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
12、古诗文阅读理解
一、补全诗句,并完成练习。(14分)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
,焜黄华叶衰。
,何时复西归
, !
1、这首诗出自《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 。
它的职责是采集 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3分)
2、这首诗中劝勉人们珍惜时光的诗句是“ ,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4分)
3、班里要举行以“珍惜时间”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你被举荐为班会主持人。
(2分)
准备主持稿时,你想到如果把一些诗句用在主持稿中一定会很棒。例如:“劝君莫惜金缕衣, ”;“黑发 不知勤学早, ”。
二、阅读古诗,完成练习。(9分)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 。 读到“地白”一词,我们可以联想到学过的李白的诗句“ ,
”。(2分)
2、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前两句诗从视觉、听觉、触觉的角度营造了清幽、冷寂的氛围
B.“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也表现了诗人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C.“人尽望”说明中秋月夜景色奇特,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D. 尾句明明是诗人自己怀人,偏说秋思归处,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3、慧慧在查询相关资料时,对古诗的内容产生了疑问,请你帮她解答疑惑。(3分)
4、明月多情,下列诗句中的“月”承载的情感与本诗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三、阅读古诗,完成练习。(9分)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请用“/”画出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画四处)(2分)
千 锤 万 凿 出 深 山,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
2、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和关联词,选择合适的内容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填序号)(2分)
作为一块石灰石,我经历了( ),也经历了( ),即使( ),我也要将清白留在人间。
A.粉身碎骨 B.熊熊烈火的焚烧 C.千万次的捶打和凿击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谦。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写出了开采和烧制石灰石之难。
C.诗人借石灰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要清清白白做人的志向。
D.诗中运用了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语言也极富感染力。
4、“ ”一词极形象地写出了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的过程,而“浑不怕”三字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由此我想到了 、 等革命烈士。(3分)
四、阅读古诗,完成练习。(10分)
(一)竹 石
[清] 郑 燮
,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题画竹
[清] 戴 熙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三)县署丛竹
[宋] 梅尧臣
袅袅幽亭竹,团团自结丛。
寒生绿樽上,影入翠屏中。
陶柳应惭弱,潘花只竞红。
方持雪霜操,不敢倚春风。
1、把古诗(一)补充完整。(1分)
2、三首诗都描写了竹子,请比较三首诗的异同,完成下面的表格。(5分)
古 诗 异 同
生长环境 修辞手法 竹的品格 表现手法
《竹石》
《题画竹》
《县署丛竹》
3、下列对三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竹石》中,“千磨万击”表面写的是竹子经历的恶劣环境,实际也写出了诗人被迫害时加害者的残忍手段。
B.《题画竹》中,前两句写出了竹子迅速成长的外部因素,后两句点明了关键因素。
C.《县署丛竹》中,前四句赞美了竹的外形,后四句将柳、花与竹进行对比,表明了竹生长环境的优越。
4、欣赏下面两幅书法作品,完成练习。(填序号)(2分)
(1)文天祥是南宋抗元名臣。 蒙古族攻打南宋时,他曾率领兵士保卫京城临安。 后来兵败被俘,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最终壮烈牺牲。书法作品
适合放在文天祥故居的书房里。
(2)宇凡是一个谦虚好学的高三学生,班主任王老师将书法作品 送给了他,以此激励他高考金榜题名。
五、阅读宋词,完成练习。(10分)
生查子·元夕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①时,花市②灯如昼③。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④去年人,泪湿春衫⑤袖。
【注释】①元夜:元宵之夜。②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③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④见:看见。 ⑤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题目是 。(2分)
2、这首词描写的传统节日是( )。(1分)
A.春节 B.除夕 C.元宵节 D.中秋节
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从“花市灯如昼”可以看出词中描写的节日有卖花的习俗。
B.“泪湿春衫袖”中的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C.“月上柳梢头”让我们看到了垂柳依依、弯月斜挂树梢的美好画面,感受到了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D.“不见去年人”写出了今年元夜主人公孤独一人面对花灯的情景。
4、这首词主要采用了 的写法,抒发了词人
的情感。(2分)
5、阳阳读着这首词,不禁想到了哥哥的一幅书法作品,其中所题写的内容与本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是 (填序号)。请你用行楷将这首诗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吧!(3分)
