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 免疫与计划免疫
第1课时 人体的三道防线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组成:①__ __和②__ __
功能:(1)阻挡大多数③__ __侵入体内;(2)分泌物有④__ __作用;(3)呼吸道黏膜上有⑤__ __,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 组成:体液中的⑥__ __和⑦__ __
功能:(1)杀菌物质中的⑧__ __,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⑨__ __,使病菌溶解;(2)分布在血液和组织、器官中的⑩__ __,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第三道防线 组成: __ __和 __ __
功能:(1)产生 __ __,清除 __ __;(2)使 __ __失去致病性
二、免疫的类型
免疫类型 形成时间 特点
①__ __性免疫 人生来就有的 对多种②__ __都有防御作用
③__ __性免疫 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 针对某一特定的④__ __或⑤__ __起作用
易错字:免疫 黏膜 脾 吞噬
知识点1 人体的三道防线
1.(甘肃陇南中考)人体的第二道免疫防线是( )
A.皮肤和黏膜
B.黏膜和杀菌物质
C.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D.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防疫知识讲座中,常常提到“要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下列器官与免疫无关的是( )
A.淋巴结 B.肾上腺
C.胸腺 D.脾
3.如图几幅漫画较形象地表示了人体保护自身的三道防线,其中表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是( )
知识点2 免疫的类型
4.(广东中考)特异性免疫是免疫疗法的基础,下列结构或物质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 B.黏膜
C.溶菌酶 D.抗体
5.(河北中考)结核杆菌通过呼吸道侵犯人体时,机体调动免疫系统进行防御。下列过程一定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黏膜阻挡结核杆菌
B.某些细胞吞噬结核杆菌
C.溶菌酶杀灭结核杆菌
D.结核杆菌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6.(江苏无锡中考)如图是与人体免疫相关的概念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完善概念图:①__ __;②__ __;③__ __。
(2)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抗体的成分是__ __;此项措施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属于__ __。
7.(江苏连云港中考)如图是人体免疫系统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
B.丙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
C.丁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D.抗体抵抗抗原的作用属于第三道防线
8.(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质检)下列关于人体内抗原和抗体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抗原
B.当抗原消失后,机体失去产生抗体的能力
C.具有免疫功能的结构和物质都是抗体
D.抗原都是外来的,抗体都是人体合成的蛋白质
9.(内蒙古呼伦贝尔阿荣旗二模)如图表示合胞病毒侵入人体的免疫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免疫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发挥作用的细胞A是淋巴细胞
C.细胞A产生的物质可以与任何病毒结合
D.此时细胞B参与的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10.(江苏苏州中考)艾滋病是因感染HIV(病毒)而引起的恶性传染病。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但少数HIV在体内潜伏下来,经过2~10年发展为艾滋病(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
B.HIV在人体内营寄生生活,能杀伤免疫细胞
C.图中表示HIV在人体内浓度变化的曲线是Ⅱ
D.曲线Ⅱ中ED段上升是由于HIV入侵导致免疫细胞增加
11.(山东青岛莱西市期末)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病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方法和过程如下表所示,如图是某科研工作者绘制的人类疾病的防疫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____]内填序号)
分组 第一次处理 第二次处理
方法 结果 方法 结果
甲组 绵羊 注射脱 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乙组 绵羊 不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患炭疽
(1)从传染病学上来看,引起炭疽的炭疽杆菌属于传染病中的__ __,患炭疽的家畜和人位于图中的[__ __]__ __。
(2)为了防止炭疽在人群中流行,有些国家在人群中注射脱毒病菌,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属于__ __。
