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测评--2025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测评--2025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4 09:4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测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某位大学教授把中国首先分成东部和西部,再分成南部和北部,形成四大综合区,并命名为“金色中国”“黄色中国”“银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如图)。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四大综合区的划分特点是(  )
A.区域间有明确的区际边界
B.区域划分的依据主要是自然景观差异
C.区域内部只存在整体性
D.区域间优势互补体现区域的动态性
2.我国四大综合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的是(  )
A.“金色中国”区应扩大绿洲农业的规模
B.“黄色中国”区农作物以水稻和小麦为主
C.“银色中国”区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D.“绿色中国”区适宜发展立体农业
[2024·天津和平高二统考期末]澳大利亚由6个州和两个地区(北部领地和首都地区)组成,下图为澳大利亚行政区划及某年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澳大利亚各行政区(  )
A.依据单一指标划分
B.有明确的边界
C.根据自然差异划分
D.人口密度接近
4.澳大利亚各州区域差异较大,下面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西澳大利亚州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最大
B.南澳大利亚州纬度较高,气候凉爽,最适宜居住
C.大陆东南部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
D.北部领地水热条件较好,是该国最主要农业区
[2024·北京丰台高二期末]读桥子沟流域图,完成5~6题。
5.图中流域(  )
A.是有一定范围、形状的干支流系统
B.不同层级可通过空间尺度大小体现
C.西沟内部的干流、支流具有相同的特征
D.因政府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图例“海拔/m”
6.图中(  )
A.每个流域均具有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
B.流域内水资源具有功能单一和开放共享的特点
C.东、西沟流域是独立的空间单元,相互间没有影响
D.流域的自然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与地域文化无关
[2024·北京东城高二期末]避暑型气候的重要指标是人体感知温度,其由气温、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多种因子构成。我国避暑型气候共有五种类型,分别为中东部山岳型、西南高原型(青藏高原的南部和西部地区、云贵高原)、环渤海低山丘陵型(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东北山地平原型(黑龙江省、吉林省等)、西北山地高原型(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天山、阿尔泰山等)。下表为我国各类避暑型气候夏季主要气象指标。读表,完成7~8题。
类型 气温/℃ 湿度/% 风速/(m·s-1) 太阳辐射/(W·m-2)
中东部 山岳型 22.7 68.2 9.8 927.2
① 24.3 47.7 5.0 1 114.7
② 26.0 49.7 5.4 929.7
③ 26.5 34.2 6.1 971.4
④ 26.6 70.4 6.4 862.7
7.推测表中①为(  )
A.西北山地高原型 B.环渤海低山丘陵型
C.西南高原型 D.东北山地平原型
8.表中②地成为避暑适宜地的条件是(  )
A.临近海洋,湿度较大
B.纬度较高,夏季气温较低
C.海拔较高,太阳辐射弱
D.深居内陆,风速较小
[2024·山东泰安期末]广东省历来有“方言宝库”之称,境内形成粤语、闽语、客家话三大汉语方言区,个别地区兼用其他方言。近年来,因教育普及与经济发展,广东省的方言分布格局不断变化。下图示意广东省方言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9.广东省三大方言区具备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覆盖范围的动态性
B.区域划分指标的多样性
C.区域分区边界的明确性
D.区域内特征完全一致性
10.与客家话区相比,广东省粤语区(  )
A.气候更为干热 B.地势更加崎岖
C.城镇化率更高 D.农业产值更低
[2024·河北邯郸高二模拟]根据山东省各地级市的地理位置,可以将山东省划分为以济南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以青岛为中心的胶东经济圈和以临沂为中心的鲁南经济圈。下图示意2013—2020年山东省及山东省三大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变化趋势。据此完成11~13题。
11.山东省划分不同的经济圈主要是为了(  )
A.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实现共同富裕,体现社会发展公平
C.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D.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
12.山东省内部划分为不同的经济圈反映了(  )
A.区域内部的差异性 B.区域间的相似性
C.区域内部的整体性 D.区域间的关联性
13.实现山东省三大经济圈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措施为(  )
A.鲁南经济圈人口向胶东经济圈迁移
B.充分利用各经济圈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C.扩大省会经济圈的行政管理范围
D.三大经济圈进行人口和产业相互转移
京津冀地区地处我国北方地区,湖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省级行政区,两地区之间既有显著的区域差异,也有紧密的区域联系。下表示意京津冀地区与湖北省区域要素差异。据此完成14~16题。
区域名称 京津冀地区 湖北省
地理位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形特点 以平原为主 以山地、丘陵为主
气候类型 大部分为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农作物及熟制 以小麦为主,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以水稻为主,一年两熟
