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开平碉楼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开平碉楼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05-24 22:35:43

文档简介

《开平碉楼》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了解江门开平碉楼的历史和建筑特点,学会关注身边地理,拓展地理学习的渠道。
2.激发学生对身边地理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了解本土文化,热爱家乡,保护文物建筑。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了解江门开平碉楼的历史和建筑特点。
2. 激发学生对身边地理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通过拍摄、采访、上网浏览查阅资料,搜集新会有关的奇园奇居情况,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展示图片,结合电影《让子弹飞》引入主题
师:背景介绍,激发兴趣
开平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 东北距广州市 110 公里 ,毗邻港澳, 素有华侨之乡、建筑之乡、艺术之乡和碉楼之乡的美誉。
开平现存的1833座碉楼,分布在全市的18个镇(办事处),以中部冲积平原的塘口、百合、蚬冈、赤坎等镇最为集中,也最具代表性。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全票通过评审表决,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展开教学——了解开平碉楼(历史、建筑功能)
(1)开平碉楼的历史
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发展、兴盛与存在,深受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发展、社会治安状况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历史进程影响。当时的社会治安和自然环境是兴建开平碉楼的直接原因。
(2)碉楼的建筑功能
开平碉楼具有防卫和居住两大功能,分为更楼、众楼、居楼三种类型。更楼出于村落联防的需要,多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冈、河岸,高耸挺立,成为视觉焦点,起着预警的作用。众楼建在村落后面,由全村人或若干户人家集资共建,造型封闭、简单,防卫性强。居楼也建于村后,由富有的人家独资建造,它将碉楼的两大功能结合得最好,楼体高大,空间较为开敞,生活起居方便舒适,造型美观大方,往往成为村落的标志。 从碉楼上部造型看,可分为柱廊式、平台式、退台式、悬挑式、城堡式和混合式。
从建筑材料和结构分,可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钢筋混凝土楼。石楼和砖楼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建筑年代较早,早期的砖楼为砖木结构,后多为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楼则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是20世纪初开始大量采用进口的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的结果。
开平碉楼反映了人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与时俱进的建筑思想和建筑技术水平,成为了当地壮丽的人文景观。
3. 反馈与总结
(1)谈谈开平碉楼的历史和建筑特点。
(2)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其存在有何意义?我们又应该如何去保护?
课件19张PPT。开平碉楼开平碉楼介绍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特点开平碉楼罕有的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它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艺术,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也是那个历史时期中国移民文化与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相互影响、交融、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见证。
它还突出的体现了中国华侨与民众主动接受西方文化的历程。 分类Ⅰ按建筑材料来分:
石楼、夯土楼、砖楼、混凝土楼
石楼石楼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在当地又称为“垒石楼”。墙体有的由加工规则的石材砌筑而成,有的则是把天然石块自由垒放,石块之间填土粘接。目前开平现存石楼10座,占碉楼总数的0.5﹪夯土楼夯土楼分布在丘陵地带,以赤水镇、龙胜镇为多。当地多将此种碉楼称为“泥楼”或“黄泥楼”。虽经几十年风雨浸蚀,仍十分坚固。现存100座,占碉楼总数的5.5﹪。 砖楼砖楼主要分布在丘陵和平原地区,所用的砖有三种:
一是明朝土法烧制的红砖。
二是清朝和民国时期当地烧制的青砖。
三是近代的红砖。用早期土法烧制的红砖砌筑的碉楼,目前开平已很少见,迎龙楼早期所建部分,是极其珍贵的遗存。混凝土楼混凝土楼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区,又称“石屎楼”或“石米楼”,多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华侨吸取世界各国建筑不同特点设计建造的,造型最能体现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整座碉楼使用水泥(一般由英国进口,当时称为“红毛泥”)、砂、石子和钢材建成,极为坚固耐用。由于当时的建筑材料靠国外进口,造价较高,为节省材料,有的碉楼内面的楼层用木阁做成。目前开平现存混凝土楼1474座,在开平碉楼中数量最多,占80.4﹪。 分类Ⅱ按使用功能分:
众楼、居楼、更楼
众楼众楼建在村后,由全村人家或若干户人家集资共同兴建,每户分房一间,为临时躲避土匪或洪水使用。其造型封闭、简单,外部的装饰少,防卫性强。
在三类碉楼中,众楼出现最早,现存473座,约占开平碉楼的26﹪。 居楼居楼也多建在村后,由富有人家独资建造,它很好地结合了碉楼的防卫和居住两大功能,楼体高大,空间较为开敞,生活设施比较完善,起居方便。居楼的造型比较多样,美观大方,外部装饰性强,在满足防御功能的基础上,追求建筑的形式美,往往成为村落的标志。 更楼主要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岗、河岸,高耸挺立,视野开阔,多配有探照灯和报警器,便于提前发现匪情,向各村预警,是周边村落联防需要的产物。更楼出现时间最晚,现存221座,约占开平碉楼的12%。 立园
立园 ,华侨园林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集传统园艺、江南水乡特色于一体,其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艺术风格在中国园林中独树一帜,足可与广东四大名园媲美。   
赤坎古镇
赤坎古镇位于距开平中心城区12公里,有350多年历史,是一座具有浓郁岭南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潭江横贯全镇,赤坎沿潭江而建,南岸是乡村,北岸是市镇,清一色的骑楼,庞大的洋楼群。最具代表性的碉楼铭石楼
瑞石楼
升峰楼
方氏灯楼
云幻楼
庆云楼
华焕楼铭石楼瑞石楼云幻楼 方氏灯楼庆云楼 华焕楼 开平瑞石楼
号称“开平第一楼”的瑞石楼,坐落在开平市蚬冈镇锦江里村。是中西建筑风格完好结合的典型,也是开平现存最高、最美的碉楼。
建筑特点:
来到了瑞石楼前,第一眼看上去,“瑞石楼”三个刚劲的大字立即映入眼帘。门前种了两棵约有二三十米高的槟榔树。
这楼高九层,占地九十二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牢固非常。瑞石楼由于坚固可守,又居高临下,还配备探照灯,成为了该村的保护神,瑞石楼建成以后,未有盗匪敢进犯锦江村,为锦江村民安居乐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楼首层至五层楼体每层都有不同的线脚和柱饰,增加了建筑立面的效果。各层的窗裙、窗楣和窗花的造型和构图也各有不同,显得灵活多变。五层顶部的仿罗马拱券和四角别致的托柱有别于其他碉楼中常见的卷草托脚,循序渐进,向上总自然过渡,很有美学上的祠堂效果。六层有爱奥尼克风格的列柱与拱券组成的柱廊。七层是平台,四角建有穹窿顶的角亭,南北两面可见到巴洛克风格的山花图案。八层平台中,有一座西式的塔亭。九层小凉亭的穹窿顶。
楼的顶部有三层亭阁,凸现西方建筑独特风格,其中以四周用承重墙接托的罗马穹窿顶和以支柱支承的拜占庭穹窿顶造型最为显著,给人以异于常态的美感。
课件4张PPT。开平碉楼的主要分类按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石楼、夯土楼、青砖楼、混凝土楼等,其中混凝土楼最多。
按使用功能不同可分为众楼、居楼、更楼等,其中居楼最多。石楼夯土楼砖楼混凝土楼众楼居楼更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