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
贵州省水能资源丰富,在乌江(注入长江)、南盘江和北盘江(均注入珠江)等河道上进行了梯级开发。贵州省水电是我国“西电东送”南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东部地区在近海开发海洋风电,将海洋风电“东电西送”到贵州省。下图示意贵州省水系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贵州省“西电东送”的目的地主要是(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京津冀地区 D.四川盆地
2.“东电西送”的主要季节是( )
A.冬春季节 B.春夏季节
C.夏秋季节 D.冬夏季节
[2024·贵州遵义期末]读我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3~4题。
3.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的共性是( )
A.高压输电
B.管道运输
C.水陆联运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4.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
A.缓解我国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气代煤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彻底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2024·河北邢台期末]川气东送工程西起四川达州普光气田,东至上海,管道总长2 170千米,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下图为川气东送路线。读图,完成5~7题。
5.下列因素中,属于影响川气东送管道走向的经济因素的是( )
A.城市分布 B.地形因素
C.交通运输条件 D.工业基础条件
6.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
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②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 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 ⑤运输线路短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7.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的目标市场都有上海,主要原因是( )
①上海经济发达,天然气需求量大 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 ③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可以合理规划上海城市布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024·江苏连云港期末]福建“北水南调”工程以引用大樟溪水源为主,从闽江竹岐水源点建抽水泵站引水补充,向福清、平潭、长乐等地输水。下图示意福建“北水南调”线路。据此完成8~9题。
8.关于福建“北水南调”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北高南低,全程可以自流引水
B.沿线多水库、河流,水源比较稳定
C.闽江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
D.主要经过武夷山区,工程造价高
9.平潭需要引入大量水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岛屿集水面积小 ②地势陡峻,取水困难 ③降水少,季节分配不均 ④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2024·四川南充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并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目前,我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主要有西气东输工程、北煤南运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
珠三角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地带。同时,珠三角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图为珠三角地区能源调配图。
(1)简要分析我国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分析珠三角地区需要调入大量煤炭、天然气和电力的原因。
(3)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对珠三角地区的积极影响。
(4)国内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还不能彻底解决珠三角地区能源短缺问题,请你从开源方面提出三条缓解该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
B组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安徽芜湖期末]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跨流域调水。下图为秘鲁跨流域调水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秘鲁从内陆向沿海地区调水的自然原因是( )
A.沿海地区城市多,人口密度大
B.沿海地区沙漠广布,降水少
C.沿海地区太阳高度大,蒸发旺盛
D.沿海地区均为咸水,需要淡水
12.下列关于秘鲁东水西调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受高山阻隔,工程难度增加
B.该工程线路可利用地势自流,降低费用
C.从河流上游调水,可调水量小
D.水源地受人类活动影响,污染严重
[2024·福建泉州期末]我国“西氢东送”“海氢陆送”项目已进入加速推进阶段。“西氢东送”采用“风光火储氢一体化”模式保障氢能供应稳定,“海氢陆送”利用海上风电制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海上风力发电中的“弃风”问题。下图为“海氢陆送”项目模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与“西氢东送”相比,“海氢陆送”( )
A.成本更低廉 B.运输更便捷
C.产量更稳定 D.制氢更低碳
14.“西氢东送”“海氢陆送”有利于( )
A.西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B.改变能源资源短缺现状
C.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D.减少沿海地区生态破坏
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西起江西吉安,东至福建福州,线路全长817千米,设计年输气量150亿立方米。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
B.节省输入地能源消费资金
C.发展输入地天然气工业
D.缓解输入地能源紧缺的状况
16.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给福建省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 ②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 ③有利于促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④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完成17~18题。
1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 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
18.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更有利于保障水质
