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阳中学高二历史组导学案: 姓名: 班级:
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编写:高二历史组 时间:2016年2月 日 审核:谭静
学习目标: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军机处
Ⅰ、课前预习:
一、奴隶社会:周朝分封制与宗法制
1、分封制: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周公实行分封制度主要目的是 .。分封的主体 .,另外还有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的等级序列,周王对诸侯分封 和 .,诸侯对周王 .。
2、宗法制:西周实行宗法制度的目的是 .。宗法制的核心是 .。它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什么是大宗、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 和 .,宗法制是把 .和 .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① ,② ,③ ,④ ,⑤ 。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权力的集中首先表现为 。 另一表现是 。
2、秦朝的中央政府由 组成,其中“三公”是指 。其职责主要是: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
3、秦朝在地方实行 制,郡设 ,县设 。
4、秦朝法律特点 ,立法的指导思想 。
三、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化。
1、秦朝:三公九卿。
2、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 。尚书省下设六部: 。(具体负责事务?)政令的出台过程(比如修路):从① (负责 ),到② (负责 ),再到③ (负责 ),最后到④ 。
3、宋代:分割相权:宋代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 ,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但宰相只保留 权:军政归 掌管,财政权由 掌管。
4、元代:废除三省,只设 。
5、明代:明太祖时裁撤中书省,废除 ,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至此丞相制度被废除,标志着 。丞相制度设立于 时,结束 时。后明太祖 ,帮他处理政事。明成祖时设 。殿阁大学士与内阁的区别:品秩 ;权限 。
6、清代:最初由 处理军国大事。雍正年间设 ,标志着 。
7、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
四、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1、汉初的“王国问题”:起因 ,矛盾的集中表现是汉景帝时的 ,汉武帝即位后实行 解决之。(其他措施? )
2、唐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纷争。(起因? )
3、宋朝以前,加强中央集权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的矛盾,宋朝后主要表现在 的矛盾。
4、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从“兵”“权”“钱”三个方面:
A、“收精兵”:将禁军划归三衙统领,但发兵权归 ,实现了 与 的分离。
B、“削实权”:削弱或剥夺 、 和 的权力。规定地方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由 出任,下设 ,有权直接向中央奏报。
C、“制钱谷”:地方财政,除少数外,其余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的 。
D、评价宋初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肯定:
否定:
五、选官制度:
1、战国到汉初实行 的选官制度。汉武帝时开始实行 和 的选官制度。六朝时采用 的选官制度。
2、科举制度开始于 时期,到 时期完善,结束于 时期。
3、科举制度的意义。
六、监察与谏议制度:(监察制度的对象是 。谏议制度的对象是 。)
1、唐代的谏议机构是 ,宋代的谏官机构是 。
2、明清时在中央设 ,监察地方官员;设 ,监督中央六部。在地方设 。(秦、汉、宋时期? )
3、古代监察与谏议制度的评价。
Ⅱ、本课教学环节:
【学情调查 情境导入】
1、导入:相关视频。 2、展示重点难点。
【课堂展示 合作探究】
检查预习情况,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合作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经略安抚使……掌一路兵民之事;皆帅其属而听其狱讼,颁其禁令,定其赏罚,稽其钱谷、甲械出纳之名籍而行以法…… 都转运使……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凡吏蠹民瘼,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 提点刑狱……掌察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所至审问囚徒,详覆案牍,凡禁系淹延而不决,盗窃逋窜而不获,皆劾以闻,及举刺官吏之事…… 提举常平司掌常平、义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之法,视岁之丰歉而为之敛散,以惠农民……皆总其政令,仍专举刺官吏之事。
——《宋史·职官志》
材料三:云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谈迁《国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试评述此举的意义。
(2)由材料二可知,宋代“路”的常设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地方管理机构的特点。
(3)结合上述材料,简述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
【达标训练 巩固提升】
A1、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A2、“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此制度始于:
A.汉魏 B.隋 C.唐 D.北宋
A3、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是指
A.李世民?? B.汉武帝?????? C.朱元璋????? D.雍正帝
A4、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B1、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 是指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
B2、长沙屈贾二公祠对联:“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其中的“策可为史”是说贾谊《治国策》可以称为“史”。西汉的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分封建国 B.剥夺王侯爵位 C.推恩令 D.“附益之法”
B3、“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
B4、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C1、杨家将的故事是根据宋太宗时期西路军副帅杨业的故事改编的。杨业是前方作战的将军,本应该具有较大的自由权,但却受到皇帝、正帅和监军等多方面的制约,只能绝对服从不得应变,最后战死沙场。除了以上的制约,他还受到谁的制约? A.丞相?????????? B.知州??????????? C.枢密使???????? D.通判
C2、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①《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C3、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知识梳理 归纳总结】
【预习指导 新课链接】
下课《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了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重点难点:(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