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新部编版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新部编版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0 19:5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新部编版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小语为此次活动撰写了一段开场白,有一些字词她拿不准,请你帮她解决问题。
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无法在大tínɡ广众下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____(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在你跌倒时,父亲会教你怎样站起;在你失落时,父亲鼓励你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在人生的风雨面前,父亲的坚rèn是你无法想象的强大。正如李森祥笔下执着坚定、朴实厚dɑo的父亲,虽然平凡、卑微,但是他用行动教育孩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大tínɡ( )广众 坚rèn( )
厚dɑo( ) 鹅卵( )石
(2)根据括号中的释义,横线处可以填入的四字词语是: (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3)画线句子中“虽然”“但是”的词性是: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这样说是一个借口,言外之意是不想参加。
B.他最近很少和身边的人交流,要么一个人静静地待着,要么就自言自语,好像有什么心事。
C.很多人一开始在大庭广众中说话时都会比较紧张,甚至语无伦次,但是多锻炼就会好很多。
D.无人驾驶汽车在很多城市试点运营,这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跨过了一道微不足道的门槛。
3.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黄泥加了石灰水和豆浆水,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夸张)
B.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专注的目光。(拟人)
C.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拟人)
D.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比喻)
4.小豫想在活动中给同学们分享孙犁谈读书的一段话,但不小心弄乱了中间几句的语序。请你选出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
多大的作家,也不能说都能投合每个人的口味。 像屠格涅夫的短篇,我不太喜欢,可是,我就爱读他的长篇。他那几部长篇,我劝你一定逐一读过,一定会使你入迷的。
①我不知道你们那里有什么书,只是举例说明之。
②总之,你读着脾气相投的,无妨就多读他一些,无论是长篇或短篇。
③但是,我明知道好,也读了一些,但不如像读普希金、高尔基的短篇,那样合乎自己的气质。
④例如莫泊桑、屠格涅夫,我知道他们的短篇小说好,特别是莫泊桑,他的短篇小说,那真是最规格的。
A.①④③②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油翁》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的文章。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B.笔记体小说指具有小说性质,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卖油翁》选自《归田录》,《归田录》是笔记体小说。
C.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经常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秦时明月汉时关”等。
D.古人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陈康肃公善射”“有卖油翁释担而立”中的“公”“翁”是对男子的谦称。
二、综合性学习
6.学完这一单元后,班级开展了阅读《山海经》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根据书中内容,给下面的图片配文。
A.有鸟焉,其状如鸡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qú)如,其鸣自号也。
B.蠃(luǒ)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C.其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kuí)。

(2)填写读书卡片。
读书卡片简介:《山海经》是中国 名著。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内容:《山海经》全书18卷,大致可分为 、 两大部分。其中保存了许多神话故事,诸如 、 等。 感悟:这本书让我们感受古人 的想象力和对 的向往。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钱思公①司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②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③,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均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①钱思公: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②西洛:西京洛阳。③小辞:指短小的诗词。
7.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射于家圃”中的“尝”是“曾经”的意思,与乙文“尝语僚属言”中的“尝”意思相同。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中的“释”是“放下”的意思,与乙文“盖未尝顷刻释卷也”中的“释”意思相同。
C.“但手熟尔”中的“但”是“只是”的意思,与“但当涉猎”(《孙权劝学》)中的“但”意思不同。
D.“笃”有“坚定”“(病势)沉重”“深厚”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其笃学如此”中的“笃”是“坚定”的意思。
8.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9.有学生不理解“尔安敢轻吾射!”一句中为什么用叹号而不是问号,请你帮忙解答。
10.甲文中卖油翁身怀绝技的原因是① 。乙文中北宋名臣们成功的原因是② 。(用四字词语概括)作为中学生,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得到了哪些启发?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蚂蚁河的童年
胡小林
①深秋的蚂蚁河,稻田如一幅金灿灿的油画,铺展在河岸与山根间。山色绿中见黄,层林即将尽染,枫叶即将火红,天空蔚蓝,白云如絮。立于观景台的凭栏处,我把心依偎在故乡的怀抱里,感觉无比温暖和惬意。
②稻田那端曾住着姥姥家。五十多年前,纵横的田埂上留下我无数的小脚印,那段烂漫的童年时光,深深地刻在我最初的记忆里。
③姥姥爱女儿,更爱女儿的孩子,宁可牺牲自己也愿和女儿分担负累。天下的孩子,又有几个没住过姥姥家的呢?
