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2025七年级下册地理期中模拟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24-2025七年级下册地理期中模拟试卷(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1 07:4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4-2025七年级下册地理期中模拟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题组一:亚洲地形地貌与河流水系特征
亚洲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河流众多。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完成 1 - 3 题。
1.亚洲地势特点是( )
A. 中部高,四周低 B. 中部低,四周高
C. 东西高,中间低 D. 南北高,中间低
2.受地势影响,亚洲河流的流向大多是( )
A. 自东向西流 B. 自西向东流
C. 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D. 呈向心状流向中部内陆
3.下列河流中,注入北冰洋的是( )
A. 长江 B. 黄河 C. 恒河 D. 叶尼塞河
答案与解析:
4.答案:【A】。亚洲中部有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等高大地形区,四周多平原,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所以选 A。
5.答案:【C】。因为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水往低处流,所以河流大多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C 正确。
6.答案:【D】。长江、黄河注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叶尼塞河位于西伯利亚地区,向北注入北冰洋,D 符合。
题组二:日本工业布局与经济发展模式
近年来,日本的汽车产业面临着全球竞争加剧、能源转型等诸多挑战。日本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同时,其电子工业也在不断应对半导体技术迭代的压力。读图日本工业分布图和日本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据此完成 4 - 6 题。
4.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原因是( )
①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②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③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产品主要出口 ④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 日本在应对能源转型挑战时,大力发展的新能源不包括( )
A. 太阳能 B. 风能 C. 煤炭 D. 地热能
6. 日本农业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导,其主要制约因素是( )
A. 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 B.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破碎
C. 农业科技水平较低 D. 政府农业政策支持不足
答案与解析:
4. 答案:【A】。日本国内资源匮乏,原料、燃料靠进口,产品依赖出口,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港口优良,便于运输;且这些地区城市、人口集中,是主要消费地,①②③正确。填海造陆价格低不是工业分布在此的主要原因,④错误,所以选 A 。
5. 答案:【C】。煤炭属于传统化石能源,不是新能源,日本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应对能源转型,C 符合题意。
6. 答案:【B】。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耕地破碎,导致农业难以进行大规模经营,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B 正确;日本农业科技水平高,政府也有政策支持,人口老龄化不是主要制约因素,A、C、D 错误。
题组三:东南亚农业区位与旅游资源开发
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推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日益密切,东南亚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同时也是重要的农业产区。近年来,东南亚部分国家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旅游业方面,也在不断开发新的旅游项目以吸引更多游客。读图据此完成 7 - 9 题。
7.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其种植天然橡胶的突出优势在于( )
A. 科技发达,种植技术先进 B. 劳动力素质高,管理精细
C. 气候湿热,土壤适宜 D. 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
8. 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热量、水分充足 B. 平原广阔
C. 种植历史悠久 D. 市场需求量大
9. 东南亚的稻米生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全年高温多雨,有利于水稻生长 B.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 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D. 劳动力丰富
答案与解析:
7. 答案:【C】。东南亚以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气候湿热,土壤适宜,非常适合天然橡胶生长,这是其突出优势;东南亚科技、机械化水平相对不高,劳动力素质也并非突出优势,C 正确,A、B、D 错误。
8. 答案:【A】。热量、水分充足是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的主要自然原因;东南亚平原面积有限,种植历史、市场需求属于社会经济原因,A 正确,B、C、D 错误。
9. 答案:【D】。劳动力丰富属于人文因素,不是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内容,A、B、C 选项均是东南亚稻米生产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有利条件,D 符合题意。
题组四:印度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特征
印度是世界人口大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印度在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据此完成 10 - 12 题。
10. 印度人口众多,带来的压力不包括( )
A. 资源短缺 B. 就业困难
C. 劳动力不足 D. 环境恶化
11. 印度软件外包产业发达,其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不包括( )
A. 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人才资源丰富 B. 英语普及,便于与国际客户沟通
C. 信息技术发展较早,具备一定产业基础 D. 矿产资源丰富,为产业发展提供原料
12. 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 小麦和玉米 B. 水稻和小麦
C. 水稻和玉米 D. 高粱和小麦
答案与解析:
10. 答案:【C】。印度人口众多,对资源需求大,会导致资源短缺;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就业困难;人口活动多,易造成环境恶化。而大量人口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不存在劳动力不足问题,C 符合题意。
11. 答案:【D】。印度软件外包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矿产资源需求小。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人才;英语普及利于国际沟通;信息技术发展早,有产业基础,这些都是其发展优势,A、B、C 正确,D 错误。
