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中学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4月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中学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4月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0 10:49:09

文档简介

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4月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同学你好!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1.全卷共6页,共19道小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2.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视为无效。
一、书写水平(3分)
1.根据作文的汉字书写水平计分。(3分)
二、倾听能力(共6分)
2.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 ,终于 。(2分)
3.请你根据所听到的材料内容,简要说说“二十四节气”在国际上的影响。(4分)
三、基础积累(共 13分)
4.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4分)
会场上,反方辩手多次在正方辩手发言完毕后,保持jiān mò① ,现场气氛十分尴尬。赛后双方评价本次辩论赛各自表现时达成共识:正方辩手准备充分、各司其职,赛场上配合得tiān yī wú fèng② ,值得称赞。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夜空似藏青色的帷幕,点缀着闪闪繁星,让人不由深深地沉醉。
B.蓝天白云下,鸟儿追溯嬉戏,远处,山青水绿,这真是一幅绝妙的水彩画。
C.贵州一石壁上发现一对恐龙化石,这才是真正的“海枯石烂”,感人至极!
D.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有百分之七十的鸟类物种从小的森林碎片上销声匿迹。
6.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5分)
(1)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贺敬之《回延安》)
(2) ,白露为霜。(《蒹葭》)
(3)隔篁竹,闻水声, ,心乐之。(柳宗元《小石潭记》)
(4)《关雎》首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爱情和愿望的诗句: , 。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古诗词中常常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B.阿西莫夫是英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等。
C.《大雁归来》选自《沙乡年鉴》,作者是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
D.说明文按被说明的对象分类,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时间的脚印》属于事理说明文。
四、阅读能力(共30分)
(一)名著阅读(2分)
8.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内容涉及面较广,阅读时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可以选择读其中的 ( )(2分)
A.《周易》、《春秋》三传    B.《史记》《汉书》
C.《尚书》《战国策》     D.三礼、四书
(二)现代文阅读(共14分)
季 节
①久住城市,越来越觉得城市只有阴晴冷暖,没有季节变换。童年在故乡,四季是各有各的美丽的。看见的,听到的,闻到的,都有春夏秋冬鲜明的景象和浓郁的气息。
②大年初一响到十五的大鼓声刚刚停止,村前的藕塘已露出荷叶的尖尖角,光秃的苦楝树枝头也有了一丛丛青翠,小溪旁的草地不知什么时候换了一片新绿。园边不时传来柚子花和柠檬花的清香,这份清香不会令人沉醉,而是使人兴奋又安神。闻着这不凡的芬芳,什么郁闷都会烟消云散的。
③“三月三,人拜山。”村人叫扫墓为拜山。上山扫墓,行经一处处大树的浓阴。阵阵初起的热闹的蝉声就像草木一样蓬蓬勃勃。那些用来泡水浸米煮黑米饭的嫩枫叶,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草木,散发着种种不同的芳香。晚上,走在田中借火光寻捉夜游的黄鳝,也是春天令人着迷的事。夜的田野,火光朵朵,和风习习,蛙声阵阵。离开故乡,我再没有享受过这样的春夜了。
④转眼间,梅子熟了。再酸也要吃几颗的,这亦使人有春去夏至之感。阳光变得火辣辣的,田野荡漾着绿波,蒸发的水汽在烈日照耀下,有如透明的火焰在跃动。时有三三两两的白鹤,在透明的火焰上悠悠飞翔,然后优雅地降落绿波中。
⑤“六月六,摸芋督(督,底部)。”早春种的芋头长大了,可以挖起来吃了。种在田里的藕也长大了,刚挖起的嫩藕,多么可口,仍记得有两句山歌:“挖得嫩姜共藕炒,云队(我们)连情甜又香。”夏收夏种的日子,忙碌而紧张。家家户户,上午把早稻收割挑回村旁的禾堂,下午把稻穗铺成圈饼状,用牛拉着石磙一圈一圈来回滚着脱粒,叫“蹬禾”。接着,家家户户又在刚收割的田中,牛拉着“碌碡”,人站在“碌碡”前后的踏板上,来回滚田。黄昏的田野,四处“嗒嗒嗒”的“碌碡”响声,有夏种不待人的繁忙气氛,也有夏收的欢乐的情调。