人口数量 (2022年) 10 967.3万人 5 844万人
优势自 然资源 耕地资源、海洋资源、 矿产资源等 水资源、水能资源、生 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14.导致京津冀地区与湖北省耕地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与气候 B.人口与位置
C.耕作方式与技术 D.农作物与劳动力
15.目前,京津冀地区与湖北省区域关联性最为紧密的自然资源是(  )
A.耕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生物资源 D.水资源
16.针对京津冀地区与湖北省区域关联性最为紧密的自然资源问题,京津冀地区还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快资源勘探,扩大矿产资源开采量
B.倡导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C.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D.加强耕地保护,控制耕地转非耕地
二、综合题(共52分)
17.[2024·河南开封期中](18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秘鲁伊基托斯市位于亚马孙河南岸热带雨林区,终年高温多雨,平均海拔104米,城区周围都是河流。2018年人口43.76万,为洛雷托省省会。这里原为印第安人的一个渔村,1863年设市,为周边地区橡胶等农产品的主要集运港,对外交通主要依靠亚马孙河航运和航空。尽管距离亚马孙河河口有3 700千米,但小型海轮还是可以沿河直达城中港口。
伊基托斯的发展与橡胶有着不解之缘。20世纪初期,该市抓住发展橡胶产业的契机,迅速跻身为亚马孙地区的商业中心。“橡胶热”之后,该市经历过一段萧条时期。为了推动当地发展,秘鲁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这里实行特殊经济政策,1980年辟为自由港,约4 000种商品免税进口,经济再度得以繁荣。目前该市建有炼油、木材、造纸、橡胶等工业。
令人好奇的是,该市至今仍未修建高速公路和铁路与外界相连。许多伊基托斯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迈出过这座城市,难以理解外面的世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当地独特的亚马孙民居和习俗很好地保存下来。一些绘有壁画的欧式建筑,如今尚保留着当年的风姿。这里热带雨林风光绮丽,旅游业兴盛。从机场到市内的马路上,各种摩托车川流不息。游览码头停满了各种船只,可载游客去水上观光。
伊基托斯位置
(1)归纳伊基托斯市的地理环境特点。(4分)
(2)橡胶产业是伊基托斯市崛起的基础,该市依托橡胶产业发展是否明智 说出你的理由。(6分)
(3)该市不修建铁路和高速公路,以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彰显特色是否合理 人们称伊基托斯为“与世隔绝的天使之城”,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内涵 (8分)
18.(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指标划分出的地理单元。江苏省是我国东部较为发达的省级行政区,全省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区域。江苏省南北经济差异显著,全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材料二 下图为江苏省三个区域划分图。
(1)列举江苏省划分苏南、苏中和苏北的主要依据指标。(6分)
(2)分别简述苏南和苏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8分)
(3)从区域联系角度,为江苏省三大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19.[2024·四川成都高二期末](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以梅里雪山为核心可划分出三大生态地理区域(下图):川西藏东高山深谷针叶林区,东喜马拉雅南翼山地季雨林区和云贵高原常绿阔叶林、松林区。三大生态地理区域自然景观差异显著。
(1)根据下列要求,用1~2个词语概括三个生态地理区域典型的地理特征。(6分)
生态地理区域 具体要求 典型地理特征
川西藏东高山深谷区 地形特征     
东喜马拉雅南翼地区 植被特征     
云贵高原区 降水特征     
(2)分析川西藏东地区高山深谷的形成原因。(4分)
(3)说明东喜马拉雅南翼山地季雨林的形成原因。(6分)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区域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进行的,西北地区以戈壁、荒漠为主,被称为“金色中国”;北方地区以黄土和黑土为主,被称为“黄色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冰川广布,被称为“银色中国”;南方地区植被覆盖率高,被称为“绿色中国”。故B正确。自然区域之间没有明确的边界,A错误。区域是一个整体,内部也具有差异性,C错误。区域之间优势互补体现区域的开放性和联系性,D错误。故选B。第2题,西北地区容易出现荒漠化,不适宜扩大绿洲农业的规模,A错误;“黄色中国”为北方地区,农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B错误;“银色中国”为青藏地区,应注重环境保护,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C错误;“绿色中国”为南方地区,低山丘陵广布,适合利用地形优势发展立体农业,D正确。故选D。
3.B 4.C 解析 第3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各行政区有明确的边界和地理位置,B正确;行政区一般是根据自然和人文指标划分的,不是依据单一指标划分的,A、C错误;各行政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差异,人口密度也有差异,D错误。故选B。第4题,西澳大利亚州沙漠广布,环境承载力小,A错误;南澳大利亚州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不是澳大利亚最适宜居住的区域,B错误;大陆东南部地区自然环境优越,人口密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C正确;北部领地不是该国最主要农业区,该国最主要农业区位于墨累—达令盆地,D错误。故选C。
5.B 6.A 解析 第5题,图中流域是由具有一定范围、形状的干支流系统组成的区域,A错误;不同层级可通过空间尺度大小体现,B正确;西沟内部的干流、支流具有相似的特征,不完全相同,C错误;地图中的图例海拔/m是国家测绘部门统一规定的,D错误。故选B。第6题,图中每个流域均具有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A正确;流域内水资源具有功能多样和开放共享的特点,B错误;流域具有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东、西沟流域是相对独立的空间单元,但相互间是存在联系的,C错误;流域的自然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与地域文化有关,D错误。故选A。
