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共5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共5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0 15:5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海上日出观测员
洞穴探秘小达人
金牌旅游小博主
寻美之旅,记录山河
记录
游 记
任务一:学习字词,梳理游览线路
浙江 一簇 蜿蜒
突兀森郁 臀部 额角
漆黑 石笋 石钟乳

tún
zhè
wān

yán
一簇
量词,用于聚集之物或人。
蜿蜒
形容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
臀部
分别是身体的哪个部位?指一指。
额角
石笋
钟乳石
倒挂在溶洞顶部向下生长的一种碳酸钙沉淀物。
位于溶洞洞底的尖锥体,也是一种碳酸钙沉淀物。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突兀森郁
山峰高高耸起,树木多而茂盛。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提示作者行踪的句子。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圈出作者游览的地方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课文是按照_______顺序来写的。
游览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①按游览顺序写作,表明游览顺序的
关键句一般在开头或结尾。
游记写作: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时间
人物
地点
事件
②开头简洁明了,介绍游览的时间、
人物、地点、事件。
游记写作:
任务二:探秘沿途,解锁洞口外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自由朗读2、3自然段,想想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映山红
油桐
沙土
溪流
圈画关键词,思考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
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生机勃勃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繁茂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与众不同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
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听到的
看到的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音调变化,婉转动听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想到的
雄伟壮阔
十分宽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游记写作:
③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体现景物特点。
任务三:妙笔绘春,小结游记写法
看着图上的景物写一段话。
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来,体现景物的特点。
走进校园,仿若踏入了一片春日的诗画之境。
映入眼帘的,是大片明艳的黄色小花,它们一朵挨着一朵,热热闹闹地绽放着,如璀璨星辰洒落人间,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淡淡的甜香。一旁高大的树木枝叶繁茂,翠绿欲滴,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细碎的光影。
侧耳倾听,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啼鸣,“叽叽喳喳”,似在分享着春日的喜悦。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与鸟儿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一曲动人的春之乐章。
望着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不禁想到,春天是希望的季节,这校园的一草一木,就如同我们的青春,充满活力与朝气。我们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汲取知识,茁壮成长, 恰似这蓬勃生长的花草树木,向着阳光,肆意绽放。
例文欣赏
游记写作
按游览顺序写作,表明游览顺序的关键句一般在开头或结尾。
开头简洁明了,介绍游览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写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体现景物特点。
第二课时
洞穴探秘小达人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任务一:孔隙探险,揭秘独特写法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自由读第5自然段,用一个词来概括孔隙的特点。
狭 小
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小船只能两个人并排仰卧
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
绳子,船就出来。
狭小
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
到臀部,到脚跟,没
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
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哪些地方写出了孔隙的狭小?照样子填一填。
默读相关语句,圈画重点词语,并做批注。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写清楚的?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贴”强调了人的身体与船紧密相连,更能体现孔隙的逼仄。

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个人感受
写出了游览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读者感同身受孔隙的狭小。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直观描写
个人感受
任务二:写法迁移,笔绘黄山之陡
仿照课文第5自然段,学习“直观描写+个人感受”的写法,写好黄山的“陡”。
例文欣赏
踏上黄山的山路,便被其“陡”深深震撼。眼前的石阶,如一架通天的梯子,笔直地悬挂在山体上,每一级都近乎垂直。石壁陡峭如刀削,崖边稀疏的草木顽强地生长着,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坚韧。
攀爬时,我不得不手脚并用,紧紧抓住栏杆,心脏在胸腔中剧烈跳动。每迈出一步,都感觉双腿在颤抖,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失足滑落。风在耳边呼啸,吹得人摇摇欲坠。可当我鼓起勇气向下望去,那深不见底的山谷,又让我瞬间头皮发麻,心中满是对黄山之陡的敬畏,也为自己能挑战这样的险峻而感到一丝自豪。
任务三:内洞探秘,解锁泉水线索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景色美丽
雄伟宽阔
空间大、
十分宽敞
狭小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默读6、7自然段,圈画相关语句,并做批注,想一想:内洞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漆 黑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
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雄伟壮观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奇妙美丽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
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空间极大
对比
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关于泉水(溪流)的描写。
﹏﹏﹏﹏
﹏﹏﹏﹏﹏
﹏﹏﹏﹏﹏﹏﹏﹏﹏﹏
﹏﹏﹏﹏﹏﹏﹏
﹏﹏
﹏﹏﹏﹏﹏﹏﹏﹏﹏﹏﹏﹏﹏
﹏﹏
﹏﹏﹏﹏﹏﹏﹏﹏﹏
﹏﹏﹏﹏﹏
路上:“一路迎着溪流。”
洞口:“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
从洞里出来的。”
外洞:“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孔隙:“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
的孔隙流出。”
内洞:“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
黑的石洞里。”
游记写作
将直观描写和个人感受相结合,写好景物
的特点。
选择一处景物作为线索,暗藏在文章中,
突显巧思。