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第五单元第18课《井冈翠竹》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第五单元第18课《井冈翠竹》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0 10:2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第五单元第18课《井冈翠竹》课时练习
一、基础知识综合
1.杨杨制作了一份有关竹子的资料卡。同学们就资料卡的内容展开讨论,请你参与。
资料一:竹,为禾本科、竹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多为木质,也有草质,中间稍空,有节且多而密,正常高在5-10米,有的甚至可达40米;竹叶呈狭披针形,叶面深绿色(  )竹子花像稻穗,主要颜色以黄色为主。
竹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水性、耐磨性等特性,可以制作成各种家具或工艺品;竹笋、竹米、竹鞭均可食用或入药,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竹枝杆挺拔,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古代多用来形容正直不屈的人物。竹在生长期间不畏严寒酷暑,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
资料二: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的人民一样,坚贞不屈。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1)下列关于资料一的发言,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年”“木质”“良好”“正直”的词性相同。
B.“多而密”“傲雪凌霜”“严寒酷暑”的短语结构均不相同。
C.“主要颜色以黄色为主”存在语病,应删去“主要”。
D.“竹在生长期间不畏严寒酷暑,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一句的主干是“竹不畏”。
(2)语段括号中漏了标点符号,请你补上最恰当的标点符号。
(3)请简要分析资料二中“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的含义。
(4)资料二中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翠竹“是革命的竹子”?请结合《井冈翠竹》一文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
B.语文课程对于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C.《写字》教材进入海南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
D.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信息,大约85%左右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虽然正在血气方刚的年纪,却很沉得住气,从来不曾好勇斗狠。
B.他刚升了职,现在却得了这种奇怪的病,真是祸不单行。
C.她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虽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D.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让人忍俊不禁。
4.下面是小文抒发的一段感悟,【A】【B】两句都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青春易老,时光易逝,我们应该抓住这段时间,树立远大理想,踏实努力进取。每个人都如此,那么社会就会发展,【A】因为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为实现理想而奋斗。【B】在祖国建设中,我们青少年学生在精神上没有谁无时无刻不在思索着自己的使命和未来的归属。
【A】句:
【B】句:
5.研学中,为完成社会实践作业“弘扬沂蒙革命精神 叫响红色旅游品牌”,你和小新选了下面的资料。
①精准发力,红色旅游助力扶贫攻坚。“一业兴,百业旺”。临沂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腾飞,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与增收途径,在引领沂蒙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②临沂市充分利用旅游业关联度高、行业带动性强的优势,积极促进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旅游扶贫、旅游民生、旅游商品、特色镇村、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等融合发展,进一步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孟良崮、岱崮等红色旅游景区村民做起“旅游生意”,通过开办农家乐、采摘园、旅游购物店等,直接由一产转向三产,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拓宽了致富路子。
(1)在红色研学活动中,小新同学有感于红色文化在新时代沂蒙革命老区振兴中发挥的独特作用,结合材料拟写了一条宣传语,请你补写宣传语的下句,与上句构成对偶句。
沂蒙振兴融入革命基因, 。
(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如何助力家乡红色旅游发展?(写出三条即可)
二、综合性学习
6.学校“东篱下”文学社组织开展“学习先辈美德·体悟生命意义”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请你认真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任务一 觅先辈足迹】
下面是城城同学在此次活动中的周记摘选,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群星闪耀,我们跟随书中动人的文字,追寻功xūn人物的足迹。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我们看到红军战士用井冈山的竹子搭帐penɡ、做梭镖、制扁担、做吹火筒……我们看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着红军,离开井冈山的深坳,开始了漫漫征途。他们翻越悬崖绝壁,踏遍幽谷荒滩,战胜了多少苦难,才有今天祖国的繁荣富强……
这些卓越的革命前辈以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力挽狂澜。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我们怎能辜负老前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功xūn( ) 帐penɡ( ) 深坳 (A.āo B.ào) 殷切 (A.yān B.yīn )
【任务二 仰时代先驱】
2024年4月23日,是“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袁庚先生的107周年诞辰。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震醒了沉睡的南山蛇口。几年时间,袁庚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带领蛇口人民创造了24项全国“第一”。他主持成立了招商局干部培训中心,培育出众多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大展宏图的杰出人物。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袁庚塑像目光炯炯,眺望远方,一直向后人传授着“向前走,莫回头”的时代精神。
(2)关于上面文段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加点字“最”是介词,“的”是助词。
B.“开山填海”“改革精神”“目光炯炯”都是并列短语。
C.画线句中各部分在结构上相似,内容密切相关,构成排比修辞。
D.文段末句为病句,“传授”“时代精神”两词搭配不当。
【任务三 访非遗工匠】
(3)正值南山榜样人物评选之际,请结合材料和提示,为廖师傅写一段不超过50字的推荐词。
在蛇口“字在”活字文化博物馆内,“铸字师”燃烧大半生的心力,来守住活字文化。馆里的廖师傅说,他在20世纪80年代做学徒时,要先综合学习活字印刷的基本流程(铸字、排版、印刷、装帧),反复锤炼,进而达到一通百通的水平。非遗工匠的铸字手艺,不仅铸就了活字的品质,还赋予了汉字新生。
三、现代文阅读
①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②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③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④毛竹年年长,为的是向敌人示威:井冈山是压不倒、烧不光的。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亲人,等待当年用竹筒盛水蒸饭、用竹钉竹枪打白匪的红军,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朝也等,暮也等,等了漫长的二十年。二十年过去了,毛竹依旧是那么青翠,那么稠密,井冈山终于换了人间!
