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05-24 23:27:47

内容文字预览

《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教案
教学目的:
1.欣赏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2.初步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艺术美。
3.通过欣赏,充分感受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及精神状况。
4.通过欣赏、感受,从中了解美术语言的巨大表现力和艺术是无国界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要点:
1.欣赏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主要通过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
2.人物丰富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是如何造型表现的。
3.外国艺术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动态。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欣赏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2.初步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艺术美。
教学要点:
欣赏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主要通过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课件
2.欣赏课本中范图
3.了解课件中的意境
二.讲授新课
1.提问:谁说一说你欣赏课本中的插图后,你有什么的感觉?
2.欣赏《萨布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油画)列宾(俄罗斯)
3.(1)教师简单介绍故事的经过。
(2)细节欣赏启示:
(3)明亮的眼睛,思考的表情,可看出他冷静的神情和智慧的头脑。
(4)双手捧腹,仰头眯眼,是典型的开怀大笑神情。
4.提问:你从人物的表情中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画面给你什么感觉?(有尖刻、嘲弄、等的语言给苏丹回信)你能画面中哪些地方找到这些表情?
5.欣赏《加莱义民》:
(1)教师简单介绍故事的经过
(2)选介:细节欣赏启示:
(3)严肃地下头,询问自己的灵魂,不迟疑,不恐惧,以长者的坚强鼓励着其他人。
(4)双眼平视,若有所思、嘴角抿起,神情坚定,表达了义民坚韧刚毅的品格与悲愤的情感。
6.通过欣赏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中人物的那些方面(如表情、动态)来表现情感的?请选择合适的语汇表达你的感受。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充分感受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及精神状况。
2.通过欣赏、感受,从中了解美术语言的巨大表现力和艺术是无国界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要点:
人物丰富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是如何造型表现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作品
2.讨论
3.提出看法
二.学生活动:我能行
1.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和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人物中情感。2.学生讨论:你用什么方法临摹你感兴趣作品局部,或画出深厚中人物的某种情感?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中人物的那些方面(如表情、动态、)来表现情感的?请选择合适的语汇表达你的感受。
三.学生想象与创作:
1、能运用语言、文字和绘画形式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
2、要有美观的造型、律动、柔和的色彩、特别的功能人物的表情画。
四.小组活动:
1.积极想象和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能与同学合作。
3.明确自己的任务。
五.小结作业自评:
1、能画一个与众不同的表情画。
2、要有色彩和功能。
3、作品独特和发挥自己的个性。
六.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能选择适合的词汇表达作品中人物情感。
2.较高的要求:通过欣赏感受,能运用美术语汇个生动的语言文表述人物的情感。
3.个性探究:能临摹感兴趣的作品局部或画出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人物情感。
