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2024)一年级下册第十课 轮唱、手势舞 划船比赛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湘艺版(2024)一年级下册第十课 轮唱、手势舞 划船比赛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5-04-10 10:3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一年级下期音乐(湘艺版)
第十课 轮唱、手势舞
《划船比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课选自湘艺版一年级下册第十课《轮唱、手势舞 划船比赛》,是一节融合轮唱与手势舞的综合性音乐实践课。歌曲以海南民歌为素材改编,旋律活泼跳跃,节奏规律性强(如附点节奏 x x x x ︱x x x x ︱),生动描绘了划船比赛的紧张氛围。通过轮唱与手势舞的结合,学生将初步体验多声部音乐的层次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感受中国民间音乐的魅力,落实《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 “文化理解”“艺术表现” 等核心素养。
(二)音乐要素分析
节奏:以二拍子为主,附点节奏贯穿全曲,模拟划船动作的韵律感。
旋律:以跳进为主,音域集中在 sol、mi、do,易记易学。
结构:两段体(A+B),A 段描述划船动作,B 段表现风浪中的拼搏。
二、学情分析
(一)认知特点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约 15-20 分钟),对具象化、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兴趣浓厚。他们已具备简单的节奏模仿能力,但对轮唱的多声部协调缺乏经验,需通过分层练习逐步引导。
(二)学习难点
轮唱协调:需准确把握进入时机,保持声部独立与整体融合。
附点节奏:需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如 “加 油 加 油”)和动作(拍手 + 跺脚)强化感知。
(三)潜在优势
学生对肢体动作敏感,手势舞的设计可充分调动其参与热情,同时通过分组竞赛激发团队荣誉感。
三、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具体目标
文化自信 1. 了解海南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中国民间音乐的多样性。
2. 通过赛龙舟文化的介绍,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语言运用 1. 能用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朗读歌词,准确表达 “竞赛”“掌舵” 等词语的含义。
2. 通过 “嘿呦”“划呀” 等劳动号子的模仿,体验音乐与语言的融合。
思维能力 1. 分析歌曲结构(A+B),理解轮唱与齐唱的对比关系。
2. 在轮唱练习中培养多任务处理能力,提升音乐感知的敏锐度。
审美创造 1. 设计划船手势舞,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强弱与节奏变化。
2. 通过分组表演,体验多声部音乐的层次感与美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掌握附点节奏 x x x x ︱x x x x ︱,并能准确演唱。
初步体验轮唱的多声部协作,感受二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
(二)难点
1.轮唱时声部进入的准确性与音色统一性。
2.手势舞与演唱的协调配合,动作的节奏感与表现力。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资源:赛龙舟视频、歌曲范唱音频、手势舞教学动画。
乐器与道具:木鱼、沙锤、划船桨道具、节奏图谱卡。
辅助材料:轮唱分组牌(红队、蓝队)、奖励贴纸。
六、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赛龙舟视频与角色扮演,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
分层练习法:从单声部节奏模仿到二声部轮唱,逐步提升难度。
合作学习法:分组竞赛、师生接龙,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律动教学法:结合手势舞与打击乐,强化音乐感知与身体协调性。
教学过程
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境导入 5 分钟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参加一场特别的比赛!(播放赛龙舟视频)看,他们在干什么呀?”
师:“对啦!这是中国传统的赛龙舟比赛,大家齐心协力划桨,多热闹呀!今天我们也要学唱一首《划船比赛》的歌曲,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观看视频,模仿划船动作,回答问题。 1. 通过视觉冲击激发兴趣,建立文化自信。
2. 渗透劳动号子的作用,为后续学习铺垫。
环节二、节奏游戏 10 分钟 师:“划船需要整齐的节奏,我们先来玩个‘加油口号’的游戏!”
1. 出示节奏卡 x x x x ︱x x x x ︱,示范朗读:“加 油 加 油 ︱加 油 加 油 ︱”
2. 引导学生用 “嘿呦”“划呀” 等词替换,配合拍手 + 跺脚动作。
3. 分组竞赛,评选 “最佳节奏船队”。 生:跟读节奏,创编口号,分组表演。 1. 突破附点节奏难点,强化二拍子感知。
2. 通过游戏培养节奏感与语言运用能力。
环节三、学唱歌曲 10 分钟 师:“现在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先听老师唱一遍。”
1. 范唱歌曲,提问:“歌曲里有哪些有趣的句子?”
2. 分句教唱,重点指导念白部分 “划呀划呀划呀划呀” 的渐强处理。
3. 师生接龙演唱,纠正音准与节奏。
4. 完整跟唱,加入木鱼伴奏。 生:聆听歌曲,模仿演唱,用木鱼打节拍。 1. 通过分句练习降低难度,培养音乐记忆力。
2. 结合乐器增强节奏感,提升审美体验。
环节四、轮唱实践 10 分钟 师:“接下来我们要挑战更难的任务 —— 轮唱!就像两条船队先后出发,你追我赶!”
1. 分两组(红队、蓝队),教师指挥红队先唱,蓝队 2 小节后进入。
2. 播放轮唱示范音频,引导学生注意声部间的呼应。
3. 逐步增加难度:加入手势舞、替换打击乐器。 生:分组练习轮唱,观察教师指挥,调整演唱音量与速度。 1. 通过分层练习突破轮唱难点,培养思维能力与合作意识。
2. 结合动作强化音乐感知,提升艺术表现。
环节五、总结拓展 5 分钟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轮唱和手势舞,还了解了赛龙舟的文化。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也可以创编新的划船动作哦!”
1. 集体表演《划船比赛》,教师颁发 “最佳船队” 贴纸。
2. 布置作业:用绘画记录课堂感受。 生:集体表演,领取奖励,记录作业。 1. 通过多元评价激励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2. 延伸至课后,培养创意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划船比赛》 ——轮唱与手势舞 1. 节奏型:x·x x x ︱x·x x x ︱ 2. 轮唱图示: 红队:○○○○○○ 蓝队: △△△△△△ 3. 手势舞动作: □划桨 □加油 □破浪
九、教学评价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
文化理解 能说出赛龙舟的文化意义,哼唱海南民歌片段。 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记录。
艺术表现 准确演唱歌曲,轮唱时声部协调,手势舞动作整齐。 分组表演评分表(自评 + 互评 + 师评)。
创意实践 积极参与节奏创编与动作设计,有独特想法。 作业展示、课堂观察记录。
团队协作 能与同伴配合完成轮唱与表演,主动帮助他人。 小组合作评价表。
十、教学反思
(一)预设问题
轮唱时声部进入混乱。
附点节奏掌握不牢。
(二)改进措施
增加分声部练习时间,使用 “手势倒计时” 辅助进入(如教师举手指提示进入小节数)。
将附点节奏与生活场景结合(如 “小蜗牛慢慢爬”),通过动作夸张化强化感知。
(三)延伸方向
课后开展 “班级赛龙舟” 主题活动,融合音乐、美术、体育学科。
引入其他劳动号子(如《船工号子》),拓展学生音乐视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