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穿越时光隧道,追寻科学精神
解码古代科学智慧
追寻科学探索精神
揭秘童年奇思妙想
憧憬未来奇特生活
妙笔绘就科幻故事
感悟探索无穷魅力
情境任务
先自主阅读,再同伴交流:
从单元导读页中了解到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明确单元任务
(读单元页)
说一说:
从本单元目录中,读懂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阅读这些文本,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大胆设想:写好科幻故事
辩论前“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是对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这一方法的运用。
14 文言文二则
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精读引领课
第一课时
活动一:检查预习情况,读好文言文
活动一:检查预习情况,读好文言文
学习要求:
1.借助预学单,两人对学,交流预习。第1、2题互批,错误自主订正。
2.同桌两人互相读文章,一人读一人听,做到正确流利。
3.小组尝试着说说故事的内容,遇到难理解的字词,可求助其他组同学或老师,最终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自读: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读好节奏
活动一:检查预习情况,读好文言文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读好节奏
huì
wèi
wéi
wéi
活动一:检查预习情况,读好文言文
活动二:细品故事谈启发
结合注释
联系上下文
借助资料
展开想象
结合插图
查阅工具书
理解文意的
方法
复习回想:我们学习文言文意思的方法有哪些?
活动二:细品故事谈启发
活动二:细品故事谈启发
学习提示:
借助注释边读边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一人说,一人仔细听并补充,把关键字词的意思翻译出来。
全班交流,相互启发中得进步。
弈秋②,通国③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④;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⑤将至,思援⑥弓缴⑦而射之。虽与之⑧俱学,弗若⑨之矣。为⑩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 也。
学 弈①
②[弈秋]“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③[通国]全国。
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
善于下棋的人
弈秋②,通国③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④;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⑤将至,思援⑥弓缴⑦而射之。虽与之⑧俱学,弗若⑨之矣。为⑩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 也。
学 弈①
④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诲。
让
教导
让弈秋指导两人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诲。
⑤[鸿鹄]天鹅。 ⑥[援]牵引,拉开。
⑦[缴]系在箭上的丝绳,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
可以将箭收回。
弈秋②,通国③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④;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⑤将至,思援⑥弓缴⑦而射之。虽与之⑧俱学,弗若⑨之矣。为⑩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 也。
学 弈①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拿弓箭把它射下来。
指鸿鹄
指弈秋的教诲
弈秋②,通国③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④;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⑤将至,思援⑥弓缴⑦而射之。虽与之⑧俱学,弗若⑨之矣。为⑩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 也。
学 弈①
⑧[之]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⑨[弗若]不如。
虽然他与第一个人一起学下棋,但是棋艺比不上人家。
⑩[为]因为。
[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这里读yú。
[然]这样。
弈秋②,通国③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④;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⑤将至,思援⑥弓缴⑦而射之。虽与之⑧俱学,弗若⑨之矣。为⑩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 也。
学 弈①
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当然不是这样的。
对照注释和插图,讲述故事
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指导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拿弓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与第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是棋艺比不上人家。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当然不是这样的。
活动二:细品故事谈启发
借助表格梳理文章内容,先自主梳理,同伴互说,全班同学按小组分享后,补充完善自己的表格。
《学弈》 师傅相同 _____________不同 _____________不同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不同的原因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_________________(替课文补充结尾) 启发 (用自己的话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其心弗若与。
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学习态度
学习结果
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
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活动二:细品故事谈启发
活动二:细品故事谈启发
通过列举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的具体事例,对比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不同导致了学习结果的不同,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事中见理。
专心致志 成功
三心二意
作者是怎样借助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呢?
