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素养测评(扫描版,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素养测评(扫描版,含解析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10 08:1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
基础卷(01):2024-2025 学年四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素养测
评(青岛版)
考试分数:50 分;考试时间:3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
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知识空格填一填。(每空 1 分,共 10 分)
1.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 、 、滚动和摆动。
2.声音有高、 之分。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 有关。
3.农历下半月,月相由 到 ,亮面在 。
4.根据音叉、水、空气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会振动的结论,就是
在 。
5.和道路旁的树木相比,公交站牌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行驶的公共汽车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
二、是非曲直辩一辩。(正确的涂“√”,错误的涂“×”)(每题 1 分,共 5 分)
6.小球击倒矿泉水瓶,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
7.用力推动小车后松手,小车逐渐停下来是因为没有给小车施加力。( )
8.抽空玻璃钟罩内空气可以听到钟罩内闹钟的声音。( )
9.虽然月球离地球约 384000 千米,但它仍然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 )
10.人们在海边远望归航的船队,发现总是最先看到船身再看到桅杆。( )
三、众说纷纭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涂黑)(每题 1 分,共 5 分)
11.将篮球斜向下扔出,篮球落地后的运动路线是( )。
A.直线运动 B.曲线运动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
声音 C.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朝上的
13.下列( )能说明地球是一个球状天体。
①人造地球卫星拍到地球
②麦哲伦航行
③太阳东升西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14.关于模拟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模拟“撞击说”时,要将大小不同的小球从不同高度掷下
B.模拟“撞击说”时,要将大小不同的小球从相同高度掷下
C.模拟“撞击说”时,要将大小相同的小球从相同高度掷下
15.钓鱼时,河岸上的嬉笑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声音能够在( )中传播。
A.固体 B.气体 C.液体
四、实验探究我能行。(共 30 分)
16.实验题。
(1)如甲图所示,快速抽出纸片,鸡蛋会 。
(2)如乙图所示,用尺子快速击打中间一个棋子,上面的棋子会 。
(3)如丙图所示,假如小车向右运动,当小车碰到右侧障碍物时,小车上的木块会向 。
(4) 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17.三年级(1)班的两个同学为了探究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做了敲鼓实验,下面是
他们的实验记录。请据此完成练习。
实验次数 敲击力度 小球跳起的高度 听到的声音强弱
试卷第 2 页,共 3 页
第一次 轻轻敲 5 厘米 弱
第二次 稍用力敲 8 厘米 中
第三次 大力敲 12 厘米 强
(1)根据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敲击力度越大,振动幅度会越 (填“大”或“小”),小球
跳起的高度会越 (填“高”或“低”),同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会越 (填“强”或“弱”)。
(2)最终,我们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物体振动的 。
18.实验探究。
在推测环形山的成因模拟实验中。将沙盘平放在桌面上,刮平盘内沙子表面。
在离沙盘高度相同的位置向沙盘投放大小不同的石子,观察沙盘上被石子撞出的坑洞有什么
不同。在离沙盘高度不同的位置向沙盘投放大小相同的玻璃珠,观察沙盘被玻璃珠撞出的坑
洞有什么不同。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1)从相同高度向沙盘里丢大小不同的石子,石子越 ,沙坑的长度越 ,深度
越 。石子越 ,沙坑的长度越 ,深度越 。
(2)从不同高度向沙盘里丢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位置越 ,沙坑的长度越 ,深
度越 。位置越 ,沙坑的长度越 ,深度越 。
(3)这个实验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试卷第 3 页,共 3 页
1. 振动 转动
【详解】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常见的有平动、振动、转动、滚动、摆动。
2. 低 快慢
【详解】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
的声音就越低。声音有高、低之分。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
调就越高。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所以声音有高低之分,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有关。
3. 圆 缺 左
【详解】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
的。根据对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亮面在左边。
4.归纳
【详解】根据音叉、水、空气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会振动的结论,就
是在归纳。所谓归纳是指通过对特例的分析来引出普遍结论的一种推理形式。它由推理的前
提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前提是若干已知的个别事实,是个别或特殊的判断、陈述,结论是从