⑥“九月九,黄蜂返饮酒。”九月初九前后一两天,总有黄蜂成群结队飞来村里,在屋边瓦檐绕来绕去。捉黄蜂吃糖,也是儿时的趣事。黄蜂返饮酒,也给日子带来了清秋的情调。深秋的山林,依然苍绿,虽间有一树两树的鲜黄或殷红,但并没有什么“悲秋”之感,只觉得山河的壮美和大自然永不止息的生命力。
⑦北风吹了,天气冷了。冬夜,一家人围在灶炉前生火取暖,暖和又愉快。火堆烧得旺旺的,烤火烧的多是桃军娘的树根,这些树根很耐烧。但我觉得桃军娘很可爱,春天漫山遍野的桃军娘花,一片绯红,多么美丽;夏日上山去摘成熟甜蜜的桃军娘果,多么欢快。我极不情愿烧我喜欢的小树。长大后我知道它的传说——桃军娘是古代为拯救义军而牺牲自己的一位姑娘的化身——我更感到儿时喜欢的小树可爱也更可敬。
⑧打陀螺也是欢乐的活动,这是冬天才有的景象,北风再冷,气氛总是热烈的。
⑨人们准备过年的种种活动,也使人感到隆冬的情味,但这是迎春了。山野和村边,一些急于迎春的树木,已长出许多叶芽,甚至伸展了几片最初的嫩叶,或青翠,或紫红,或灰绿。诗人雪莱曾经问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⑩是的,不会远了,而在我的故乡——冬天未去,春天已经来了。
(作者:韦其麟,选自《重返故乡》,有删改)
9.本文是对故乡四季生活的回忆,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再没有享受过这样的春夜了”,“这样的春夜”特指散发草木芳香的春夜。
B.写夏收夏种的繁忙景象,紧张又有序,真切而生动,有形兼有声,极具画面感。
C.写秋,写与“悲秋”不同的感受,凸显故乡山河的壮美及大自然无穷的生命力。
D.写冬,借传说强调对冬夜里给一家人带来温暖和愉快的桃军娘的喜爱与崇敬。
10.时间本有序,冬去春来。但是,文末作者为何说故乡“冬天未去,春天已经来了”?(5分)
立夏就是真正入夏了吗?
朱定真
① 2022年5月5日,立夏。
②说是“立夏”,但或许一些人体感上并不会觉得炎热,因为全国大部分地区还不是气候学意义上的夏天。这一天,常常只有福建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已经达到气候学上的立夏标准,即平均气温连续5天大于或等于22摄氏度——通常来说,全国大部分地区可能距该标准还有少许差距。
③明明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天,为何这一天在二十四节气里会被称为“立夏”?
④这要从二十四节气的形成说起。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古人最终形成了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知识体系,并以此指导实践。虽然古人对世界的经验认知和现代的科学标准之间有一些差距,但最终它们在时令变化方面却精妙贴合,且与农时、物候紧密联系,显示出现代统计学的意义。
⑤就说立夏,此时北半球随着太阳高度角的抬升,气温明显回升,昼长夜短更加明显。顾名思义,“立夏”之后,春天结束,夏天开始。自此,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北移,江南正式进入雨季。
⑥其实,二十四节气中有很多反映季节、气温、降水、天气现象等的节气,像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季节的变化,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的变化。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的变化,白露、寒露、霜降反映天气现象。至今,二十四节气仍对现代气候学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⑦夏季6个节气跨越3个月,人们由此认识了全年最热的季节,并可以根据节气提示的气候规律,适应高温潮湿天气进行作息,加固堤坝防范洪涝灾害,安排农事活动。
⑧比如,小满节气时,北方的大麦和冬小麦灌浆饱满,南方江河水满;芒种节气时,我国南方主汛期已经开始,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夏至日,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这段时间天气最是变化莫测,高温天气、对流性天气频发。小暑节气的标志就是“出梅”和“入伏”,即长江中下游梅雨季节终结,伏旱天气开始;大暑则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这时,华北一带已经进入俗称“七下八上”(即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主汛期,是华北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时段,再加上气温高,“桑拿天”成为这个时段的“标配”。针对夏季的气候,各地需适时开展防汛备汛等相关工作,百姓生活宜注意防暑降温。
⑨“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四季之夏,是大自然最热情洋溢的季节。让我们走近它、读懂它,感受夏季的独特之美。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5日)
11.下列对本文说明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立夏”的由来。
B.立夏就是真正入夏了吗?