D.解决了北方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水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或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近期相关学者提出“双T”形水网经济布局构想,有利于我国形成互联、互通、互济的水网经济格局。构建从西南调水至西北的西部调水工程是“双T”形水网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基础,可促进西部经济带协调发展。下图示意“T”形、“Ⅱ”形、“双T”形水网。据此完成19~21题。
19.与“T”形水网及“Ⅱ”形水网相比,相关学者提出的我国“双T”形水网建设构想主要是基于( )
A.社会经济基础
B.生态系统重塑
C.现有水网系统
D.民族文化振兴
20.从西南调水至西北的西部调水工程可能使( )
A.西南地区水资源枯竭
B.西北地区城市等级显著提升
C.沿线土壤盐碱化减轻
D.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21.西部调水工程实施进度较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较为恶劣
B.技术尚未成熟
C.工程难度较大
D.投入成本较少
22.[2024·陕西宝鸡期末]下面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美国的北水南调
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
(1)美国太平洋沿岸加利福尼亚州为什么北部水资源富余,南部水资源贫乏 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多 理由是什么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出现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现象,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请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电力资源需求量大,电力供不应求,再加上距离贵州省比较近,所以贵州省“西电东送”的目的地主要是珠江三角洲,A正确;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虽然也需要大量电力,但是距离贵州省远,B、C错误;四川盆地经济欠发达,对电力需求小,且四川盆地水能资源充沛,本身电力资源够用,D错误。所以选A。第2题,贵州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冬春季节少雨,且春季农业灌溉需要水源,蓄水发电会使农业用水不足,冬季用电需求也较大,所以该地在冬春季节需要东部地区支援,进行“东电西送”,A正确;夏秋季该地降水量较大,发电量较大,不需要“东电西送”,B、C、D错误。所以选A。
3.A 4.C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箭头①和③为我国的西电东送工程。①大致位于山西、陕西,故以火电为主;③位于珠江上游,以水电为主。所以是以高压输电的形式向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输送电能,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4题,图中箭头②表示西气东输,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西气东输能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但我国煤炭储量丰富,而石油、天然气需进口,因此西气东输目前不能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也不能彻底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紧缺问题,A、B、D错误。西气东输缓解了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能源不足的局面,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C正确。故选C。
5.A 6.B 7.C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川气东送工程管道沿线城市的发展水平较高,且天然气在生活能源中所占比重较大,沿线地区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大,因此城市分布是影响管道走向的主要经济因素,A正确。地形因素是自然因素,川气东送管道走向受交通运输、工业基础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第6题,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但与供气无关,排除与②有关的选项,A、C错误;川气东送工程主要气源地是四川盆地,而轮南到上海的西气东输工程,气源地除塔里木盆地外,还有陕甘宁气田作为补充气源,供气来源更多,④错误,排除与之有关的选项,D错误。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沿线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市场需求量大;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运输线路短,①③⑤正确。故选B。第7题,上海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生产、生活耗能大,天然气需求量大,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的目标市场都有上海,可保证上海的能源消费,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①③正确。故选C。
8.B 9.D 解析 第8题,由题意可知,该调水工程从闽江竹岐水源点建抽水泵站引水补充,要经过泵站提水方可,A错;由图可知,沿线多水库、河流,水源比较稳定,B正确;闽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C错;该调水线路主要在福建境内,没有跨过武夷山脉,D错。故选B。第9题,平潭位于岛屿,岛屿上河流短小,集水面积小,淡水资源缺乏,①正确;由于经济的发展,需水量大,所以需要调水,④正确;平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需要调水与地势关系不大,且该岛可能地势不陡峻,②③错。故选D。
10.答案 (1)自然原因: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经济原因: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或需求量大的区域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自然资源赋存量多)。
(2)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不足。
(3)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改善珠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珠三角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从国外进口油气资源;充分利用近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核电、风能、海洋能等其他替代能源等。
解析 第(1)题,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源资源比较短缺,而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但是煤炭、天然气等资源比较丰富,能源资源富裕,故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是我国自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不具有流动性,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存在巨大差异。如分自然原因和经济原因则表达为,自然原因: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经济原因: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东部供小于求,西部供大于求,需对能源进行跨区域调配。第(2)题,珠三角地区人口众多,且城市数量比较多,该区域经济比较发达,能源需求量比较大;该区域煤炭、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不足,因此珠三角地区需要调入大量天然气等能源。第(3)题,考查西气东输对调入区的积极影响。可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个方面阐述。第(4)题,从开源方面提出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加大从境外进口油气资源的能力;充分利用近海大陆架的优势,加大对近海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勘探力度;开发核电、风能、海洋能等其他替代能源等。