12. 答案:【B】。印度大部分地区气候湿热,适合水稻生长,在德干高原等降水相对较少地区适合小麦种植,所以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B 正确,A、C、D 错误。
题组五:俄罗斯交通运输与资源分布格局
俄罗斯地域辽阔,交通和资源在其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大量出口到欧洲及亚洲部分国家,其铁路运输不仅承担着国内物资运输,还在跨境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读图据此完成 13 - 15 题。
13. 俄罗斯的交通运输方式中,货运量最大的是( )
A. 铁路 B. 公路 C. 管道 D. 航空
14. 俄罗斯的自然资源特点是( )
A. 种类齐全,储量丰富 B. 种类少,储量少
C. 种类齐全,储量少 D. 种类少,储量丰富
15. 俄罗斯亚洲部分的铁路分布在南部山区,主要原因是( )
①南部气温较高 ②南部人口、城市较多 ③南部矿产资源丰富 ④南部地形平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与解析:
13. 答案:【C】。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管道适合运输石油、天然气,且运输量大、成本低、连续性强,所以货运量最大的是管道运输,C 正确;铁路、公路、航空货运量相对较小,A、B、D 错误。
14. 答案:【A】。俄罗斯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自然资源种类齐全,石油、天然气、森林、矿产等储量都位居世界前列,A 正确,B、C、D 错误。
15. 答案:【A】。俄罗斯亚洲部分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南部气温较高;南部人口、城市较多,运输需求大;且南部矿产资源丰富,铁路建设便于资源开发与运输。南部是山区,地形并不平坦,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所以选 A。
二、综合题(共 30 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材料:日本和俄罗斯都是亚洲重要的国家。日本是一个岛国,地域狭小,资源匮乏,其国土面积仅约 37.8 万平方千米,矿产资源自给率极低,90% 以上依赖进口。但日本经济发达,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汽车制造、电子科技等高端制造业领域具有领先地位。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总面积超 1700 万平方千米,自然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储量位居世界前列,工业基础雄厚,尤其在能源、军工等产业实力强劲。
题目:
(1)日本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 “进口 — 加工 — 出口” 型经济模式,请分析该模式形成的原因。(2 分)
(2)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欧洲部分 / 亚洲部分),这里有________(写出一个工业区名称)。(2 分)
(3)日本和俄罗斯的气候差异显著,日本气候具有明显的________特征,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2 分)
(4)从人地协调的角度,分析日本和俄罗斯在资源利用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4 分)
答案:
(1)【日本地域狭小,自然资源匮乏,原料和燃料需要大量进口;国内市场相对狭小,产品依赖国际市场出口;日本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具备加工制造的能力,因此形成 “进口 — 加工 — 出口” 型经济模式。】
(2)【欧洲部分;莫斯科工业区(或圣彼得堡工业区)】
(3)【海洋性;温带大陆性】
(4)【日本:积极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倡导节约资源。俄罗斯: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能源、矿产等相关产业;加强资源勘探,提高资源储备;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开发,避免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破坏。 】
17.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 分)
材料:东南亚和印度都位于亚洲南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以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区域内河流众多,湄公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东南亚人口密集,是世界重要的稻米产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对印度的农业、文化等影响深远。印度也是重要的农业大国,同时其服务业发展迅速,软件、金融等领域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图为南亚榴莲主产地及其产量在全球的占比图,
题目:
(1)东南亚和印度的气候都具有________的特点,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4 分)
(2)东南亚的________(国家)是世界最大的榴莲生产国,印度的________(城市)是麻纺织工业中心。(2 分)
(3)对比东南亚和印度的人口分布,两者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分析原因。(4 分)
答案:
(1)【全年高温,降水丰沛(或雨热同期);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2)【印度尼西亚;加尔各答】
(3)【人口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自然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人文原因: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外联系和贸易;开发历史悠久,经济相对发达 。】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亚洲不同区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差异巨大。日本富士山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周边形成独特的火山地貌景观,也是日本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文化象征;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活着众多珍稀动植物,同时当地居民形成了独特的雨林生活方式;印度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的杰出建筑,融合了伊斯兰和印度建筑风格,见证了印度的历史文化;俄罗斯西伯利亚针叶林广袤无垠,是世界上最大的针叶林带之一,当地的原住民以狩猎、捕鱼和驯鹿养殖为生。下图展示了亚洲部分区域的景观图片。
[此处插入亚洲不同区域景观图片,如日本富士山、东南亚热带雨林、印度泰姬陵、俄罗斯西伯利亚针叶林等]
题目:
(1)图片中,代表日本的景观是________,代表俄罗斯的景观是________。(2 分)
(2)亚洲不同区域景观差异显著,从自然因素看,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等影响;从人文因素看,受、________等因素作用。(4 分)
请结合所学知识,详细阐述亚洲不同区域景观差异巨大的原因。(4 分)
答案:
(1)【富士山;西伯利亚针叶林】
(2)【地形;气候;河流;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
详细阐述:【自然因素方面,亚洲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原、山地、平原等多种地形,导致不同区域地势起伏、地貌景观不同;气候类型丰富,从热带到寒带气候均有分布,降水和气温差异大,影响植被、土壤等景观;河流分布、流量、水系特征不同,塑造了不同的水域景观和沿岸生态环境。人文因素方面,不同区域历史文化不同,建筑风格、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各异,形成独特人文景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产业类型、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等不同,进一步影响景观差异。 】
上述通过特殊标识模拟了突出显示效果,若你还有其他修改需求,比如调整答案解析的详细程度等,随时可以告诉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