六、古诗阅读。(7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是一首词,词牌名是 ,题目是 。(2分)
2、苏轼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与 及 并称为“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分)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 , 。(1分)
4、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七、文言文阅读。(11分)
初至西湖记(节选)
[明] 袁宏道
从武林门①而西,望保叔塔②突兀③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④,茶毕,即棹⑤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⑦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⑧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注释】①武林门:古杭州的城门。 ②保叔塔:应作“保俶塔”,在西湖边的山上。 ③突兀:高耸的样子。 ④昭庆:寺名。 ⑤棹:船桨,这里作动词,指划船。 ⑥娥:美女的黛眉。 ⑦酣:尽兴,痛快。⑧东阿王:即曹植,曾封东阿王。传说曹植年幼时,曾受到哥哥曹丕的妻子甄氏的照料,因此彼此很有感情。 后来甄氏早逝,曹植得到了甄氏的一个枕头作为纪念,当天晚上,曹植在洛水的船上在梦中与甄氏重逢,醒后写了一篇文章作为纪念,这就是著名的《感甄赋》,后改名为“洛神赋”。 而甄氏也因此被尊为洛神。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茶毕(结束) B.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可以)
C.才一举头(刚刚) D.余游西湖始此(从这次开始)
2、作者是怎样游览的 根据文言文内容写一写。(3分)
3、作者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蕴含着心情的变化,结合文言文内容,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2分)
4、用“ ”画出描写西湖之美的排比句,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其意思。(2分)
5、文中引用了东阿王梦遇洛神的典故,其好处是( )。(2分)
A.为了让文章的内涵更深刻,同时也能让文章更有影响力。
B.为了表现西湖的景色就像梦中的洛神一样美。
C.为了表达出自己看到西湖美景时那如醉如痴的、难以言说的情感。
D.这样写是将作者自己比作才子曹植,表达自己游西湖是一件风雅之事。
八、小古文阅读。(11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下列有关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欲:希望 B.亦:也
C.可得兼:不能同时获得 D.舍:放弃
2、先用“//”将原文分成两层。再根据本文内容,完成填空。
本文将“生”比作“ ”,将“义”比作“ ”,最
后将“ ”的选择,比作“ ”的选择(用原文中的文字回答),这种写法的作用是 。(4分)
3、下列诗句与本文提出的观点无关的一项是( )。(2分)
A.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舍生取义”,而这样的英雄人物在中华民
族历史上层出不穷。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物 请概括地写出他(她)的主要事迹。(3分)
参考答案
一、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百川东到海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1、汉乐府 官署 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
2、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努力学习,等到老了只能白白地伤心了
3、劝君惜取少年时 白首方悔读书迟
二、1、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2、C
3、我认为用“落”更合适。通过“落”字我能感受到诗人的思念之情伴随着月光的洒落而生的动态美,以及思念之情的深厚。“落”更好地将景与情联系在一起,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4、D
三、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CBA
3、D
4、粉骨碎身 示例:叶挺 江竹筠
四、1、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2、异:破岩中 拟人 坚忍、顽强 虚心、扎实 院中 对比 耐寒、虚心
同:托物言志
C
4、②①
五、1、生查子·元夕
2、C
3、C
4、对比 失落、伤心、痛苦
5、A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六、1、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2、苏洵 及苏澈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表达出作者从苦闷的悲观中走出来,达到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从失意矛盾中走向胸怀坦荡的达观,留给后人无尽温暖与美好。
七、1、B
2、从上到下:西保叔塔 昭庆寺 划小船 西湖
3、期待 陶醉
4、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示例:山色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
5、C
八、1、C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 熊掌 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而取义
用生活中“舍鱼而取熊掌”的小事,引出“舍生而取义”的道理,使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3、D
4、朱自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国民党腐败无能,经济趋于崩溃,洋货充斥市场。著名作家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买美国救济粮,被称为“表现我们民族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