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
一、赢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材料1: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严重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原来作为资本主义中心区域的西欧创伤累累,实力大为削弱,在原有基础上不可能继续主导世界体系,也无力继续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思考】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
(1)二战极大地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迫使宗主国对殖民政策进行调整。
材料2:第二次世界大战激发了民族主义者追求独立和自由的热情。以自决和民主的名义、通常以殖民地国家为盟友进行的战争,要想不在被统治人民中激起自由的思想,是很难的。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2)二战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进一步觉醒,促进了民族解放力量的增长。
一、赢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3)二战及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政党的出现,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准备了重要的物质和组织条件。
材料4: 从联合国成立开始,非殖民化就一直是其关切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非殖民化直接渊源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和民族自决原则。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5)联合国的非殖民化活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材料5:二战后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世界格局……为了把民族解放运动纳入世界革命运动,组成世界范围的反帝统一战线,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巩固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斗争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大力援助。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6)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壮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争。
材料3:二战后,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地位下降,后起殖民势力如美国试图建立新的殖民统治,以瓦解老牌殖民国家的殖民体系。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展开了新一轮的关于殖民地的较量,这也为殖民地解放运动提供了条件。
(4)新老殖民主义者的矛盾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思考】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
一、赢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亚洲 印度
其它
非洲 埃及
阿尔及利亚
黑非洲
拉丁美洲 古巴
巴拿马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称为独立的自治领。
20世纪50年代,印巴都成为共和国。
印尼、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1952年废黜国王,1953年成立共和国。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
1954年成立民族解放阵线,与法国殖民者进行武装斗争。
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年”。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已达41个。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1959年,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一、赢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28-130,完成表格
(一)亚洲
1.南亚:印度的独立
前3千纪
前6世纪
古代印度文明诞生
种姓制度出现
佛教产生
4世纪
11世纪
笈多帝国 印度教
德里苏丹 伊斯兰教
17世纪初
英国人来到印度
19世纪中后期
英国逐渐控制印度全境
1885年
国大党成立
1905年
提拉克主张以一切形式推翻殖民统治
1908年
孟买工人大罢工
1920年开始
甘地开始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斗争: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等人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士兵和工农斗争风起云涌。
甘地
印度国父
尼赫鲁
印度首任总理
真纳
巴基斯坦国父
蒙巴顿勋爵
最后一任印度总督
材料: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要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之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伊斯梅
一、赢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问题思考】 阅读教材第一目“学思之窗”,指出二战结束后印度国内面临着怎样的局势?英国为此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局势:印度国内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措施: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实行印巴分治。
(2)结果:①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称为独立的自治领。
②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
(一)亚洲
1.南亚:印度的独立
1946.2
印度水兵起义
1946.6
1947.2
1947.6
1947.8
1950
1956
印共领导特伦基纳农民起义
英国发表新的印度宣言
蒙巴顿方案
巴基斯坦成立
印度共和国成立
巴基斯坦共和国成立
尼赫鲁(左),印度末任总督蒙巴顿勋爵和真纳(右)讨论分治问题
独立的代价——印巴分治
1947年7月18日英国议会正式通过了《印度独立法案》即《蒙巴顿方案》。其主要内容是:
①印度分为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徒(穆斯林)占多数的巴基斯坦国家;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
②8500万人组成的562个土邦有权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抑或两者都不加入,保持原来与英国的关系,但不能自治。
1971年,东巴基斯坦独立。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成为英联邦自治领。
1956年,巴基斯坦
伊斯兰共和国建立。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独立,成为英联邦自治领。
标志英国在印度近200年的殖民统治结束
“分而治之”
一、赢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一)亚洲
1.南亚:印度的独立
克什米尔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原是一个土邦,据1947年的“印度独立法案”,它可以自由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或者宣布独立。
孟加拉国
克什米尔争端
肢解巴基斯坦
印巴分治大仇杀
历史上三次印巴战争
时间 原因 结果
第一次1947年至1949年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印度占领克什米尔3/5领土,巴基斯坦占其余2/5领土。
第二次1965年至1966年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双方未取得明显胜利,并重申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第三次1971年 肢解巴基斯坦 东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
一、赢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
二战后初期亚洲国家独立形势图
(一)亚洲
