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二章素养提升课(五)电路故障、含容电路分析及电阻表的原理课件+学案(两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二章素养提升课(五)电路故障、含容电路分析及电阻表的原理课件+学案(两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4-10 11:16:26

文档简介

素养提升课(五) 电路故障、含容电路分析及电阻表的原理
1.掌握电路故障分析的方法,会判断电路故障。
2.会分析含电容器的有关电路,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3.理解多用电表电阻挡的工作原理,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电路故障分析与判断
1.故障特点
(1)断路特点:表现为两端电压不为零而电流为零。
(2)短路特点:用电器或电阻发生短路,表现为电路中电流不为零但用电器或电阻两端电压为零。
2.检查方法
电压表 检测 电路中接有电源,开关闭合,如果两点间电压表示数为零,则说明可能在并联路段之外有断路,或并联路段短路
电流表 检测 电路中接有电源,开关闭合,用电流表测量各部分电路上的电流,通过对电流值的分析,可以确定故障情况和位置。在使用电流表检测时,一定要注意电流表的极性和量程
电阻表 检测 电路中切断电源的前提下,某两点间测量值很大时,表示其间存在断路;当测量值很小或为零时,表示其间存在短路
假设法 将整个电路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假设某部分电路发生某种故障,运用闭合电路或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进行推理
【典例1】 如图所示电路中,由于某处出现了故障,导致电路中的A、B两灯变亮,C、D两灯变暗,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A.R1短路 B.R2断路
C.R2短路 D.R3短路
D [A灯在干路上,A灯变亮,说明电路中总电流变大,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的外电阻减小,这就说明电路中只会出现短路而不会出现断路,选项B错误;因为短路部分的电阻变小,分压作用减小,与其并联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减小,C、D两灯变暗,A、B两灯变亮,这说明发生短路的电阻与C、D两灯是并联的,而与A、B两灯是串联的。观察电路中电阻的连接形式,只有R3短路符合条件,选项A、C错误,D正确。]
[针对训练]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6 V,当开关S接通后,灯泡L1和L2都不亮,用电压表测得各部分的电压是Uab=6 V,Uad=0,Ucd=6 V,由此可断定(  )
A.L1和L2的灯丝都烧断了
B.L1的灯丝烧断了
C.L2的灯丝烧断了
D.变阻器R断路
C [由Uab=6 V可知,电源完好,灯泡都不亮,说明电路中出现断路故障,且在a、b之间。由Ucd=6 V可知,灯泡L1与变阻器R是通的,断路故障出现在c、d之间,故灯L2断路。所以选项C正确。]
2.如图所示,E为内阻不能忽略的电池,R1、R2、R3均为定值电阻,电压表与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开始时开关S闭合,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某时刻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均变大,则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是(  )
A.R1断路 B.R2断路
C.R1短路 D.R3短路
B [若R1断路,电流表读数为零,A错误;若R2断路,外电路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内电压减小,则电压表读数变大;R3的分压增大,则电流表的读数变大,B正确;若R1短路,外电路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内电压增大,则电压表读数变小,电流表的读数变大,C错误;若R3短路,外电路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内电压增大,则电压表读数变小,D错误。]
 含电容器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1.电路稳定后,由于电容器所在支路无电流通过,此支路相当于断路,因此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就等于该支路两端的电压。
