
答案:长驱直入----入木三分----分庭抗礼----礼尚往来
解析:平时学习应注意积累常用成语的意义与用法,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出现较多的词语、成语、俗语,要做到知其意,善运用。平时要在积累上下工夫,对于易于混淆的词语、成语、俗语要进行比较、积累。
25.阅读宋代词人石孝友的《惜奴娇》,然后完成后面的练习。
我已多情,更撞著、多情底你。把一心、十分向你。尽他们,劣①心肠、偏有你。共你。风②了人,只为个你。宿世冤家,百忙里、方知你。没前程、阿谁似你。坏却才名,到如今、都因你。是你。我也没星儿恨你。
[注]①劣:慈善、善良.②风:通“疯”
这是一首采用热恋中男女对话形式来写的爱情词,请根据词的内容及提示把对话补充完整。
男(热烈地):我本来就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更何况不期而遇上了一个多情的你。我的心虽然只有一个,但我对你的爱却有十分。
女(羞涩地):任凭他们怎么议论,说三道四,我都不在乎。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在我的心中,偏独只有你的位置。别人都说我痴迷狂呆,但还不都只是为了你!
男(脱口而出):
女(娇嗔地):
男(有点不服地):
女(嗔怪地):
男(急切地):
答案:前世的冤家,我日忙夜忙,什么都顾不上,到现在才知道是为了你|谁又会像你一样这么没有出息!|到现在弄得我名声不好,说我没出息,还不都是因为你|是你自己没有本事,怎么能怨我!|我是一星半点都没有恨你呀!
解析:深刻理解词的内容及提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13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