2.东南亚:其他国家的独立
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苏加诺
印度尼西亚国父
罗哈斯
菲律宾第一任总统
昂山
缅甸国父
李光耀
新加坡国父
一、赢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从英国人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非洲殖民时代的终结。
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1961年脱离英联邦,改名南非共和国
1957年独立
国别 概 况
埃及
加纳
南非
阿尔及利亚
1952年废黜国王;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从英国人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957年独立(二战后撒哈拉沙漠以南第一个独立的非洲国家)
1961年脱离英联邦,改名南非共和国
①1954年,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与法国殖民者进行武装斗争
②戴高乐政府调整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政策
③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60年代末,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二)非洲
一、赢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 埃及的独立
(1)1952年,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废黜国王,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国。
材料1:1952年1月26日,开罗50万群众举行示威游行,就在同一天英国指使歹徒焚毁了开罗的许多建筑物,制造了“开罗纵火暴乱事件”,企图以此迫使华夫脱党下台。翌日,法鲁克国王解散了华夫脱党政府。……1952年上半年,埃及政局动荡……在此情势下,爆发了“自由军官组织”领导的“七月革命”。7月26日,法鲁克国王被废黜,逃往国外。
9月,埃及新政府成立,纳吉布任总理,纳赛尔任副总理。1953年6月18日,埃及新政府宣布永远废除君主政体,成立共和国。
——摘编自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二)非洲
(2)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
这条运河是用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血汗、我们的尸骨换来的。——纳赛尔
纳赛尔
材料2:1954年10月19日签订了《关于苏伊士运河基地的协定》,规定英军在签约后20个月内分批撤出埃及领土。1956年6月12日在夕阳残照下,最后一批英军降下了英国国旗,撤离了占领达74年之久的运河区。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纳赛尔获得了埃及人民和阿拉伯世界人民的一致爱戴,被尊称为“雄狮” 。
一、赢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非洲
2.阿尔及利亚独立
(1)1954年,成立民族解放阵线,与法国殖民者进行武装斗争。
(2)法国戴高乐政府被迫调整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政策。
(3)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史料阅读】P129
材料:……在发给新的采矿许可证时,如其他条件相等,应优先给与法国公司;
……阿尔及利亚应把米尔斯·克比尔基地租借给法国使用十五年,经两国协议可以续租。
——《构成法国和阿尔及利亚之间协定的来往信件和1962年3月19日埃维昂谈判结束时通过的各项声明》(1962年7月3日)
1962年发行阿尔及利亚独立邮票
一、赢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思考】阅读史料,协议内容说明了什么
(1)法国被迫放弃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主权,可选择自己的政府和制度。
(2)双方通过协议,法国仍保留在阿尔及利亚的部分经济、军事上的特权,如开采石油和其他矿藏、租借军事基地等。
(3)协议清楚地说明了殖民宗主国在从殖民地撤退时,对自己原有的殖民利益的保留,这说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获得独立后,还面临着争取经济上彻底独立等任务。
3.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独立斗争:
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4.结果:
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二)非洲
加纳在1957年宣布独立
(撒哈拉沙漠以南第一个独立的非洲国家)
曼德拉宣誓就任南非总统
(1961 年,南非共和国成立)
1990年3月21日,出任纳米比亚第一任总统的努乔马在独立庆典上发表就职演说。
一、赢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一、赢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思考】仔细观察此图,梳理二战后非洲独立进程,并归纳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1)进程
①二战前:非洲仅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国家独立。
②第一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独立运动的重心在北非,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埃及、苏丹独立。
③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独立运动在南部非洲广泛展开,有32个国家获得独立
④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葡属非洲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莫桑比克、安哥拉等国独立。
⑤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其重要标志是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的独立。
(2)特点
①呈阶段性发展,大都在二战后独立,大都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
②整体上自北向南发展。
③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1)摆脱美国控制: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2)建立社会主义国家: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三)拉丁美洲
1.古巴:
材料1:古巴距美国只有90海里,长期受美国的控制和剥削。美军一直占领着古巴的关塔纳摩海军基地,古巴出口的2/3输往美国,全部进口的 3/4来自美国。殖民主义统治使古巴形成以生产糖为主的单一经济。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材料2:人们教导我们热爱和保护美丽的独星旗并且每天晚上唱国歌,这个曲子告诉我们,生活在枷锁下等于在羞辱中生活,为祖国而死就是永生。我们学会了这一切并且永不会忘记,尽管今天,在我们祖国的人们,由于要实践从摇篮中起就教导给他们的思想而遭到杀戮和监禁。
——卡斯特罗《历史将宣判我无罪》
一、赢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巴拿马人民不断开展斗争,终于在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斗争
1964
1959
1903
1971
1999
1977
美国占领运河区
巴拿马两次爆发大规模示威运动
一名巴拿马学生遭美军枪杀,十余万巴拿马人民为死者送行
巴拿马再次爆发群众性反美运动
双方签署《巴拿马运河条约》和《关于巴拿马运河永久中立和营运条约》
收回主权
(三)拉丁美洲
2.巴拿马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由美国建造完成,1914年开始通航,自1914年通航至1979年间一直由美国独自掌控。
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区全部主权。运河的经营管理交由巴拿马运河管理局负责,而管理局只向巴拿马政府负责。
一、赢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四)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一些西方学者和政治家认为,一些殖民地的独立是宗主国自愿结束殖民统治的结果。例如英国前首相艾德礼就在一次讲演中宣称:“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大帝国兴起,繁荣一个时期,然后垮掉了。……只有唯一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下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这个唯一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
你赞同吗?