2.当电容器和电阻并联后接入电路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与其并联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
3.电路的电流、电压变化时,将会引起电容器的充(放)电。如果电容器两端电压升高,电容器将充电;如果电压降低,电容器将通过与它连接的电路放电。
4.根据公式Q=CU或ΔQ=CΔU,求电荷量及其变化量。
【典例2】 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10 V,内阻可忽略,R1=4 Ω,R2=6 Ω,C=30 μF。
(1)求S闭合后,电路稳定时通过R1的电流;
(2)S原来闭合,现将其断开至电路稳定,求这个过程中流过R1的总电荷量。
[解析] (1)S闭合后,电路稳定时,R1、R2串联,I==1 A。
(2)S闭合时,电容器两端电压UC=U2=IR2=6 V,储存的电荷量Q=CUC。S断开至达到稳定后电路中电流为零,此时UC′=E,储存的电荷量Q′=CUC′。很显然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增加了ΔQ=Q′-Q=CUC′-CUC=1.2×10-4 C。电容器上电荷量的增加是在S断开以后才产生的,只能通过R1这条电路实现,所以流过R1的电荷量就是电容器增加的电荷量。
[答案] (1)1 A (2)1.2×10-4 C
[针对训练]
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移动时,关于电灯L的亮度及电容器C所带电荷量Q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L变暗,Q增大 B.L变暗,Q减小
C.L变亮,Q增大 D.L变亮,Q减小
B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外电路总电阻减小,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知,干路电流增大,电源的内电压增大,路端电压减小,灯L变暗,通过灯L的电流减小,而干路电流增大,则通过R1的电流增大,R1两端的电压增大,则滑动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减小,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减小。故B正确。]
4.(2023·海南卷)如图所示电路,已知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电容器电容为C,闭合开关K,待电路稳定后,电容器上电荷量为(  )
A.CE B.CE
C.CE D. CE
C [电路稳定后,由于电源内阻不计,则整个回路可看成3R、2R的串联部分与R、4R的串联部分并联,若取电源负极为零电势点,则电容器上极板的电势为φ上=·2R=,电容器下极板的电势为φ下=·4R=,则电容器两端的电压U下上=,则电容器上的电荷量为Q=CU上下=CE,C正确。]
 电阻表的原理
1.内部结构:由表头、电源和可变电阻三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2.测量原理
(1)当红、黑表笔相接时,如图甲所示,被测电阻Rx=0,调节R的阻值,使=Ig,则表头的指针指到满刻度,所以刻度盘上指针的满偏处定为电阻表刻度的零点。(r+Rg+R)是电阻表的内阻R内。
(2)当红、黑表笔不接触时,如图乙所示,被测电阻Rx→∞,表头中没有电流,指针不偏转,此时指针所指的位置是电阻表刻度的“∞”点。
(3)当红、黑表笔间接入被测电阻Rx时,如图丙所示,通过表头的电流I=,得Rx=-R内,每个Rx值都对应一个电流值,在刻度盘上直接标出与I值对应的Rx值。
3.中值电阻及其应用
电阻表表盘中央刻度处的电阻,叫中值电阻,R中=R内,使用电阻表测电阻时,指针指在中值电阻附近,误差较小。
【典例3】 把一量程为6 mA、内阻为100 Ω的电流表改装成电阻表,电路如图所示,现备有如下器材:A.电源E=3 V(内阻不计);B.滑动变阻器0~100 Ω;C.滑动变阻器0~500 Ω;D.红表笔;E.黑表笔。
(1)滑动变阻器选用________。
(2)红表笔接________端,黑表笔接________端。(均选填“M”或“N”)
(3)按正确方法测量Rx,指针指在电流表2 mA刻度处,则电阻值应为________;若指在电流表3 mA刻度处,则电阻值应为________。
(4)若该电阻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池电动势变小,内阻变大,但此表仍能调零,按正确使用方法再测上述电阻Rx,其测量结果与原结果相比将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析] (1)两表笔直接接触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流达到满偏Ig=
解得R0=400 Ω,故滑动变阻器应选C。
(2)红表笔接内部电源的负极,黑表笔接内部电源的正极,所以红表笔接N端,黑表笔接M端。
(3)电流I=2 mA时,有I=
解得Rx=1 000 Ω
