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吉安市九年级化学复习讲座(8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吉安市九年级化学复习讲座(8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5-24 21:4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4张PPT。《整合化学知识结构 ,努力提高复习效益》让学生喜欢上你
让学生喜欢化学吉安县城关中学肖骞 “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 复习备考的关键就是
教学上必须以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 误区一:复习时只讲不练,
满堂灌、简单地重复知识对策讲:少而精三“讲” 三“不讲”三“不讲”学生已学会的问题不讲;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不讲;学生听了也不懂的问题不讲;三“讲”讲疑惑;讲方法;讲拓展
确立学生在复习课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误区二:复习时只练不讲,题海战术对策精讲精练心理学表明,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有序练习比解大量无序题目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解题水平。复习时间安排不合理,
先松后紧或先紧后松误区三:对策根据学情,调整进度,
合理安排,提高效率。如何有效复习1、 明确课标、课本中考的总体要求 。 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优化复习策略,科学提高复习效益。2、精心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进程。1、认真分析3年本省和其他省市中考试题的特点,找准方向,少做额外功。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识覆盖面大,难度适中。
把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
重视对实验能力和实验水平的考查,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2、对《考试说明》进行仔细地研究,了解每个知识点的具体要求,才能有方向、有目的、更全面的把握好复习,提高复习的效率。3、降低复习重心,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建立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构建知识网络。复习可以根据需要打破章节限制 ,对基础知识进行集中提炼、梳理和串联,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最主要的概念、规律、原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采用不同的形式重新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便于理解、记忆和掌握。第一轮复习 “细”是指复习要全面细致,不遗漏教材和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基础知识。
“低”是指复习中把握中下难度,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不选孤僻怪异的题目,不随意“挖深、挖宽”知识。严格控制例题和练习题难度,做到不脱离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
“全”是指复习要针对全体学生,第一轮复习的中等难度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双基”知识。
立足课本,提高复习效益 具体要求 : 如右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图(反应条件部分省略),用化学用语回答: (1)物质①的化学式是 ;(2)能导致硫酸型酸雨的气体 ;(3)生成物质③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用氯酸钾的制氧气的方程式
。KMnO4SO22009江西(6分)右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图(反应条件部分略去),用化学用语填空:
(1)物质①的化学式 ;
(2)物质②中的阳离子 ;
(3)物质③的化学式 ;
(4)物质④所含元素的符号 ;
(5) 标出物质⑤化学式中带点元素的化合价 ;
(6)生成物质⑥的化学方程式 。
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无机物梳理重点物质的分类O2、H2CZn、Fe、Cu 大理石(CaCO3) CO、干冰CO2两酸、两碱
有机物H2O 、H2O2三盐
CH4、C2H5OHCO2网络中的“点”(2008常州市))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所涉及的常见物质,它们存在如右图的转化关系,“→”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弧线表示两种物质间可以发生反应,C是常见气体,D是常见单质,(反应条件与其他物质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在常温下为液体,则C的化学式为 ;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则C的化学式为 ;
(3)无论A在常温下为液体还是气体,B的化学式均为 ,D的化学式均为 ;
(4)写出A→E的化学方程式: 。(1)H2(1分)(2)CO(1分)(3)H2CO3(1分)O2(1分) (4)6CO2+6H2O =C6H12O6+6O2 (2分)构建知识网络问题带知识知识引考点考点促能力2014襄阳 (08江西) (6分)下图表示的是物质A-H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G都是单质,气体C常用于灭火,F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请你回答:COCCO2Na2CO3CuSO4比Cu活泼的金属单质中考链接(1)C的化学式 ,H可能是 ;
(2)写出标号①、②、③、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 ;
④ 。●二氧化碳知识小结 CO2性质检验(用 ) 决定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制法 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法 结构 决定 决定 决定 主要现象入口出口喜羊羊选择哪条路才不会羊入狼口?
(2014?广东)“烧碱同学”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见题18图。
(1)请你在答题卡中用“连续线”画出烧碱 应行走的路线。
(2)烧碱在刚进迷宫时,碰到了两种阻止他前进的物质,请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游戏情境——迷宫图形4、酸+碱→盐+水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5、酸+(某些)盐→新酸+新盐 1、酸与指示剂作用: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使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2、酸+活泼金属→盐+H2酸的通性 请将下列转化关系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各举一例)(09潍坊) 22.(10分)小梅同学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性质后,发现许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反应时能生产盐,于是她构建了下图所示的知识网络
铜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重要的应用。借助网络图回答:
(1)写出用酸和碱生产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2)请你把图中①②处补充完整,
要求不能与图中已有信息重复。
① ;
② 。 酸+盐金属+盐变式题 (09宜昌)下图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制取盐类物质氯化镁的知识网络图,“→”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1)用不同的含镁的物质来制取MgCl2,在指定位置填入合适的化学式。
(2)写出其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 ?;中考链接Mg +2HCl====MgCl2+H2↑,置换
Mg +CuCl2====MgCl2+Cu,置换
MgO+2HCl====MgCl2+H2O,复分解
Mg(OH)2+2HCl====MgCl2+2H2O,复分解
MgCO3+2HCl====MgCl2+H2O+CO2↑,复分解
MgSO4+BaCl2====MgCl2+BaSO4↓,复分解 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⒁⒀ 用八点图总结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反应的关系。化学美无处不在,下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其中X是( )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硫酸钠溶液 D.碳酸钠溶液B2011
内蒙古赤峰市
(2013淮安市)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盐性质后,通过实验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验证和总结,如题18图所示(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 +Na2CO3=CaCO3↓+2NaCl)。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Ca(OH)2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Ca(OH)2溶液呈_____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红色褪去,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根据反应③得出结论:实验室存放碱溶液时需_____________;
(4)丁同学将Na2CO3溶液加入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应该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碱性(2)HCl和CaCl2(3)隔绝空气,密封保存????(4)NaCl;CaCl2;取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
酸碱非金属氧化物第二轮(5月日至6月):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分块进行系统复习。在复习时重在引导学生把知识点成链成网,想方设法指导学生把零、散、乱的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点的横向和纵向的交织和搭配,真正做到帮助和指导学生构筑知识框架、编织知识网络。方法为:以归纳总结、知识整理为主,适当综合,精选习题为辅。1第二轮:进行专题复习,完善化学知识结构1.模拟卷强化训练约5套,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如何答题,练习答题的技巧。
2.收集学生普遍问题,编针对性习题训练。
3.回归课本再一次的熟悉教材,做好学生考前的思想工作和心理准备。按三个步骤实施:第三轮:综合模拟练习、查缺补漏要求:消除弱点 、弥补漏洞、关注热点、
掌握技巧、 摆正心态 碱的化学性质问题:请你设计实验证明NaOH溶液
与CO2发生了反应。碱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小组展示红色喷泉

