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二历史会考学案四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二历史会考学案四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5 08:2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般阳中学高二历史组导学案: 姓名: 班级:
四、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编写:高二历史组 时间:2016年3月 日 审核:谭静
学习目标:1、列举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3、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4、认识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侵华战争及不平等条约的影响;中国各阶层人民反抗的史实及意义。
Ⅰ、课前预习:
一、列强侵华战争:近代列强大规模侵华战争共有五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前,英国对华走私鸦片的目的是 .,道光皇帝派林则徐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 .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1840年6月,战争爆发的 )。1842年8月,英国军队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议和,中英签订 .,战争结束。期间英国占据最久的中国城市是 .。鸦片战争使中国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评价鸦片战争及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 .,直接原因 ,战争开始于1856年10月,1858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 .,清政府与外国签订 .。
评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3、甲午中日战争:导火线:朝鲜 起义爆发,日本借机大举派兵入朝。爆发:1894年7月,在 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决战:1894年9月,中日在 决战。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 》。
评价甲午中日战争及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华,攻占北京,强迫中国签订 .,这个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 .。
评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5、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时间 .,开始标志 .。结束标志 .。 详见下课学案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探索:
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详见必修二
2、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
①时间 .。领导人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是 。
②1853年,太平军定都 .。后为了拱卫天京,相继进行 .。到1856年,军事上达到全盛。后发生内讧,力量衰落,史称 。事变后,洪秀全提拔 .等指挥军事,任命 .主持朝政。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③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有两个:前期 .(特点?)后期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特点?)
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及新特点?
3、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1898年,义和团提出 .的口号(如何评价?)。清政府对其“由剿到抚”。义和团运动总体水平较低,但我们仍然肯定,原因是 。影响?
4、戊戌变法(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维新派联合发动):详见必修三、选修
5、清末新政(地主阶级)(选修)1901——1912
6、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A、背景:(1)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日益严重。(2)清政府试图通过 来挽救其统治危机。 (3)革命党人的准备:①组织方面:ɑ.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成立 等革命团体。b.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在东京成立。
②思想方面:革命派与 展开思想论战,宣传了革命思想。
③军事方面:革命党人发动了 等一系列武装起义。
B、爆发武昌首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经过:革命党人 、金兆龙率先发难,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结果:成立了 ,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为“ ”。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清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C、高潮:(1)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 为国旗。(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时间: 年3月颁布。
②内容: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及国民的基本权利;规定 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 ③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 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④意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D、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原因①同盟会涣散,成分复杂,把推翻帝制希望寄托在 身上。②立宪派害怕革命和旧官僚。③ 掌握清朝军政大权。
(2)标志:1912年3月,袁世凯在 就任临时大总统。
论辛亥革命成败?
7、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详见必修三
8、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详见下课学案
Ⅱ、本课教学环节:
【学情调查 情境导入】
1、导入: 相关视频。 2、展示重点难点。
【问题展示 合作探究】
检查预习情况,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合作探究:详见课件。
【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A1、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像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廖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鸦片战争
A2、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青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辽东半岛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团运动 ④支持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3、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A4、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B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6、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维护清朝民族利益 C、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D、学习西方技术
B7、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C8、近代列强在中国获取权益的过程中,《马关条约》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割地方面 B赔款方面 C通商方面 D投资方面
C9、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成功。”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
A.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B.仅看到现象没有抓住本质问题
C.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 D.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
C10、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举办舞会 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D.驻扎有外国军队
【知识梳理 归纳总结】
【预习指导 新课链接】详见下课《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英1689《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美1787年宪法联邦制的总统共和制;德1871年宪法君主立宪制;法1875年宪法资产阶级共和制
英国:1、理解《权利法案》(立法权由国王到议会)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
B、核心内容:以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C、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冶”的地位
D、标志着: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确立,它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2、了解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行政权由国王到首相)
A、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B、由国王任命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组成责任内阁制,即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握有行政权(政府首脑,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3、内阁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不信任,要么内阁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4、工业革命——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席位
美国:1、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联邦制总统共和政体)
内容:(1)确立联邦体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2)按分权制衡原则构建中央政府:行政权属于总统(权力中心,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不对国会负责,对选民负责);立法权属于有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会;司法权属于联邦法院和各级法院(3)民主原则:选举制、任期制
2、1775——1783年独立战争,《独立宣言》,邦联制。1861——1865南北战争后林肯13/14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1787年宪法局限:奴、妇、印),肯定联邦法律至上,维护国家统一。
法国:1、了解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1)行政权归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可连选连任,任期7年),对议会负责。(2)立法权归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议会
2、1789年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君主立宪制——1804拿破仑法第一帝国——1870普法战争败,第二帝国亡(德王朝战争,法巴黎公社)——1875法第三共和国
德国:了解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联邦制,军国、专制主义)
皇帝是国家元首,权利大。B、宰相作为政府首脑: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C、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有立法权,但是权利很少。
总体理解:建立政体的方式(革、改)与民主化的程度之间的关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