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修辞立其诚
学习目标
01
02
03
04
深入理解作者观点的社会现实意义,从中得出对自己的启示。
学习文中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体会文章严谨准确、简易朴实的语言特色。
梳理文章论证思路,理解文本论述的严密逻辑性。
梳理文章论证思路,理解文本论述的严密逻辑性,了解各段之间的紧密联系。
了解作者
01
张岱年(1909—2004)
字季同,别号宇同,河北献县人,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等。张岱年1933年任清华大学助教,1936年写成名著《中国哲学大纲》。1952年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78年起张岱年担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1979年中国哲学史学会成立,张岱年被推举为会长。张岱年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著作等身,具有极高的造诣和广泛的建树。他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导师,桃李满天下。
02
了解背景
本文写于1992年。当时,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然而人心浮躁,甚至一些学者文人也因生活所需,急功近利,言辞浮夸。有感于此,张岱年先生写了《修辞立其诚》一文,呼吁作文、为人都要“立其诚”。
本文深刻阐述了张岱年的治学宗旨,张岱年治学贯彻一个“诚”字。20世纪30年代,他提出哲学家须有寻求客观真理之诚心。40年代,他把“求真之诚”作为哲学修养之基础,他晚年自号“渠山拙叟”,并以“直道而行”,示其一生立身之则。 张岱年先生以“修辞立其诚”作为自己的治学之道。在学术研究中,张岱年先生无论在逆境还是在顺境中,都能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修辞立其诚”出自《周易》:“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意思是君子致力于培育品德,增进学业,以忠信来培养品德,以修饰言辞来建立诚信,这是操持自己事业的立足点。“修辞”本指注重文化修养,后指修饰词句。“修辞立其诚”指文章修辞要服从于内容的真实。
03
题目解释
“修辞立其诚”出自《易传·文言》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修辞”就是修饰词句,是写作,发言、著论、写文章、做人做事;“立其诚”即坚持真实性。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其中的关键概念是“诚”。
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04
本课关联知识点
学术论文
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于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
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简而言之,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
分类及特点
按研究的内容,可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
特点
科学性、创造性、理论性、平易性、专业性、实践性。
按研究的学科,可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
按写作的目的,可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
05
走进文章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文章中心论点,概述“立其诚” 的含义。
第二部分(第2-5段):具体阐述“立其诚”的三层含义: 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第三部分(第6-10段):从认识世界、端正学风、社会现 实三个角度阐述“修辞立其诚”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第11段):阐述“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 义的原则。
课文分层
文章将“立其诚”的含义概括哪三点?应如何理解?
作者认为,“立其诚”应包括“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三个方面。“名实一致”,就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言行一致”,也就是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
从文中看,应如何认识客观世界?
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首先,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应力求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其次,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
引用这段话是为了说明认识外物要尊重其客观性,力求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尽量排除主观因素对认识的影响。
作者引用《心术上》中的名言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文章倒数第三段引用《汉书 儒林传》中的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作者反对“曲学阿世”,指明这种做法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说明“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号召大家要遵行这一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写作
特色
思路清晰,说理透彻。
文章思路清晰,总体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思路结构文章。分析问题时,则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层层深入地分析阐述。先阐述“立其诚”的三层含义,再阐述学术上“立其诚”的问题,阐述学术上的“立其诚”问题,又先从学术的目的谈起。这样就一步步引领读者理解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详略得当,注重实录。
引证法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显示了作者广博的学识。作者在引用古文献之后,接着就对文献加以解释。如文章第7段引用了《心术上》的一段话:“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段话比较难理解,作者解释说:“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这就让读者容易理解了
“修辞立其诚”对我们有哪些方面的启发
当今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或情感得,这就使得我们的一言一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被极度放大诚实的、符合道义的言行会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相反,则会来负能量。这就要求我们要比以前任何时代都能够注重自的品德修养,开口说话,先“立其诚”,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传播正能量的人。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文中作者引用了《心术上》中的名言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引用的这段话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外物的本来面目。换句话说,认识外物要尊重其客观性,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尽量排除主观因素对认识的影响。
文章倒数第三段引用《汉书·儒林传》的话,其用意是什么?
作者反对“曲学阿世”,批评这种做法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说明“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号召大家要遵行这一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文中强调,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人们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主要是因为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这种不正确的人心扭曲必须改变,而改变的方法就是说真话、讲实话。
“修辞立其诚”的最起码的要求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本文基于“诚”这个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就“立其诚”的三层含义,由修辞到为人,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阐述,进而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和批判,强调做人要“端正学风”、“说真话、讲实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教师总结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