不吹自大的气球
请君入瓮
塑料瓶为何变瘪
烧杯中的水有何变化
(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了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 探究: A现象为 ,B现象为 , C现象为 。
你认为以上设计能达到实验要求的是 (填序号)。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 。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 HCl ,现象为 ;第二组同学滴加 CaCl2 ,现象为 。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① 制造密闭体系② 改变装置内的气压③ 观察因气压改变而产生的现象(加热、注水等)(产生气泡、液面变化)思路:气密性的检查:注意:1.不同实验中同一种物质的作用2018-11-192009、T6验证燃烧产物中二氧化碳或水的方法2.不同实验中对同种物质的验证方法对比实验控制变量(2013连云港市)“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
?
?
?
?
A.燃烧的条件 B. 铁钉生锈的条件 C. 证明CO2与NaOH反应 D. 分子运动的现象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 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 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 洗的方法,铁制品除锈时 (填“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 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
反应(填反应类型)
3.尝试改进氢氧化钠溶液2014陕西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2013?无锡)在今年的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当于原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  )C仪器分析、误差分析、定量分析、定性分析(1)当所用耗氧剂红磷不变时,一种办法是改变点燃红磷的方法(如图2所示);另一种办法是改变了实验原理中用液体来标示氧气的体积,而直接用注射器来标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如图3所示)。(2)改用白磷(或铜丝)作耗氧剂,而点燃白磷的方法主要有酒精灯加热、水浴加热(如图4所示)、电热丝加热(如图5所示)和灼热铜丝加热等方法,无论那种加热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不打开装置点燃白磷。玻璃棒 4.关注高频仪器。“有进、有出”才能用于收集气体这套装置能成功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吗?说说你的理由。排空气想一想集气瓶的用途1)若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接口顺序为 — .
2)若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如何操作: 组卷网
。 原型向上排空气b db — c试一试小结:含集气瓶四种主要装置组卷网排气取气轻上
重下排液取气短进
长出洗气装置长进
短出除杂并收集双长管
液全满2014吉林(2014广东)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如图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请回答. (1)图1是可燃性气体的洗气改进装置,检查它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向导管a处______,若______ 则气密性好,若在导管a处通入可燃性气体,在导管b处连上尖嘴管并松开止水夹,点燃,即使气体不纯也不会爆炸,可见此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2)用图2尖嘴管导出可燃性气体并点燃,也不会使管中气体爆炸,其原理是铜丝或水可以______.2014南京 例1.用图1仪器回答:
  