7.C 8.B 解析 第7题,结合材料可知,①的气温较低,湿度较低,风速最小,太阳辐射在五地中最强,根据其气候特征可推测西南高原型与①匹配,C正确。环渤海低山丘陵型临近海域,湿度较大,与④匹配。西北山地高原型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因此湿度最小,与③匹配。东北山地平原型各项指标较为适中,与②匹配。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8题,综合上题分析,①为西南高原型,②为东北山地平原型,③为西北山地高原型,④为环渤海低山丘陵型。东北山地平原型成为避暑适宜地主要是因为其纬度较高,夏季气温相对较低,B正确。临近海洋,湿度较大,与环渤海低山丘陵型匹配,A错误。海拔较高,太阳辐射较强,C错误。深居内陆,风速较小,不利于散热避暑,且与东北山地平原型不匹配,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A 10.C 解析 第9题,由题中信息可知,因教育普及与经济发展,广东省的方言分布格局不断变化,说明区域覆盖范围存在动态性,A对;图中区域划分指标单一,仅根据方言分布划分,没有体现出区域划分指标的多样性,B错;方言区边界具有过渡性,而非明确性,C错;区域内特征不可能完全一致,只是以某个指标为主,D错。故选A。第10题,客家话区主要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粤语区主要位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相比客家话区,粤语区纬度稍低,受海洋影响更大,气候更加湿润,A错;客家话区主要位于山区,粤语区有山区,也有珠三角平原地区,地势较平坦,B错;广东省粤语区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珠三角大部分地区,城镇化率更高,C对;粤语区农业多面向城市或出口,产值更高,D错。故选C。
11.A 12.A 13.B 解析 第11题,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区域。①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如划定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②消除贫困,体现社会公平,如划定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等;③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如划定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区等;④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如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综上所述,山东省划分不同的经济圈主要是为了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A对,排除B、C、D。故选A。第12题,读2013—2020年山东省及山东省三大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变化趋势图可知,山东省三大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山东省内部划分为不同的经济圈反映了区域内部的差异性,A对,排除B、C、D。故选A。第13题,读图、结合已学知识及上题分析,山东省三大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反映了区域内部的差异性,依据协调发展战略,要实现山东省三大经济圈协调高质量发展,就要强化各自功能定位,各有侧重推动要素在各经济圈间的流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点解决区域不平衡发展、地区发展差距大的矛盾,从而促进各自进一步发展。所以,实现山东省三大经济圈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措施应为,充分利用各经济圈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省会经济圈,扎实推进“强省会”战略,建成中国北方强劲增长极;胶东经济圈,着力打造国际海洋创新发展高地;鲁南经济圈,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综上所述,B对,排除A、C、D。故选B。
14.A 15.D 16.B 解析 第14题,京津冀地区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但热量较少,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是小麦;湖北省多丘陵、山地,耕地面积小,但热量较多,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故造成两地区耕地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与气候,A正确。人口与位置、耕作方式与技术、农作物与劳动力对耕地类型影响不大,B、C、D错误。故选A。第15题,京津冀地区降水偏少,工农业用水量大,是我国水资源较为短缺的地区之一;湖北省降水丰富,水资源盈余多,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湖北省与河南省交界处的丹江口水库向京津冀地区输水,以缓解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故目前京津冀地区与湖北省区域关联性最为紧密的自然资源是水资源,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16题,京津冀地区降水偏少,工农业用水量大,水资源短缺,在当前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的同时,还要倡导工农业节水、公众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B正确。加快资源勘探,扩大矿产资源开采量;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耕地保护,控制耕地转非耕地,都不能缓解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A、C、D错误。故选B。
17.答案 (1)伊基托斯市位于低纬度地区、亚马孙雨林区,平原地形,终年高温多雨,河流密布,盛产橡胶,对外交通以水运和航空为主。
(2)不明智。橡胶产业属于初级工业产品,利润较低;伊基托斯市交通不便,不利于橡胶制品的运输,运费较高;橡胶产业技术门槛较低,不利于产业的持续发展。