前提中通过推理而获得的猜想,是普遍性的陈述、判断。
5. 静止 运动
【详解】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
化,我们把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选择不同的
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不相同。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物体相对参照物
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相当于参照物是静止的。和道路旁的树木相比,
公交站牌的位置相对于树木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是静止的,行驶的公共汽车相对于道路旁的
树木发生了位置变化,它是运动的。
6.√
【详解】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运
动的小球具有动能,所以能击倒矿泉水瓶。
7.×
【解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用力推动小车后松手,小车逐渐停下来的主要原因是
车轮与地面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8.×
答案第 1 页,共 3 页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
播。抽空玻璃钟罩内空气不可以听到钟罩内闹钟的声音。题干错误。
9.√
【详解】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对月球充满探索。月球是个球体,距地球约 38.4 万千米,是
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月球比地球小的多,体积相当于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月球是离地
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地球的卫星。
10.×
【详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人们根据大量的观测现象推测
地球可能是球形的。月食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投射在月球上的地球影子总是圆形的,在海
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11.B
【详解】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和它速度方向
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就是在做曲线运动。将篮球斜向下扔出,篮球落地后会弹出,再次落
地后再次弹出,因此篮球落地后的运动路线是曲线运动。故选 B。
12.B
【详解】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但我们听到的声音有一定的范围,声音太微弱可能就听不到
了,A 错误。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B 正确。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C 错
误。
13.A
【详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
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①人造地球卫星拍到地球,形成的地球卫星照片,真实地反映了地球的形状;
②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用实践活动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球体;
③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不能作为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
故选:A
14.B
【详解】在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撞击说”实验中,大小不同的石子模拟的是陨石,盘子里
的沙子模拟的是月球表面。从相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形成的环形山大小
不一样。
答案第 2 页,共 3 页
15.C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充当声
音传播的介质。 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
16. 竖直落到水杯里 竖直落到原处 右 力
【详解】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叫惯性。
(1)如甲图所示,快速抽出纸片,鸡蛋会竖直落到水杯里。
(2)如乙图所示,用尺子快速击打中间一个棋子,上面两个棋子会竖直落到原处。
(3)如丙图所示,假如小车向右运动,当小车碰到右侧障碍物时,小车上的木块会向右倾
倒。(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
物体的形状。
17. 大 高 强 幅度
【解析】【小题 1】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根据实
验记录,敲击力度越大,小球跳起的高度越高,听到的声音越强。因此可以得出,敲击力度
越大,振动幅度会越大,小球跳起的高度会越高,声音越强。
【小题 2】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物体振动的幅度。
18. 大 长 深 小 短 浅 高 长 深 底
短 浅 环形山大多数是由宇宙中的陨石、流星体等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环形山
的大小、深浅与撞击物的大小和与月球的距离有关。
【详解】环形山的成因模拟实验中,我们进行的是模拟实验,玻璃珠和石块模拟的是陨石,
沙子模拟是月球表面。实验现象是:(1)从相同高度向沙盘里丢大小不同的石子,石子越大,
沙坑的长度越长,深度越深。石子越小,沙坑的长度越短,深度越浅。(2)从不同高度向沙
盘里丢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位置越高,沙坑的长度越长,深度越深。位置越底,沙坑的长度
越短,深度越浅。(3)实验结论:环形山大多数是由宇宙中的陨石、流星体等撞击月球表面
而形成的,环形山的大小、深浅与撞击物的大小和与月球的距离有关。月球表面看上颜色较
浅的地方,多是环形山。环形山又称为“月坑”,环形山是月球上面最显著的特征,几乎布满
了整个月面。月球上的环形山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答案第 3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