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0 14:5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从曼彻斯特城市演变看两次工业革命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第 10 课。本课上承‘资本主义国 家政治制度的演变 ’,下承‘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逻辑上,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 的建立为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工业革命的产生又使得两大社会 阶级的分化愈加明显,马克思主义因此诞生。因而第 10 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设计意图 设计:本课以曼彻斯特的城市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分析曼彻斯特在两次工业革命中 的城市变化(人口、环境、 工厂……)来串联起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对人类社会产生 的影响。 意图:本课意图打破教材的常规,进行教材的重组,体现历史课堂的创新意识,同时 也能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本课为弥补教材中史料的不足通过学案的方式增加史 料阅读,提升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
课程标准 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 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 ①学生通过对曼彻斯特城市的变化的分析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发展,从中概 括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 ②学生通过对曼彻斯特城市从繁荣到衰弱的变化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及工业中 心转移的原因,从中了解国家创新能力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的基础较好,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扎实,因此对历史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 要求,更加注重学生五大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分析和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本课的设 计减少了教学中简单、重复的基础内容,更多落实学生为主体的探究类课堂。
教学过程
项目 主要内容 体现素养
导入 师:请说说你所知道的因第一次工业革命而兴起的英国工业城市? 【生: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 由此导入从曼彻斯特的发展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
探究一 n 探究一:曼彻斯特何以成为英国工业城市? ◎分析一下材料,并结合材料分析曼彻斯特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 说英国产生工业革命的条件。 材料一:17 世纪以前的曼彻斯特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镇……到了 1820 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产量占了整个英国的四分之一。到了 1840 年,曼彻斯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特竟然汇集了 85%的棉纺织工厂和工人。1790 年的曼彻斯特只有5 万居民, 1801 年发展至 7.5 万人,1891 年达到了 35.1 万人。曼彻斯特成了英国工 业生产的发源地和英国著名大城市。——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结合课本P59 内容进行分析) ◎【结论】 ①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比较稳定的政治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②农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裕的农产品 ③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原始资本积累 ④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提供了技术条件 ⑤17 世纪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科技中心之一
探究二 n 探究二:曼彻斯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变化 ◎问:请根据资料袋的内容分析曼彻斯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新变化,并分 析这些变化对曼彻斯特产生的影响。 (提供四个资料袋,见附录学案) 资料袋(一) 学生可以从资料袋一中找到大量的新组织的产生,比如铁路公司、交易所、 棉纺厂、银行、股市、大量生产性建筑等,然后从这些新事物中概括出答案: 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 度。(P61) ◎插入概念解析:随着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为保证机器的昼夜 运行,工人实行倒班制。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 以惩罚、体罚、解 雇等方式强化纪律意识,迫使工人服从管理。生产流水线被广泛运用到生产 过程中,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整个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以保 证生产的效率与产品的质量。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选择性必修 2:经济与社会生活》 ◎进一步扩展概念 概念解析:垄断组织是指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者几个经济部门居于重 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他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 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材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规定 垄断价格,提取高额利润。 ◎引导学生从概念解析中分析垄断组织的影响: ①积极:提高生产的效率;提高了利润 ②消极:对生产的垄断阻碍了竞争,容易导致某些腐败和停滞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资料袋(二) 学生可以从资料袋二中分析得出产生了两大阶级,并概括得出结论:工业 革命造成了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P62) ◎接着通过描述第工业革命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产生了影响,列举以下 史实让学生了解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力的斗争: 资料袋(三) 学生可以从资料袋中分析得出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工人得到了比较不公 的待遇,并概括得出结论:贫富差距拉大,工人阶级权利意识的不断觉醒, 并进一步得出,这种现象引发了之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认识到贫富之间的差距,将用以下两幅具有强烈冲击力 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繁荣背后的贫穷。 资料袋(四) 学生可以从资料袋中分析得出曼彻斯特的城市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包括生活 条件提升、环境污染、娱乐生活丰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并概括得出答案: 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总结:曼彻斯特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在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生 产组织和阶级分化上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城市化进程也极大推动,但是在 20 世纪初期,曼彻斯特却出现了衰弱,这又是为什么呢?
