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 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0 21:1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1、了解关于诗词曲的文学常识,理解诗诗词曲的内容;
2、通过反复品读,理解作品蕴涵的思想感情;
3、深刻体会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目标
乐府诗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文体介绍
《乐府诗集》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北宋郭茂倩编。一百卷,分十二类。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其中有民间歌谣,也有文人作品。
多为东汉时期作品,汉乐府民歌大多是叙事诗,这些诗真实地表达了人民的喜怒哀乐。有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穷困生活;有的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有的表现了反对封建婚姻、追求美好爱情的愿望;有的揭露了贵族的腐朽生活和社会的黑暗。
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兵身处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是一个野心勃勃、好大喜功的人,年年对匈奴发起战争,于是,文中的主人公就“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封建兵役
背景知识
字词积累
ē

zhǒng

dòu

zhì

kuí

gēng

chōng



朗读感知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前缀,用在某些称谓前面。
坟墓。
给狗出入的墙洞。
野鸡
野生的谷子。旅,植物未经播种而生。
野生的葵菜。
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
拿着。
一会儿。
字词释义
阿:
始:
才。
冢:
累累:
狗窦:
雉:
众多的样子。
井:
这里指井台。
旅谷:
旅葵:
舂谷:
这里指用蔬菜煮的羹。
羹:
一时:
同“贻”,送给。
饴:
持:
理解诗意
输入文本内容
十五岁跟随着军队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得以回家。
“远远看去那就是你的家,已经长满松柏,一片坟墓。”
回家路上遇见家乡的人,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野兔从狗洞里出入,野鸡在房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着野生的葵菜。
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来做饭,采下葵菜做菜羹。
菜羹和饭一会儿就做好了,却不知道要送给谁吃。
走出家门向东方望去,眼泪滴落沾湿了我的衣裳。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
八十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老兵“从军征”时间之长。

点明这么长时间都不能回家
解析诗句
解析诗句
老兵跟随军队出征这么多年终于回到家乡,此时,他最渴望,最盼望的是什么?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请找出诗句。
渴望见到亲人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听到同乡说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看见家里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回到家后做的事情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希望成空
家里庭院都是树木、坟墓,间接说明家人已经去世。
心怀希望
解析诗句
造成老兵家破人亡的原因是什么?
长年的战争、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老兵看到家中场景: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荒凉破败、杂草丛生、空无一人
景物描写
解析诗句
表现老兵家中荒凉破败、空无一人的氛围,衬托出孤独凄凉的情感。
的作用: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动作描写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解析诗句
老兵到家后的行为:
体现老兵的心情:
暗指老兵家破人亡、无依无靠的状况,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
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
的作用:
突出老兵的孤独,表现内心的茫然悲哀。
整体感知
1.本诗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意象:松柏、冢、兔、雉、
庭院、旅谷、井、旅葵
特点:荒凉寂静,空无一人
整体感知
2.本诗讲述了什么事情?
这首乐府诗讲述了一名老兵从十五岁开始随军出战,直到八十岁才回到家乡,而他的家里人却都已逝去,他只能对着空无一人、杂草丛生的家流泪的故事。
整体感知
3.本诗按照时间顺序你会怎么划分?
时间顺序
始得归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归途中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到家后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思考探究
1.你觉得老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老兵长年随军打仗,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是一个孤苦无依的可怜人。
2.为什么老兵和他家人会有这样不幸的经历?
是战争和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思考探究
3.这首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请简要分析。
老兵的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年老归家)——归途中(得知亲人去世)——到家后(面对荒凉景象,孤独生活)
情感变化是:归乡心切——失望悲痛——伤感凄凉——孤独茫然
写作特色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归纳主旨
这首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课程结束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