电流I′=3 mA时,I′=
解得Rx′=500 Ω。
(4)当电池电动势变小,内阻变大时,电阻表重新调零,由于满偏电流Ig不变,由公式Ig=,电阻表内阻得调小,待测电阻的阻值是通过电流表的示数体现,由公式I===,可知当r内变小时,接入同样的被测电阻,通过的电流变小,电阻表读数变大。
[答案] (1)C (2)N M (3)1 000 Ω 500 Ω (4)偏大
[针对训练]
5.如图所示为电阻表的原理示意图。其中,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300 μA,内阻rg=100 Ω,调零电阻最大值R=50 kΩ,串联的定值电阻R0=50 Ω,电池电动势E=1.5 V。用它测量电阻Rx,能准确测量的阻值范围是(  )
A.30~80 kΩ B.3~8 kΩ
C.300~800 Ω D.30~80 Ω
B [用电阻表测量电阻,指针指在表盘中央附近时测量结果比较准确。当电流最大时,Ig=,其中R内为电阻表的内阻,得R内== Ω=5 000 Ω,用它测量电阻Rx,当指针指在表盘中央时Ig=,得Rx=-R内=5 000 Ω,故能准确测量的阻值范围是5 kΩ附近,选项B正确。]
素养提升练(五) 电路故障、含容电路分析及电阻表的原理
1.如图所示,灯泡L1、L2原来都正常发光,由于故障两灯突然熄灭,(假设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多用电表的电压挡并联在ac两端,示数为0,说明ac间断路
B.将多用电表的电压挡并联在cd两端,有示数,说明cd间完好
C.将多用电表的电压挡并联在ad两端,有示数;并联在ac两端,示数为0,说明cd间断路
D.断开S,将L1拆下,使用多用电表电阻挡,调零后将红、黑表笔连接在L1两端,如果指针不偏转,说明L1完好
C [将多用电表的电压挡并联在ac两端,示数为0,说明abdc间有断路。将多用电表的电压挡并联在cd两端,有示数,说明cabd间没有断路。将多用电表的电压挡并联在ad两端,有示数,说明abd间没有断路;并联在ac两端,示数为0,说明abdc间有断路,故说明cd间断路。断开S,将L1拆下,使用多用电表电阻挡,调零后将红、黑表笔连接在L1两端,如果指针不偏转,说明电阻∞,说明L1断路。]
2.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电压表内阻看作无限大,电流表内阻看作零。实验中由于电路发生故障,发现两电压表示数相同了(但不为零),若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某一用电器故障引起的,则可能的故障是(  )
A.RP断路 B.R2断路
C.R1短路 D.R3短路
B [若R3短路,则电压表V2示数为零;若RP断路,则电压表V2示数为零;若R1短路,V1测滑动变阻器和R2串联总电压,V2测R2两端电压;若R2断路,两电压表均测R3两端电压,电压表示数相同。故A、C、D错误,B正确。]
3.把一个满偏电流为3 mA的电流表改装成电阻表,其中电源电动势为3 V。在测电阻时,电流表指针指在表盘上2 mA处,在改成相应的电阻刻度时,应是(  )
A.250 Ω B.500 Ω
C.1 000 Ω D.1 500 Ω
B [当电流表满偏时,电阻表的内阻为R内== Ω=1 000 Ω,当电流表指针指在表盘上2 mA 处时,整个回路的电阻Rx+R内== Ω=1 500 Ω,所以Rx=500 Ω,选项B正确。]
4.如图是一个将电流表改装成电阻表的示意图,此电阻表已经调零,用此电阻表测一阻值为R的电阻时,指针偏转至满刻度的处。现用该表测一未知电阻,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处,则该电阻的阻值为(  )
A.4R B.5R
C.10R D.16R
D [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调零时有E=IgR内;指针偏转至满刻度的时有E=;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时有E=。联立三式可解得Rx=16R。D正确,A、B、C错误。]
5.(多选)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6 V,内阻r=1 Ω,电阻R1=6 Ω,R2=5 Ω,R3=3 Ω,电容器的电容C=2×10-5 F。若将开关S闭合,电路稳定时通过R2的电流为I;断开开关S后,通过R1的电荷量为q。则(  )
A.I=0.75 A B.I=0.5 A
C.q=2×10-5 C D.q=1×10-5 C
AD [开关S闭合时,I==0.75 A,选项A正确,B错误;此时UC=UR并=1.5 V,QC=CUC=3×10-5 C,若将开关断开,则电容器上所带的电荷通过R1、R3放掉,因I1∶I3=R3∶R1=1∶2,根据q=It可知,通过R1的电荷量q=QC=1×10-5 C,选项C错误,D正确。]
6.阻值相等的四个电阻、电容器C及电池E(内阻可忽略)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开关S断开且电流稳定时,C所带的电荷量为Q1;闭合开关S,电流再次稳定后,C所带的电荷量为Q2。Q1与Q2的比值为(  )
