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省中考历史仿真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河南省中考历史仿真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0 10:0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河南省中考历史仿真模拟试卷(二)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与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①对应的朝代相关的史实(  )
A.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 重文轻武,民族政权并立
C.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D. 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2.图片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B. 清朝手工业发展迅速
C. 统治者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D. 清朝工商业市镇兴起
3.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了下面示意图,该图的标题应是(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C. 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D. 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创
4.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  )
A. 没收地主的土地 B.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C. 按贫雇农人口分配土地 D. 废除土地私有制
5.考古工作者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多发现粟的遗存。根据这一发现,可知(  )
A. 半坡人已经有了灌溉田地的水井 B. 半坡人已经用耒耜工具进行生产
C. 半坡地区是中国最早种植粟的地方 D. 粟是半坡人种植的重要农作物
6.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体系,帝国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与“异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的措施。这表现在( )。
A. 北讨匈奴、南征北战、开凿灵渠 B. 联络月氏、北击匈奴、通婚和亲
C. 修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 D. 修筑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
7.有学者指出:“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最终导致拜占庭文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这可用于说明(  )
A. 故步自封引发帝国财政危机 B. 地理位置阻碍文明交往
C. 城市兴起导致西欧社会分裂 D. 文明发展需要交流创新
8.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为国以礼”“为政以德”;墨家学派主张“尚贤”;道家学派主张“无为而治”;法家学派主张“以法为本”。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  )
A. 秉持以人为本 B. 强调道德教化 C. 重视政治秩序 D. 尊重个性自由
9.1898年,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提出将西方的政治学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纳入教学内容,比之洋务运动,加入了政治、思想等学习内容,在教育内容方面进行了扩充与升华。这说明戊戌变法(  )
A. 学习西方更加深入全面 B. 是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
C.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 培养了大批的革命人才
10.中世纪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这表明当时的大学教育(  )
A. 单纯服务于基督教会 B. 迎合了时代发展需要
C. 为启蒙运动培养人才 D. 符合资产阶级的要求
11.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风起云涌,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发展。其中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解决的危机分别是(  )
A. 黑人奴隶制、农奴制、幕府统治 B. 英国殖民统治、黑人奴隶制、农奴制
C. 农奴制、英国殖民统治、幕府统治 D. 英国殖民统治、黑人奴隶制、幕府统治
12.“‘新政’以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由于政府通过国会新的立法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前所未有的干预,从而大大扩大了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通过材料可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A.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建立健全社会立法
C. 恢复对国家制度的信心 D. 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13.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 B. 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
C. 历史资料数字化不利于史料利用效率 D. “e-考据”指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
14.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分水岭,人类从此由分散孤立走向彼此相互联系。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  )
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B. 文艺复兴运动
C. 新航路的开辟 D. 工业革命的兴起
15.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省时,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  )
A. 防止分裂割据 B. 实现国家统一 C. 强化思想控制 D. 开发边疆地区
16.每一首歌都有其创作背景,《两党合作来救亡》《国共合作歌》《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
A. 国民革命 B. 土地革命 C. 解放战争 D. 抗日战争
17.甲同学收集到了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相关资料,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中国历史教科书 B. 学者们的相关研究著述
C. 志愿军战士的生活用品 D. 影视作品《血战长津湖》
18.“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大墓,殉葬的奴隶有400多个。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说明地位与牛马猪狗等同。”这反映了商朝时期(  )
A. 刑罚的残酷 B. 社会矛盾缓和 C. 畜牧业发达 D. 奴隶处境悲惨
19.下面是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所规定的中学堂课程、课时,这些课程的设定(  )
课程 修身 读经
讲经 中国
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
代数 植物
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
理财 体操 合计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3 10 180
A. 掀起了近代“实业救国”的浪潮 B. 促进了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C. 推动了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D. 有利于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20.18世纪,封建王朝统治下的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19世纪上半期,俄国资本主义已经有所发展,而且在工业革命影响下,还出现了手工劳动逐步被机器生产取代的趋势。但俄国落后的农奴制限制了自由劳动力的供应和国内市场的开拓……这表明法、俄变革的共同原因是(  )
A. 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拓展 B. 启蒙思想在欧洲的传播
C.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 D. 农奴制度在欧洲的没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蜀道长逾数千里,从北向南途经关中平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三个封闭区域。早期蜀道规模较小,主要为民间自发整修以及维护。秦汉王朝视四川为腹里核心,出于军事与政治需要不断开拓蜀道并设置官方驿站。隋唐至宋代,随着江南的开发,以长江为主干的峡路交通逐渐取代了传统蜀道,其经济功能日益上升。明清政府增设水驿,与成都为中心的驿道网络,以及川陕栈道、茶马古道共同形成系统化、区域化的交通体系。蜀道交通对促进西南地区发展,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孟凡华《唐宋时期蜀道交通地理研究》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川渝交通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850年时美国运营铁路总里程已超过9000英里,约等于当时世界各国铁路里程的总和。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太平洋铁路法案》,联邦政府大力支持修建横贯大陆铁路……铁路沿途地形复杂,约1万名华工参与了太平洋铁路建设,付出巨大牺牲……铁路带动了资本、劳动力以及工业物资源源不断进入西部,“若没有铁路,美国难以形成现在的版图”……但也有学者认为铁路“充当了警察的作用”,成为美国控制印第安原住民生存空间的重要堡垒。
——摘编自张新贺《 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与西部不同类型城市发展的关系》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铁路建设的有利因素。并归纳铁路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雅万高铁起自印尼首都雅加达,终至万隆,全长 142.3km,设计速度350km/h,目前世界运行速度最快的高铁之一。沿线地质环境复杂,工程建设难度很大,中国建设方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使得桥梁可承受8到9级的地震强度。雅万高铁的外观和内饰融入了科莫多龙等本土元素,成为一辆移动的印尼风情展览馆。雅万高铁建设的创新与实践,成为中国铁路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商共建共享,携手迈向现代化的成功范例。
——摘编自王同军《雅万高铁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3) 根据材料三,概括雅万高铁的特点,并概括其所体现的中国智慧。
22.“东汉末年起三国”,“魏晋尽风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1) 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及建立者。
材料二:“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行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实行“汉化”的原因。写出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措施及积极意义?