课件12张PPT。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加莱义民》分为两组,前边三个一组,后边三个一组,他们身材相似,站立在一起。中间一个头发稍长,眼睛向下凝视的,是最年长,最有声望的欧斯达治,他迈着沉着的步伐向前走去,不看四周,也不迟疑和恐惧,他那刚毅的神情,显示了他内心的强烈悲愤与牺牲的决心。由于他的坚强,鼓动着其余的人。最右边站立的一个稍为年轻的人,皱起的双眉和紧抿的嘴流露着悲愤,两手紧握着城门钥匙,他茫然望着前方,似乎感到命运的不公平,在心中无声地抗议着。右边第三个义民,死亡使他恐怖,他用双手遮住眼睛,似乎想驱散恶梦,但仍不能避开这个悲剧的命运。左边第二个,内心表现出无比的愤怒,那举手向天的手势,不是祈祷,而是对上帝未能主持正义的谴责。他目光向下凝视,半开着的口似乎要说着什么。他身边的一个义民,年纪较轻,他似乎被迸发出的爱国热情所冲动,但由于想到转瞬间将离开人世,不免引起生离死别的悲愤情感,他蹙起眉头,摊开双手,表示无可奈何的神态。在他们身后的一个义民,两手抱头,陷入无比的痛苦之中。虽然后面的三个义民没有前面的那么坚定勇敢,但他们仍然为了全市人民作出自我牺牲,这种壮举同样值得尊敬。 严肃地低下头,询问自己的灵魂。不迟疑,不恐惧,以长者的坚强鼓舞着其他人。细部欣赏双眼平视,若有所思;嘴角抿起,神情坚定。表达了义民坚韧、刚毅的品格与悲愤的情感。细部欣赏《思想者》的创作出自于《地狱之门》,那是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而做的大门。罗丹在设计《地狱之门》铜饰浮雕的总体构图时,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了这一尊后来成为他个人艺术的里程碑的圆雕《思想者》,它是被预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狱之门》的门顶上的,原来被一些浅浮雕围绕着,这些浮雕是根据但丁的《神曲》而创作的。 萨布罗什人是古俄罗斯名族的一支,17世纪时,土耳其苏丹要求萨布罗什人脱离俄罗斯归顺土耳其。画中描绘了一群英勇善战、不畏强权的萨布罗什人,在首领的授意下,用尖刻、嘲弄的语言给土耳其苏丹回信,拒绝土耳其的要求。
作品生动的塑造了各种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嘲笑苏丹的不同表情。明亮的眼神,思考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冷静神情、睿智的头脑。细部欣赏细部欣赏双手捧腹,仰头眯眼,是典型的开怀大笑神情。
我们可以从人物的造型、肢体动作、表情,来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临摹某一个作品局部,表现人物情感的细节,或尝试画出生活中的人物情感。课件11张PPT。列宾艺术赏析生平简介列宾是十九世纪后期伟大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在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以其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肖像画,他的画作如此之多、展示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如此广阔和全面,是任何一个画家都无法与之比拟的。1864年他考入彼得堡美术学院,习画6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了大金质奖章和公费到意大利、法国留学的机会。1876回国并开始了坚持不懈的创作。列宾一生创作都非常勤奋,对每幅画都精益求精,他不仅是俄罗斯民族的骄傲,在世界美术史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844年,列宾出生在俄罗斯士大夫哈尔科夫省的楚古耶夫镇。其父是一个屯垦军军官。全家人在屯垦地辛勤劳作,童年的列宾亲身体会到了生活的贫困和艰难,他也不只一次亲眼目睹了囚犯如何被驱赶着由此经过,这些印象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素材。但列宾的绘画才能是受到了在画坊当学陡的表哥的影响。表哥时常给他带回一些纸张、颜料、画笔,耳濡目染,列宾逐渐对绘画着了迷。1863年移居圣彼得堡,进入彼得堡绘画学校学习,1864年转入彼得堡美术学院,求学期间,列宾就完成了一系列的肖像画作品,包括《瓦西里·列宾像》、《赫洛博申像》、《舍芙卓娃像》以及《斯拉夫的作曲家》群像,并创作了洋溢着生动的幽默的油画《准备考试》。
  
  从19世纪70年代,列宾形成自己民主主义题材和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他写到:“现在庄稼汉是鉴定人,因此必须表现他们的利害关系……”他创作了极具表现力和震撼力的风俗画《伏尔加河纤夫》。他当时另一副作品《雅鲁女儿的复活》获大金质奖章。
  1873年-1876年列宾获美术学院津贴,到意大利和法国旅居,熟悉了古代和当代西欧各流派的艺术,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巴黎的咖啡馆》、《萨特阔在水晶宫》、《维尔的运石马》、《巴黎郊区》、《巴黎的蒙马特大道》和《捕鱼女》等多幅风俗和风景画。 ?? 列宾的乡间故居Repin's countryhouse
  回国后,列宾回到故乡,创作了《羞怯的农民》、《眼神锐利的农民》、《祭司长》等作品。列宾的乡间故居列宾自画像1878年,列宾参加《巡回展览美术家协会》,此后埋头于农民主题的创作,如《在乡政府》与《晚会》,尤其表现当时农民被征兵参加俄土战争,如《归来》、《回国,过去了的战争英雄》及《送新兵入伍》等,其大型作品《橡树林中的礼拜行列》和《库尔斯克州的礼拜行列》充分利用外光的表现手法,表达灿烂的阳光和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
  1882年后,他迁居圣彼得堡,但经常到国内外旅行,是其创作的高峰期,但其表现现实,描写革命者的许多作品,不能被沙皇政府的检查机关通过,经常被从展览会上拿掉。这些作品有《押解》、《宣传者被捕》、《拒绝忏悔》、《意外的归来》、《集会》、《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巴黎公社社员墓的年祭》等。
  列宾在这一时期还创作了大量的肖像画,批评家《斯塔索夫肖像》,作家《皮谢姆斯基肖像》、革命家《莫索尔斯基肖像》、外科医生《比罗戈夫肖像》、女演员《斯特列别托娃肖像》、《伊斯库克里男爵夫人肖像》等,同时他为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了一系列的肖像画,有《托尔斯泰肖像》、《托尔斯泰耕地》、《托尔斯泰下棋》、《托尔斯泰工作》等。