A. B.
C. D.
C [S断开时等效电路如图甲所示,
电容器两端电压为U1=R×=E;S闭合时等效电路如图乙所示,电容器两端电压为U2=R=E,由Q=CU得==,故选项C正确。]
7.(多选)直流电源E、定值电阻R1、R2以及电容器C和开关S构成的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E=5 V,内阻忽略不计,R1=2 Ω,R2=3 Ω,C=5 μF,开关S处于闭合状态,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C上的电荷量为1.0×10-5 C
B.电容器C上的电荷量为1.5×10-5 C
C.断开开关S,电容器C增加的电荷量为1.5×10-5 C
D.断开开关S,电容器C增加的电荷量为1.0×10-5 C
BD [开关S闭合,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等于R2两端电压,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U1=R2=3 V,由电荷量表达式可知Q1=U1C=1.5×10-5 C,故A错误,B正确;开关S断开,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U2=E=5 V,由电荷量表达式可知Q2=U2C=2.5×10-5 C,ΔQ=Q2-Q1=1.0×10-5 C,故C错误,D正确。]
8.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电路稳定后,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间的带电质点P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若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向b端移动,则(  )
A.电压表读数减小
B.电流表读数增大
C.质点P将向下运动
D.R1消耗的功率减小
D [由题图可知,R1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容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当滑片向b端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电路总电阻增大,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同时R1两端的电压减小,所以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减小,故A、B错误;流过R1的电流减小,由公式P=I2R知R1消耗的功率减小,故D正确;电容器板间电压增大,板间电场强度增大,故质点P受到向上的静电力增大,则重力小于静电力,质点P将向上运动,故C错误。]
9.在图示电路中,灯L1、L2的电阻分别为R1、R2,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R0,且R0>R2,电容器的电容为C。若有电流通过,灯就能发光,假设灯的电阻不变,在变阻器的滑片P由a端向b端移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L1先变暗后变亮,L2一直变亮
B.L1先变亮后变暗,L2先变暗后变亮
C.电容器极板所带的电量先减小后增大
D.电源的效率先减小后增大
A [R0>R2,灯L2与滑动变阻器的左部分串联的总电阻先大于后小于右部分的电阻,当变阻器的滑片P由a向b端移动时,总电阻先增大,后减小,所以总电流先减小后增大,所以通过灯L1的电流先减小后增大,故L1先变暗后变亮,而通过L2的电流一直变大,L2不断变亮,A正确,B错误;电容器C上的电压UC=),总电流先减小后增大,所以电容器C上的电压先增大后减小,则电容器极板所带的电量先增大后减小,C错误;电源的效率η=×100%=×100%===1-,因为总电流先减小后增大,所以电源的效率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
10.(多选)如图所示电路中,C为电容器,R1为0~99.00 Ω的电阻箱,电源内阻r=5 Ω,定值电阻R2=2 Ω,R3=R4=5 Ω。现闭合开关S,调节R1使其电阻从零逐渐增至最大,在此过程中(  )
A.电容器的a板先带正电后带负电
B.电容器的a板先带负电后带正电
C.电源的输出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D.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先增大后减小
AC [当R1为零时,a板接电源正极,电势最高,带正电;当R1=2 Ω时,电容器两板电势相等,不带电;当R1>2 Ω时,b板电势较高,a板带负电,即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先减小后增大,A正确,B、D错误;当R1为零时,外电阻最小,最小值为Rmin=≈1.67 Ω,当R1最大时,外电阻最大,最大值为Rmax=≈9.10 Ω,根据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阻的关系图像可知,当外电阻等于r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所以电源的输出功率先增大后减小,C正确。
]
11.某同学在实验室找了一个电流表、一个电池、一个定值电阻,串联起来后两端接上红、黑表笔,当作电阻表使用(如图所示)。两个表笔直接接触时,电流表读数为6.0 mA,两个表笔接在150 Ω的电阻两端时,电流表读数为3.75 mA。现把表笔与一个未知电阻连接,电流表读数为5 mA,这个未知电阻多大?