材料三:《晋书》记载:“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庶有旋返之期,故许其换注本郡。”东晋政府允许侨人(侨人:指寓居南方的北来人口)登记户籍,注明本人的原籍,并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
材料四: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闽西历史》
(3)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与材料四的关系。
(4) 依据材料四,写出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两个表现。
(5) 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趋势,写出此时期民族交融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23.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 甘巴尔代拉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 2013-2014年,中共中央加强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打虎”、“拍蝇”查处一大批违法违纪案件,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凝聚党心民心……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根据材料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所体现的我国的政治制度,并指出确立这一制度的会议名称。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文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4) 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从沿岸近海到远海大洋,从第一艘国产航母、大型驱逐舰下水到歼 -15舰载战斗机交付使用,从新型战斗机、预警机、反潜巡逻机整建制改装到新型导弹、鱼雷实现战斗部署,人民海军逐步发展成为五大兵种齐全、核常兼备的战略性军种。从南海岛礁建设到海上维权,从远海联合训练到亚丁湾护航,海军各项建设更加符合强军兴军时代主题,发展战略更加契合大国崛起进程,兵力运用更加适应国家安全发展利益需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海军建设发生的变化。
(2)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海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的原因。
(3)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对海军的发展提一点建议。
三、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5.2023年《逃出大英博物馆》刷爆全网,唤起我们对中国近代化转型的反思。
大英博物馆晚清馆文物
【大英博物馆中的历史】
“It was the first of China's unequal treaties with foreign powers“(这是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份不平等条约)
——大英博物馆对晚清馆文物的展览说明
(1) 上述材料中的文物与哪一战争有关,该文物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时间在哪一年?
【先行者探索中的历史】
探索一同治年间开始了自强运动……同治二年( 1863年),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同治四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探索二 1896年,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这份报刊第一篇文章是《变法通议》,它以史实为依据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反复论述变法救国的必要性。
——摘编自陈秋萌
(2) 分析上述两次近代化探索的异同点。
【史学家研究中的历史】
费正清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的思想主题…… 徐中约认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将一个古老帝国改造成一个近代民族国家。
(3)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选择费正清或者徐中约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A
13.【答案】B
14.【答案】C
15.【答案】A
16.【答案】D
17.【答案】C
18.【答案】D
19.【答案】B
20.【答案】C
21.【答案】【小题1】趋势:官方管理加强;经济功能逐渐增强;逐渐系统化区域化。影响原因:自然环境:川渝地区自身地理位置重要;政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历史发展趋势:经济重心南移。
【小题2】有利因素:经济角度:工业革命的推进;南北战争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政治角度:政府支持;领土扩张;南北战争巩固了国家统一;人民角度:华工群体的奉献牺牲;影响:利:推动美国西部地区发展,资本主义发展,领土扩张;弊:但是加大了对印第安人殖民侵略,带来灾难。
【小题3】特点:看规模:里程长,规模大;看技术:速度快;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看文化:与印尼本地文化融合。中国智慧:技术上:注重科技创新;国家关系上:追求合作共赢,爱好和平;文化态度: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文明交流。
22.【答案】【小题1】①魏,曹丕;②东晋,司马睿。
【小题2】深受汉族文化吸引、改变鲜卑族落后面貌、提升自己的统治力等;迁都洛阳,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小题3】材料三反映的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材料四反映的是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小题4】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小题5】民族交融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推动了中华文化与科学的发展,提升了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23.【答案】【小题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小题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小题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小题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这是因为民主制度能够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法制建设能够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在中国,我们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扩大人民参与政治的渠道和方式,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同时,我们也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执法力度,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实现人民幸福和社会长治久安。
24.【答案】【小题1】由主要向国外购买到自己制造。
【小题2】海军各项建设更加符合强军兴军时代主题,发展战略更加契合大国崛起进程,兵力运用更加适应国家安全发展利益需求。
【小题3】加强科技强军;海军的训练要贴近实战。
25.【答案】【小题1】战争:鸦片战争。
条约:《南京条约》。
时间:1842年。
【小题2】异:探索一: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探索二: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探索一: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探索二: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同:都主张通过学习西方来达到救国的目的,都涉及到文化教育和军事领域。
【小题3】费正清观点: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南京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入我国,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社会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的开端,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是西方推动的。
徐中约观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危局,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国富兵,建立了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开办新式学校、建立新式海陆军等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这次运动是清政府内一些先进人士主动开展的,对我国近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