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年画的由来及在不同时代的风格和作用
2、学习年画构图的对称性,年画造型、色彩的夸张性等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了解年画的作用和含义及特有的表现手法(对称、夸张、喜庆、吉祥)
教学难点:
能对年画的认为造型、色彩特征、喜庆效果进行创造性的想象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年画的传说、故事,感受年画文化。
2、收集有关年画的美术作品,感受不同表现形式的年画的艺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关年画的文化
二.新授
1、请说出每幅年画作品的艺术特点(造型、色彩……形象夸张、威武、可爱、丰满等)
2、比较传统版、卡通版、现代版年画的艺术效果,激发学生对视觉形象的选择运用与造型表现的创作欲望。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一幅年画,就其表现形式、人物特征、色彩搭配、进行观察与联想。
2、选择自己喜欢的作画工具、材料、表现方式,进行年画的创作。
四.小结
选择优秀作业进行展评,给予鼓励,激发学生创作积极性。
课件20张PPT。 年 画年画为什么叫年画? 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信仰逐渐发展演变为驱邪纳祥、装饰美化环境的一种节日风俗。
门神,是民间年画里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汉代“画荼、垒并悬苇索于门户。”
唐代,多画“钟馗”、“秦琼、尉迟恭”
二、年画的常见题材神仙类题材
如:玉皇、观音、土地、灶君、财神、门神、寿星、钟馗、龙王、八仙、关公、鲁班等。关圣帝君 吉庆类题材
如:龙、凤、鹿、虎、喜鹊、麒麟、鲤鱼等瑞兽祥禽;玉兰、牡丹、莲花等花会;佛手、石榴、葫芦、桃子、柿子等果品;“福”、“寿”等字及图案、花边;还有娃娃、美人等寓意吉庆、祥瑞的内容。榴开百子 美人条
这类年画初创于清代前期,中期有了很大发展,多取于传说中的仙姬、天女、娃娃、瑞兽等。经过艺人的构思,制成祥和俊美的年画,深得人们喜爱。小说、戏文、故事类题材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杨家将、红楼梦、白蛇传、岳飞传、西厢记等。风俗节令类题材
根据中国农历节令,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庆祝活动而绘制应时的年画。年画张贴形式多种多样:
门画、炕头画、神像、窗画、月光(贴于窗旁墙上)、中堂、配轴、条屏等。年画的制作过程
画稿、勾线、木刻、制版(线版和色版)、印刷、人工彩绘、装裱等几道工序。木版套印,一色一版,层层套印 三、民间年画的地方特色 明清,我国年画制作形成了四大有代表性的产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
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新中国年画特色:时事年画课件8张PPT。年画图案的寓意
中国人几千年来有一个不变的追求,即对福善、长寿、喜庆、富贵的追求。以“鹿”代“禄”,以“蝠”代“福”,以“鱼”代“余”,以榴结百子喻子孙满堂,以松柏岁寒而后凋喻长生等,均是其具体表现。由于诸多谐音作用和自然属性的吉祥喻意,使其成为年画中最常见的题材。大众艺术迎合着大众心理,于是在长达千年的衍化过程中,年画有了自我体系的风格。 蝙蝠:蝠与“福”同音,人们将它视为福气的象征。
蜘蛛:又称喜蛛,蜘蛛挂蛛从天垂落,意为喜从天降。
风筝:春天应时之物,寓意平步青云,春风得意。
鱼:与“余”同音,比喻家境殷实有余。
鹿:鹿与“禄”同音,寓意财富。 羊:古人把羊与“祥”字通用,大吉羊即为大吉祥。
葫芦:与“福禄”同音,内多籽,是富贵多子的象征。
石榴:石榴一果多籽,取子孙繁衍、绵延不断之意。
莲花:以荷花、莲蓬及白藕构成“因荷(和)得藕(偶)的吉祥图案,寓意为天配良缘。 莲年如意
童子手持“莲花”和“如意”,寓意生活富裕美好,心想事成的象征,年年美好,事事如意是人们美好的追求。 新笙初试
童子手持一把新笙,与笛子校音。新笙谐音“新生”,初试谐音“出世”,寓意为喜得贵子。
以民间“三月三蟠桃会,为王母娘上寿”之意的民俗之说,喻意蟠桃祝寿者永之象征:皆是杨柳青吉祥年画的传统之作。 蟠桃祝寿 两个娃娃在观灯战狮狗。以“莲”、“灯”、“狮”等谐音,题作“连登太师”。古代官制,太师为三公之首。故为祝愿升官之颂词。 连登太师课件11张PPT。杨柳青年画简介 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起源 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的民间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到了清代中期全盛时期,杨柳青镇的戴廉增画店一年生产的成品就达2000件,每件500张,共达百万幅。当时,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30多个村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鼎盛 清代光绪以前是杨柳青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称,年画因以产地得名。 康乾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齐健隆、戴康增两位画师。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 。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反对个人崇拜,提倡人人平等。所以,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 ,内容包括花鸟鱼虫、走兽风景,惟独没有成年人物。蓬勃发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杨柳青年画走向衰落。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最大的“玉成号“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苏。 “文革“期间,杨柳青年画改为胶版印刷,传统工艺濒临绝迹。 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庆有从20世纪80年代起,继承父志,利用近三十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勾线、刻板、刷画裱等传统技艺,掌握了全套杨柳青年画工艺,成为天津一带唯一的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的杨柳青年画艺人,使得曾几近绝迹的木版手工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如今,“玉成号“画庄已建成为家庭博物馆,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人文景点。杨柳青年画特点 杨柳青年画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如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 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杨柳青年画特点 杨柳青年画取材内容极为广泛,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以及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题材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以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发展至今。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其艺术特点的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显明突出的则是表现在制作上。
杨柳青年画特点 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杨柳青年画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连年有余》、《荷亭消夏》等一些传统佳作,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为中外艺术家、收藏家视为珍品。周汝昌先生曾为杨柳青年画写诗,作过形象生动的描述“杨柳青青似画中,家家绣女竟衣红。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杨柳青年画雕版特点演变 清朝时,杨柳青的年画就已发展得十分完善了。康乾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齐健隆、戴康增两位画师。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 。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反对个人崇拜,提倡人人平等。所以,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 ,内容包括花鸟鱼虫、走兽风景,惟独没有人物。正所谓“瘪瓜子--没仁(人)”。 特点演变 杨柳青年画题材的一大种类便是娃娃。这些娃娃体态丰腴、活泼可爱。他们或手持莲花;或怀抱鲤鱼,都象征吉祥美好,非常惹人喜爱。 特点演变 有些年画是帖在大门上的,因此又称门画。画的内容包括:门神、财神、门童。门神又有几种,有捉鬼驱邪的钟馗,挂在门背后有手持兵器的古代武将。在两扇门上,一边是关公,一边是张飞;或是秦叔宝、尉迟慕;或是程咬金、罗成。一边是手展“双喜临门“条幅的赵公明。门童有胖娃娃或鲤鱼跳龙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