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大风》教案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感受,刮大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把风及风吹引起的物象变化,用较夸张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锻炼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想象力、刮大风创造力及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能将生活感受用概括、集中、强化、夸张甚至幻想的方法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听——播风声。
2、了解风的级别及类型:微风、阵风、大风、狂风、台风、龙卷风……学生从中了解到在刮几级风时应留在安全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3、让学生模仿各种风的声音,活跃课堂气氛。(可加律动)
4、观看课件演示动画:落叶——(风的拟人化形象)——海浪和云在风中的变化。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通过参照物看到各种风,直观感受风,加强对风的想象力。
二、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1、 学生尝试表现风、老师演示怎样表现风:
(1)提问:你想怎样表现风?
其它同学根据他的描述,想象当时的情景,并判断是什么风?
请学生上黑板表现,学生点评,老师点评、修改。(此时,可播放“风车——风吹树动——龙卷风”)
2、 欣赏名家绘画作品,了解画家是怎样在画面上表现风的。
(1)《遇难船》通过乌云、海浪、被风吹得倾斜的船和在水中挣扎的人来表现风。
(2)梵高的《星空》用卷曲的笔触,蓝、黄色对比的色彩,表现出空气的流动感。
3、观看学生作品,了解学生是怎样通过想象表现风的。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 作业要求:
(一)借助被风吹而产生形态变化的物象来表现风。
(二)通过想象用色彩、线条表现风。
2、 活动形式:以一大组为一个单位,分工合作,集体创作想象画。
(共分为四组:微风、阵风、大风、龙卷风,可自由选择、参加自己喜欢描绘的风的组。)
3、 作业评价:
(一)请每组派出代表,介绍自己用什么方式、怎样表现风的?怎样画会更好?
(二)根据老师订出的几项标准,请同学代表和老师投票给自己认为表现突出的组。
四、小结:进行环保教育。
课件18张PPT。刮大风猜 一 猜:云儿见它让路,
小树见它招手,
禾苗见它弯腰,
花儿见它点头 刮风带给我们的感受 “ 风”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却无处不在……找风画风的方法人们眼中的风画风找风: 你能感受到画面上的风吗?它在哪里?人们眼中风:西风烈 李青稞小博士:
风大多往一个方向吹,遇到山丘、树木和建筑物就会改变风向,使风速变慢或变快。动 手 做: 凭记忆或想象画一张刮大风的画。画时要注意风向,飘动的物体英顺着风向飞舞。李青稞
人物简介
李青稞是一位现实主义画家,擅长主题性绘画和塑造青春女性、儿童的形象,题材广泛,格调高雅,在创造过程中,力求挖掘作品中人物的个性和思想内涵,追求共性与个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艺术成就
1987年获中国文联颁发的97中国画坛百杰奖。
代表作《西风烈》获“97首届全国中国人物画大展”银奖(金奖空缺),并获96年四川省美展金奖。
《姐妹》获“97迎香港回归中国画大赛”金奖。
《参军》参加91年全国美展,获95年四川省美展银奖,并被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人物卷);《平衡木》获91年全国体育美展铜奖。
93年《呼拉圈》被国际奥委会收藏。
《水傣娃》《归途》先后参加第七、八届全国美展以及《周末》、《风声》、《莲子》先后参加第二至四届全国工笔画学会举办的大展并获优秀奖。
1995年随四川美术家代表团访问韩国、香港、美国并举办画展。其传略入编《璞玉集》《中国美术家》等辞书。
于2001年参加了中国美协主办的(20世纪)“百年中国画大展”。
代表作《银杏》获2002年“第五届全国工笔画大展”学术奖;连续5次参加了第七届至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连续四次参加全国工笔画大展。
2007年参加‘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全国大型展览活动。
2008年《志愿者》参加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
2009年《重建》参加“感恩重建——纪念5.12文川大地震一周年”全国美展。
2009年《天骄》参加建国60周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
2011创作工笔画《远征难》。
2012年奥林匹克美术大会暨创意城市·2012伦敦美术大展。
风的介绍
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相对于地表面的空气运动,风通常指它的水平分量。风是矢量,以风向、风速或风力表示。风向指气流的来向,常按16方位记录。风速是空气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水平距离,以米/秒为单位。大气中水平风速一般为 1.0~10米/秒,台风、龙卷风有时达到102米/秒。而农田中的风速可以小于0.1米/秒。风速的观测资料有瞬时值和平均值两种,一般使用平均值。风的测量多用电接风向风速计、轻便风速表、达因式风向风速计,以及用于测量农田中微风的热球微风仪等仪器进行;也可根据地面物体征象按风力等级表估计。
风的成因
集结的水蒸气(云)结成水时,体积缩小,周围水蒸气前来补充,就形成风。地球上的风与水源有关系,风由水与水蒸气的胀缩而产生。风由大海吹向陆地,或陆地吹向 大海,在夏天地面上温度高空气、水蒸气膨胀上升,要由海面比重大的空气、水蒸气补充地面空气空间,海面温度低空气收缩。要由地面上温度高空膨胀上升的空气、水蒸气补充海面空气空间。在冬天海面温度高海面空气上升,地面温度低空气比重大沿地面补充海面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