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之情感分析
考点 把握情感主旨
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旨?
解题方法:
古代诗歌多为怀古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战诗等类别,可借助作者、意象、诗题和注释等掌握诗歌内容的相关信息。
诗人不同 诗风各异
任务一.知人论世、以人察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飘逸豪放
任务一.知人论世、以人察情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沉郁顿挫 忧国忧民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豪放旷达
打开诗歌情感分析的钥匙之一:
知人论诗
任务二.“语”短情长,寻觅情语
(一)显性情语——直接抒情
可以明显看出情感的词语,多为动词和形容词,如“怨”“恨”“怜”“泣”“悲”“怆”“寂寞”等。
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请你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显性情感词”。
1、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4、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二)隐性情语——间接抒情
借景、物、事、典故等暗示情感的字词或句子。如“残”“暖”等。
1.景中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寻景
A.借景抒情
B.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一倍增其哀乐”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二)隐性情语——间接抒情
2.物中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意象:
——觅物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抓意象
(物+情=意象)
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一般见于咏物抒怀诗。
扣紧事物特点,揭示事物品格,传达诗人志趣,可褒可贬,寄寓理想,影射人事等等。
(二)隐性情语
3.事中情:
4.典中情: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寻事
——明典
分析下列诗句中的抒情方式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花月夜》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
(3)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
——王观《庆清朝慢·踏青》
(6)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小松》
景中情
物中情
典中情
物中情
事中情
事中情
小组合作
楚江怀古(其一)
唐·马戴①
露气寒光集,微阳②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③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①唐宣宗大中初年,马戴因直言获罪,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县尉。②微阳:微弱的阳光。③云中君:云神,是屈原《云中君》一文凭吊的对象,屈原以此表现出对云神的企盼、思念。
景中情
物中情
典中情
显性情语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对自身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
②对忠君爱国的屈原的怀念。
打开诗歌情感分析的钥匙之二:
寻觅情语(显性、隐性)
《天净沙·秋思》
《使至塞上》
《卜算子·咏梅》
《归园田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念奴娇·赤壁怀古》
送别诗
怀古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咏物诗
思乡诗
(一)连一连:观标题—明题材
任务三.领悟文本,探寻情感
保家卫国、思乡忧国
漂泊的孤苦、对亲人的思念
喜爱大自然、向往田园生活
寄寓高尚的情操和理想抱负依依惜别、别后思念
借古讽今、怀才不遇
—知情感
注释往往包含重要信息:
(1)介绍作者信息和写作背景;
(2)解释疑难词语或人名、地名;
(3)解释典故内容。
(二)看注释
(三)审题干
(四)查选项
长寿山居元夕①
元好问(金)
微茫灯火共荒村,
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②,
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
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自主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思念母亲的孤寂;
②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题格式:
这首诗通过写......的内容,抒发了......的情感。
(内容+情感)
苏武 李白
苏武①在匈奴,十年持汉节②。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③。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④。
渴饮月窟⑤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⑥别。
泣把李陵⑦衣,相看泪成血。
【注释】①苏武: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②十年持汉节:“十年”指苏武被扣押在匈奴前后共十九年,“汉节”指表示汉朝使节身份的符节。③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修建的御苑:“书札”指书信:西汉朝廷假借在上林苑收到了苏武的白雁传书,以此要求匈奴放还苏武等人。④绝:毫无希望。⑤月窟:指极寒之地。⑥河梁:桥梁。⑦李陵:西汉名将,出击匈奴时战败投降;曾劝苏武投降,没有成功。
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写苏武被扣押匈奴十九年,始终不辱使命。表现了苏武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民族气节。
B、“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写苏武找到了和家人联系的方法并经常“白雁传书”。不仅体现了苏武行事之周全,也表达出他思乡之迫切。
C.“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描绘了环境和天气的恶劣,写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
D.“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写出归途之遥远,同时也表达出苏武对生活多年的漠北产生了依依不舍的情感。
2.请你说出对“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中“苦”的理解。(4分)
小试牛刀
方法总结
1.知人论“诗”
2.寻觅情语
(显性、隐性)
综合运用,把握多重情感
三把钥匙
3.领悟文本
(标题、注释、题干、选项)
钱塘湖春行①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长安早春旅怀②
白居易(唐)
轩车歌吹喧都邑,中有一人向隅立。
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
风吹新绿草芽坼,雨洒轻黄柳条湿。
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
分层作业
①此诗写于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期间,他对西湖的美景一直怀有深厚的向往,当他履新杭州并迎来早春时节,便毫不犹豫地来到西湖游玩,并在游后创作此诗。
②此诗创作于唐德宗年间,白居易当时29岁,考中进士,这首诗作于这年的春天。作者在《与元九书》中说:“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
1.必做:请分析下面两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选做:请选择其中一首诗配上合适的音乐,并尝试朗诵。
钱塘湖春行①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长安早春旅怀②
白居易(唐)
轩车歌吹喧都邑,中有一人向隅立。
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
风吹新绿草芽坼,雨洒轻黄柳条湿。
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
赏析作者感情
《钱塘湖春行》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作者远离家乡旅居长安,他思念故乡,常在深夜望月思乡,常在日暮时分遥望故乡潸然泣下。时光易逝之慨和壮志难酬之悲。作者眼见早春之景,触景伤情,想到自己年近三十而无法实现远大抱负,自感辜负韶光,内心苦闷、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