(3)根据表中的巴斯德的实验推论,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后,人类不再患炭疽的原因是第一次注射的脱毒病菌刺激了人体第__ __道防线中的免疫细胞,产生抵抗炭疽杆菌的__ __;当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时,人体内会迅速产生大量的上述物质,它与强毒病菌结合,使其失去致病性。这种免疫类型属于图中的[__ __]__ __。
(4)从事牲畜养殖、屠宰、加工行业的人员要经常开窗通风、喷洒消毒液等,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__ __。
12.(山东济宁邹城市期末)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如图是与人体免疫相关的结构抵抗病原体侵袭的示意图,请作答。
(1)环境中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到身体,是因为我们皮肤的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如图__ __(填序号)所示。
(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外界的病原体就会从皮肤伤口处侵入,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止痛的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 __,它能破坏多种病菌的__ __,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其杀菌机理可用图__ __(填序号)来形象说明。
(3)预防接种成为控制、消灭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接种疫苗能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在人体不发病的情况下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毒的__ __,从而获得免疫功能。
(4)对做了肾脏或心脏移植手术的人而言,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会产生__ __免疫,异体器官被排异,通过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能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13.(探究实践)(湖南株洲中考)为研究表皮葡萄球菌(简称“S菌”)对皮肤肿瘤中的黑色素瘤的免疫作用,进行了系列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皮肤上生活着较多共生细菌,S菌是其中一种,它和其他共生细菌之间的关系是__ __。在结构上,与皮肤表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S菌__ __。
(2)研究者计划改造S菌,探究激活免疫反应效果,研制了几种不同改造的S菌,分别携带不同类型的OVA肿瘤抗原,涂抹到小鼠皮肤上,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防治肿瘤的淋巴细胞H和淋巴细胞K增殖(细胞数目增多)的数据,如图1。改造的S菌激活免疫,引起淋巴细胞增殖属于__ __(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身性免疫”)。针对淋巴细胞H和淋巴细胞K增殖效果最好的改造S菌分别是__ __、__ __(填写图1中对应的名称)。
(3)进一步研究改造的S菌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选用上述改造最好的两种S菌涂抹到小鼠皮肤上,然后给小鼠注射黑色素瘤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肿瘤体积,计算质量,结果如图2;结合图1分析可知,为防治肿瘤,需激活的淋巴细胞为__ __。
免疫系统的新发现
多年来,解剖学的研究表明,除了大脑,免疫系统的结构存在于全身各处。但人们始终没有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人体防卫系统,却在最高级的调节中枢中缺失了呢?2015年,对这个问题的探索终于有了突破。科学家在小鼠脑组织保持生理状态的情况下,发现其中有免疫细胞并呈管状分布,进而确定了淋巴管确实存在于脑中的事实。小鼠脑中淋巴管的存在,给人们很大的启示。2017年,另一组研究人员公布了人脑淋巴管磁共振成像图。为什么脑部的淋巴管能在人们眼皮底下隐藏那么久?科研人员认为,它们实在“藏得很好”——顺着一条主血管进入静脉窦,那个区域的磁共振成像比较困难“它们离血管非常近,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观察什么,那么你就错过它们了。”当然,也可能是人们一直都没有刻意寻找它们。这些脑部淋巴管的发现,使人们进一步免疫系统的新发现认识到免疫系统的复杂性。8.1.2 免疫与计划免疫
第1课时 人体的三道防线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组成:①__皮肤__和②__黏膜__
功能:(1)阻挡大多数③__病原体__侵入体内;(2)分泌物有④__杀菌__作用;(3)呼吸道黏膜上有⑤__纤毛__,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 组成:体液中的⑥__杀菌物质__和⑦__吞噬细胞__
功能:(1)杀菌物质中的⑧__溶菌酶__,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⑨__细胞壁__,使病菌溶解;(2)分布在血液和组织、器官中的⑩__吞噬细胞__,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第三道防线 组成: __免疫器官__和 __免疫细胞__
功能:(1)产生 __抗体__,清除 __抗原__;(2)使 __病原体__失去致病性
二、免疫的类型
免疫类型 形成时间 特点
①__非特异__性免疫 人生来就有的 对多种②__病原体__都有防御作用
③__特异__性免疫 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 针对某一特定的④__病原体__或⑤__异物__起作用