活动三:认真观察,写好生字
援
俱
注意“援”的右半部分不要写成“爱”,“爰”的第六笔横要比第五笔横略宽。
右半部分的“具”内部为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活动三:认真观察,写好生字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学弈》是通过对比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来表达观点的,我们在说明自己的观点时可以用到这一方法。
课堂小结(共16张PPT)
14 文言文二则
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精读引领课
第二课时
活动一:扫除障碍,整体感知(读好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wéi
wéi
wèi
zhì
dòu
活动一:扫除障碍,整体感知(读好文言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读好节奏
活动二:走进故事,理解文意
争论的问题: 人物 一儿 一儿
观点
依据
活动二:走进故事,理解文意
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及星级( ) 自评 互评
能借助表格梳理两小儿的观点和依据分别是什么
能借助表格说说故事的内容
学习提示:
(1)同桌我读你听,自由朗读文言文。 (2)对照注释,小组交流文言文的意思。
(3)将你理解到的故事内容说给同桌听。(4)全班交流,相互启发中得到进步。
(5)借助表格尝试再读课文,梳理信息。
争论的问题: 人物 一儿 一儿
观点
依据
太阳何时离我们远,何时离我们近?
学习提示:
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借助表格进行梳理。
自主学习后,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
活动二:走进故事,理解文意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太阳何时离我们远,何时离我们近
对照注释,讲述故事
孔子游历东方,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于是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到了正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到了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样大,到了正午却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因为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吗?”
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很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一样,这不是因为离得近让人感觉热,离得远让人感觉凉吗?”
孔子无法判断孰是孰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很聪明呢?”
活动二:走进故事,理解文意
活动三:细读理法,说明观点
你们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请帮其中一儿辩一辩。
活动三:细读理法,说明观点
这场论辩孔子为什么“不能决也”?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因为两小孩皆有理有据,孔子诚实,实事求是。
道理:
(1)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需要多观察、多思考。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要勇于承认,不能不懂装懂,保持谦逊才能不断进步。
……
活动三:细读理法,说明观点
活动四: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阅读丛书中《穿井得人》这篇文言文,阅读要求如下:
活动四: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1)借助注释及译文默读《穿井得人》。
(2)说说《穿井得人》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对待传言,要持审慎态度,动脑筋去思考,不能以讹传讹。
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辨别考察的话,切忌道听途说。
活动五:认真观察,写好生字
辩
左中右结构,书写时注意中间部分要窄一些,三个部分要写紧凑,左边“辛”的第七笔竖要变成撇。
活动五:认真观察,写好生字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两小儿是用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来说明观点的,我们在说明自己的观点时也可以用到这一方法。
课堂小结
1.背诵课文。
2.拓展阅读:阅读丛书中的《日近长安远》,完成下面表格。
问题: 观点
依据
布置作业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文言文二则
一、学习目标
1.会写“援、俱”等4个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决”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4.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
二、拓展资源
丛书:《文言文二则》(《穿井得人》《日近长安远》)
三、课型与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四、教学过程
创设单元情境任务:
参加“穿越时光隧道,追寻科学精神”主题展览会,做“弘扬科学精神小达人”
同学们,学校将要举行“穿越时光隧道,追寻科学精神”主题展览会,要求每位同学积极参加,深入了解古今科学智慧,理解科学精神内涵,推荐你所了解的科学发现、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故事,争做“弘扬科学精神小达人”。
明确单元任务:
(一)阅读单元页
1.出示单元页,提出学习要求
先自主阅读,再同伴交流:
从单元导读页中了解到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
明确人文主题:科学精神。
弄懂语文要素:
阅读方面: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写作方面: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
(二)阅读目录,明确各部分学习重点
1.指导学生阅读目录。
(1)出示目录和学习要求。
先自主阅读,再同伴交流:
从本单元目录中,读懂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2.学生发言,总结梳理。
任务一:解码古代科学智慧
第一课时
让我们一起走进主题展览会的第一站——解码古代科学智慧,去了解古代人的智慧故事。
活动一:检查预习情况,读好文言文
(一)字词过关检测
出示学习要求,指导学生学习。
学习要求:
①借助预学单,两人对学,交流预习。第1、2题互批,错误自主订正。
②同桌两人互相读文章,一人读一人听,做到正确流利。
③小组尝试着说说故事的内容,遇到难理解的字词,可求助其他组同学或老师,最终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④检查反馈,抽查小组4号学生。
(二)读好文言文
整体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
学习要求:
①先自读文言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节奏。
②借助停顿同桌互相读。
③反馈:检查3号同学读。
活动二:细品故事谈启发
(一)回顾理解文言文意思的方法
复习回想:我们学习文言文意思的方法有哪些?
