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素养综合练--2025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素养综合练--2025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4 09:4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素养综合练
一、选择题
[2022·山东卷]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  )
A.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
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
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
D.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
2.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  )
①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 ②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③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 ④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1·江苏卷]近年我国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珠三角城市群(广东省9个城市)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9+2)。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图。据此完成3~5题。
3.相比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更易建立区域统一大市场的有利条件是(  )
A.行政管辖关系 B.经济发展水平
C.风俗习惯差异 D.人口规模结构
4.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更接近(  )
A.单核多中心结构 B.双核多中心结构
C.多中心网络结构 D.核心边缘结构
5.将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香港发挥的最大优势体现在(  )
A.旅游观光 B.生产加工
C.消费市场 D.对外联系
[2023·广东卷]珠江三角洲地区某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快速推进,该村人口持续外流,村落逐渐空心化。近10年来,该村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回流人口明显增多,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据此完成6~7题。
6.导致该村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人口持续外流的主要原因是(  )
A.前往海外寻亲访友
B.被城市就业机会吸引
C.人口已超合理容量
D.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
7.近10年来,该村发展迅速的特色产业最可能是(  )
A.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
B.公共卫生和文化教育
C.旅游服务和文化创意
D.先进制造和科技研发
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可反映都市圈内“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在外围城市集聚”的城市分工特点,指数值越大,表明分工程度越高。下表为2008年、2015年和2019年我国三个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值。据此完成8~9题。
名称 2008年 2015年 2019年
上海都市圈 3.45 5.21 6.54
兰州都市圈 2.20 2.36 2.78
合肥都市圈 2.16 0.81 0.97
8.从区域空间组织视角考虑,与2008年相比,2019年上海都市圈内(  )
A.各城市间的信息流大幅降低
B.城市间功能互补性明显减弱
C.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显著提升
D.中心城市制造业多样化增强
9.根据合肥和兰州两个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变化,可以判断(  )
A.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值降低
B.兰州都市圈的地域范围扩大
C.合肥市受上海都市圈影响较大
D.合肥都市圈的城市数量增多
下图为某年西安和成都经济辐射能力示意图,图中数值越大,表明城市在该要素上的辐射力越强。据此完成10~11题。
10.与成都相比,西安(  )
A.经济规模辐射能力更强
B.信息和交通通道更畅通
C.资金和技术实力更雄厚
D.人流和物流辐射能力更强
11.为进一步提高西安市经济辐射力,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③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④提高西安市的行政等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22·山东卷]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2019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62.8∶35.5。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自然资源
C.市场需求 D.劳动力
13.该市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宜重点发展(  )
A.造纸工业 B.纺织工业
C.食品加工工业 D.装备制造工业
二、综合题
14.[2021·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05年前,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的整车厂和零部件厂大多集中在上海,此后逐渐向周边城市扩散,有四大整车厂和90%以上的零部件厂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并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材料二 为推动区域一体化,江苏省组织引领苏南苏北对口共建优质、绿色产业园区。共建以来,园区引入高素质管理与技术人才,促进人口就业,推动当地GDP快速增长。
材料三 下图为2018年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主要零部件厂在长三角城市群分布示意图。
(1)分析该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主要零部件厂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简述该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向外扩展形成的供应链体系对苏南苏北共建产业园的启示。
15.[2023·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江苏昆山、福建晋江、浙江慈溪和义乌4个县级市的城市人口规模均超100万,跃居我国大城市之列。
材料二 下表为2021年4个县级市人口与经济指标统计表。
项目 昆山 晋江 慈溪 义乌
常住人口/万人 211.2 206.9 185.9 188.5
GDP/亿元 4 748.1 2 986.4 2 379.2 1 730.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亿元 4.34 2.71 2.25 1.47
优势产业 电子信息 体育鞋服 小家电 小商品
(1)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简述4个县级市优势产业形成的相似条件。
(2)依据晋江、慈溪和义乌的优势产业类型,分析其人均GDP较昆山存在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3)说明优势产业对4个县级市发展成为大城市的促进作用。
16.[2021·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大兴是北京新的产业集聚区,承担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公共服务等功能。国际氢能示范区(图1)是大兴区和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共建项目,旨在建设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探索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环卫等服务领域的应用。
图1
材料二 新能源的广泛使用是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主要途径,海南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示范新标杆,对生态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关于现代产业体系,《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生态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壮大先进制造业”。
材料三 轨道交通是都市居民日常出行的高效方式。为了亦庄新城居民出行更加便捷,交通部门设计了沿宏达路和荣华路的两条轨道线路,每条线路均有地下方案和高架方案(图2)。
图2
(1)分析北京氢能示范区落户大兴产业集聚区的区位条件。
(2)简述大兴氢能示范区的创建对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发展的启示。
(3)如果选择荣华路的地下方案,说明选择该方案的合理性。
17.[2022·河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东莞依托区位优势(图1),制造产业起步早、发展快,但2008年后多个行业的制造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当地政府于2014年开始推进制造产业“机器换人”(图2),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与搭建服务平台,助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纵向各环节(核心零部件制造、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生产系统集成)企业在东莞快速发展。生产系统集成环节技术含量高,企业主要由当地相关企业衍生。