⑤你看,你看,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
⑥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出一切。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根据《井岗翠竹》改写)
7.概括文中所写毛竹的形态,多次描写其形态有什么作用?
8.“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9.根据选文内容概括毛竹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10.文章结尾说 “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②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③“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
④有道是: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
⑤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和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
⑥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这两只竹筒,能引起老战士们多少回忆!看见它,就想起了竹筒饭的清香,想起了老俵们冒着生命危险冲过白匪封锁线送上山来的粮食,想起了山上缺粮的年月。那时,红军每天每顿只能用南瓜充饥,但是同志们仍然意气风发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
⑦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么?他们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粮食?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我们最敬爱的毛主席和其他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挑着这一副关系着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
11.文中第②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毛竹?有什么作用?
12.为什么说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1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2)他们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粮食?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
14.文中第⑥段和第⑦段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四、作文
15.袁鹰在《井冈翠竹》中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井冈翠竹这一具体形象来象征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赞颂的事物,例如小草、松柏、梅花等。请你展开联想,运用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写一段话,赞颂生活中你喜欢的一种事物,120字左右。(不得抄袭)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第五单元第18课《井冈翠竹》课时练习》参考答案
1.(1)C
(2);
(3)一是指毛竹在血雨腥风的恶劣环境下,具有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二是象征井冈山的人民如同毛竹一样,具有不畏残暴的铮铮铁骨。
(4)示例:井冈山的毛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及第一个红色政权做过奉献,且贡献巨大;它生命力极其顽强,象征着坚贞不屈的井冈山军民。
2.A
3.B
4. 在“奋斗”后面添加“的历史”。 删除“没有谁”。
5.(1)示例一:师生研学感悟红色文化
示例二:老区发展传承红色精神
(2)①好好学习和了解红色文化、红色故事。
②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多为家乡做宣传。
③多参观革命纪念馆,回望历史。(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6.(1) 勋 篷 B B
(2)D
(3)示例一:廖师傅铸字如魂,坚守文化根脉,赋予汉字新生。他的执着是对中华文化的深情致敬。
示例二:廖师傅,活字文化的守护人,传承非遗技艺,赋予汉字新生命。他——工匠精神的光辉典范,引领文化传承新风尚。
7.通过描写毛竹修直挺拔、密密麻麻、亭亭玉立等形态,展现了毛竹的生机勃勃,既突出了毛竹的外在特点,又为后文借毛竹表达革命精神做铺垫,用毛竹的坚韧形态象征革命精神的坚韧不拔。 8.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毛竹赋予人的品质,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毛竹在恶劣环境下坚韧不屈的特点,象征着井冈山人民在革命斗争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9.毛竹象征着英雄的井冈山人以及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它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经历风雨仍保持青翠挺拔,象征着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坚韧不拔、不屈不挠,永远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 10.井冈山的翠竹在血雨腥风中顽强生长,不向敌人屈服,年年生长等待亲人,如今又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这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品质,正是井冈山人在革命年代英勇斗争的体现,也是亿万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困苦,都始终坚守的革命气节和精神,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
11.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排比句“有的…… 有的…… 有的……”增强了语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毛竹的各种形态;比喻句将毛竹比作岗哨、奇兵等,突出了毛竹的挺拔、茂密和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对井冈翠竹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也为下文写井冈山竹子的革命精神作铺垫。 12.因为在革命年代,井冈山的竹子被用来搭帐篷、做梭镖、当罐盛水、当碗蒸饭、做扁担和吹火筒,还摆过竹钉阵打击敌人,它与革命战士们的生活和战斗紧密相连,为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说它是革命的竹子。 13.(1)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描写方法,先从远处写竹子的整体形象“郁郁苍苍,重重叠叠”,再从近处写竹子的不同姿态,如 “修直挺拔”“密密麻麻”“亭亭玉立”等,使读者对井冈翠竹有了更全面、更直观的感受,表现了竹子的繁茂与生机勃勃。
(2)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毛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所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粮食,更是精神上的革命使命,突出了井冈山毛竹扁担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革命精神,增强了语气和情感表达。 14.第⑥段和第⑦段的回忆,通过具体的事例,如竹筒饭、毛委员和朱军长挑粮食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井冈山竹子在革命时期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突出了“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这一主题,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情感更加真挚,也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卓绝和伟大精神,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历史厚重感。
15.示例:喧嚣的城市中,我愿将目光投向那默默无闻却坚韧不拔的小草。它不像玫瑰那样艳丽夺目,也不似牡丹般富贵雍容,但它有着比任何花朵都要顽强的生命力。在坚硬的水泥缝隙里,它倔强地探出头来,绿意盎然,仿佛是在告诉我们:即使环境再恶劣,也要勇敢地追求生长的权利。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