  列宾也创作了许多大型历史题材的油画,如《索菲亚公主》、《伊凡雷帝杀子》和《札波罗热人给土耳其苏丹写回信》等。
  列宾在90年代受象征主义的影响,绘画风格也明显吸收印象主义画派的外光效果,油画《多么自由》和《果戈理焚稿》明显有象征主义的倾向。当时俄罗斯正处于革命时期,他也创作了许多描写当时情景的作品,如《红色葬礼》、《在沙皇的绞架附近》、《驱散示威游行》、《1905年10月17日的示威游行》等。
  列宾的肖像画- 斯塔索夫Stasov列宾的历史画列宾把历史人物复杂、矛盾的精神面貌,通过紧张的 戏剧性的场面揭示了出来。在历史画《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则以英雄的群像和乐观的色彩,描写了17世纪查波罗什部落的一段历史。画面上有20多个人物,表现了查波罗什人热爱自由和勇敢豪迈的性格。列宾还以19世纪后期俄国民粹派反对沙皇专制的政治斗争为题材,画了一组油画。其中闻名的有 3张:《拒绝临刑前的忏悔》 《意外的归来》和《宣传者被捕》。
列宾的创作中始终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同时他本人也与进步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知识分子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因此他绘制了许多以反映“革命者不屈斗争”为题材的优秀作品。描绘流放者突然回家场景时的《意外归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幅油画就象是一部小说向人们讲述一个革命者被流放后经受了怎样的痛苦,家人是多么的悲伤,以及流放者不期至后他和家人是多么的意外、兴奋。这是画家创作鼎盛时期的一幅作品。画家的绘画天赋在该作品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画面上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一袭黑衣的老妇人刚从坐着的椅子中站起来,转向“归来者”,似乎要扑过去拥抱,又抬不动脚步;桌边坐着的两个孩子,稍大的男孩儿欣喜地抬起头注视着,嘴巴吃惊地半张着,好像要喊出声来;较小的孩子有些胆怯地把目光从读着的书本移向“陌生人”;……再看归来的“流放者”,个子高高的,瘦瘦的,身穿褪色的肥大的大衣,脚上是沉重的沾满泥土的靴子,他是经历了长途跋涉才得于与亲人相见,他的姿态有些犹豫,甚至有些不自信,似乎在这久违的家中他觉得自己像个外人,但他的神态却透出坚毅、勇敢。从流放者身上我们感觉到了革命者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列宾抓住“流放者跨进门坎的一瞬间,他及每个家庭成员的表情、行为”向人们展示“惊喜、意外”及其它种种复杂的情感。画家其它革命题材的作品还有《泥泞路上的押送》、《宣传者的被捕》、《拒绝忏悔》等。 在歌颂当时革命英雄的同时,列宾对以“历史事件”为主题的历史画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后人留下了《伊凡雷帝杀子》、《扎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的回信》、《索菲亚公主》等不朽的历史画作。其中《伊凡雷帝杀子》最具代表性。这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个历史悲剧。伊凡雷帝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从历史的角度看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虽然阻力重重,大力推行了一系列利于中央集权的改革,备受后来彼得大帝的推崇。 但伊凡雷帝生性残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听了别人的谗言,怀疑儿子篡位,在一次与儿子的争吵中,伊凡雷帝使用权杖击中儿子的太阳穴,致使儿子最终丧命。画家选择这一悲剧情节精心描绘:深红色的地毯上,紧紧搂抱着鲜血如注、垂死的儿子,伊凡雷帝的瘦脸上,瞪着两只惊恐万状的大眼珠。像是在后悔,又像是在祈求儿子不要死,我们从中看到的是那种不可逆转的弑子之痛。画家通过该作品,一方面,预示伊凡统治濒临灭亡,向世人展现残暴的沙皇注定要失败;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人性和兽性交织在一起。列·托尔斯泰观看了这幅作品后感概:“好,太好了,技艺那么巧妙,又不露痕迹。”
  列宾自己也曾说:通过历史画,为痛苦的悲剧寻找出路。
作品展示罗丹简介
简介
奥古斯特_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作品,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丹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他不愧是一个伟大的雕刻家。
奥古斯特_罗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 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 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 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 罗丹的其他主要作品有:《伤鼻的男子》1864、《青铜时代》1876、《圣约翰的说教》1878 、《地狱之门》1880-1917、《亚当》1880、《夏娃》1881、《加莱义民》1884-1 886、《吻》1886、《巴尔扎克》1897、《雨果》(1897)。
课件41张PPT。雕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