图1
图2
(1)简述使用工业机器人对东莞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影响。
(2)说明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纵向分解并在东莞集聚的益处。
(3)阐述工业机器人生产系统集成环节的企业在当地衍生的有利条件。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双核结构是以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两类不同功能定位的城市为主构建的。沈阳和大连是辽宁省规模较大的两大城市,两座城市区位条件优越,城市功能比较齐全,其区位和功能可以互为补充,形成双核结构可发挥最大作用,A正确;沈阳和大连均在辽宁省内,两城市间地域文化差异较小,B错误;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近都是两城市构建双核结构城市的有利条件,但都不是主要原因,C、D错误。第2题,根据目前的发展规划,沈阳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而大连不是,①错误;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可以促进沈阳、大连以及沿线地区的交流,能够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②正确;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可以促进沈阳市的技术、人才等向辽中南地区流动,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③正确;沈阳—大连双核结构主要是为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传统工业的比重不利于两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④错误。所以选C。
3.A 4.C 5.D 解析 第3题,相比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更易建立区域统一大市场的有利条件是行政管辖关系,因为珠三角城市群均属于广东省管辖;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均为多个省级行政区的合作,A正确。第4题,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更接近多中心网络结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城市群中,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可以称为中心城市,它们要发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引擎作用,C正确。第5题,将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香港发挥的最大优势体现在对外联系,因为香港背靠祖国内地,面向国际市场,利于对外联系,D正确。
6.B 7.C 解析 第6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升级的历史机遇,最早进行了对外开放发展,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工业化快速推进,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对珠三角周边乡镇的人口产生持续性的拉力,使附近村落的人口大量涌入珠三角城市群,从而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及收入报酬,B正确;前往海外寻亲访友是短暂性的人口流动,并非持续性外流,A错误;人口超过合理容量主要表现为环境恶化、资源不足,材料中并未体现,C错误;该地劳动力外流导致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人口老龄化加剧是人口外流产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B。第7题,随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产业也在不断地转型升级,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型产业转型。由材料可知,该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可推测近10年来该地发展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和文创产业,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因此吸引村民回流创业、就业,C正确。故选C。
8.C 9.C 解析 第8题,信息流通常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都市圈内的联系增强而增加,而不是降低。与2008年相比,2019年上海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增大,说明各城市间的信息流可能增加,而不是降低,A错误。从表中可以看出,2019年上海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较2008年显著增大,反映了城市间功能分工的深化和互补性的增强,而不是减弱,B错误。功能分工指数值的增大意味着中心城市(上海)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集聚程度提高,这通常伴随着中心城市辐射能力的显著提升,因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C正确。功能分工指数值的增大反映了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在外围城市集聚的趋势,这并不意味着中心城市的制造业多样化增强,它可能意味着中心城市的制造业逐渐向外围城市转移,D错误。第9题,表格显示,兰州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在2008年至2019年间有所增加,这表明兰州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可能有所发展,而不是产值降低,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功能分工指数值的变化主要反映了都市圈内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集聚程度,而不能直接反映都市圈的地域范围是否扩大,因此,无法推断出兰州都市圈的地域范围是否扩大,B错误。合肥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在2008年至2019年间显著减小,这可能与上海都市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关,合肥都市圈可能受到了上海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的影响,导致地区生产专业化集聚,功能分工指数值显著降低,C正确。功能分工指数值的变化反映了都市圈内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不能直接反映都市圈的城市数量是否增多,D错误。
10.B 11.A 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西安的经济规模较成都小,经济规模辐射能力更弱,A错误;交通通道和信息通道均是西安大于成都,所以西安信息和交通通道更畅通,B正确;资金流、技术流、人流均是西安小于成都,C、D错误。故选B。第1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可以进一步提高西安市经济辐射力,①②正确;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利于城市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西安技术流比较高,应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③错误;西安已经是陕西省的省级行政中心,提高城市行政等级不符合实际,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B 13.D 解析 第12题,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市拥有丰富的铁矿,主要发展钢铁工业,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导致第一产业比重较低,故B正确;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将带动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包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等,故A错误;嘉峪关市的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农产品需求量较大,因此市场对第一产业的需求一样很大,故C错误;区域内的劳动力,可能大量参与到工业之中,对第一产业有所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影响,故D错误。选B。第13题,阅读材料可知,嘉峪关市已经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推进工业结构优化的进程,应当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装备制造工业适宜成为重点发展工业,故D正确;造纸工业需要大量的造纸原材料,嘉峪关市缺原料,故A错误;纺织工业需要大量纺织原材料和劳动力,但嘉峪关这两方面区位优势不明显,故B错误;食品加工工业需要第一产业作为产业基础,材料显示嘉峪关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不适宜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工业,故C错误。选D。
14.答案 (1)分布格局: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整车厂附近。原因:有利于加强生产协作和技术交流;降低物流成本;快速响应市场。