(二)运用多种方法疏通文意,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谈启发
1.学习提示:
●借助注释边读边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一人说,一人仔细听并补充,把关键字词的意思翻译出来。
检查反馈:抽查组内4号同学,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等,运用以前学过的多种方法来疏通大意,把句子翻译通顺。(结合课件)
●全班交流,相互启发中得进步。
2.对照注释和插图,讲述故事。
交流预设:
——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指导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拿弓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与第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是棋艺比不上人家。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当然不是这样的。
3.展示交流。
(1)出示交流要求和汇报重点。
学习要求:
①借助表格梳理文章内容,先自主梳理,同伴互说。
②小组派代表分享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补充或评价,但不重复别人发言。
③全班同学按小组分享后,补充完善自己的表格。
学生交流分享,相机板书:
《学弈》写了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结果两个人一个学得好,一个学得不好,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
4.思考:作者是怎样借助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呢?
通过列举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的具体事例,对比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不同导致了学习结果的不同,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事中见理。
5.借助板书尝试背诵课文。
活动三:认真观察,写好生字
请认真观察下面字的字形,看清书写提示,在课堂作业本上每个字写两遍,然后同伴互查,有错误订正两遍。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学弈》是通过对比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表达观点的,我们在说明自己的观点时可以用到这一方法。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学习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今天,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汲取古人的智慧。齐读课题《两小儿辩日》。
活动一:扫除障碍,整体感知(读好文言文)
读好文言文,整体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
学习要求:
①先自读文言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节奏。
②借助停顿同桌互相读。
③反馈:检查3号同学读。
活动二:走进故事,理解文意
(一)借助表格梳理不同观点和依据
1.学习提示:
同桌我读你听,自由朗读文言文。
对照注释,小组交流文言文的意思。
将你理解到的故事内容说给同桌听。
全班交流,相互启发中得到进步。
(5)借助表格尝试再读课文,梳理信息。
2.展示交流。
(1)出示交流要求和汇报重点。
学习要求:小组派代表分享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补充或评价,但不重复别人发言。
汇报内容:借助表格梳理两个小孩不同角度表达的观点及依据分别是什么。
(2)学生交流分享,相机板书:
《两小儿辩日》讲的是围绕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的问题,两小儿争执不下,连孔子也无法裁决的故事,表现了两个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的精神和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争论的问题:太阳何时离我们远,何时离我们近
人物 一儿 一儿
观点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依据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二)借助插图和注释,讲述故事
1.学习提示:
●借助注释边读边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一人说,一人仔细听并补充,把关键字词的意思翻译出来。
●检查反馈:抽查组内4号同学,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等,运用以前学过的多种方法来疏通大意,把句子翻译通顺。
2.对照注释,讲述故事。
——交流预设:
孔子游历东方,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于是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到了正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到了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样大,到了正午却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因为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吗?”
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很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一样,这不是因为离得近让人感觉热,离得远让人感觉凉吗?”
孔子无法判断孰是孰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很聪明呢?”
活动三:细读理法,说明观点
1.你们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按两小儿的观点分两组,帮两小儿辩一辩。
小结:像这样围绕一个问题,双方观点相反,各自用依据说明自己的观点就是辩论。
2.这场辩论孔子为什么“不能决也”?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因为两小孩皆有理有据,孔子诚实,实事求是。
—— 道理:(1)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需要多观察、多思考。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要勇于承认,不能不懂装懂,保持谦逊才能不断进步。
……
小结:所以说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同一个问题,结论会不一样。
3.借助板书尝试背诵课文。
活动四: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阅读丛书中《穿井得人》这篇文言文,阅读要求如下:
(1)借助注释及译文默读《穿井得人》。
(2)说说《穿井得人》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对待传言,要持审慎态度,动脑筋去思考,不能以讹传讹。
——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辨别考察的话,切忌道听途说。
活动五 认真观察,写好生字
请认真观察下面字的字形,看清书写提示,在课堂作业本上每个字写两遍,然后同伴互查,有错误订正两遍。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两小儿是用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来说明观点的,我们在说明自己的观点时也可以用到这一方法。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拓展阅读:阅读丛书中的《日近长安远》,完成下面表格。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