易错字:免疫 黏膜 脾 吞噬
知识点1 人体的三道防线
1.(甘肃陇南中考)人体的第二道免疫防线是( C )
A.皮肤和黏膜
B.黏膜和杀菌物质
C.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D.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防疫知识讲座中,常常提到“要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下列器官与免疫无关的是( B )
A.淋巴结 B.肾上腺
C.胸腺 D.脾
3.如图几幅漫画较形象地表示了人体保护自身的三道防线,其中表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是( C )
知识点2 免疫的类型
4.(广东中考)特异性免疫是免疫疗法的基础,下列结构或物质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是( D )
A.皮肤 B.黏膜
C.溶菌酶 D.抗体
5.(河北中考)结核杆菌通过呼吸道侵犯人体时,机体调动免疫系统进行防御。下列过程一定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D )
A.黏膜阻挡结核杆菌
B.某些细胞吞噬结核杆菌
C.溶菌酶杀灭结核杆菌
D.结核杆菌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6.(江苏无锡中考)如图是与人体免疫相关的概念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完善概念图:①__非特异性免疫__;②__黏膜、淋巴细胞__;③__特殊蛋白质__。
(2)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抗体的成分是__蛋白质__;此项措施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属于__保护易感人群__。
7.(江苏连云港中考)如图是人体免疫系统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
B.丙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
C.丁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D.抗体抵抗抗原的作用属于第三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B错误。
8.(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质检)下列关于人体内抗原和抗体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抗原
B.当抗原消失后,机体失去产生抗体的能力
C.具有免疫功能的结构和物质都是抗体
D.抗原都是外来的,抗体都是人体合成的蛋白质
9.(内蒙古呼伦贝尔阿荣旗二模)如图表示合胞病毒侵入人体的免疫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该免疫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发挥作用的细胞A是淋巴细胞
C.细胞A产生的物质可以与任何病毒结合
D.此时细胞B参与的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细胞A能产生抗体,合胞病毒是抗原,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抗体具有专一性,该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合胞病毒是抗原,A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抗体具有专一性,细胞A产生的物质只能与合胞病毒结合;一般来说,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而此时B吞噬细胞参与的是第三道防线。
10.(江苏苏州中考)艾滋病是因感染HIV(病毒)而引起的恶性传染病。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但少数HIV在体内潜伏下来,经过2~10年发展为艾滋病(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HIV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
B.HIV在人体内营寄生生活,能杀伤免疫细胞
C.图中表示HIV在人体内浓度变化的曲线是Ⅱ
D.曲线Ⅱ中ED段上升是由于HIV入侵导致免疫细胞增加
HIV感染初期大量增殖,数量增加,但是也很容易受到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而被清除大部分,但是仍有少量病毒躲过了人类免疫系统的攻击进入细胞潜伏下来,通过增殖,数量越来越多,曲线Ⅰ表示HIV在人体内浓度变化的曲线。
11.(山东青岛莱西市期末)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病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方法和过程如下表所示,如图是某科研工作者绘制的人类疾病的防疫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____]内填序号)
分组 第一次处理 第二次处理
方法 结果 方法 结果
甲组 绵羊 注射脱 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乙组 绵羊 不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患炭疽
(1)从传染病学上来看,引起炭疽的炭疽杆菌属于传染病中的__病原体__,患炭疽的家畜和人位于图中的[__①__]__传染源__。
(2)为了防止炭疽在人群中流行,有些国家在人群中注射脱毒病菌,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属于__保护易感人群__。