(2)启示:明确园区的主导产业,以此为核心大力引进主导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引入低能耗、低排放、高增长产业;有针对性地引进与之相关联、相配套的项目,提高产业的集聚度;重视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的综合引进。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主要零部件厂在上海市分布有81家,在苏州分布有10家,在南京分布有8家,在镇江分布有7家,在宁波分布有10家,在常州分布有5家,在杭州分布有4家,在台州分布有4家,在泰州分布有3家,在无锡、芜湖、安庆各分布有2家,在扬州、南通、嘉兴、铜陵、宣城各分布有1家。整车厂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宁波市、南京市、扬州市。由此可得,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主要零部件厂的分布格局是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整车厂附近多。形成原因是大型汽车制造企业零部件厂与整车厂之间有生产协作关系,彼此靠近分布,有利于加强生产协作和技术交流;降低物流成本;快速响应市场。第(2)题,根据材料“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的整车厂和零部件厂大多集中在上海,此后逐渐向周边城市扩散”可知,在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下,承接大城市产业扩散所建的产业园要注意明确园区的主导产业,以此为核心大力引进主导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加强与主导产业区域的协作关系。由材料“共建优质、绿色产业园区”可知,要注意引入低能耗、低排放、高增长产业。由材料“园区引入高素质管理与技术人才,促进人口就业”可知,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与之相关联、相配套的项目,提高产业的集聚度,增加就业岗位,促进人口就业;同时重视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的综合引进,推动园区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15.答案 (1)对外开放早,产业起步早(产业区位好);产业基础好,产业发展快;专业化生产协作好,生产效率高;产业集聚强,产业创新环境好。
(2)相对较低。三市均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较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较低。
(3)产业规模大,产业集聚;对第三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强,容纳劳动力多,城镇化进程快。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苏昆山、福建晋江、浙江慈溪和义乌对外开放时间较早,产业起步较早,产业区位较好,劳动力充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基础较好;区域经济发展专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协作条件较好,生产效率较高;区域产业集聚,便于信息的交流与融合,产业创新环境好。第(2)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晋江、慈溪和义乌的人均GDP低于昆山。晋江优势产业为体育鞋服,慈溪优势产业为小家电,义乌优势产业为小商品,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相对较小;昆山优势产业为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较高,产品附加值较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晋江、慈溪和义乌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较低,昆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较高,说明三地的企业规模较小,小于昆山的企业规模。第(3)题,优势产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促进城镇化进程;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四地的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集聚效益较强,能够发挥集聚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
16.答案 (1)①大兴作为北京的新城区,土地较充足,地价较低,有利于降低示范区建设成本;②新城区公交、环卫等服务领域为氢能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市场;③位于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基础好,协作条件好。
(2)①围绕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发展绿色低碳产业;②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特的政策优势,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引进高科技人才和技术;③建立产业示范园区;④发展先进制造业,注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①荣华路为城市主干道,邻近住宅区和商业区,人口众多,客流量大。②地下方案避免了地面建设空间不足(绿化带过窄)、噪声过大等问题。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大兴是北京新的产业集聚区,承担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公共服务等功能”可知,大兴作为北京的新城区,土地较充足,地价较低,有利于降低示范区建设成本;由材料“探索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环卫等服务领域的应用”可知,新城区公交、环卫等服务领域为氢能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市场;由材料“大兴是北京新的产业集聚区”可知,位于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基础好,协作条件好。第(2)题,由材料“新能源的广泛使用是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主要途径”可知,围绕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由材料“《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生态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壮大先进制造业’”可知,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特的政策优势,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引进高科技人才和技术;由材料“海南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示范新标杆,对生态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可知,建立产业示范园区,同时发展先进制造业,注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第(3)题,读图并结合材料“轨道交通是都市居民日常出行的高效方式。为了亦庄新城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可知,荣华路为城市主干道,邻近住宅区和商业区,人口众多,客流量大;地下方案避免了地面建设空间不足(绿化带过窄)、噪声过大等问题。
17.答案 (1)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与档次,带动本地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
(2)利于各环节专业化发展;利于降低成本;利于技术交流与创新。
(3)本地制造产业具有多样、旺盛的市场需求;本地相关制造产业提供设备、人才与技术支撑;当地政策与产业服务平台提供扶持。
解析 第(1)题,使用工业机器人对东莞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影响需要结合生产成本和产业链进行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用工业机器人可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工业机器人可以实现生产过程标准化,从而提升产品质量与档次,增强产业竞争力;可以扩大该地的机器人市场,从而带动本地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第(2)题,工业集聚的好处需要从生产成本和信息交流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纵向分解有利于各个环节生产的专业化,提高生产的专业化水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纵向分解并在东莞集聚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纵向分解并在东莞集聚有利于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促进生产技术革新,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第(3)题,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莞所在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制造业类型众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较旺盛;结合材料可知,东莞制造产业起步早、发展快,产业发展时间较长,制造业基础雄厚,相关制造产业可以为机器人生产提供设备、人才与技术支撑;结合材料“当地政府于2014年开始推进制造产业‘机器换人’(图2),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与搭建服务平台,助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纵向各环节(核心零部件制造、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生产系统集成)企业在东莞快速发展”可知,当地政策与产业服务平台为工业机器人生产提供扶持,政策支持力度较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