11.B 12.A 解析 第11题,据所学知识可知,秘鲁沿海地区受寒流等因素影响,降水少,沙漠广布;内陆地区位于亚马孙河流域,水资源丰富,故由内陆调水到沿海,B正确,沿海地区沙漠广布,人口少,A错误;同纬度太阳高度差别小,C错误;沿海地区不全是咸水,D错误。故选B。第12题,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隔,工程难度增加,A正确;该工程穿越山区,不能实现自流,B错误;秘鲁东侧降水多,可调水量大,C错误;调水水源地在山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水质好,D错误。故选A。
13.D 14.C 解析 第13题,“西氢东送”和“海氢陆送”两个项目都利用风能或光能制造氢气,再将氢气用管道输送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因此,两个项目成本相差不大,都使用管道运输,A、B错误;风能发电具有不稳定的特点,而“西氢东送”除了有风能发电,还有太阳能发电和火电作为补充,因此“海氢陆送”的产量不如“西氢东送”稳定,C错误;“西氢东送”利用了火电,因此碳排放量更大,“海氢陆送”更低碳,D正确。故选D。第14题,“西氢东送”“海氢陆送”输送的目的地主要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主要促进东部地区能源结构转型升级,A错误;可以缓解但不能改变能源资源短缺现状,B错误;氢气的使用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C正确;能够减少沿海地区的环境污染,但不能减少沿海地区的生态破坏,D错误。故选C。
15.D 16.C 解析 第15题,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西起江西吉安,东至福建福州,地跨中、东部,没有涉及西部,A错误。该工程仅为输入地提供能源,输入地能源消费资金受输入地的需求量影响,B错误。该工程的建设可发展输入地天然气工业,但不是主要目的,C错误。该工程主要向福建沿海地区输送能源,主要目的是缓解输入地能源紧缺的状况,D正确。故选D。第16题,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可增加福建的天然气消费量,减少煤炭、石油等高污染能源的用量,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①正确。随着输气管道的延伸建设,有利于促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③正确。故选C。
17.B 18.C 解析 第17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到京津,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夏季降水多,调水量大,冬季水量少,①正确;调水没有现成的渠道,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②正确;穿越黄河,为避免受黄河影响,要建穿黄隧道,④正确;中线水质较好,工程建设利于改善受水区的生态环境,③⑤错误。故选B。第18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量调水,会减轻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A错误;可能使输水线路沿线地下水位升高,加重土壤盐碱化,B错误;中线工程采用封闭的输水线路,更有利于保障水质,C正确;有利于缓解北方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但不可能解决这一问题,D错误。故选C。
19.A 20.D 21.C 解析 第19题,“T”形水网涉及沿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Ⅱ”形水网涉及沿长江经济带、沿黄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双T”形水网还包括西部经济带,意在通过西南调水至西北的西部调水工程来促进西部经济带协调发展,所以,相关学者提出的我国“双T”形水网建设构想主要是基于社会经济基础,A正确;生态系统重塑、现有水网系统和民族文化振兴都不是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第20题,从西南调水至西北的西部调水工程会使西南地区的水资源减少,但不会导致西南地区的水资源枯竭,A错误;不会使西南地区城市等级显著提升,B错误;沿线因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会加重,C错误;调水工程可以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D正确。综上所述,A、B、C错误,故选D。第21题,西部地区气候较恶劣,但这并不是西部调水工程实施进度较慢的主要原因,A错误;工程已经开始实施,所以技术条件已经成熟,B错误;气候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生态条件脆弱等,导致工程难度较大,这是工程实施进度较慢的主要原因,C正确;西部调水工程的投入成本较高,D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故选C。
22.答案 (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南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水资源需求量大。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理由:美国输水线路位于盆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线路穿过山脉,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
(3)东部调出区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原因:河流水量减少,水体的净化能力和稀释作用降低。治理措施:研究确定合理的调水量和适宜的调水时间。
西部调入区土壤盐碱化加重的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治理措施: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
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美国太平洋沿岸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与南部的气候差异,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南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需水量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农业生产需水量大,水资源短缺。第(2)题,可从其是否经过山地进行考虑。美国输水线路延伸方向与山脉走向一致,难度较小,投资少。澳大利亚输水线路穿过大分水岭,需要开凿隧道,工程量大,造价高。第(3)题,可从水体的自净能力分析其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原因。由于水调出,河流水量减少,水体的净化能力和稀释作用降低。治理措施可从调水量和调水时间方面分析。从不合理灌溉等方面分析土壤盐碱化加重的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上蒸发加剧,导致盐碱化加剧。治理措施可从建设排水工程、推广节水技术、调整农业结构等方面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