(3)根据表中的巴斯德的实验推论,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后,人类不再患炭疽的原因是第一次注射的脱毒病菌刺激了人体第__三__道防线中的免疫细胞,产生抵抗炭疽杆菌的__抗体__;当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时,人体内会迅速产生大量的上述物质,它与强毒病菌结合,使其失去致病性。这种免疫类型属于图中的[__③__]__特异性免疫__。
(4)从事牲畜养殖、屠宰、加工行业的人员要经常开窗通风、喷洒消毒液等,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__切断传播途径__。
12.(山东济宁邹城市期末)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如图是与人体免疫相关的结构抵抗病原体侵袭的示意图,请作答。
(1)环境中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到身体,是因为我们皮肤的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如图__A__(填序号)所示。
(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外界的病原体就会从皮肤伤口处侵入,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止痛的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溶菌酶__,它能破坏多种病菌的__细胞壁__,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其杀菌机理可用图__B__(填序号)来形象说明。
(3)预防接种成为控制、消灭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接种疫苗能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在人体不发病的情况下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毒的__抗体__,从而获得免疫功能。
(4)对做了肾脏或心脏移植手术的人而言,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会产生__特异性__免疫,异体器官被排异,通过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能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13.(探究实践)(湖南株洲中考)为研究表皮葡萄球菌(简称“S菌”)对皮肤肿瘤中的黑色素瘤的免疫作用,进行了系列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皮肤上生活着较多共生细菌,S菌是其中一种,它和其他共生细菌之间的关系是__竞争__。在结构上,与皮肤表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S菌__无成形的细胞核__。
(2)研究者计划改造S菌,探究激活免疫反应效果,研制了几种不同改造的S菌,分别携带不同类型的OVA肿瘤抗原,涂抹到小鼠皮肤上,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防治肿瘤的淋巴细胞H和淋巴细胞K增殖(细胞数目增多)的数据,如图1。改造的S菌激活免疫,引起淋巴细胞增殖属于__特异性免疫__(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身性免疫”)。针对淋巴细胞H和淋巴细胞K增殖效果最好的改造S菌分别是__S菌+OVA片段1__、__S菌+OVA片段2__(填写图1中对应的名称)。
(3)进一步研究改造的S菌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选用上述改造最好的两种S菌涂抹到小鼠皮肤上,然后给小鼠注射黑色素瘤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肿瘤体积,计算质量,结果如图2;结合图1分析可知,为防治肿瘤,需激活的淋巴细胞为__淋巴细胞H和淋巴细胞K__。
(1)S菌和其他共生细菌之间是竞争关系。S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皮肤表皮细胞是动物细胞,具有真正的细胞核。(2)特异性免疫是人或动物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可见,改造的S菌激活免疫,引起淋巴细胞增殖属于特异性免疫。结合题图1可知,S菌+OVA片段1小组的淋巴细胞H增殖比例最高;S菌+OVA片段2小组的淋巴细胞K增殖比例最高。所以,针对淋巴细胞H和淋巴细胞K增殖效果最好的改造S菌分别是S菌+OVA片段1和S菌+OVA片段2。(3)为了进一步研究改造的S菌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选用上述改造最好的两种S菌涂抹到小鼠皮肤上,然后给小鼠注射黑色素瘤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肿瘤体积,计算质量。根据图2可知,单独将某种改造最好的S菌涂抹到小鼠皮肤上,小鼠产生的肿瘤直径和对照组基本一样。而同时把两种改造最好的S菌涂抹到小鼠皮肤上,小鼠产生的肿瘤直径很小。所以为防治肿瘤,需激活的淋巴细胞为淋巴细胞H和淋巴细胞K。
免疫系统的新发现
多年来,解剖学的研究表明,除了大脑,免疫系统的结构存在于全身各处。但人们始终没有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人体防卫系统,却在最高级的调节中枢中缺失了呢?2015年,对这个问题的探索终于有了突破。科学家在小鼠脑组织保持生理状态的情况下,发现其中有免疫细胞并呈管状分布,进而确定了淋巴管确实存在于脑中的事实。小鼠脑中淋巴管的存在,给人们很大的启示。2017年,另一组研究人员公布了人脑淋巴管磁共振成像图。为什么脑部的淋巴管能在人们眼皮底下隐藏那么久?科研人员认为,它们实在“藏得很好”——顺着一条主血管进入静脉窦,那个区域的磁共振成像比较困难“它们离血管非常近,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观察什么,那么你就错过它们了。”当然,也可能是人们一直都没有刻意寻找它们。这些脑部淋巴管的发现,使人们进一步免疫系统的新发现认识到免疫系统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