[解析] 设电池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流表内阻为rA,定值电阻为R0,当表笔短接时,E=I0(r+rA+R0)
其中I0=6.0 mA
当接入150 Ω电阻时有:E=I1(r+rA+R0+R1)
其中I1=3.75 mA
联立以上式子并代入数据解得:E=1.5 V,r+rA+R0=250 Ω
接入未知电阻有:E=I2(r+rA+R0+R)
其中I2=5 mA,解得:R=50 Ω。
[答案] 50 Ω
12.如图所示,E=10 V,r=1 Ω,R1=R3=5 Ω,R2=4 Ω,C=100 μF。当S断开时,电容器中带电粒子恰好处于静止状态。求:
(1)S闭合后,带电粒子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S闭合后,流过R3的总电荷量。
[解析] (1)S断开时,带电粒子恰好处于静止状态,设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为d
有UC=E=4 V,=mg
S闭合后,UC′=E=8 V
设带电粒子加速度为a
则-mg=ma,解得a=g,方向竖直向上。
(2)S闭合后,流过R3的总电荷量等于电容器上电荷量的增加量
所以ΔQ=C(UC′-UC)=4×10-4 C。
[答案] (1)g 竖直向上 (2)4×10-4 C(共52张PPT)
素养提升课(五) 电路故障、含容电路分析及电阻表的原理
第十二章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
学习任务
1.掌握电路故障分析的方法,会判断电路故障。
2.会分析含电容器的有关电路,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3.理解多用电表电阻挡的工作原理,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探究重构·关键能力达成
探究1 电路故障分析与判断
1.故障特点
(1)断路特点:表现为两端电压不为零而电流为零。
(2)短路特点:用电器或电阻发生短路,表现为电路中电流不为零但用电器或电阻两端电压为零。
2.检查方法
电压表
检测 电路中接有电源,开关闭合,如果两点间电压表示数为零,则说明可能在并联路段之外有断路,或并联路段短路
电流表
检测 电路中接有电源,开关闭合,用电流表测量各部分电路上的电流,通过对电流值的分析,可以确定故障情况和位置。在使用电流表检测时,一定要注意电流表的极性和量程
电阻表
检测 电路中切断电源的前提下,某两点间测量值很大时,表示其间存在断路;当测量值很小或为零时,表示其间存在短路
假设法 将整个电路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假设某部分电路发生某种故障,运用闭合电路或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进行推理
【典例1】 如图所示电路中,由于某处出现了故障,导致电路中的A、B两灯变亮,C、D两灯变暗,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A.R1短路 B.R2断路
C.R2短路 D.R3短路

D [A灯在干路上,A灯变亮,说明电路中总电流变大,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的外电阻减小,这就说明电路中只会出现短路而不会出现断路,选项B错误;因为短路部分的电阻变小,分压作用减小,与其并联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减小,C、D两灯变暗,A、B两灯变亮,这说明发生短路的电阻与C、D两灯是并联的,而与A、B两灯是串联的。观察电路中电阻的连接形式,只有R3短路符合条件,选项A、C错误,D正确。]
[针对训练]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6 V,当开关S接通后,灯泡L1和L2都不亮,用电压表测得各部分的电压是Uab=6 V,Uad=0,Ucd=6 V,由此可断定(  )
A.L1和L2的灯丝都烧断了
B.L1的灯丝烧断了
C.L2的灯丝烧断了
D.变阻器R断路

C [由Uab=6 V可知,电源完好,灯泡都不亮,说明电路中出现断路故障,且在a、b之间。由Ucd=6 V可知,灯泡L1与变阻器R是通的,断路故障出现在c、d之间,故灯L2断路。所以选项C正确。]
2.如图所示,E为内阻不能忽略的电池,R1、R2、R3均为定值电阻,电压表与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开始时开关S闭合,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某时刻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均变大,则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是(  )
A.R1断路 B.R2断路
C.R1短路 D.R3短路

B [若R1断路,电流表读数为零,A错误;若R2断路,外电路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内电压减小,则电压表读数变大;R3的分压增大,则电流表的读数变大,B正确;若R1短路,外电路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内电压增大,则电压表读数变小,电流表的读数变大,C错误;若R3短路,外电路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内电压增大,则电压表读数变小,D错误。]
探究2 含电容器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1.电路稳定后,由于电容器所在支路无电流通过,此支路相当于断路,因此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就等于该支路两端的电压。