一、赢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合作探究】亚非拉民族独立的特点及意义
2.意义:
实现了亚非拉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改变了过去落后的面貌;
(2)对世界的意义
①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
②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④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独立总体特点:
(1)对亚非拉国家:
时间长、范围广、成果大,多通过和平方式取得胜利。
一、赢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谋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一)发展中国家的含义
二、谋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掀起了现代化建设浪潮。
材料: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布示意图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比(1998年)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国家数量 20多个 150多个
占全球人口比重 20% 80%
占全球GDP比重 78% 22%
工业情况 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以初级加工制成品为主
农业情况 以大规模机械化为主 以手工生产为主,机械化程度不高
亚洲 (20世纪60-80年代) 非洲 (20世纪60—70—90年代 ) 拉丁美洲
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亚洲四小龙”)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 成就
原因
共同原因 较快发展——困境、停滞——再发展(曲折发展)
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经济,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政治独立是现代化建设的前提与基础
借用石油资源优势实现经济起飞
发展民族工业,促进合作;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多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抓住西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石油资源丰富
大力发展民族工业,促进国家间的经济合作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二、谋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自主学习
材料1:新加坡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五次成功的经济转型一上世纪60年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70年代的经济密集型产业,80年代的资本密集型产业, 90年代的科技密集型产业,21世纪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胡国洪《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模式及经验管窥》
材料2: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了经济增长。
——李光耀《经济腾飞路》
材料3: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
——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思考】结合材料与所学,思考新加坡现代化模式成功的原因?
(1)正确的经济政策;
(2)东亚儒家文化的影响;
(3)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二、谋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二、谋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1.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面临问题 调整及结果
亚洲
拉丁美洲
非洲
自主学习
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经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了发展
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材料: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相关数据与影响国家
亚洲金融危机
(1)亚洲
挑战:
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对策:
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索罗斯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材料:亚洲金融危机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1997年夏,“金融强盗” 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利用亚洲国家金融市场的漏洞,做空泰铢,引起泰国挤兑风潮,挤垮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也随之一路狂泻,终结了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
——[美]戴维·德罗萨《金融危机真相》
二、谋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非洲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非洲联盟”
徽标
“东非共同体”
徽标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徽标
(2)非洲
材料:在20世纪即将结束时,撒哈拉以南6亿人口中有一半生活在每天消费不到1美元的贫苦状态。整个大陆的债务负担达到了2000亿美元。世界上较早的传染病仍在非洲流行。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饥饿的苏丹》(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
挑战:
对策:
二、谋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了发展。
材料1:1980年,拉美地区债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42%,1983年进一步增加到了61%。1973年至1982年短短的10年中,拉美国家债务规模迅速增加接近极限,国际收支状况脆弱以至于难以为继。
1982年8月,墨西哥中止偿付债务,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和智利等国也相继发生还债困难,拉美债务危机爆发。到1986年底,拉美发展中国家债务总额飙升到10350亿美元,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高谦《拉美为何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材料2:金融资本是一种在一切经济关系和一切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力量,可以说是起决定作用的力量,它甚至能够支配而且实际上已经支配了一些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国家。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3)拉丁美洲
挑战:
对策:
改革
二、谋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材料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2.共同挑战
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等初级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形成的差额。因这种差额的动态趋势呈张开的剪刀状,故称为“剪刀差”。
根据外贸统计资料,2000年前后,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用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美国一架波音飞机,按照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一位经济学家的说法就是,中国仅仅得到了一点面包屑而已。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二、谋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材料2:1945年到1970年间,70多个新国家从帝国崩溃中诞生。1947年,英国承认它的印度次大陆殖民地独立。不过,独立最终导致两个对立国家的出现,即印度教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在随后几十年,它们之间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国界,是由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而不是根据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划定。对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而言,这些边界通常很不合理。1967年到1970年间,尼日利亚陷入内战。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
(2)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
共造成80-100万人死亡
也门内战中的胡塞武装分子
印巴冲突
2.共同挑战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二、谋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材料3:1991年拉美外债4260亿美元左右。因为基数过大,即使以后外债增长率年均只有1%,每年也要增加数十亿美元新债。拉美各国存在着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分配制度极不合理,贫富悬殊日益加剧,贫困人口有增无减,失业率上升,毒品走私蔓延。
——高 钻 张森根 《战后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及其八十年代的前景》
人口膨胀
宗教问题
贫富分化严重
(3)自身政策失误、人口增长过快、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二、谋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2.共同挑战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合作探究】你还知道发展中国家面临哪些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1)对内:加强国家治理,化解内忧,深化改革,走符合本国国情之路。
(2)对外:
①抓住机遇,参与国际竞争。
②加强国际合作,努力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长远:保持政策连贯性,立足长远,规划未来。
二、谋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