①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______,气体应从___端通入。
②检验:证明CO中含有CO2,装置内应盛________ ,要除去CO2最好盛______________ 。
③贮气:排空气法收集H2时,气体从________端通入;排水法收集O2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________端通入;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O2排出进行实验,水应从___端通入。
④量气:要测量气体体积,还需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测量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______端通入,该法适用于测量________气体(填化学式)的体积。浓硫酸A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BBA量筒BH2 、O2练一练1、右下图装置,有贮气、洗气等多种用途。以下有关该装置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盛满水,气体从A管进
B.用于病人输氧,瓶内盛放水,B管接供氧钢瓶
C.测量HCl体积时,瓶内盛满水,气体从B管进,A管接量筒
D.除去H2中的CO2,瓶内盛放NaOH溶液,气体从A管进2、如右图所示的气体收集装置,如用它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管进, 管出; 如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管进, 管出。A BDABAB近年部分外省市中考题新题热点化学观念:微粒观、守恒观、结构观例.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转化观:升高温度可以将不饱和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
C.守恒观: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D.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由于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性质存在着 较大的差异
1.(2013山西14,6分) 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1)从Na、Mg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金属Na、
Mg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NaOH溶液和Ca(OH)2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由此可见,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2)图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
图2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结合成水分子。
由此可见:得到同一物质,运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能不同。
金刚石与石墨物质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
分子结构不同
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都含有H+
NaCl无毒,NaNO2有毒,性质不同的原因
阴离子(酸根离子)不同
结 构 与 性 质
例如: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自行车轮胎充气后变硬
分子间间隔变小
(2)贮存食品用冷藏或冷冻的方法,可以保鲜的原因 温度低,分子运动速率慢,反应速率慢
(3)25m3的石油气加压转入0.024m3的钢瓶中
加压,分子间间隔变小
微 观 解 释 现 象易错点:(1)答案中没有出现微粒的特点
(2)没有因果关系
(1)2H2O==2H2 ↑ +O2 ↑

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为氢分子和氧分子

(2)Fe+2HCl=FeCl2+H2↑

Fe转化成Fe2+,H+转化成H,H结合成H2化学反应中微粒的变化 通电
(3)Fe+CuSO4=Cu+FeSO4
Fe和Cu2+转化成Cu和Fe2+
(4)HCl+NaOH=NaCl+H2O
H+和OH-结合成H2O
(5)2HCl+Na2CO3=2NaCl+H2O+CO2 ↑

H+和CO32-转化成H2O和CO2
化学反应中微粒的变化【例题】右图是铁钉和稀盐酸反应的
微观示意图。
(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基本类型是 反应,现象是

(2)从微观角度说明该反应前后发生的变化是 。【例题】2012山西中考
(1)图一中从微观角度你获得的一条信息_____
(2)图二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反应的微观过程是:①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②表示_____________
(3)图三所示反应为:C(石墨)C(金刚石),你对该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再写出一组反应物,其反应的微观实质与上述都不同:___________(合理即可)21.(南通市 7分)了解物质的结构,有利于理解和认识化学问题。⑴下表为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①表中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____;若X=8,请写出该离子的符号_____。
②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填符号)。
③钠与硫反应过程中,钠原子因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显+1价。试解释NaOH中H显-1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④上述元素组成的酸有多种,试写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酸的化学式:________ (任写一种)。结构观这样的复习方式,以知识重点为中心,做到“横到边、竖到底”,讲一题会一类,通过一个载体而带动多个知识点的整合与联系,“由点引线、由线织网”,打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跳出课本,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pH曲线 ABC图一图二图三向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水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曲线B溶液的pH曲线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
,溶液的pH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若恰好完全反应D做题三看看轴(即弄清坐标轴表示的意义)看线(即弄清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看点(即弄清起点、折点、交点、终点的意义)(2014年山东潍坊)某溶 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种类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Ag+、Cu2+
B.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
C.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m3时,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
D.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分别为m1、m2时,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相等
Fe放入 Cu(NO3)2 和 AgNO3的混合溶液中。析出固体与溶液中溶质的情况是加入 量Fe12Fe+345Fe +2AgNO3==Fe(NO3)2 + 2AgAgAgFe(NO3)2、Cu(NO3)2Fe +Cu(NO3)2==Fe(NO3)2 + CuAg、CuFe(NO3)2Ag、Cu、FeFe(NO3)2AgNO3Cu(NO3)2Fe(NO3)2、AgNO3、Cu(NO3)2固体溶质51234Fe(NO3)2、Cu(NO3)2Ag、Cu(2000年全国)往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反应完成后再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Fe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Zn2+、Fe2+
(C)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Zn2+、Fe2+
(D)滤纸上有Ag、Cu、Fe、Zn,滤液中有Zn2+、Fe2+
复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把一个阶段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系统,建立起巩固的联系,因此复习不应该是课程的简单重复。由此我们可以将化学课的复习理解为:在再现以往所学知识的同时,通过不断反思,实现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提升性再组合,以达到“感悟”的目的,同时它也是学生探究学习、创新实践和发展的过程。 总之,初三化学总复习的教学要做到:
以思维发展为核心
以课标、课本为主要资源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以科学探究为主线
以科学规划为保证
真正提高复习实效,将初三学生从繁重的题海中解放出来,使他们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成长为一个具有科学素养,具有独立学习化学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