探究三 n 探究三:20 世纪曼彻斯特何以衰落? ◎通过材料分析 20 世纪曼彻斯特衰落的原因? 材料:一战后,伴随着英国经济大衰退,曼彻斯特的工业也开始式微。二战 中曼彻斯特的工业和交通设施受到德国的严重轰炸和破坏。二战后, 随着城 市郊区化的发展,大量人口外迁,经济衰退导致城市就业岗位锐减。1961 年
至 1983 年间,制造业大量裁员,加工和贸易业纷纷倒闭。 ——何成刚《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学生通过材料分析可以得出答案: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美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 ②一战后英国经 济出现了衰退③二战后城市遭受破坏 ④人口迁移导致劳动力的外流 ◎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分析分析 20 世纪曼彻斯特衰落的原因? 材料:18 世纪后期到 19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 北美,凑够大西洋两岸逐渐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教材 P60) 通过结合教材的内容可以得出曼彻斯特衰落的起点是工业革命在欧美国家 的扩展,而在欧美的扩展导致了欧美等国家产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又有什么特征呢? 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范围广、规模大、发展更为 迅速
探究四 n 探究四:如何让曼彻斯特走出工业衰落的困境? ◎给学生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曼彻斯特街景,学生可以从中得知第二 次工业革命时曼彻斯特已经不复昔日繁荣的景象了。 ◎面对曼彻斯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衰落,这个城市应该如何走出工业衰 落的困境呢? 【生】可以得出的答案: ①政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进行产业转型; ②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新能源产业, 促进知识型、创意型、休闲型城市的转 变;
③大力发展旅游业、足球产业、工业博物馆等,打造旅游城市 ④优化城市居住环境,治理污染问题
总结 升华 【总结】最后用的一句话概括曼彻斯特的发展: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 19 世纪 30 年代考察了曼彻斯特,评论说“从这污秽 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 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 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 人。 ”——托克维尔《英国及爱尔兰游记》 【拓展思考】阅读以下材料,思考英国是如何应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与 挑战? 1890 年初,在钢铁这一工业化关键商品的生产中,美国和德国双双超过英 国。……事实上,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并未致力于本国经济的现代 化,而是利用传统格局中尚存的可能性,力图避免诸强崛起之际的国际挑战。 新兴工业强国的崛起、英国竞争力的衰退,一方面削弱了英国的工业生产,另 一方面,这一进程却助长了英国金融和贸易的成功。英国作为航运商、贸易 商以及国际支付体系中介商所提供的服务变得更加不可替代。 ——埃里克 ·霍布斯鲍姆《工业与帝国:英国的现代化历程》 机遇与挑战:重视传统行业,错失发展机遇;推动了英国金融贸易的发展 【升华】那么对于中国的工业发展来说,曼彻斯特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抓住机遇,推陈出新,融入全球化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附录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学案
——《从曼彻斯特城市演变看两次工业革命》
探究一:曼彻斯特何以成为英国工业城市?
探究二:曼彻斯特城市化过程产生的变化。
l 请根据资料待内容提取相关有效信息,并概括总结曼彻斯特的变化
小组一 资料袋
材料一:发行于 1826 年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公司的股票证书,图中右侧是曼彻斯特交易 所大楼,背景是冒着浓烟的工厂烟囱;左侧是利物浦,当中站立的是雅典娜女神。
材 料 1 配 图
材 料 2 配 图
材料二:图中上方的街道指示牌:cotton street(棉街),图中下方是曼彻斯特街道上特制的 铁质的马路牙子(注:运输超重棉花大包的马车经常会把石质的马路牙子压碎)。 材料三: 以棉纺工业中心的曼彻斯特为例,18 世纪 80 年代,第一家蒸汽动力的棉纺厂在曼彻斯特建立, 1794 年时为 3 家,而到 1821 年时多达 66 家。1853 年时,曼彻斯特的棉纺厂数为 108 家,达到了 顶峰。除了厂房,城市中还有其他大量生产性建筑。 ——据梁远《近代英国工业城市规划演进研究(1848—1940)》等 材料四:1844 年英国曼彻斯特某工厂的规章制度有如下规定:
n 提取有效信息:
小组二 资料袋
