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阳中学高二历史组导学案: 姓名: 班级:
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编写:高二历史组 时间:2016年3月 日 审核:谭静
学习目标: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Ⅰ、课前预习:
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彻底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启蒙运动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从17世纪开始,一批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模式。
一、英国的制度创新
1.《权利法案》的颁布
(1)背景①历史传统:13世纪初签署限制王权的《 》。召开 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②政治前提:1640年开始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 后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2)颁布:1689年新英王威廉接受议会拟定好的《 》,正式登基。
(3)内容:确立了 ,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4)影响①建立了 政体。
②实行议会与国王的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
③英国社会由此进入了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形成①“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 ”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②1721年, 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2)特点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 , 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②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宣布 ,重新选举。
(3)变化: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 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3.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基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以代议制为基础,以 为核心的。
(2)英王: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平常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 。
(3)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 负责。
(4)首相:由议会 的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和 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4.议会改革(1)原因:随着 的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2)表现:1832年英国 法案。
(3)影响: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确保了 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二、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1.联邦宪法的制定
(1)背景:美国独立后,结成松散的 ,邦联政府软弱无力。
(2)目的:变革政治体制,形成强有力的 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3)制定:1787年在 秘密召开制宪会议,1787年宪法制定,1789年正式颁布。
2.1787年宪法
(1)内容及原则
①联邦制政体: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 是全国的最高法律。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②三权分立原则:国家权力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 、总统和 行使,又互相制约。
③人民主权原则:规定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 产生。总统和议员均实行 。
(2)意义①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 ,美国成为一个实行
②它创立的联邦制共和政体,至今行之有效,保证了美国的 ,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3.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
(1)原因:美国 根深蒂固。1861年,南部蓄奴州为了维护奴隶制而发动叛乱。
(2)口号:林肯总统提出“ ”的口号。
(3)意义①内战后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废除奴隶制,肯定了联邦法律的
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成为美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政治前提。
4.两党制
(1)形成①华盛顿之后,美国的总统选举受到 控制,国会也形成两党对垒的局面。
②19世纪中期,民主党主要代表 ,共和党主要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 后,各自的基础都发生了变化。
(2)特点①两党制是美国 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 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都受两党控制。
三、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1)背景①17、18世纪,法国波旁王朝是欧洲大陆上典型的 国家。
②在 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下,法国爆发革命。
(2)艰难历程①1789年爆发革命,建立了 制。
②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了 ,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③此后法国政局不断动荡,政权频繁更迭,政体反复变换。
④1814年后的王朝虽实行某种程度的代议制,但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背景①1870年,共和派废除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开始。
②各派政治力量展开激烈斗争。
(2)制定:1875年,议会陆续通过宪法的全部条文,即1875年宪法。
(3)内容:规定 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行政权由 和内阁掌握。
(4)意义①1875年宪法实行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普遍接受 思想,农民的皇权思想逐渐消退。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取得胜利。
②议会对宪法作修正和补充,堵塞了 的复辟之路。
四、德意志帝国的体制
1.前提:德意志的统一
(1)自14世纪以来,德意志就陷入 状态。
(2)法国大革命对德产生极大震撼。德意志发出要求统一的呼声,一些邦国也推行了 改革。
(3)从1864年到1870年,在首相俾斯麦的筹划下,普鲁士先后进行了三次 ,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2.德意志帝国宪法
(1)制定: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宣告成立,4月,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宪法规定,帝国实行联邦制和 。
(2)内容①帝国元首是“德意志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②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 负责。
③联邦议会和 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3)评价①德意志帝国实际上是一个 的君主立宪国家。帝国国会对政府没有任何监督权,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
②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德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发展。
③帝国的专横统治引起社会不满,最终把德国拖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
Ⅱ、本课教学环节:
【学情调查 情境导入】
1、导入:
2、展示重点难点。
【问题展示 合作探究】
检查预习情况,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合作探究:详见课件
【达标训练 巩固提升】
A1.有人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议会发生了变化
B.革命前后国王与议会不仅互换了位置,而且发生了质变
C.革命只改变了统治形式,本质没有改变D.革命后议会与国王共同掌权,二者地位相等
A2.英国资产阶级将1688年宫廷政变称为“光荣革命”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政变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联合行动 B.政变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妥协
C.没有经过大的流血而获得成功 D.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的最终确立
A3.下列有关内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两党制的发展而逐渐形成 B.包括首相在内的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C.首相无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D.内阁成员若对首相不信任,首相就得辞职
B4.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得以进入议会是在
A.光荣革命后 B.内阁制形成后C.1832年议会改革后 D.19世纪后半期的议会改革
B5.下列各项不属于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是
A.民主制原则 B.自由原则乎 C.分权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
B6.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B.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C.充分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国家职权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
B7.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下列内容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
A.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B.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C.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大权 D.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C8.在美国联邦制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为联邦组成部分的各个“邦国”变成了“州” B.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
C.国家政权属于联邦,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 D.州权主义被灭绝
C9.1861年,南部11个蓄奴州发动了叛乱,林肯总统在内战开始时提出的口号是
A.“为联邦统一而战” B.“为废除奴隶制而战”
C.“为黑人公民权利而战” D.“为自由民主而战”
C10.法国大革命后,帝制与共和制多次反复。共和制最终在法国确立的时间是
A.1789年 B.1804年 C.1870年 D.1875年
C11.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这突出表现在 ①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②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③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④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知识梳理 归纳总结】
【预习指导 新课链接】
详见下课《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