④有了弟弟后,我常被送到姥姥家住。身为长途客车司机的父亲,出车时就顺路把我放到蚂蚁河的稻田边。沿着稻田向前走,远远看见姥姥手搭凉棚,笑眯眯地张望我。
⑤姥姥中等个头,身材消瘦,皮肤白净,灰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在脑后挽一个发髻,总穿着斜襟蓝色或白色中式盘扣布衣,肥大的裤子抿着裤腰,打着绑腿,是一个特别干净利索的女人。
⑥早晨公鸡打鸣时,第一个起来的必是姥姥。挪着脚步,一步三摇地做着早饭。每天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水,我和姥爷是在被窝里喝下去的。
⑦姥姥家外屋地有一盘石磨,磨棍铮亮。推磨的活我总想试试,可没推几圈就推不动了。每次,都是姥姥拾起磨棍往磨上一套,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往前走,沉重的石磨转了一圈又一圈,转了一年又一年。
⑧姥姥家前院是一大片菜地,种有各种蔬菜。每天我都在园子里搜寻几次,盼着黄瓜、西红柿快点成熟。待黄瓜顶花带刺,西红柿扬起红艳艳的小脸时,想吃就摘,都不用洗,不仅解了我的馋,还为我们家供应各种时令果蔬。
⑨姥姥家的后院是果园,园里有沙果、李子,还有一大片野生红姑娘。李子开花时,我站在树下,使劲地嗅着沁人的芬芳。那种李子特有的味道,现在是吃不到了。
⑩走出姥姥家门口二十米,是一条蜿蜒的小河,翻着水花奔流向前,河底铺着细软如金的沙子。
姥姥在河边浣衣时,我和村里的小伙伴就在一旁嬉水。水及膝盖,能看到一群群的小鱼苗。把毛巾两边系住当渔网,一个小伙伴在前面翻弄河石,一个小伙伴在下面兜网,兜出了一网网的欣喜,一声声的尖叫。
姥姥会把一条裤管扎紧,吹得鼓胀起来给我当游泳圈。有了它,我就放心大胆地下水游泳,每次都没玩够,姥姥就一遍一遍喊我上岸。我现在的游泳技能,就是小时候在蚂蚁河水湾里练就的。
姥爷用柳条编织成一个上窄下圆的筐篓,放到河里瓮鱼。隔几日去收获一次,姥爷将活蹦乱跳的鱼倒进桶里,总有跳出逃生的小鱼在鹅卵石上拼命蹦跶,我赶紧捉住把它们放回河里。如果不是怕姥爷不高兴,我真想再捉出几条小鱼给它们放生。
那时河里蝲蛄很多,姥姥会做蝲蛄豆腐,用石臼把蝲蛄捣成酱,滤出汁,放在锅里加热,做成豆腐脑一样的珍羹。这是童年里我最喜欢的一道美味,至今不忘。
姥姥家的后山是我的乐园。冬天,我和村子里的小伙伴放爬犁;秋天,我跟在姥爷身后到半山腰拣山货,有圆枣子、野梨、野李子、托盘、红姑娘,边走就边把肚子填饱了。
最享受的是,当夜幕降临,钻进姥姥提前焐好的被窝,等着姥姥上炕讲故事——七仙女、大灰狼敲门、孟姜女哭长城、聊斋里的美女和狐狸……那些故事像满天的星斗,时常在我记忆的夜空里闪过。
姥姥八十七岁时,还思路清晰地给重孙子讲故事。这年秋天,勤劳一生的姥姥寿终正寝,永远离开了我们。仅隔一个月,姥爷就随姥姥去了。真正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此情此景,胜过无数戏文里称颂过的爱情话本。而稻田的那端,再也没有人站在那等我了。
后来,姥姥的房子换了主人,我连去看的勇气都没有。我已经三十年没来姥姥的故园了,我跟出租车师傅说到那个吊桥,可走出好远也没见到。司机又退回来问路边一位老者,老者说,吊桥?你们不是刚刚过来吗,就那座钢筋水泥大桥,修建多少年了,现在哪还有什么吊桥啊!