材料一:这是 1840 年《迈克尔 · 阿姆斯特朗历险记》一书里的插图,表现了曼彻斯特一家 棉厂的工作状况。画面后方是手持皮鞭的监工,前面是一个女童工从开动着的机器下面爬出来。 材料二: 18 世纪后期,英国工业发达的西北地区出现了曼彻斯特、伯明翰等新兴城市。然而这些人口众 多的城市却没有议员名额,土地贵族集中的东南部各郡的农村地区和旧市镇虽然人口凋零,却仍有 选派议员的权利。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议会选举权, 激进者主张实行普选、秘密投票。英 国工人阶级也不断斗争,要求本阶级代表进入议会。本来不支持改革的首相墨尔本也认为“(改革) 不可避免”。1832 年,英国议会通过改革法案,将选举财产资格限制降为年收入 10 镑,租房者年租 降为 10 镑,租地者降为50 镑。总计有 56 个“衰败选区”的选民人数已不足 2000,其代表名额被 取消,重新分配给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大城市。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在 1832 年议会改革后,拥有了选举权的工商业者以废除谷物法、争取自由贸易为口 号,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曼彻斯特成为这场运动的中心, 并为反谷物法者赢得了“曼 彻斯特学派”的称号。在这一学派的宣传与努力之下,英国谷物法于 1846 年废除,并宣告了经济 自由主义时代的到来。 ——摘编自郭继兰《曼彻斯特学派与英国经济自由主义》
n 提取有效信息:
小组三 资料袋
材料一: 《玛丽 · 巴顿》(1855 年)是英国工业革命小说家伊丽莎白 ·盖斯凯尔(1810—1865)的代表 作。以下为小说片段: 约翰 ·巴顿就是这些人中间的一个。这位可怜的织工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他的老板们能够从 原来的房子一次一次地搬到更好的房子里去居住,最后又总是盖造一所比以前所有的房子都来得体 面的住宅,在乡村中建上一大片庄园,可是做织工的人却要身受减削工时、克扣工资、裁员解雇等 等的遭遇,老是为孩子们的面包在不断挣扎……工人们用尽一切粗野的言辞向议会请愿,诉说他们 身受的痛苦和要求。 ——摘自《玛丽 · 巴顿》 材料二: 1819 年 8 月 16 日,英国政府出动军队,镇压在曼彻斯特城圣彼得广场举行抗议集会的群 众,造成十余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的惨案。当时人们以滑铁卢战役比拟这次军队屠杀手无寸铁平 民的事件为“彼得卢惨案”。雪莱在 1819 年英政府军残酷镇压工人运动的“彼得卢惨案”之后,这样 告诉百姓:“你们播种,别人收割。你们寻宝,别人收蓄。你们织衣,别人穿着。你们制造武器, 别人使用。” ——百度百科[彼得卢惨案]词条解析 材料三: 1845 年 1 月,一位工人在一次反《谷物法》集会上说:“……《谷物法》严重伤害了工人阶级。 我注意到,当食品价格高的时候,工资就低……当价格下降后,我看到我们村里穿新棉布上衣的人 数,比四五年前小麦价格高时多了很多。食品价格高, 人们在购买食品上的花费就大,于是就几乎 没有余钱来购买衣服;当他们没有钱购买衣服时,衣服就很难卖出去;要将衣服大量卖出去,衣服 价格就要便宜;衣服非常便宜了,就没有钱来生产它们。” ——摘编自刘成《英国废除〈谷物法〉刍议》 材料四: 1850~1870 年,恩格斯居住于曼彻斯特。这一时期他每天需要处理大量事务,不断增加的收入 可以基本保证马克思一家过上比较像样的生活。同时,从事工商业经营活动也让恩格斯更深入地了 解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状况。他着手对军事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撰写 的相关论著总字数不少于 150 万字。他还关注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通过撰写著作阐发了无产阶级对 革命的态度;协助马克思参加国际工作协会的领导工作。 ——摘编自练庆伟《恩格斯 1850—1870 年曼彻斯特时期的人生经历及启示》
n 提取有效信息:
小组四 资料袋
材料一:9 世纪英国纺织业快速成长,但工厂里照明的蜡烛和鲸油灯常引发火灾。英国和美国 的外交关系又陷入僵局,导致鲸油价格飞涨。1806 年 50 盏煤气灯在曼彻斯特的工厂里安装完毕, 新照明设施不仅安全,而且更为廉价。其后, 企业家温莎又设计出各式各样的煤气灯,并改进了煤 气制造和输送装置。他还四处游说, 募资成立一家全国性的照明公司以大规模推广煤气灯。1820 年 英国的主要城镇都装上了新灯,1823 年全国共铺设 300 英里供气干线,夜晚的街道立即变得安全 了。有了煤气灯,工厂在晚上也能继续运转。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夜晚的时间学习,夜校应运而生。 大家在晚上也能出门参加社交活动,伦敦那些伟大的俱乐部开始崭露头角。 ——摘编自【英】詹姆斯 ·伯克《联结:通向未来的文明史》 材料二:
20 世纪 50 年代曼彻斯 特足球联队 徽章
现代足球的诞生,就是诞生于英国的工人阶级之中,是工人们工作之余放松娱乐的手段。 材料三: 以曼彻斯特为中心的兰开郡,具有丰富的水和煤铁资源。1786 年时,它仅有一个阿克莱特纱厂 的烟囱耸立着,但在十五年后,却发展到 50 个纱厂,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业城市。在其邻近 地区,短期间出现了许多拥有几万人口的工业城市。棉纺织业的机械化, 引起了对金属和机器的需 要,于是伯明翰、谢菲尔德、纽尔斯卡等城市的冶铁业发展起来, 伯明翰逐渐成为英国冶炼工业中 心。 ——摘编自庄解忧《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的发展》 材料四:在曼彻斯特,某个街区的 7000 居民中仅有公共厕所 33 个。城市到处是高耸的烟囱, 空气中始终弥漫着煤烟。19 世纪前 40 年中,毒雾事件不下 14 次,死于支气管炎的人数大幅增加。 日益增多的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泰晤士河,当时有人这样描述:“高贵河流已变成伦敦的 公共污水沟,而这水就是欧洲最文明之都的居民的日常饮料。” ——摘编自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探究三:20 世纪曼彻斯特何以衰落?
探究四:如何让曼彻斯特走出工业衰落的困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