2.当电容器和电阻并联后接入电路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与其并联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
3.电路的电流、电压变化时,将会引起电容器的充(放)电。如果电容器两端电压升高,电容器将充电;如果电压降低,电容器将通过与它连接的电路放电。
4.根据公式Q=CU或ΔQ=CΔU,求电荷量及其变化量。
【典例2】 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10 V,内阻可忽略,R1=
4 Ω,R2=6 Ω,C=30 μF。
(1)求S闭合后,电路稳定时通过R1的电流;
(2)S原来闭合,现将其断开至电路稳定,求这个过程中流过R1的总电荷量。
[答案] (1)1 A (2)1.2×10-4 C
[针对训练]
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移动时,关于电灯L的亮度及电容器C所带电荷量Q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L变暗,Q增大
B.L变暗,Q减小
C.L变亮,Q增大
D.L变亮,Q减小

B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外电路总电阻减小,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知,干路电流增大,电源的内电压增大,路端电压减小,灯L变暗,通过灯L的电流减小,而干路电流增大,则通过R1的电流增大,R1两端的电压增大,则滑动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减小,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减小。故B正确。]

探究3 电阻表的原理
1.内部结构:由表头、电源和可变电阻三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3.中值电阻及其应用
电阻表表盘中央刻度处的电阻,叫中值电阻,R中=R内,使用电阻表测电阻时,指针指在中值电阻附近,误差较小。
【典例3】 把一量程为6 mA、内阻为100 Ω的电流表改装成电阻表,电路如图所示,现备有如下器材:A.电源E=3 V(内阻不计);B.滑动变阻器0~100 Ω;C.滑动变阻器0~500 Ω;D.红表笔;E.黑表笔。
(1)滑动变阻器选用________。
(2)红表笔接________端,黑表笔接________端。(均选填“M”或“N”)
C
N
M
(3)按正确方法测量Rx,指针指在电流表2 mA刻度处,则电阻值应为________;若指在电流表3 mA刻度处,则电阻值应为________。
(4)若该电阻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池电动势变小,内阻变大,但此表仍能调零,按正确使用方法再测上述电阻Rx,其测量结果与原结果相比将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 000 Ω
500 Ω
偏大
[针对训练]
5.如图所示为电阻表的原理示意图。其中,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300 μA,内阻rg=100 Ω,调零电阻最大值R=50 kΩ,串联的定值电阻R0=50 Ω,电池电动势E=1.5 V。用它测量电阻Rx,能准确测量的阻值范围是(  )
A.30~80 kΩ B.3~8 kΩ
C.300~800 Ω D.30~80 Ω

1.如图所示,灯泡L1、L2原来都正常发光,由于故障两灯突然熄灭,(假设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素养提升练(五) 电路故障、含容电路分析及电阻表的原理
A.将多用电表的电压挡并联在ac两端,示数为0,说明ac间断路
B.将多用电表的电压挡并联在cd两端,有示数,说明cd间完好
C.将多用电表的电压挡并联在ad两端,有示数;
并联在ac两端,示数为0,说明cd间断路
D.断开S,将L1拆下,使用多用电表电阻挡,
调零后将红、黑表笔连接在L1两端,如果指针不偏转,说明L1完好
C [将多用电表的电压挡并联在ac两端,示数为0,说明abdc间有断路。将多用电表的电压挡并联在cd两端,有示数,说明cabd间没有断路。将多用电表的电压挡并联在ad两端,有示数,说明abd间没有断路;并联在ac两端,示数为0,说明abdc间有断路,故说明cd间断路。断开S,将L1拆下,使用多用电表电阻挡,调零后将红、黑表笔连接在L1两端,如果指针不偏转,说明电阻∞,说明L1断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电压表内阻看作无限大,电流表内阻看作零。实验中由于电路发生故障,发现两电压表示数相同了(但不为零),若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某一用电器故障引起的,则可能的故障是(  )
A.RP断路 B.R2断路
C.R1短路 D.R3短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若R3短路,则电压表V2示数为零;若RP断路,则电压表V2示数为零;若R1短路,V1测滑动变阻器和R2串联总电压,V2测R2两端电压;若R2断路,两电压表均测R3两端电压,电压表示数相同。故A、C、D错误,B正确。]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把一个满偏电流为3 mA的电流表改装成电阻表,其中电源电动势为3 V。在测电阻时,电流表指针指在表盘上2 mA处,在改成相应的电阻刻度时,应是(  )
A.250 Ω B.500 Ω