我不禁笑了,生活日新月异,我却在旧事中流连。
阳光正好时,云雾消散了。我走进金色的稻田,走到清亮的河畔,走上茂密的林间大道,大道通向远方。
(有删改)
11.试用一个词语概括“我”在蚂蚁河的童年生活,并结合选文说说你的依据。
12.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第⑦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有何作用?
(2)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第 段画线句。
姥姥会做蝲蛄豆腐,用石臼把蝲蛄捣成酱,滤出汁,放在锅里加热,做成豆腐脑一样的珍羹。
13.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姥姥这个人物形象。
14.选文与《阿长与〈山海经〉》都是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请你比较两文情感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地回忆(选段)
①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于中纺的织纺,对于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到兴趣。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
②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
③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④“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⑤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
⑥“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⑦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
⑧“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⑨“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⑩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
“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
“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
“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
“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
“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嘛,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
“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
“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
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的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15.本文选自《山地回忆》的一个片段,结合全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想给农民代表买几匹布,是出于对他粗陋衣着的怜悯,同时也包含了对于当年给予自己慷慨帮助的感激。
B.女孩子之所以反对“我”在河的上流洗脸,是因为她觉得“我”作为一名八路军战士,没能保护百姓,心存不满。
C.小说注重对话描写,大部分内容都直接引用“我”与女孩子一家人的对话,人物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D.小说的语言将通俗与优美、简练与细腻、清淡与浓烈等特色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了清新明净的风格。
16.小说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作用?
17.文中画线句子分别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
(1)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2)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
五、作文
18.作文
请用白话文改写《卖油翁》。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要求:①以原文为基础,合理想象;②恰当补充情节或细节;③故事有波澜;④不能照抄或直接翻译原文;⑤字数不少于5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新部编版第三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1.(1) 庭 韧 道 luǎn
(2)微不足道
(3)连词
2.D
3.A
4.D
5.D
6.(1) C A B
(2) 古代地理 《山经》 《海经》 示例:精卫填海 示例:大禹治水 丰富 征服大自然
7.C 8.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 9.“尔安敢轻吾射!”一句是陈尧咨认为卖油翁在轻视其射箭技艺,怒形于色“忿然”时的语言,用叹号比用问号更能表达强烈的语气,更显现出他的傲慢与暴躁。 10. 熟能生巧 勤奋苦读/珍惜时间 启发:作为中学生,不管是学习文化课还是培养兴趣爱好,我们都应该勤于练习,珍惜时光,这样才能练就一技之长,成为栋梁之材。
11.示例一:快乐(趣味)。“我”在姥姥家的院子里摘果蔬解馋;在蚂蚁河里游泳,放生姥爷捉的鱼;在姥姥家的后山和村子里的小伙伴放爬犁;跟姥爷拣山货。“我”在蚂蚁河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快乐与趣味。
示例二:温馨(温暖)。小时候,“我”沿着稻田向前走,姥姥会手搭凉棚等“我”;“我”会和姥爷一起吃姥姥做的早饭,跟着姥爷去后山拣山货,与姥姥一起推磨;姥姥会用鼓胀的裤管给“我”当游泳圈,会给“我”做蝲蛄豆腐,会给“我”讲故事。在蚂蚁河的童年生活,“我”有姥姥、姥爷的陪伴,处处充满温馨;他们给了“我”爱和温暖。 12.(1)“一步一步”“一圈又一圈”“一年又一年”等数量词的使用,突出姥姥长年累月不辞劳苦、埋头干活的劲头,表现出姥姥的勤劳踏实、坚韧,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深情赞美。
(2)画线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捣”“滤”“加热”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姥姥做蝲蛄豆腐的情景,表现了姥姥的勤劳能干。 13.示例:干净利落,姥姥皮肤白净,灰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勤劳能干,姥姥早晨第一个起来,为家人做早餐;聪明机智,姥姥把一条裤管扎紧,吹得鼓胀起来给“我”当游泳圈;疼爱孙儿,姥姥提前焐好被窝,给“我”讲故事。 14.同:都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之情。异:选文表达了作者对姥姥的怀念、赞美之情,还表达了迈向“远方”的坚定信念。《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除表达对阿长的思念、感激之情之外,还表达了一种惭愧歉疚之情。
15.B 16.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既是事件的参与者,又是故事的叙述者,使小说具有真实感。 17.(1)表明了女孩子对“打败鬼子”的期盼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2)表明“我”对抗日的坚定意志与抗日必胜的信心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