(3)合理。伊基托斯市西部为高大的山脉,工程建设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东部距海遥远,且为雨林区,沼泽、河流密布,需要建设大量桥梁,总体投资大,技术难度大。“与世隔绝”是指伊基托斯市的交通不便,与外部的联系较少;“天使之城”是指由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当地具有独特的民居与异域风情的欧式建筑交相呼应,风光特色十足。
解析 第(1)题,从图中来看,伊基托斯市位于赤道附近,地处低纬度地区,位于亚马孙河南岸热带雨林区,此处地形以平原为主,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材料提及城区周围都是河流,河流密布,“伊基托斯的发展与橡胶有着不解之缘”,该地盛产橡胶,由于该地位于雨林内部,对外交通主要依靠亚马孙河航运和航空。第(2)题,20世纪初期,该市抓住发展橡胶产业的契机,“橡胶热”之后,该市经历过一段萧条时期,而橡胶产业属于初级工业产品,其利润较低;由于该地位于雨林内部,对外交通主要依靠亚马孙河航运和航空,橡胶类制品依赖陆上运输,伊基托斯市陆上运输交通不便,不利于橡胶制品的运输,运费较高;橡胶产业发展时间长,其技术门槛较低,不利于产业的持续发展。故该市依托橡胶产业发展并不明智。第(3)题,伊基托斯市西部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难以跨越,进行道路工程建设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东部距海遥远,且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区,沼泽、河流密布,需要建设大量桥梁,道路建设的总体投资大,技术难度大。因此该市不修建铁路和高速公路是合理的。“与世隔绝”是指伊基托斯市的交通不便,与外部的联系较少;“天使之城”是指由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当地具有独特的民居与异域风情的欧式建筑交相呼应,热带雨林地区的风光特色十足,游客可以依据当地具体情况选择摩托或者乘船观赏这些风光,而这座城市也将变为美不胜收的旅游胜地。
18.答案 (1)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行政区划。
(2)苏南:邻近上海,易于得到上海辐射;水陆交通便利;经济和产业基础好;教育科技水平高。苏北:农业基础好;劳动力丰富廉价;土地资源丰富。
(3)完善交通网;实施产业转移;加强区域合作和分工;省内对口帮扶,优势互补。
解析 第(1)题,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它是人们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江苏省北部的城市属于苏北,江苏省中部的城市属于苏中,江苏省南部的城市属于苏南,是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划分的;依据区域发展不平衡、梯度特征明显的省情实际,江苏省界定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区域的范围,有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由图可知,江苏省北部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称之为苏北地区,扬州、南通、泰州处于江苏省中部,苏中,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属于苏南,故划分依据也包括行政区划。由此可知,江苏省划分苏南、苏中和苏北的主要依据指标包括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行政区划。第(2)题,苏北和苏南首先是地理位置上的差异,虽然苏北和苏南都是江苏省的一部分,但是因为河流阻隔,苏南接近长三角核心,水陆交通便利;邻近上海,易于得到上海辐射。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苏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苏北,经济基础好,尤其是产业基础好;苏南教育科技水平高。而苏北工业基础相对较弱,农业基础好;劳动力丰富廉价;土地资源丰富。第(3)题,完善交通网,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加快苏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实施产业转移;加强区域合作和分工,实现互补发展;苏中地区要提高工业化水平,防治环境污染;省内对口帮扶,优势互补,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区域工业化水平。
19.答案 (1)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 山地季雨林、植被茂密 降水丰富,夏季多、冬季少
(2)板块挤压(或板块边界、交界、板块碰撞),使岩层弯曲形成高山和谷地;多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河流流量大、流速快,下切侵蚀加深谷地。
(3)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地处喜马拉雅山南坡,雨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水热条件较好,发育形成喜暖湿的山地季雨林。
解析 第(1)题,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川西藏东高山深谷区澜沧江、金沙江等大河从峡谷处流经,地形特征表现出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东喜马拉雅南翼地区,植被以山地季雨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群落结构复杂;云贵高原区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年降水量较大,夏季多、冬季少,年际变化大。第(2)题,川西藏东地区高山深谷的形成原因主要从内力作用、外力侵蚀作用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川西藏东地区处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碰撞,使岩层弯曲,形成高山和谷地;多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青藏高原河流发育较多,河流流量大,受地势落差影响,河流流速快,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强,加深谷地。第(3)题,东喜马拉雅南翼山地季雨林的形成原因主要从水热条件分析。东喜马拉雅南翼山地纬度较低,太阳辐射量较大,热量充足;处在喜马拉雅山南坡,雨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水分条件好;水热条件较好,适宜的水热组合条件,发育形成喜暖湿的山地季雨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