C.影响立夏的因素。
D.主要介绍了“立夏”的形成及夏季6个节气的气候规律。
12.第②段中加点的词“少许”能不能删去,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14分)
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③嵌④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有删改)
【注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欹: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心乐之(柳宗元《小石潭记》)
B.不可名状     潭中鱼可百许头(柳宗元《小石潭记》)
C.南流数十步    夹岸数百步(陶渊明《桃花源记》)
D.而置州以来    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14.作者笔下的右溪具有怎样的特点?从“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一句中,你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渭川田家
王 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5.下列诗作表达的情感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 )(2分)
A.《饮酒(其五)》     B.《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C.《诗经·子衿》 D.《峨眉山月歌》
16.这首诗首联中的“归”字是关键字,全诗围绕“归”共写了哪几幅图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4分)
五、语言运用(共8分)
为了贯彻落实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精神,某市正准备就“倡导低碳生活”开展宣传活动。
17.班上准备开展一次以“低碳生活,我在行动”为主题的班会,下面是主持人拟定的开场白,其语言表达有两处不妥,请找出并修改。(6分)
大家好,今天我来指导一下大家怎么实行“低碳生活,我在行动”。低碳生活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最大限度降低地球能量的耗费,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低碳生活,它代表着一种健康、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现在让我们行动起来,携起手来,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人类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
18.班主任写了下面的对联准备展示在活动现场,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上联:道法自然,锦绣贵州龙剪彩
下联:________,和谐盛世凤来仪
A.回归本色     B.人居生态
C.青山绿水     D.共举环保
六、写作能力(40分)
19.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我们相聚在同一个校园,同一个班级,一起洒下过无数的汗水,共同收获过无尽的欢乐。那些一起走过的时光,将永在我们的生命中闪亮……
请以“一起走过的时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 600字左右。③文章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答案:
1.略
2.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3.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听力材料】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二十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 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经历史发展,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①缄默,②天衣无缝。
5.( B )【解析】B.追溯:指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追逐”。
6.(1)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贺敬之《回延安》)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
(3)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小石潭记》)
(4)《关雎》首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爱情和愿望的诗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7.( B )【解析】B.阿西莫夫是美国作家。
8.( B )(2分)
9.( A )【解析】A.第③段中,根据原文可知,“这样的春夜”指“火光朵朵,和风习习,蛙声阵阵的夜的田野”。
10.
①实写:故乡的春天来得早,一些树木早早伸展出了嫩叶;②表达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暗含着“我”对故乡的无限热爱之情。
11.( D )
12.
第②段中加点的词“少许”不能删去。因为“少许”一词表明了“差距”的程度不大,如果删去“少许”一词,“差距”的大小就不清楚,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 C )【解析】A.结构助词,的/代词,它;B.能够/大约;C.表示多,几;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14.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因为右溪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引起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参考译文】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拍击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它们的美妙)。清激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竹子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很适合隐逸之人游玩;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就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没有人观赏和喜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此感到惋惜。
15.( A )【解析】本诗表达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羡慕和归隐之意,A项也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B项表达了出仕的愿望;C项则是一首爱情诗;D项表达对故乡、友人的思念。
16.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牛羊归巷、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诗人借此抒发自己归隐田园的心情。
17.①“今天我来指导一下大家怎么实行”说话不得体,改为“今天我们一起来倡导”。②“行动起来,携起手来”语序不当,改为“携起手来,行动起来”。
18.( B )(2分)【解析】上联“道法自然”是主谓短语,所以选B。
19.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