C.1 000 Ω D.1 500 Ω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多选)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6 V,内阻r=1 Ω,电阻R1=6 Ω,R2=5 Ω,R3=3 Ω,电容器的电容C=2×10-5 F。若将开关S闭合,电路稳定时通过R2的电流为I;断开开关S后,通过R1的电荷量为q。则(  )
A.I=0.75 A B.I=0.5 A
C.q=2×10-5 C D.q=1×10-5 C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多选)直流电源E、定值电阻R1、R2以及电容器C和开关S构成的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E=5 V,内阻忽略不计,R1=2 Ω,R2=3 Ω,C=5 μF,开关S处于闭合状态,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C上的电荷量为1.0×10-5 C
B.电容器C上的电荷量为1.5×10-5 C
C.断开开关S,电容器C增加的电荷量为1.5×10-5 C
D.断开开关S,电容器C增加的电荷量为1.0×10-5 C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电路稳定后,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间的带电质点P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若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向b端移动,则(  )
A.电压表读数减小
B.电流表读数增大
C.质点P将向下运动
D.R1消耗的功率减小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由题图可知,R1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容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当滑片向b端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电路总电阻增大,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同时R1两端的电压减小,所以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减小,故A、B错误;流过R1的电流减小,由公式P=I2R知R1消耗的功率减小,故D正确;电容器板间电压增大,板间电场强度增大,故质点P受到向上的静电力增大,则重力小于静电力,质点P将向上运动,故C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在图示电路中,灯L1、L2的电阻分别为R1、R2,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R0,且R0>R2,电容器的电容为C。若有电流通过,灯就能发光,假设灯的电阻不变,在变阻器的滑片P由a端向b端移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L1先变暗后变亮,L2一直变亮
B.L1先变亮后变暗,L2先变暗后变亮
C.电容器极板所带的电量先减小后增大
D.电源的效率先减小后增大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多选)如图所示电路中,C为电容器,R1为0~99.00 Ω的电阻箱,电源内阻r=5 Ω,定值电阻R2=2 Ω,R3=R4=5 Ω。现闭合开关S,调节R1使其电阻从零逐渐增至最大,在此过程中(  )
A.电容器的a板先带正电后带负电
B.电容器的a板先带负电后带正电
C.电源的输出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D.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先增大后减小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某同学在实验室找了一个电流表、一个电池、一个定值电阻,串联起来后两端接上红、黑表笔,当作电阻表使用(如图所示)。两个表笔直接接触时,电流表读数为6.0 mA,两个表笔接在150 Ω的电阻两端时,电流表读数为3.75 mA。现把表笔与一个未知电阻连接,电流表读数为5 mA,这个未知电阻多大?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设电池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流表内阻为rA,定值电阻为R0,当表笔短接时,E=I0(r+rA+R0)
其中I0=6.0 mA
当接入150 Ω电阻时有:E=I1(r+rA+R0+R1)
其中I1=3.75 mA
联立以上式子并代入数据解得:E=1.5 V,r+rA+R0=250 Ω
接入未知电阻有:E=I2(r+rA+R0+R)
其中I2=5 mA,解得:R=50 Ω。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50 Ω
12.如图所示,E=10 V,r=1 Ω,R1=R3=5 Ω,R2=4 Ω,C=100 μF。当S断开时,电容器中带电粒子恰好处于静止状态。求:
(1)S闭合后,带电粒子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S闭合后,流过R3的总电荷量。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g 竖直向上 (2)4×10-4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